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讀後感3篇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讀後感3篇
教師的尊嚴在於有思想。唯有有思想的教師才會體味教育世界的豐富,才會不斷超越自我,能夠在課程改革中處於排頭兵、領頭雁的地位。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讀後感1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
——題記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師要完成這一根本任務,離不開教育教學思想。教師的思想,是指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的思想體系,涉及到教師的政治、哲學、教育思想等方面,但最主要是教師的教育思想。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就是對教育教學有認識、有獨創見解並能自成體系的人,也就是善思考、會思考的教師。
但不少人卻不能接受這常識——至少不能全部接受,在他們看來,“思想”是偉人們的事,一般的老百姓“想”那麼多幹什麼?教育者同時應該是一個思想者,因為教育首先是一個活生生的、尋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沒有思考就沒有發現(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發現),而沒有發現就談不上教育工作的創造性。我們面對莘莘學子,總是一本正經地要求他們“學會思考、善於思考、樂於思考”,但我們自己恐怕還懶得思考,不會思考,甚至不敢思考,想想真有些汗顏。在這一點上,思考者可能經常被誤解和責備。朋友、同事、領導包括家人會說“太認真了,一點點事情都要去琢磨”,會問“累不累啊”……的確,面對許多大家“司空見慣”的現象,在許多“天經地義”的結論前,如果常常喜歡“認真”,喜歡“鑽牛角尖”,能被大家認同的恐怕為數不多。但我始終認為,高素質教師應該是一個思想觸覺十分靈敏的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學,獨立思考,保持個性,應該是每一個教育者堅定的人生信念。如果我們成天忙於應付補課、編資料而使自己成為思想視野愈來愈狹窄的“教書匠”,除了積累一肚子的考試經驗外,什麼也不會留下,總是讓人覺得有種強烈的悲劇色彩,默默無聞工作到死的老黃牛,艱難困頓中頑強支撐的個人英雄,蠟炬成灰淚始乾的教育獻身者,這樣成功讓人感動,讓人流淚,讓人惋惜,也促人警醒和思考。要知道,人云亦云,亦步亦趨,邯鄲學步,跟著潮流,毫無主見,只知道埋頭苦幹,不知道抬頭看路,是根本無法勝任“素質教育”重任的。
有人也許會說:“有黨的教育方針指引方向,有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宏觀決策,還需要我們操心嗎?”無疑,黨的教育方針、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決策是我們從事教育的指南,但這一切決不能取代我們每一個教育者富有個性的思考和充滿創造性的探索。任何“最高指示”都不能取代任何一位教師的大腦,怎麼將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同每一位教育實踐工作者所在學校、班級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這正需要我們獨立思考。面對如火如荼課程改革,本身就是觀念的更新。一個教師,應時常思考:我的這張舊船票,能否登上它的新客船?倘若腦子裡總認為是“換湯不換藥”,“舊瓶裝新酒”,那恐怕還是“濤聲依舊”了。更重要的是,世界上從來就沒有放之四海、放之古今而皆準的真理,任何在當時看來是無比英明的教育理論也不可能是“絕對真理”,也需要隨著教育實踐的發展而發展,這教育實踐的主體正是千千萬萬個有著獨立思考能力的普通教育者。像這樣有思想的教育家很多,孔子、葉聖陶、陶行知、蘇霍姆林斯基、杜威以及當今的斯霞、於漪、魏書生等,正因為他們的思考與實踐,才成就了那高山仰止的教育思想,一直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或許,我們現在甚至永遠也無法達到他們那種光芒四射的境界,不會與日月同光,但我們應該堅信,有一定的思想才能為自己的人生抹上一絲亮點:沒有“太陽”,總得有個“月亮”;沒有“月亮”,總得有個“星星”;沒有“星星”,總得有個“螢火蟲”吧!如果連個“螢火蟲”也沒有,那我們這根“蠟燭”能否照亮別人,可就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有思想的教師應該體現在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上,用思想武裝我們的行為,用思想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行動改變命運。