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思維和新媒體內容進入考研政治英語試題參考

網際網路思維和新媒體內容進入考研政治英語試題參考

  “有段材料節選自郭沫若文章《馬克思進文廟》,特別有意思。大致說的是馬克思進文廟向孔子討教,兩人還來了場千年對話。”走出政治考場的考生熱議起考題,說“政治考題也玩起了穿越”。這篇“穿越風”的材料後緊跟的提問是“馬克思進文廟的歷史背景是什麼?”“如何理解孔子與馬克思對話中談到的他們之間思想上的‘不同’與‘一致’?”另一道材料分析題分別引用“螞蟻”“大象”,比喻網際網路思維在當代企業中的應用。據統計,本次考研政治卷5道材料題一共使用了7份材料,其中5份材料明確標註為“摘編自報紙”。有考生在微信朋友圈調侃:“考研政治押題哪家強?多讀書多看報才是王道。”

  英語考題也“不甘示弱”。英語一的話題作文考了“手機時代的聚會”。圖畫中呈現了一個大家聚會時仍各自玩手機的現象。這不禁讓人們思考新媒體帶來的變化。每個人每天都在忙著刷微博、微信,即使在和親朋好友聊天時也手機不離手。新媒體雖然縮短了人們之間的空間距離,卻疏遠了心理距離。英語二的完形填空描述了新媒體時代的一個現象:無論是在地鐵還是公交車上,“低頭族”無處不在。每個人寧願和手機裡的人交流也不願和身邊的人說一句話。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新媒體時代的副作用值得人們深思。

  “研考題越出越活。我們做起來覺得有意思多了。”本次考題難度適中,受到考生好評。“以後準備研考,不能死記硬背,仍然要結合時事。”輔導老師李勇說。

  5年本科生涯,3年碩士生涯,1至3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1個執業醫師資格證、1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證書,一應俱全,才有資格操起手術刀成為一名醫生。如果想進三甲醫院,可能還需要再揮灑3年時光,換來博士學位證和畢業證。這是一名醫學學生目前的真實寫照。很多人都認為醫學是個熱門學科,前途無量。但對於學醫的學生來說倒像“苦行僧”,“‘高富帥’這個詞很遙遠。”

  教育部、衛計委等六部門近日出臺《關於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推出“5+3”和“3+2”模式,讓醫學學生看到了希望。“醫教協同”這輛快車承載著“縮短年限”和“提高質量”的期許,開上了“中國教育立交橋”。

  “7變5+3”多1年,多了不止一條出路

  眼下,首都醫科大學大四生張延昆正認真準備期末考試,“我想獲得保研資格,期末考試成績不能低。”“醫教協同”檔案的出臺讓他看到了希望。“這個檔案意義重大,把研究生教育和規培(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二為一,縮短了成為臨床醫生的時間。”張延昆說,他有學姐在內蒙古醫科大學,“沒趕上好時候”。學校當時採取本碩連讀7年一貫制培養模式,學生畢業後還要參加規培,否則沒有資格留在醫院。

  這個訊息如冬日的陽光一般,溫暖了北京中醫藥大學“大五”學生武婷的心房。她明年畢業,現在有些迷茫:“我的一個師兄因為看不到前途就轉行當了中醫考研培訓老師。”而“在讀研階段進行規培,畢業就上崗”政策的出臺讓武婷重新堅定了信念。在醫院實習之餘,她全力以赴備考執業醫師資格證。

  “由本碩連讀的7年變成‘5+3’的8年,並不是增加了學習年限,而是縮短了成為臨床醫生的時間,增加了學醫的出路。”首醫大研究生院副院長吳萍表示,2015年入學的本科生將享受這個“福利”,但他們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明年畢業的本科生可透過三種途徑乘上這列“快車”:畢業時獲得保研資格的學生,從本碩連讀直接併入“5+3”模式;沒獲得保研資格的學生可透過參加研考,錄取後享受和保研生同等的待遇;其他學生可透過參加衛生局考試,進入規培一階段,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規培和碩士學位課程同時進行,完成學業時既可獲得執業醫師資格證、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證書,又可拿到研究生學位證。

