珠海地基基礎檢測題

珠海地基基礎檢測題

  地基是指建築物下面支承基礎的土體或巖體。作為建築地基的土層分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

  地基基礎檢測試題答案

  一、概念題

  1.地基──為支承基礎的土體或巖體。

  2.基礎──將結構所承受的各種作用傳遞到地基上的結構組成部分。

  3.地基處理──為提高地基承載力,改善其變形性質或滲透性質而採取的人工處理的方法。

  4.複合地基──部分土體被增強或被置換形成增強體,由增強體和周圍地基*同承擔荷載的地基。

  5.地基承載力特徵值──由荷載試驗測定的地基土壓力變形曲線線性變形段內規定的變形所對應的壓力值,其最大值為比例界限值。

  6.換填墊層法──挖去地表淺層軟弱土層或不均勻土層,回填堅硬、較粗粒徑的材料,並夯壓密實,形成墊層的處理方法。

  7.強夯法──反覆將夯錘提高到高處使其自由落下,給地基以衝擊和振動能量,將地基土夯實的地基處理方法。

  8.強夯置換法──將夯錘提高到高處使其自由落下形成夯坑,並不斷夯擊坑內回填的砂石、鋼渣等硬粒料,使其形成密實的墩體的地基處理方法。

  9.振衝法──在振動器水平振動和高壓水的共同作用下,使松砂土層振密,或在軟弱土層中成孔,然後回填碎石等粗骨料形成樁柱,並和原地基土組成複合地基的地基處理方法。

  10.灰土擠密樁法──利用橫向擠壓成孔裝置成孔,使樁間土得以擠密。用灰土填入樁孔內分層夯實形成灰土樁,並與樁間土組成複合地基的地基處理方法。

  11.柱錘沖擴樁法──反覆將柱狀重錘提到高處使其自由落下衝擊成孔,然後分層填料夯實形成擴大樁體,與樁間土組成複合地基的地基處理方法。

  12.基樁──樁基礎中的單樁。

  13.樁基礎──由設置於岩土中的樁和聯結於樁頂端的承臺組成的基礎。

  14.低承臺樁基──

  15.高承臺樁基──

  16.樁身完整性──反映樁身截面尺寸相對變化、樁身材料密實性和連續性的綜合性指標。

  17.樁身缺陷──使樁身完整性惡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樁身結構強度和耐久性降低的樁身斷裂、裂縫、縮徑、夾泥(雜物)、空洞、蜂窩、鬆散等現象的統稱。

  18.單樁豎向抗壓靜載檢測──在樁頂逐級施加豎向壓力,觀測樁頂隨時間產生的沉降,以確定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的試驗方法。

  19.單樁豎向抗拔靜載檢測──在樁頂逐級施加豎向上拔力,觀測樁頂隨時間的上拔位移,以確定單樁豎向抗拔承載力的試驗方法。

  20.單樁水平靜載檢測──在接近樁頂的承臺底標高處逐級施加水平推力,觀測加荷點標高處隨時間產生的水平位移,以確定單樁水平承載力的試驗方法。

  21.混凝土樁鑽芯法檢測──用鑽機鑽取芯樣以檢測樁長、樁身缺陷、樁底沉渣厚度以及樁身混凝土的強度、密實性和連續性,判定樁端岩土形狀的方法。

  22.混凝土樁聲波透射法檢測──在預埋聲測管之間發射並接收聲波,透過實測聲波在混凝土介質中傳播的聲時、頻率和波幅衰減等聲學引數的相對變化,對樁身完整性進行檢測的方法。

  23.單樁低應變法檢測──採用低能量瞬態或穩態激振方式在樁頂激振,實測樁頂部的速度時程曲線或速度導納曲線,透過波動理論分析或頻域分析,對樁身完整性進行判定的試驗方法。

  24單樁高應變法檢測──用重錘衝擊樁頂,實測樁頂部的速度和力時程曲線,透過波動理論分析,對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和樁身完整性進行判定的試驗方法。

