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漆器的審美價值研究論文
楚國漆器的審美價值研究論文
“物質生活資料”屬於文化人類學研究的範疇,包括人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器具。對於人類來說,這些都可以看做是再生產所必需的物質手段。文化人類學將這種以“物”為物件的領域稱為“物質文化”。物質生活資料是人類社會生活及活動的基礎,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中國古代漆器的歷史長達數千年,中國是製作漆器最早的國家,它無疑是人類物質文化史上的一項重大發明和創造.漆器作為一門造型藝術,是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實體,從日常用具、喪葬用具、娛樂用具到交通用具和兵器等,幾乎滲透到古代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自從它誕生起就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質器具,是中國古代人們物質生活資料中重要組成部分。
楚漆器的造型風格誇張奇特,髹塗色彩熱情強烈,裝飾紋樣飛揚流動、精緻優美。具體表現為:
1.楚漆器的造型審美
楚漆器的造型以傳統和想象中的動物來造型為特色,這種特殊的風格在美學大師李澤厚的《美的歷程》中也有說明“……流傳下來的種種神話和故事,它們幾乎成了當時不可缺少的主題和題材,而具有極大地吸引力。伏羲女媧的蛇身人首,西王母,東王公的傳說和形象,雙臂化為兩翼的不死仙人王子喬,以及各種奇珍怪獸,赤兔金馬,獅虎猛龍,大象巨龜,豬頭魚尾……各種都尤其深層的寓意和神秘的象徵。它們並不是以表面的動物形象。相反,而是以動物為符號或象徵的神話——巫術世界來作為藝術內容和審美物件……”而且楚漆器造型的器皿和物件,同時兼具功能性與浮華繁縟的裝飾性。例如“虎座飛鳥”,“彩繪漆透雕座屏”,“彩繪漆鹿角鎮墓獸”等,都是功能性和審美性自然融為一體的典型範例。
2.楚漆器的色彩審美
楚漆器的髹塗色彩。楚人尚赤,源自遠古的圖騰觀念——對火神祝融的崇拜。赤為火的顏色,象徵南方,是生命之色。而玄色指代北方,紅黑二色相融合有陰陽調和之意。以紅與黑二色為主調,搭配以黃、褐、白、綠、藍、金、銀諸色,可以使畫面的圖案呈現出深邃而神秘的視覺感受;而遠觀之,畫面又呈現繽紛燦爛,華貴而又生機盎然的視覺效果。
3.楚漆器紋樣的形式美
楚國漆器紋樣的繪製元素以抽象化的自然界的動植物為典型,如:雲鳥紋,魚紋、獸紋、變形獸鳥紋等和各式花草紋等紋樣以及搭配裝飾的單純幾何形,如卷邊紋,弧線紋、涓渦紋,圓點,三角紋,波浪紋等。以社會生活和神話傳說為想象,但又超越視覺的表象,將想象中的未可見的東西創造性的表現出來,如鳳紋、雲鳳紋,雲龍紋等。從這些紋樣元素的圖片中,我們不難看出楚人對抽象紋樣設計的偏好——繪製的紋樣,抽象且飄逸,生動而優雅,完全不拘泥於物件的自然形態,映照出大自然的生命律動。楚漆器紋樣的構圖方式也以“圓”為多。圓,古人通常指代為天,又有豐滿,飽滿,圓滿之意。其中又以“圓形圖案紋樣”和“圓環圖案紋樣”的迴圈裝飾紋樣飾最為常見,以弧線紋為主體,以繁複,連續,對稱等的形式排列為表現形式。受器具的造型和尺寸的要求,裝飾的紋樣既要求要佈局的美感,又要求繁複中求變化,而不是簡單的重複羅列,更多的是追求在繁複中體現出對比和調和。大小疏密的韻律感。而且抽象後的龍,鳳,雲,鳥等元素在器具上的體現,完全按照漆髹者自己的審美和理解來繪製,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器物之上,所繪製的裝飾紋樣的形態和要求並不是完全的一致。如不同時期的鳳紋都有自己的變形特色。
另外一種漆器紋飾是題材類的繪製,這也是楚漆器的一大特色。繪製的.題材基本分為兩大類,一種是以反映社會生活的現實題材;另一種則是描繪傳說中的環境,人物和珍奇異獸的神話題材。不管是那種型別的紋飾,都可以看出楚人在漆器的紋樣上非常重視線的表現。無論是簡單的幾何圖形,還是複雜的故事場景,無不用簡潔流暢的線來表現。楚人用線有直有曲,但我們可以從現留存的漆器器皿和器具中看出楚人對曲線的繪製大大的多於對直線的使用,而曲線這種元素本身就富有強烈的韻律感,從而使描繪出的畫面形象充分的流露楚美感和生氣,萬千氣象盡顯方寸之間。這些神秘而浪漫的畫面和造型,無不洋溢著楚人的天性——對生命自由的熱愛,自然地崇拜,以及對天地的敬仰,對宇宙的求索的“天人合一”的精神!這也是楚漆器的藝術精髓所在。除了彩繪紋樣裝飾的漆器,楚人還以錐畫,雕漆,扣器、金銀箔貼花和鑲嵌等技法應用於漆器的裝飾,由於技法的成本高昂,製作手法繁瑣,僅僅有少數的器皿得以展現這些技法,更是精妙無比,難能可貴,在此不一一列舉。
古人認為漆器藝術是一門極為苛刻的藝術表現行式。它不但要求藝術家具備很高的藝術修養,同時也要求製作者具備頑強的毅力去耐受精神的寂寞,有些類似苦行僧式的修行。在製作的過程中,藝術和心靈都得到了昇華,所以漆器這種特殊的藝術伴隨其深厚的藝術底蘊,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沉澱,流傳至今。楚漆器——如此富含地域文化氣息的寶貴文化遺產,繼承和發揚它的藝術魅力,為之注入新時代的科技力量,使其以新的面貌和新的傳播方式展現在大眾眼前,是每一個尊重傳統歷史的設計師的責任。我們應該抱著敬仰的態度去研究它,保護它,從而使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資源,在現代煥發出勃勃生機,美化我們的生活,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