  “醫教協同”快車從“教車道”駛向“醫車道”

  早在2012年,“醫教協同”這輛快車就已在首都醫科大學啟動。北京中醫藥大學同年也開始將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規陪並軌,目前正申請成為試點院校。這兩所大學分別代表西醫和中醫開出首趟“醫教協同”快車,從學校研究生院系的“教車道”駛向附屬醫院的“醫車道”。

  “就像乘坐開往春天的輕軌一樣,我感覺到了學醫的快樂。”首醫大研二生周雨桐每週一到週五在首醫附屬醫院進行規培,週末回學校上課。雖然累了些,但她過得很充實。她開玩笑說,雙導師制“out”(過時)了,現在都是多導師制。

  “為了保證學生的規培,學校在週末安排了課程。”吳萍說,每名臨床醫學專業碩士都要經過在各科室33個月的輪轉學習。學校除在業餘時間安排課程外,還將一些公共課程如英語、政治的部分內容做成網路教程。和周雨桐同年本科畢業的'張琰未繼續讀研,而以同等學力進入規培和申碩階段,但他的課程絲毫不比周雨桐輕鬆。

  北京中醫藥大學2013級專碩研究生吳瑤一入學就和2012級碩士生一起進入“規培式研究學習”,平時和醫院老師“出診”,看老師“望聞問切”,學習老師開藥方,晚上再回校上課,週末也不閒著。“學校制定的中醫臨床專業學位培養方案原則上涵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本要求,明確了理論課程、臨床實踐及各項考核要求。”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田潤平介紹,按“醫教協同”精神,專碩學生理論學習達504學時,全部課程安排在週末和晚上。在臨床實踐方面,除規定的科室輪轉33個月外,各二級學院還重視學生對中醫學基礎知識及臨床知識的掌握,如建立病例討論、學習小組;在跟師學習方面,除要求記載相關病案外,還要求學生在學期間累計跟3至5位本學科教授出診,書寫病案至少100份。

  “醫教協同”專碩快車是教育立交橋的“和諧號”

  “緩解‘看病難、看好醫生難’,根本出路在於深化醫學教育改革,為醫療衛生事業提供更多更高水平的臨床醫師。”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表示,2015年起,新招收的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同時也是參加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住院醫師。他們具有“雙重身份”,其臨床實踐訓練與參加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住院醫師要求一致。成為一名醫學專業碩士似乎“幸福感爆棚”,因為“醫教協同”是為臨床醫學專碩“私人訂製”的一套方案。

  手術檯上不僅需要高尚的醫德,更需要精湛的醫術。醫學專業學習與實踐緊密結合,需要高質量的人才培養和培訓。教育部《關於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意見》中提出,專業學位研究生改革要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結合為途徑,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醫教協同”把研究生培養和醫院培訓緊密結合起來,成為專碩教育改革的“快車”。

  “到2020年,基本建成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三階段有機銜接的具有中國特色標準化、規範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在教育多樣化、多途徑成才搭建的“立交橋”上,“醫教協同”快車已如“和諧號”,蓄勢待發。(北京考試報記者 劉婧)

  距離大中專學生畢業離校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可是今年畢業經濟卻提前來臨。近日,記者走訪唐山市的幾所高校發現,畢業生們的各種活動多了起來,聚餐、拍畢業照、畢業旅遊等等,讓畢業生們忙得不亦樂乎。

  畢業聚餐帶火學校周邊飯館、KTV

  高校盛行在畢業即將分別之際,同學們在一起聚會,吃一頓“散夥飯”,畢業聚餐也讓市區許多餐館尤其是高校周邊的餐館看到了無限的商機,紛紛打出“畢業聚會優惠餐”的宣傳口號,吸引畢業生。

  “我們幾個男生平時經常一起打球,關係處得不錯,快畢業了,就一起出來喝喝酒。”河北聯合大學的韓同學告訴記者說,最近他一週就有三四次和同學在一起吃飯喝酒,有的是畢業聚餐、有的是好朋友在一起聚會、有的是社團組織的,而且每次都是選不同的飯店。

