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讀後感範文

《狼圖騰》讀後感範文

  《狼圖騰》這本書講訴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狼圖騰》讀後感,歡迎閱讀,僅供參考。

  《狼圖騰》讀後感(一)

  《狼圖騰》一書帶給我了對狼,大自然,社會人與人之間關係煥然一新的看法與理解。蒙古大草原上狼與人,狼與獵物的故事在讀者的筆下娓娓道來,引人入勝,令我無法自拔。

  首先,先談一談狼的性格與其精神。狼,一個頑強,倔強,不羈的生命。它不僅僅是草原上精神的象徵,更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勇敢性格的來源。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勤勞主要來自於中華農耕民族的性格貢獻,而勇敢則主要來自於中華遊牧民族的性格貢獻。二者缺一不可,但是,對於農耕人口占絕大多數,農耕歷史那樣漫長的民族來說,主要欠缺的卻是勇敢進取,沒有勇敢進取性格的民族,勤勞往往就是勞而無功,或是為他人做嫁衣。是以,華夏民族要趕超西方,就必須在改變農耕民族存在和農耕民族性格上痛下功夫。

  狼在華夏的典籍中一直都是個反面教材,成為了邪惡,兇殘的代名詞。在我看來,卻不盡然,狼的性格是值得人所敬佩並崇敬的。狼的危機意識,勇氣與血性,團隊精神是現代人正不具備的。

  首先,是危機意識,我們要像張瑞敏所言“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在危機中人迸發出的力量是難以想象的。狼在草原上經歷著變幻莫測的草原氣候,惡劣的草原環境和人的巨大威脅,使其一直處於危險之中,才磨礪出它那種時時刻刻的危機意識。

  然後,便是狼的血性與勇氣。狼在其逃生時,甚至可以咬斷自己的腿,狼有與生俱來的血性與勇氣,甚至是小狼也不能被人輕易馴服。這點在那些少數遊牧民族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其不屈的民族性格融入與中華民族性格之中後產生了巨大的民族力量,在近代中華民族遭壓迫之時,我們站了起來,驅走了封建官僚,驅走了帝國主義,中華民族才得以在這場世界化潮流中站穩了腳跟,挺起了脊樑。

  最後,便是狼的團隊精神。《狼圖騰》一書中,那些讓人血脈噴張的捕食故事令我記憶頗深。在狼王的統一排程下,進則同進,退則同退,井井有條,分工明確,是以無往而不利。在現實社會中競爭與合作相互依存,不可或缺,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將事情做得盡善盡美的,這時候別人的幫助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樣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狼圖騰》讀後感(二)

  一首獻給草原狼的歌,一本讚美草原人的書,一幅描述草原生態的巨幅畫卷,只是一切都已成種經,引人無限感傷、惆悵與失落。洋洋五十餘萬字的《狼圖騰》,雖非字字珠鞏,卻頗有引人人勝、發人深省之處。同一本書,怯傭者讀出恐懼。善思者讀出優慮,從商者提煉“狼性法則”,歷史學者重新勾勒五千年史家之脈絡……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幾點感悟,輯錄於此,與諸位共享。

  你的對手有多強,你的能力就有多強,感謝你的對手!書中一個個人狼相鬥的例子—撕黃羊、咬馬群令人膽戰心驚,整個過程彷彿草原版的《孫子兵法》。蒙古狼太狡猾、太堅韌,捕捉戰機組織有序、團隊合作、舍小顧大……在年復一年的周旋中,人們從狼群中學到太多:戰術謹慎、聲東擊西。“兵貴神速”、“兵者,詭道也”。在與對手的不斷較量中,一個強悍、不屈的狼性民族逐漸形成。如今,孤獨的人類放眼望去。草原主人血性漸失,獵狗已成寵物,綠地漸成荒漠。今昔對比,不禁感慨:草原狼,今何在?

  人狼共存,和諧之道。俗語云:“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前人砍樹。後人遭殃。”“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一個無所畏俱的民族,一個沒有人文關懷的民族會加速生態環境的破壞。更會招致大自然抓狂的報復。所幸,那段時光漸漸遠去,而今和諧之風大行。生態保護倍受重視。然,前車之鑑不可不警惕。

  血,仍未冷;狼性,依然隱藏。抽走野狼鏈條的.生態環境必然脆弱,抽走狼性基因的民族必然受辱。a良謙恭讓的教化讓我們的民族變得溫順,近代的積貧積弱讓我們的國家飽受蹂頤。在列國爭雄的時代,重新祭起狼圖騰的大旗,讓漸冷的血沸騰。讓隱藏的狼性進發,復我漢唐氣象,揚我大國風範,冷睜觀察,穩住陣腳,和平崛起,“敢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作者並非專業作家,只是“我手寫我口,我口表我心。的樸素表達而已。相對於前面生動的描述。最後的”理性挖掘“顯得生硬、突兀。雖提供了充分的空間使姜戎(化名)先生淋漓盡致地表達自己的心聲,卻顯示出作者在文字駕馭、章節安排方面的欠缺。然瑕不掩瑜,如林肯所言:缺點很少的人,優點也很少;書亦如此,一本偉大的小說往往富有爭議。作為讀者,我們尊重姜戎先生的勞動,對其表達的思想有取有棄,讀畢心中有所獲、有所思,足矣!

