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檢驗技術實訓課教法設計初探論文

水質檢驗技術實訓課教法設計初探論文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如何在課堂上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挖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每個教師追求的目標。前兩年,我開始教授“水質檢驗技術”課程時,恰逢我校申報“水質檢驗技術”上海市精品課程立項成功,給我們這個教學團隊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作為一名主講教師,深知自己要學習的內容有很多,從上海市給排水工程施工與執行專業教學標準的編制、廢水處理工的考核、精品課程的建設,一路走來,感慨頗多。在這裡,我想從如何有效組織實訓課程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談談自己的教學改革體會,與同行們共勉。

  “水質檢驗技術”課程是給排水工程施工與執行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技術課。本課程透過水質檢驗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以常規水質指標的檢驗操作實訓為任務,對學生水質檢驗技能進行訓練,使學生具備從事水質檢驗工作的基本職業能力。由於該課程是一門實踐操作性強,實訓較多的課程,為體現“任務引領型”的教學改革思路,我們不斷探索,將整個課程分成水質檢驗工作準備、物理指標測定、一般化學指標測定、營養鹽類指標測定和微生物指標測定五個專案,每個專案分成若干個任務,採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帶著工作任務去學習水質指標的相關知識,並透過實訓來鍛鍊其技能,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訓有機融合。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一個個有教育警示意義的案例,把職業道德素養教育自然融入教學,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我以“水中六價鉻的測定”為例來談談任務引領型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嘗試。

  一、巧妙入題,激發學習興趣

  開始上課時,首先複習與本次課題相關的理論知識:什麼是標準色列?如何配製?什麼是目視比色法?有何缺點?如何繪製工作曲線?複習完後馬上給學生介紹有關六價鉻在飲用水中的作用以及超標的危害,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所學知識很有用處。

  接下來以一個真實的案例一一寧波首例汙染環境罪“六價鉻超標排放案例”引入,開始內容的講解。老陳是慈溪新浦鎮的村民,從事汽車、摩托車和腳踏車的配件金屬件鍍鋅加工。對於電鍍加工,他未到環保部門審批。對於電鍍的汙水,他更沒有專門的防滲漏收集池,只是在家庭作坊外面挖了一個一米深的小池,用一根排汙的管子通到水體。近4個月的時間裡,老陳總共獲利約4萬元。之後由於被舉報,慈溪市環境保護局執法人員對電鍍廢水進行現場取樣,測定六價鉻含量為260mg/L。根據《電鍍汙染物排放標準》 (GB21900-2008),新建企業水汙染物排放濃度六價鉻限值為0. 2 mg/L。也就是說,老陳排放的廢水裡,六價鉻含量超標高達近1300倍。老陳受到判刑1年、罰款4000元的法律制裁。這個案例深深震撼每一位學生,感覺到自己所學專業的價值。此時,我就勢引導學生以後自主創業或者從事相關職業時都要守法,有職業道德操守。讓學生深刻理解六價鉻超標排放對環境的危害,並須承擔法律責任,從而樹立法律意識。沒有枯燥的說教,自然而然地將職業道德素養教育融入課堂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分組教學,一個也不能少

  學習興趣調動起來後,就開始進行實訓。我採取分組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競爭中提高學習質量。分組時充分考慮不同學生在理論、動手能力上的個體差異,組建不同能力層次、男女比例適當的團隊,並選取一名學習能力、動手能力、組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組長,帶領全體組員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中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體驗演示操作的過程,迫使每位學生全神貫注,精力集中參與教學。教師直觀、及時地評價小組的表現,解答具有共性的問題,幫助學生認識到組內個體之間、組與組之間的差距,形成個體之間互幫互助,組與組之間互相競爭的良險迴圈局面。每組5人為宜,因為本課程是在水質檢驗實訓室內進行,每組需要一臺分光光度計,當老師在演示分光光度計的操作過程時,能保證每位學生都看清教師的每一個操作步驟,學生在自己操練的過程中也有足夠的時間互相監督,取長補短。當然,這樣分組要求有充足的師資力量,教師要關注到每一位學生,隨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糾正出現的錯誤,所以一名教師最多負責指導2組學生。由於課堂上經常以組為單位搶答問題、總結經驗教訓,每次輪流發言,避免了優等生一言堂的局面,這樣下來,膽怯的學生透過一學期的鍛鍊,期末也能侃侃而談了。

  三、任務引領,做中學習

  由於本課程的'教學任務是測定水樣中的六價鉻的含量。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有序地完成這個任務,我把這個大任務分解成了四個子任務:

