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度的智量人生哲理文章

裴度的智量人生哲理文章

  唐朝時,裴度為相。有一天,他因公務在中書衙門裡大宴賓客,當此熱鬧之時,一名屬下悄悄走進宴會廳,低聲向他稟報說,加班起草了一份公文,想去加蓋印信,發現存放印信的盒子還在,印信卻不翼而飛了。

  印信者,公章也。當官的人都知道,公章是權力的憑證,如果把公章弄丟了,那可是重大的失職,弄不好烏紗帽就沒了。擱誰誰不著急呢?可裴度聽了以後,沒有顯露出一絲緊張的樣子,只小聲警告他說:“現在正在宴請賓客,你先退下吧,別掃了大家的興,把嘴巴閉嚴,不要聲張。”

  屬下很疑惑,這麼大的事,連讓找找都不說,不知道這位宰相大人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滿腹狐疑地退了出去。宴會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一直喝到半夜,正感覺暢快淋漓之時,那名屬下又面帶喜色地向裴度彙報:“大人,印信又回來了,在盒子裡安然無恙,真是活見鬼。”裴度沒有說話,揮手讓他走開了,宴會盡歡而散。

  事後屬下問裴度:“知道公章丟了,你怎麼不著急呢?”裴度回答:“這一定是衙門裡的人私下裡書寫契券,然後偷拿印信蓋上公章,我料想他蓋完後就會放回原處,如果此時聲張起來,他肯定狗急跳牆,為證清白而把印信偷走扔掉,那就再也找不回來了。”屬下一聽,恍然大悟,非常欽佩。

  明人馮夢龍在評價這件事時,由衷地讚歎說:“不是矯情鎮物,真是透頂光明。”意思是說,不是裴度故作安閒,以示鎮靜,而是聰明透頂,料事如神。這就是古人說的'“智量”,“智不足,量不大”,沒有足夠的智慧,做事也就失去了迴旋的餘地。

  裴度的一生,歷經四朝,三度為相,五次被貶,可不管是升是降、是榮是辱,他都坦然接受,勝不喜,敗不餒,進退無怨,得失無悔,雖仕途兇險,卻得善終,智量之功不可沒。

  人生難免遇到急難險重、溝溝坎坎,這時往往是最考量我們智量的時候。遭人算計不必氣急敗壞,遇到險厄不必驚慌失措,上得去還要退得回,拿得起還要放得下。從容點,淡定些,為別人留出寬宏的度量,也就為自己留出了廣闊的空間。可見,智量不僅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智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