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赴約天華山的散文
明年赴約天華山的散文
陝西省寧陝縣一帶的天華山,涵蓋了東梁、南梁、西梁、北梁,海拔全在2800米以上。最高的東梁是2964.6米。被爬山人贊為“戀人、婆姨、神啊”的東梁,更是我的最愛。我與最愛的東梁“戀人”,已約會二十多次了。可“天華山”這個名字,卻是我爬山的第三年才知道。
當時一位網友,兩次去天華山進行兩天重灌穿越。看了他拍的照片與寫的遊記後我很羨慕,卻沒有一絲嚮往要去的衝動。我力不能及,不可能獨自成行。那時候,我的脊背有問題,脊椎兩邊經常突然神經性撕裂,發病時疼痛難忍,不能動彈(爬山至今再沒有犯過),背部不能承擔一點重壓。三年的爬山中,前兩年都是我與家人或留學生一起爬山。他們揹包,我則空手徒步。沒人為我負重,只能望山興嘆。
爬山到了第三個年頭。那個週末去爬山,中途同伴因急事必須回家。我第一次揹包一個人去灃峪爬山。記得包裡掏剩下有半瓶可樂和兩個蘋果,可是那揹包自身有些重。開始上了半個多小時山,在灃德寺旁的大斜坡上,揹包壓得我差點死在山坡上,心臟極度難受。緊要關頭,一位身穿迷彩服,常年也在此爬山,遇見過很多次,點過幾次頭的“熟人”,他從我後面上來,回頭看我,然後一把從我肩上“強行”卸下揹包……
就這樣,這位被我稱為“迷彩兄”的他,得知我的身體情況後為我背起了包。從此開始了與他們五人一起,為期一年的灃峪山上同行。他是位爬山強者,爬山就是練體能,攆兔子一樣在山路上跑,是真正風一樣的山中哥哥(實際比我小)。
在與“迷彩兄”的這一年爬山中,我的體能與速度得到大大提升。二十公里我也能走下來。用他的話說是:“能成就什麼樣,要看什麼樣人帶著你。”
真是要感謝迷彩兄了,徹底把我變了模樣。我也成了山中“女漢子”,爬起山來腳下生風。
一年後,我決定單飛,想去看看灃峪鳳凰山之外的天空。
我開始自己跟戶外隊爬山。當留學生和家人都不能來的時候,我就自己背個10升單層包。小揹包裡也只能裝一瓶水(兩瓶水我都背不動),餐盒裡永遠都是五片牛肉,多一片我都不會放進去。那時候每次在報名時,都會問領隊能否幫我背一瓶水,肯定了我就報名。更多的是同行的驢友們幫我背水。
那麼,當時對於天華山兩天的線路,我想都不用想了。背不動裝備,跑的再快,終是不能成行。兩天的線路,不是隊友幫我多帶一瓶水就能解決的。
再後來,聽說天華山線路優化了,有一天的線路,不用多帶食物。是前一天晚上出發,住在山腳下的農家裡,第二天一大早五點鐘開爬。就是這樣,我還沒有動心。因為之前那位網友寫的遊記中,有一段很危險的攀絕壁。我雖然熱愛爬山,但不是個冒險的人。
一晃六年過去了。這些年,從有天華山這條穿越線路開始,一直都是熱點。風景之美,讓很多爬山人留連忘返,數次到來。我卻只能分享他們圖片中的美。
直到去年六月,看到一位驢友在穿越天華山時,拍到西梁、南梁與東梁的萬頃大草甸上,矮枝紫杜鵑開成無邊的紫色花海後,令我怦然心動,想要去的念頭燃了起來。而且,我最愛的東梁去了二十多次,都沒有恰好趕上花期,從未看到草甸上的紫杜鵑花綻放。
尤其是看到照片中驢友在南梁啞口草甸上,坐在我鍾愛的那棵“搖籃”枯樹旁,周圍是成片盛開的矮枝紫色杜鵑花兒,恰似仙境一樣的美妙,我真是看醉了。那一刻,除了羨慕還真的是嫉妒和恨了。如同他強佔了我的花園,還先睹為快了。
從那一刻起,念頭的火苗旺了起來,但是還處在論證之中。
時間到了去年的秋天,在紫閣峪穿越祥峪溝的途中。隊中幾個人談論她們去過的天華山。這番話引起我注意。我留意了她們半程,發現她倆的速度比我差了很多。於是,我問她們天華山的線路難度。她倆爭先恐後的告訴我都去幾次了。沒有難度,只用爬半小時的坡,就到山頂樑上了,然後就一直在草甸上走。並強調說:“你能走完東梁穿越南梁,走天華山體能就沒有問題。我們還看到了很多羚牛呢。”
她們的話太讓我意外了。現線上路最佳化成這樣,我真是第一次聽說。當下就決定了,明年一定去天華山看花海。