  1.標準色列的配製。

  2.使用分光光度計測定標準色列和水樣的吸光度。

  3.工作曲線的繪製。

  4.求出水樣中六價鉻的含量。

  學生看著任務單,一目瞭然,心中有底,有條不紊地進行,每位學生必須完成前一任務後方可進入下一個任務的操作。

  由於四個子任務各步驟之間環環相扣,需要注意的事項多,稍有不慎,會造成極大的誤差,前功盡棄。因此我們規定主講教師、實訓教師對每位學生在每一步關鍵的操作之後,要求學生進行組內互查、輔導老師檢查通過後,方可進行下一步子任務。如在標準色列的配製中,檢查學生加入標準色列的鉻使用液是否精確、比色管的刻度是否精準(第一次檢查),顯色劑是否準確加入(第二次檢查),分光光度計的調零、吸光度的記錄是否有效(第三次檢查),工作曲線的座標選取、實驗資料記錄是否合規(第四次檢查)。教師發現問題及時引導,鼓勵學生自己找錯、糾錯,讓學生理解每一步容易出錯的細節,少走彎路,取長補短。每位學生對自己犯的錯誤印象非常深刻,絕不會再出同樣的問題。比如有位學生在用分光光度計測標準色列的吸光度時,第一次非常順利地測好了1-4號比色管中的溶液吸光度,第二次再次用比色皿時,他動作很快地再次按下了調零鍵,我就問這名學生為何要再調零,參比溶液在同一標準色列中能否變化?他陷入了沉思。透過引導與解釋,他及時糾正了錯誤,也順利地完成了第二個子任務。在課堂中不斷挖掘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鍛鍊學生,真正做到“做中學,學中做”。另外,第一個子任務完成後需要等待巧分鐘,讓溶液充分顯色。為了合理利用好這巧分鐘時間,我們提醒學生:利用這巧分鐘,將任務單上繪製工作曲線的縱橫座標選好。因為橫座標是標準色列中的六價鉻含量,此時己經可以計算,並填入任務單,在橫座標上己可找到具體的點。縱座標是對應的吸光度,等待測定,一旦有了資料就可快速點點連線了。當然合理組織教學環節始終是教師的首要任務,在此課題中,學生開始實訓時就要求每組同學將自己組的分光光度計開啟電源,因為該儀器需要預熱30分鐘,而不是等到要用儀器測定時才想起,也不主張教師提前代勞,讓學生參與每一個實訓環節是很有必要的。整個教學始終井然有序,沒有讓學生覺得茫然不知所措。而檢查學生的任務單可以讓教師張弛有度,牢牢掌控整個教學進度與質量。

  四、合理評價,激勵學習

  對於有實訓課的課程,評價體系的好壞、公正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實踐學習的積極性。如何激勵學生透過自身努力得到一個讓他自己滿意又心服口服的成績一直是我思索的問題。在本課程教學中,我不斷摸索,嘗試如何既不因分組而使有的學生可以渾水摸魚,也不由於組與組之間的差別使某一組整體成績都不錯的學生吃虧,因此每次實訓結束,我都要求每名學生將實訓的結果全部儲存。如滴定分析中的錐形瓶內滴定終點溶液的保留、分光光度法中的標準色列的保留、任務單上所有原始資料的記錄以及本次實訓的經驗分享等等,讓想偷懶的學生也必須勤快地動起手來。我們採取學生評分和教師評分各佔50%的評價方式,其中學生評分包括組內評分、外組評分及獎勵加分三部分,組內評分相對而言是比較客觀的,每位組員都相當清楚彼此的進度、精度、操作準確性。外組組長評分加強了組與組之間的學習與監督,每組可推薦一個做得最成功的作品代表本組參加最佳作品評分,被推薦的該名學生可以加分。另外,我也鼓勵學有餘力的學生在徵得老師同意的情況下,測定自帶水樣的指標,如水的硬度、六價鉻含量等,這部分學生可適當加分,加分控制在0. 5-1分。

  經過不斷探索與改進,我明顯地感受到教學方法改革在“水質檢驗技術”課程教學中帶給學生的益處。下一步計劃讓學生參加檢驗工、廢水處理工的崗位證書考核,這對主講老師又是一個新的挑戰。由於“水質檢驗技術”佔據了其中的兩個分項考試內容模組(分光光度法測定水樣某一指標模組、微生物模組),還涉及機電知識模組、水處理知識模組,因而有效銜接這些課程,讓學生儘早透過廢水處理工(初級、中級)的考核,使專業教學與崗位實際有效接軌,相信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備課是每位教師的基本功。剛當教師之初,我在教學內容上花的時間多一些,隨著對教學內容的駕輕就熟,我在教法上花的時間越來越多。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願望和成功的潛能,用積極的眼光看待他們,用心關注每位學生,不斷創新教學設計,相信我們會在教學改革的路上越走越寬。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