  二、填空題

  1.單樁水平靜載檢測,當採用單向多迴圈載入法的分級荷載應小於預估水平極限承載力或最大試驗荷載的1/10。每級荷載施加後,恆載4min後測讀水平位移,然後解除安裝至零,停2min測讀殘餘水平位移,至此完成一個加解除安裝迴圈。如此迴圈5次,完成一級荷載的位移觀測。試驗不得中間停頓。

  2.單樁豎向抗壓靜載檢測,載入應分級進行,採用逐級等量載入;每級加解除安裝量宜為最大載入量或預估極限承載力的1/10,其中第一級可取分級荷載的2倍。解除安裝應分級進行,每級解除安裝量取載入時分級荷載的2倍,逐級等量。加、解除安裝時應使荷載傳遞均勻、連續、無衝擊,每級荷載在維持過程中的變化幅度不得超過分級荷載的±10%。

  3.鑽芯法檢測混凝土灌注樁的樁身質量時,應選用液壓操縱的鑽機,鑽機裝置引數應符合定額最高轉速不低於790r/min;轉速調節範圍不少於4檔;額定配用壓力不低於1.5MPa。鑽機應配備單動雙管鑽具以及相應的孔口管、擴孔器、卡簧、扶正穩定器和可撈取鬆軟渣樣的鑽具。

  4.聲波透射法檢測混凝土灌注樁的樁身質量時,聲波發射與接收換能器應符合圓柱狀徑向振動,沿徑向無指向性;外徑小於聲測管內徑;有效工作面軸向長度不大於150mm;諧振頻率宜為30~50kHz;水密性滿足1MPa水壓不滲水。聲波檢測儀應符合具有實時顯示和記錄接收訊號的時程曲線以及頻率測量或頻譜分析功能;聲時測量分辨力優於或等於0.5μs,聲波幅值測量相對誤差小於5%,系統頻頻寬度為1~200kHz,系統最大動態範圍不小於100dB。聲波發射脈衝宜為階躍或矩形脈衝,電壓幅值為200~1000V。

  5.樁高應變動力檢測所用的檢測儀器的主要技術性能指標不應低於現行行業標準《基樁動測儀》JG/T30551999中表1規定的2級標準,且具有儲存、顯示實測力與速度訊號和訊號處理與分析的功能。A/D轉換器:解析度≥12bit;單通道取樣頻率≥20kHz。

  加速度測量子系統:頻率響應在幅頻誤差≤5%時3~3000Hz,在幅頻誤差≤10%時2~5000Hz;幅值非線性(振動、衝擊)≤5%;衝擊測量時零漂≤1%FS;感測器安裝諧振頻率≥10kHz。應變測量子系統:零點輸出≤±5%FS;應變訊號適配儀電阻平衡範圍≥±1.5%FS,零漂≤±0.5%FS/2h,誤差≤±5%時的頻響範圍上限≥1500Hz,感測器安裝諧振頻率≥2kHz。單通道取樣點數≥1024。系統動態範圍≥66dB。輸出噪聲有效值≤2mVms。衰減檔(或稱控放大)誤差≤1%。任意兩通道間的一致性誤差幅值≤±0.2dB,相位≤0.05ms。

  6.單樁豎向抗壓靜載檢測中,所用的測力計、荷重感測器的測量誤差應不大於1%,壓力感測器的測量誤差應不大於1%,壓力錶精度應優於或等於0.4級,大位移感測器或大量程百分表測量誤差不大於0.1%FS,分辨力優於或等於0.01mm。

  7.單樁豎向抗拔靜載檢測中試樁的豎向變形觀測:每級載入後按第5、15、30、45、60min各測讀一次,以後每隔30min測讀一次。每次測讀值記入試驗記錄表;並仔細觀察記錄混凝土樁身外露部分開裂情況。變形相對穩定標準:每一小時的變形量不超過0.1mm,並連續出現兩次(由1.5h內連續3次觀測值計算),認為已達到相對穩定,可加下一級荷載。