  《狼圖騰》讀後感(三)

  最近我愛上了一本動物小說——《狼圖騰》,它以有趣的寫作手法和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深深的吸引了我。書裡有北京知青陳陣,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還有令人敬畏的老獵人,更有那稱王稱霸的草原狼,勇敢機智。

  這本書是作者姜戎30年的心血,他細緻地描繪了倆個北京知青—陳陣和楊克來到蒙古額侖大草原,在一次掏狼崽的任務中收養了一隻小狼,透過他們與小狼的朝夕共處,產生生死之情。

  文章引用大量的比喻句、擬人句生動形象地刻畫出大草原上狼生活習性和它特有的多面性。

  狼生性兇狠毒辣,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價用其超常的智慧才能捕食獵物。其中“狼與老兔決鬥”這一片段當我膽顫驚心。小狼看到又肥又大的老兔,先亮出狼牙,使其畏懼三分,接著伸出前爪,試探動靜。老兔也不甘弱抬起強有力的後腿像重炮一般,猛地一擊,差點踢瞎小狼的左眼。小狼立刻退後三步,繞著老兔轉圈試探幾回,終於發現它的弱點,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到老兔的面前,張開強有力的雙爪,抓住兔頭,使勁一拉,發現那對巨炮並沒有傷害它,再用更大的力氣往身邊扯,等老兔氣力用盡,無力掙扎時,用鋒利的牙齒無比精準地咬住老兔的氣管,直至於死亡,最後張開血盆大口,把老兔咀嚼的只剩下幾顆牙齒。在適者生存的大自然裡,只有強者才能存活。

  大草原上的狼追求自由獨立,擁有不屈不撓的高貴靈魂。小狼拒絕被人類用鐵鏈牽著走,每次主人要牽它時,總會遭到他的極力反抗,露出狼牙,好像在告訴人們,我要自由,要想用鐵鏈拴著我走,就給你顏色看看。即使人們強制套上鐵鏈,它會一動不動趴著,哪怕脖子上已經勒出一條血痕,也可忍受死亡絞索的疼痛,仍然不放棄尊嚴。這是它們與寧願被牽的動物最大的區別。

  狼也除人類以外天下第一兵家,對近戰、野戰、奔襲站、游擊戰和運動戰都瞭如指掌,很早就發現低音比高音傳遞更遠……

  狼的力量、機敏、紀律性等於或大於人類,這是狼稱霸草原的原因。

  讀完這本書,改變了我對狼的看法,以前以為它們是殘暴的儈子手,其實無論食與殺,都不是它們的目的,而是為了心中神聖不可侵犯的自由、獨立和尊嚴。作為人類也一樣,要活的自由,活的獨立,才能在社會上獲得尊重。

  《狼圖騰》讀後感(四)

  今天,我讀到了《狼圖騰》的第十九節上半部分,講的是楊克一行人,先去新草場看了一下,他們走了一段路,看見了一大片亮點,包順貴就以為是大天鵝,想打下幾隻來,可後來才發現,那是一大片白芍藥花。他們又往前走,發現前面湖中,有好多野鴨、大雁和天鵝。包順貴這下可來了興趣,架起槍就想打下一隻來,多虧楊克及時阻止,才暫時保住了天鵝。

  包順貴可真是見了啥稀罕東西都想佔為己有,要是都向老包這樣,那世界上早就寸草不生了。包順貴還殺神聖、高貴的白天鵝,怪不得楊克把他比作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呢!比喻的太形象了。

  我們應該從小就學會保護小動物,包順貴要吃天鵝肉也不奇怪。我想他從小肯定就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愛的教育,又是軍人出身,腦子裡盡是殘忍的斬盡殺絕的想法;而楊克小時候由於家庭環境等多方面的原因,從思想上對待動物,尤其國家一級動物,打小就懷著珍愛,崇拜的想法,所以楊克更加珍惜這片新草場,也更加珍愛這稀有的天鵝。

  我也很愛白天鵝,小時候常被媽媽講的童話故事《天鵝湖》深深的吸引,所以我非常能理解楊克此時的心情。白天鵝多麼高雅,當它遊在水面上的時候,頸項彎曲成一個大大的問號;它身上的羽毛也很漂亮,猶如穿著白紗的法國漂亮公主一樣;喙和眼臉之間的那一小片豔黃,像是印度少女罩了一塊麵紗;當它飛起來的時候,那瞬間留下的輕盈身姿,簡直可以勘稱絕妙的舞蹈藝術。

  這麼美的天鵝,包順貴怎麼忍心下手呢?怪不得楊克稱他為癩蛤蟆呢!只有低等動物才濫殺無辜,我們是有文化的,有素質的高等動物,決不允許有人傷害無辜動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