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宜樓商業經營功能空間體系的構成論文

二宜樓商業經營功能空間體系的構成論文

  二宜樓作為大地村土樓聚落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土樓而成為遊客旅遊觀光的焦點。

  樓內居民的居住生活方式已不再是單純而原始的普通鄉村生活,而是呈現出生產、生活、商業經營相結合的居住模式。二宜樓所在的仙都鎮以製茶為主要產業,自從二宜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後,當地政府對其制定了非常嚴格的保護措施,為避免對建築產生破壞,同時考慮到對旅遊景點的規範化建設,樓內製茶作坊全部外遷。大部分原住居民遷至臨近土樓聚落的由當地政府統一規劃新建的居住區。至筆者前往調研截止,二宜樓內長期居住22戶小家庭、共59位居住者。有的外遷居民農忙時節在新區居住,新建住宅為商住結合型農村住宅,這些居民便在新居從事製茶與批發茶葉成品的工作。農閒時節,他們則返回土樓做短暫居住,並且在二宜樓內從事商業經營活動。另有一些外遷至新區的二宜樓原住居民則是白天在土樓經營旅遊小商品以及當地特產,夜晚經營結束後返回新區居住。全樓12個居住單元中長期居住的居民主要以老年與中年居住者為主,另有少數青年居住者,以及這些小家庭的子孫後代。除此之外還有一戶從事旅遊服務的外來務工家庭。

  二宜樓內的商業經營功能空間體系是一個貫穿整棟土樓的立體組織結構(如圖3)。一個正門廳單元、兩個邊門廳單元仍然行使其原本的水平與豎直交通功能,公廳單元除了供遊客參觀遊覽之外,還承載著豎向交通功能。四個豎向交通空間在一層由中心庭院與中庭環廊統一聯絡起來,而在外環建築四層則由設置於靠外牆環繞連通的隱通廊統一聯絡起來,這樣便形成了一個立體的交通體系。透過筆者對二宜樓居住生活實際狀態的調查,並繪製出商業經營功能空間的分佈形態(如圖4、5),可以看到商業經營功能空間主要集中於中心庭院環周、中庭環廊上、居住單元內的一層空間以及外環建築四層空間。少數居住單元在內環建築側室以及外環建築室內設定商店,通常與客廳空間結合設定。天井環廊也成為少數居住單元的商鋪陳列空間。建築四層各居住單元透過靠建築外牆的隱通廊聯通,是遊客遊覽參觀二宜樓的主要流線之一,商業功能空間的設定與遊客流線緊密結合。

  商業功能在公共空間內的組織方式:二宜樓的三個門廳單元以及公廳單元都不作為商業經營功能空間使用,只有中心庭院以及中庭環廊被置入商業經營功能。每個居住單元各自佔用單元門前一段中庭環廊以及與其相鄰的'中心庭院邊緣區域作為商業經營功能空間。往中心庭院的圓心方向,空間的領域感逐漸減弱而成為公共使用區域。商業功能在居住單元內的置入方式:居住單元內一層空間與外環建築四層空間被置入商業經營功能。由於觀光遊客主要聚集於中心庭院,一層最主要的商業經營空間設置於中心庭院與中庭環廊,只有少數居住單元內設定了商業經營空間。底層商業經營空間整體呈現出從公共空間(中心庭院與中庭環廊)向居住單元內部擴散且遞減的趨勢。由於商業經營空間體系與公共空間的結合,使得每個居住單元的外環建築四層也成為觀光遊客到達較多的空間。十二個居住單元外環建築四層的家祠空間以及側室幾乎都被置入商業經營功能。普通的觀光遊客不從居住單元內的外環建築上下,因此外環建築二、三層空間的私密性被保留下來,使位於這裡的臥室空間不受商業經營活動的影響。

  一個土樓單體可被視為一個包含有公共空間與居住單元的完整聚落。

與結構鬆散的自然村落相比,單元式土樓的公共空間,特別是由居住單元圍合而成的中心庭院,對聚落整體面貌及居住生活方式的形成起著尤為關鍵的作用。這不單指該空間所表現出來的強烈統一感與掌控力,抑或承載著大量複雜的居住生活行為,更體現為開放空間的固有屬性在實際的使用中卻存在著相當明顯的私有化使用傾向,這標誌著個人對公共空間某一領域的支配權與使用權。有些土樓的中庭庭院透過地面鋪裝的紋理暗示公共空間的私有化領域,如以居住單元開間兩側牆向中心庭院的圓心引線,在鋪地上劃分出明確的分割線作為界域性符號,從而達到人的視覺和心理上的領域認同。但是這並非土樓公共空間私有化使用的唯一反映,二宜樓就對公共空間如此涇渭分明的使用方式,同以血緣紐帶建立起來的聚居形式和以共同生活建立起來的鄰里關係之間形成極大的反差。在居住人口越密集、公共空間使用頻率越高的居住單元中,公共空間私有化的傾向越明顯。這種傾向之所以能夠形成並得以傳承,是與單元式土樓居住生活方式的變遷不可分割的。小家庭分戶聚居制度下,每個小家庭分得的居住空間十分有限,而且同一居住單元內聚居的小家庭數量越多空間的使用面積則越緊張。套型內的很多功能向公共空間滲透,為避免鄰里之間在生活上的摩擦與糾紛,逐漸形成現在被土樓居民普遍認可的領域劃分方式,這也是在長期的分戶聚居生活中逐漸確立的較為公正的公共空間分配方法。

  將意識形態中的禮制觀念透過建築的形式表現出來,並用固化的建築形態和使用方式去對其進行反向投射,這是中國傳統民居中的一個顯著特徵。平等與公正的價值理念是土樓文化的建構基礎,在這種思想情節的影響下,共化。這種空間私密性層次雖然在小家庭分戶聚居時期被保留下來,但是“商住結合”居住模式的出現使居住單元內原有的空間私密性層次被打破重組。水平維度已經沒有明確的層次變換,豎直維度上也不像原來的由底層到頂層空間私密性遞增,而是將底層與頂層作為相對開放的空間,建築二、三層作為居住單元內空間私密性最強的區域,形成上下開放,中間私密的組合模式。空間私密性層次出現這樣的改變是在保持既有空間佈局不變的前提下最大化適應了“商住結合”居住模式。由於居住單元底層空間與中心庭院以及中庭環廊之間便利的通達性,以及觀光遊客對土樓居民居住生活方式的好奇,自然將人流引入其中。外環建築四層有貫通整層的“隱通廊”引導著觀光遊客的行進流線,遊客很自然地到達每個居住單元的家祠空間並且出現停留與聚集,形成自然的交通節點空間。這些都為土樓居民在居住單元底層空間以及外環建築四層空間設定商業經營功能空間提供了必要的人流支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