  8.岩基載荷檢測中每級荷載下的沉降觀測:加荷後立即讀數,以後每10min讀數一次。各級荷載下的沉降必須達到相對穩定後,才可進行下一級荷載的加荷。各級荷載下的沉降相對穩定標準是連續三次讀數之差均不大於0.01mm時則認為已穩定,可加下一級荷載。

  9.淺層載荷平板檢測中每級荷載下的沉降觀測按每級加荷後,1小時內按間隔10、10、10、15、15min進行一次沉降觀測,1小時後按每30min進行一次沉降觀測。各級荷載下的沉降必須達到相對穩定後,才可進行下一級荷載的加荷。各級荷載下的沉降相對穩定標準是連續兩小時內,每小時的沉降量少於0.1mm時,則認為已趨穩定,可加下一級荷載。

  10.複合地基載荷檢測中每加一級荷載前後進行一次沉降觀測,以後每半小時進行一次沉降觀測。各級荷載下的沉降必須達到相對穩定後,才可進行下一級荷載的加荷。各級荷載下的沉降相對穩定標準是當一小時內沉降量少於0.1mm,此時可加下一級荷載。

  11.初步設計檢測方法與檢測數量應符合下列要求:當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乙級或成樁質量可靠性低及樁數較多的建築樁基,應進行單樁豎向抗壓靜載檢測,檢測數量在同條件下不應少於3根,且不應少於總樁數的1%;當總樁數少於50根時,不應少於2根。在本地區採用的新樁型或新工藝,試樁宜有不少於1根的樁身應力應變檢測。

  施工質量驗收檢測:進行高應變法驗收檢測。抽檢數量不應少於總樁數的5%,且不少於5根。

  施工質量驗收檢測:正常情況下當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乙級的樁基低應變檢測數量不應少於總樁數的30%,且不得少於20根;對於預製樁或其它樁基工程的灌注樁,抽檢數量不應少於總樁數的20%,且不少於10根,每柱下承臺抽檢樁數不得少於1根。

  12.鑽芯法成樁質量評價時,判定單樁質量不滿足設計要求的四種情況是什麼?

  ①.樁身完整性類別為Ⅳ類的樁。

  ②.受檢混凝土芯樣試件抗壓強度代表值小於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的樁。③.樁長、樁底沉渣厚度不滿足設計或規範要求的樁。

  ④.樁端持力層岩土性狀(強度)或厚度未達到設計或規範要求的樁。

  三、選擇(判斷)題

  1.當前進行基樁高應變動力檢測應依據下列哪些標準?(在括號中依據的標準打√號,不依據的標準打×號)

  ①《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範》JGJ1062003;(√)②《基樁高應變動力檢測規程》JGJ106-97;(×)

  2.當前進行基樁低應變動力檢測應依據下列哪些標準?(在括號中依據的標準打√號,不依據的標準打×號)

  ①《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範》JGJ1062003;(√)②《基樁低應變動力檢測規程》JGJ/T9395;(×)

  3.當前對樁進行鑽芯法檢測應依據下列哪些標準?(在括號中依據的標準打√號,不依據的標準打×號)

  ①《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範》JGJ1062003;(√)

  ②《鑽芯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DBJ140292004;(×)

  4.當前對樁進行聲波透射法檢測應依據下列哪些標準?(在括號中依據的標準打√號,不依據的標準打×號)

  ①《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範》JGJ1062003;(√)

  ②《超聲法檢測混凝土內部缺陷技術規程》CECS21:2000;(×)

  5.基樁低應變動力檢測可適用:(適用在括號中打√號,不適用在括號中打×號)

  ①檢測樁身缺陷及位置。(√)②檢測樁身混凝土強度等級。(×)

  6.對地基土進行淺層載荷平板檢測,各級載荷下沉降相對穩定標準:(對在括號中打√號,錯在括號中打×號)

