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資料統計課程設計研究論文

高職資料統計課程設計研究論文

  摘要:高職《資料統計》實踐性強,針對傳統學科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採用專案教學法,以工作任務為起點,精選課程教學專案,將教學做合一,讓學生在“工作”中學,培養學生的資料收集、整理、分析及解釋能力。

  關鍵詞:專案教學;資料統計;課程設計

  課程是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重要載體,基於高職學生學習時間和學習能力的有限性,有效的高職課程直接關係到高等職業教育目標的實現,從而使高職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職業教育課程模式,以期培養學生完成具體任務的職業能力,培養與職業崗位群對口的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能型人才。

  一高職《資料統計》專案課程開發的必要性

  高職學生在將來的工作生活中離不開與資料,統計是關於資料的科學,是收集、處理、分析、解釋資料並從資料中得出結論的科學,因而統計是高職學生認識社會的捷徑和有效手段,是雲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與管理大類專業基礎必修課程。《資料統計》(原統計學基礎)課程開設的教學目標是透過本課程學習,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讀懂並解釋常見統計公報,能對基本的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分析並解釋。在傳統學科課程教學中,經常出現以下現象:第一,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離不開公式和資料,而高職高專學生學習習慣較差、學習情緒化較強,基本概念、公式、計算等使大部分高職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第二,教學中部分知識與日常生活和學生的經驗、需求缺乏聯絡,容易導致死記硬背,使學生難以學以致用;第三,學生按知識的邏輯學習統計基礎理論知識之後容易遺忘。這些現象的出現,究其原因,主要是傳統的學科課程教學《資料統計》,教學中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的聯絡沒有建立起來,教師“教”了,學生“學”了,但學生難以具備對基本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分析並解釋的能力。面對高職《資料統計》學科課程教學中教學與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目標存在的矛盾,首當其衝要解決的問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並建立起工作任務與教學內容的聯絡。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只有當一個人已有的知識無法解決他所面臨的問題時,真正的學習才會發生。根據這一觀點,《資料統計》課程“教”的設計應該從如何給高職學生一個他目前無法解決的工作任務開始,而專案課程就是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來組織教學,可以使職業教育課程從抽象化、概括化、普通化層面走向情境化、具體化、現實化,即高職《資料統計》課程採用專案教學法,將知識點融入專案教學中,讓學生在與工作任務的聯絡過程中學習知識,邊做邊學,培養學生養成理論聯絡實際的工作作風,使理論服務於實踐,既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又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按照專案課程開發要求,高職學生學習的統計課程名稱直接採用“名詞+動詞”的任務表述方式來表述,以突出任務特色,明確反映出該門課程的學習目標[1],採用“資料統計”作為課程名稱以取代傳統的“統計學基礎”。

  二高職《資料統計》專案課程設計的思路

  學生真正要學習的內容是任務,專案只是教學的載體,因此高職《資料統計》專案課程開發是以工作任務為起點,按照認識論的要求改造具體工作任務,形成課程教學專案,將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聯絡起來,將教學做合一,讓學生在“工作”中學,體驗任務邏輯,培養學生對基本的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分析並解釋的能力。總體設計思路是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並讓學生在完成具體專案的過程中學會完成相應工作任務,並構建相關理論知識,發展職業能力。課程內容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理論知識的選取緊緊圍繞工作任務完成的需要來進行,同時又充分考慮了高等職業教育對理論知識學習的需要,並融合了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對知識、技能和態度的要求。專案設計首先以資料收集、表述、分析、解釋的工作過程為線索來進行,採用任務驅動、二元貫穿、“迴圈式”專案設計模式,根據資料的兩個來源即原始資料和二手資料選取兩類專案載體,剖析工作任務,分別選取二手資料收集專案和原始資料收集專案,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透過專案的實施進行資料的收集、表述和分析,並根據資料的表述和分析結果撰寫資料分析報告;其次對於二元貫穿專案不能涵蓋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採用“對應式”專案設計模式。透過教師與學生“教-學-做”達到教學目標。

  三課程專案和模組劃分

  《資料統計》專案教學按統計工作流程開發課程,以5個實際的統計工作專案為載體,將資料的收集、表述、分析和解釋貫穿整個課程,在每一個子專案當中,教師採用案例、任務分解、情景模擬等方法進行講解和示範,學生透過觀察、思考、實操等形式的學習掌握一個完整統計工作所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最終形成資料處理能力,從而能夠獨立完成一個簡單的資料統計工作。《資料統計》課程專案和模組劃分見表1。從上面的討論可以看出,無論是一元函式的連續、導數、定積分,還是二元函式的偏導數、二重積分,亦或是“三重積分、曲線積分、曲面積分”其歸根到底都是在討論“極限”,而其中所有的積分考察的基本上都是“和式”的極限,因此積分的應用還要更加廣泛。譬如每個定積分中都蘊藏著“和”的含義,即變化非均勻的函式f(x)從a“累加到b”,於是可以用於求“面積、體積、平面曲線的弧長”等等初等數學力所不能及的“非均勻的量”的問題。[2]本來,極限是“無限逼近,永遠達不到”的非常區域性的.概念,可是由它的思想和方法卻衍生出求“面積、體積”等整體的概念,於是,點點相連,點掃成線,線掃成面,面掃成體,連綿不斷,無窮無盡!點掃成線的同時“累加”起來變成線的長度,線掃成體的同時線的長度“累加”起來變成面的面積,面掃成體的同時面的面積“累加”起來變成體的體積,這樣的“累加”都是透過不同形式的特殊的極限——積分這一有力的工具達到的。本來一些看起來不相關的數學概念,應用了極限的思想和方法後,可以變區域性為整體,變無關為相關。[3]因此,筆者聯想到魯迅先生的一句話:“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這是當年先生的憂國憂民之言,而這又何嘗不是極限的思想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體現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