  記者在唐山市區幾所高校周邊的一些餐館酒店走訪中發現,正在吃飯聚餐的顧客中以畢業離校學生為主,商家適時推出的各種“宴”也十分火爆。這些餐館中老闆和員工們忙得團團轉,大廳內人聲鼎沸,客人很多,其中學生佔了近一半。尤其令記者意外的是,那些原本處於生意淡季的火鍋店,現在反而高朋滿座,火爆異常。一家飯館的老闆介紹:“最近生意比平常好多了,每天晚上都是客滿,大部分是畢業生在這裡聚會聚餐,為了聚人氣,吸引學生在這裡吃飯,店裡在酒水上做了一些優惠活動,效果很明顯。”另一家飯店的張經理還告訴記者:“等到6月學生正式畢業時,聚餐會更熱鬧。他們之間的請客聚餐,肯定就是我們近期的主要經營業務。”

  吃過飯後,同學們的首選之地就是去KTV繼續熱鬧。唐山學院的劉同學告訴記者,“在KTV加上買的吃的喝的東西,一晚上下來至少也得二三百元錢。可是,一想到馬上就要各奔東西了,大家都儘可能多地與同學們待在一起。”

  留下最美青春畢業生熱衷拍寫真

  最近,人人網、微博等社交網站上,除了畢業照外,各種寫真照片也陸續出現,上傳寫真照片的大多是女生。“參加工作後可能就沒有心情來做這些了,趁年輕,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儲存下來。”剛拿到寫真集的劉倩說。照片中的劉倩畫著淡妝,看上去青春靚麗,漂亮的公主裙、淡雅的田園風、黑色正裝……不同風格的服裝與背景展現出她不同的一面。“拍這套寫真一共花了1000多元。”看到記者有些吃驚,她說“這個價格也不算高,我們同學還有花2000多元去拍的。”劉倩說,“能把自己最青春、最漂亮的時光珍藏下來,花這個價錢也是值得的。”

  記者採訪瞭解到,有些畢業生為了給自己的大學時光留下最美的定格,還會出去租用一些比較個性的服裝,並聘請專業的攝影師全天跟拍。9日,記者在萬達廣場碰到了8位女大學生,她們身著亮麗的短裙,個個青春飛揚,她們擺出多種造型,讓隨行的攝影師為她們拍照。記者看到她們的衣服標籤還未剪下,“衣服是我們從服裝店租的,可以變換多套服裝,還花不了多少錢,不過攝影師的佣金比較貴,一天跟拍下來要500元,但是比在影樓拍感覺還是省不少,而且個性十足。”

  在行走中收藏青春畢業旅遊升溫

  現在,以旅遊的方式來結束大學生活的畢業生越來越多。對於大學畢業生來說,畢業旅行往往會以自助遊的形式,選擇較近的景區。

  “下週五,我就和大學好友去華東五市旅遊,以畢業旅遊的方式結束大學生活。”陳娜告訴記者,她和其他兩個朋友大學四年一直是很要好的朋友,“早說著一起去旅遊,但一直未能實現,再不去的話以後很難再有機會了。”陳娜告訴記者,他們不打算報旅行團,而是選擇自助遊的方式。因為大家都還沒有收入,所以出去以“窮遊”為主,但預算下來每人也得花2000多元錢。“出去並不是單純為了看外面的風景,更重要的是體味好友在一起的心境,體味彌足珍貴的友誼。”

  “其實每個畢業生都盼望畢業旅行,大家都希望拿出最後一點自由時間為自己的大學生活畫上圓滿的句號。”即將畢業的小張告訴記者,“但是這個夢想還是很難實現,因為找到工作的同學都在忙著上班,還沒找到工作的同學都在忙著找工作,只有那些考研或是不著急找工作的同學有出遊條件。所以大多數畢業旅行,都是三五個人組成一個小團體去玩一趟。”

  某旅行社工作人員人告訴記者,學生畢業旅行大多選擇的是周邊遊,畢業前後的時間對於面臨著人生轉折點的畢業生們來說是很寶貴的,因此,周邊兩三天的自由行更受到學生們的歡迎。“畢業生們大多願意選擇到清東陵、北戴河、京郊等景區、景點遊覽,自由行的出遊方式也更符合他們,一般來說每個人的開銷在300元左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