  ①在1小時內,沉降量小於等於0.1mm時,則認為已趨穩定,可加下一級荷載。(×)②在連續兩小時內,每小時的沉降量小於0.1mm時,則認為已趨穩定,可加下一級荷載。(√)③在連續兩小時內,每小時的沉降量小於等於0.1mm時,則認為已趨穩定,可加下一級荷載。(×)

  ④在連續三小時內,每小時的沉降量小於等於0.1mm時,則認為已趨穩定,可加下一級荷載。(×)

  7.對岩石進行岩基載荷檢測時,圓形剛性承壓板的直徑為:(對在括號中打√號,錯在括號中打×號)

  ①150mm;(×)②200mm;(×)③250mm;(×)④300mm;(√)⑤350mm;(×)⑥400mm;(×)⑦600mm;(×)⑧800mm;(×)8.聲波透射法檢測混凝土樁,每根受檢樁的聲測管埋設數量為:(對在括號中打√號,錯在括號中打×號)D──混凝土樁的.直徑

  ①D≤600mm,2根管。600mm<D≤1600mm,不少於3根管。D>1600mm,不少於4根管。(×)

  ②D≤800mm,2根管。800mm<D≤1200mm,不少於3根管。D>1200mm,不少於4根管。(×)

  ③D≤800mm,2根管。800mm<D≤2400mm,不少於3根管。D>2400mm,不少於4根管。(×)

  ④D≤800mm,2根管。800mm<D≤2000mm,不少於3根管。D>2000mm,不少於4根管。(√)

  ⑤D≤1000mm,2根管。1000mm<D≤2000mm,不少於3根管。D>2000mm,不少於4根管。(×)

  9.鑽芯法檢測混凝土樁,每根受檢樁的鑽芯孔數宜為:(對在括號中打√號,錯在括號中打×號)

  ①樁徑小於1.2m的樁鑽1孔,樁徑為1.2~1.6m的樁鑽2孔,樁徑為1.6~2.0m的樁鑽3孔,樁徑大於2.0m的樁鑽4孔。(×)

  ②樁徑小於1.2m的樁鑽1孔,樁徑為1.2~1.6m的樁鑽2孔,樁徑大於1.6m的樁鑽3孔。(√)

  ③樁徑小於0.8m的樁鑽1孔,樁徑為0.8~1.6m的樁鑽2孔,樁徑為1.6~2.0m的樁鑽3孔,樁徑大於2.0m的樁鑽4孔。(×)

  ④樁徑小於0.8m的樁鑽1孔,樁徑為0.8~1.2m的樁鑽2孔,樁徑大於1.2m的樁鑽3孔。(×)

  ②樁徑小於1.2m的樁鑽1孔,樁徑為1.2~2.0m的樁鑽2孔,樁徑大於2.0m的樁鑽3孔。(×)

  10.進行高應變承載力檢測時,錘的重量選擇:(對在括號中打√號,錯在括號中打×號)

  ①應大於預估的單樁極限承載力的3%~5%,混凝土樁的樁徑大於800mm或樁長大於20m時取高值。(×)

  ②應大於預估的單樁極限承載力的1%~1.5%,混凝土樁的樁徑大於800mm或樁長大於20m時取高值。(×)

  ③應大於預估的單樁極限承載力的2%~4%,混凝土樁的樁徑大於800mm或樁長大於20m時取高值。(×)

  ④應大於預估的單樁極限承載力的1%~1.5%,混凝土樁的樁徑大於600mm或樁長大於30m時取高值。(√)

  11.判斷聲波透射法檢測對錯(對在括號中打√號,錯在括號中打×號)

  ①要求在混凝土灌注樁施工時應將檢測管預埋於樁體內。(√)

  ②聲測管在埋入樁中時要有一定程度的傾斜。(×)③要求發射與接收換能器可不同步上升或下降。(×)④檢測過程中,發射電壓值不應固定,並隨時調節。(×)

  ⑤聲波透射法適用於樁徑大於600mm的混凝土灌注樁的樁身完整性檢測。(√)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