在去年臘月的光頭山爬山中,偶遇了那位飽覽天華山杜鵑花海和羚牛、讓我“嫉妒羨慕”的驢友時,他也輕描淡寫的說了與那兩位女子同樣的話。那我就更堅定不移了。明年六月,一定去赴天華山的饕餮盛宴。
從那時起,只要一想到一往無際的草甸上,盛開著一望無際的紫色花海,我就會興奮起來,並開始憧憬自己置身近3千米海拔的茫茫草甸,暢遊無邊花海上的樣子了。真是想想就笑了。
關於天華山的羚牛,我當時問驢友羚牛吃人嗎?他說:“不會吃人,反常情況下會撞人。”事實也證明,都是人與羚牛相安無事,和諧共存。這些年,那麼多人去穿越無人區,幾乎每次都會遇到野生羚牛群。多的時候有上百隻,浩浩蕩蕩,大大小小,長幼齊聚,在紫杜鵑花盛開的草甸上玩耍,比《動物世界》大片還美。傳回的畫面之美,令人神往。
可是,即便是這樣溫馨美妙的場景,我也有些害怕。曾經在去東梁的河道路上,常有一頭自給自足放養的大黃牛。前年的'一次,傍晚我們下山時它也回家,從它身邊經過,它突然猛的抬頭甩向我,把我嚇的失聲大叫,心跳聲比牛蹄子踏地都響。
因此,我的目標很專一,就是去天華山徜徉花海,遠眺羚牛就可以了。
光陰如梭,四季輪迴,高山上的杜鵑花要開了。
上週六去朝陽洞爬山時,一位一起下山的驢友告訴我,有一傢俱樂部已經提前兩週發通知,下週六去天華山賞杜鵑花。
我聽到訊息後興奮的下山都走得快了。
週日詳細看完貼文後,馬上電話與領隊溝通,表達要去的決定。兩位同行的小夥伴也是急切的要週一就報名,生怕報的晚了沒有名額。
決定去的這幾天,我天天多次看天華山所處的寧陝天氣預報。當看到週六是陰轉小雨(晚八點才有小雨)後,就覺得這一趟去定了。週四就報了名。
可能真是“樂極生悲”。週五中午,我左腳的小腳拇指,撞到了桌子腿上,當時聽到咔的一聲,疼得我差點背過氣了。家人說:斷了,斷了。
在把我痛的小命都快掛了的時刻,我想的卻是:壞了,壞了,明天去不成了。
我趕緊抱住腳小心的撫摸傷處,很痛,但沒有摸到斷茬。這讓我稍許安慰。
到了傍晚,小腳拇指就成紫葡萄一樣了。我的心情開始煩躁起來。將四雙登山鞋挨個試穿後,有一雙不常穿的鞋寬大一些,腳能放進去,卻很不舒服,脹痛得不能行走。見此狀,我知道明天這山恐怕爬不成了。只好盼望明天能穿鞋走到集合點就可以了。
大不了明天帶上電腦,她們去爬山,我在山下工作就可以了。
週六早晨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噴鎮痛藥。六點鐘出門時並沒有帶電腦,因為我試穿鞋時感覺問題不大。可當我出了電梯,沒走幾步就開始一拐一拐的了。這時候還下起了大雨點,在過大馬路時,車少人少的馬路上,我一拐一拐的很滑稽,覺得馬路太寬了。
天華山離西安太遠了,三個小時候後我們才到保護區的林管站。下車後趕緊再次噴藥。也不知道是腳適應了鞋子,還是真的好了一些。總之,我能忍住了。
本次來登天華山的人很多,我們就來了一大一中兩車共六十多人。其中還有兩天重灌露營的,另有自駕隨行的兩輛私家車。
我的另一個同伴小美在大車上,還沒有到。我決定和同伴金子先走,在途中等她。小美是跑馬拉松的,體能比我倆好。
今天能來穿越的都是爬山強人。開始走林場路還沒有十分鐘,前面一拔人就看不見了。我也邁開大步跟進。開始腳還是不舒服的,等走完兩公里的林場路,開始正式爬山後,腳比走平路時好受了一點點。
不過,剛走不到五分鐘就開始下小雨了,大家都穿上雨衣。十分鐘後就是中雨了。兩公里的林場路還沒走完,就是狂風大雨了。很快褲子就全溼了,水順著褲腿往鞋裡灌,登山鞋裡全是水。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下降的很快。這時候只能快走,停下來就會冷得受不了。在風大雨大中大家一路快步前行。
剛走完林場路,小美也追上我們。她真的是太強了,走的輕輕鬆鬆。她的褲子溼到了大腿上,上衣也潮了。我們一起走了大約二十分鐘。當得知到第一個目的地西梁還需三個小時後,我決定讓小美和我認識的一位隊友結伴先走。也是這時候才告訴她,我的腳指頭有問題,今天走不快,不一定能穿越了。
小美聽說我要放棄時一臉詫異,其他隊友也不理解地說:你們走的這麼好,怎麼就放棄了?
其實,我這一時刻並沒有完全放棄,只是擔心我和小美不在一個步頻上,她會走的不舒服,身體會冷下來的。今天天氣太差了,只有快步走,才能保證體溫。
小美走後,我和小夥伴又繼續走。金子則反覆勸我不要走了。她說“腳這麼難受,雨還這麼大,以後有的是機會。”她講的很正確。可我不想就這麼輕易放棄,金子為這次穿越也是盼了一年的。她的體能也比我好,雨衣比我和小美的都好,完全是為了我才說放棄的。因此,我告訴她,我們爭取走到西梁,看一眼花海後就原返。
又繼續走了大約五分鐘,這時候也時不時遇到放棄前行的隊員,還有比我們提前到的一個自駕團隊,因天氣太差所有人下撤回返。我們得時不時的停下來給他們讓路。這種狀況讓我有點洩氣。於是,本來不渴的我,告訴同伴停下來,我要喝點水。本想喝點葡萄糖水,補充體能後一鼓作氣衝向西梁。可穿著雨衣,取揹包拿水的時間有點長。在狂風大雨中,溼透的褲子使身體迅速涼了下去,一時間我的手冷得發抖,受傷的小腳指頭是麻木的。
我知道情況不妙。依我十年爬山經驗推斷,現在是在森林山坡上走,海拔也只有2300米左右。天華山西梁一帶都是在2800米以上的海拔,上面全是草甸,平日裡晴天都風大氣溫低。我們一路雨中上去,衣服只會更溼。現在我們都冷成這樣,如果強行上去,一定會身體失溫,後果會很可怕的。
我們愛爬山,是為了活得更精彩,不是玩命的。現在的天氣情況必需下撤。我也明白這次放棄,意味著要再等一年。因為,杜鵑花的盛花期只有一週。即是晚到下週綻放,我也來不了,我的腳傷短時間是好不了的。
我倆決定不走了,太冷了。
然而,我們下撤還沒有十分鐘,就從重灌隊友們的對講機中知道,在我們前面約兩百米(2400米海拔)處出了意外,一位隊友不幸遇險。當時,雨大風大路滑,隊員的注意力全在腳下,被一隻落單羚牛,迎面撞擊。
全隊所有人放棄穿越,統統下撤。
在此必須要講的是,在不幸發生後,許多走在我們後面重灌的隊員,放下裝備,逆下山人群向上衝,前去救援。而小美則是正達現場,她將自己的雨衣留下來為傷者擋雨……
這是偶發事件,更是小機率事件。因此,在得知不幸發生的剎那,我驚嚇到失控。況且,一週前的朝陽洞之行,我與遇難者有過交集。
時過三天後,我已從當時的錯愕中冷靜下來。我們都是爬山人,感同身受。我們追求精彩的生活,更要有科學嚴謹的態度去實現。
那麼,我本次放棄穿越的初衷,並不是預感後來的這次意外事故(我還真沒那本事),而是天氣情況太差,必須終止。更重要的是出發前,熟悉的驢友反覆勸我不要去,反覆強調說天氣不好一定不要去冒險,是我當了耳邊風。因此,這也是教訓和警示。
至於我神之嚮往的天華山,未來我還能否親臨領略,今天已有答案了:明年我將選擇另一條更安全的線路,再次赴約,分享西梁最美!
我們是大自然的朝聖者,朝聖者的腳步是不會停止的……
2018/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