擔負教書育人使命的教師,還應該把獨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教給我們的學生。然而毋庸諱言,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封建專制文化的殘餘至今還存在於我們不少教育者的頭腦中。一些善良的教師往往不知不覺甚至是“好心”地壓抑學生的主體情感,束縛學生的個性張揚,限制學生的獨立思考,磨滅學生的思想鋒芒……這表現在某些課堂上,便是不但沒有師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討的民主氣氛,反而存在著惟師是從的專制色彩。結果是學生主體人格的失落,思想貧乏,語言乾癟,思維僵化,惟師(或惟書)是從。學生長期受這種教育,往往思維懶惰,從來不願也不會有自己的思考,更不用說懷疑和質疑書本、師長了。應該說,雖然就學科知識、專業能力、認識水平來說,教師一般遠在學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天然平等的。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精神世界,應該把自己視為與學生一起在求知道路上探索前進的朋友和同志。教會學生思考,其更深遠的意義在於為學生未來的人生播撒科學精神的種子,為我們國家的未來造就民族振興的棟樑。科學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種精神,便是懷疑精神。從人類文明史上看,懷疑是創造的起跑線,是科學的助產士,是真理的磨刀石。如果我們的學生沒有起碼的思考能力和懷疑勇氣,甚至連對老師說“不”的勇氣都沒有,那麼,他們就不可能真正成為未來中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造者,更無力迎接國際競爭的挑戰。這將是中華民族的悲哀!
做有思想的教師,必須要有一定的底氣。如果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沒有厚實的人文底蘊,沒有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忱,沒有創新的意識與行動,只會空想,其實對教育實踐沒有多少益處。我們的教育當然需要思想家、理論家,但是我們不能拎著自己的頭髮把自己掛在空中,我們腳下是現實的土壤,頭頂是理想的天空,我們需要懷揣抱負,行走在這片深情鍾愛的土地上。我是一位語文教師,我認為語文教師的素養就要求教師的語言充滿時代特色,要追求小說家的言談,詩人的豪情,演說家的風度,演員的表演技巧,哲學家的睿智,政治家的精明等一切能震撼人的心靈和品質。
做有思想的教師,尤為重要的一點是能時常地反思自己。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教師的成長公式是“經驗+反思=成長”;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公式。因此,我們應常常“三省吾身”,認真地解剖自己:當學生違紀時,我是否採取了適當的教育方法;當學生上課打瞌睡時,是否由於我的課上得不好;當學生未完成作業時,是否由於上課未聽懂根本就不會做……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的是何等的涵養、雅量、氣度、胸懷,以及對教育事業何等的熱愛!然而,一個可悲的事實是,極少有老師站出來勇敢地承認“我”做錯了什麼。我不知道,是我們不願意面對自己的那份責任,還是壓根我們就不知道自己應有那份責任。如果是前者,說明我們對職業準則的放棄;如果是後者,那就不再僅僅是一個教育教學問題。要成為一名合格乃至優秀的教師,這種敢於認識自己、反躬自省的勇氣恐怕是必不可少的。當你有勇氣直面自己時,你才會發現,其實自己還做得很不夠。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當然不是放縱自己,胡思亂想,標新立異,以偏激為深刻,以逆反為新穎。而是在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方法的大前提下,弘揚追求科學、崇尚真理的理性精神,張揚個性,尊重心靈,衝破迷信權威的思想牢籠,衝破盲從書本的思想牢籠,衝破膜拜聖賢的思想牢籠,衝破固執己見的思想牢籠!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更不是提倡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或者成為我行我素,目中無人的人;或者成為眼高手低的“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或者成為一個令人不快的“潛在的持不同政見者”;或者成為整天只知道琢磨他人的人。況且,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如果只會空想,那恐怕連飯碗也難保。這,需另當別論。
不知誰說過這樣一句話: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我看,這還要取決於自己心中的上帝是誰。我深切地感受到,思考少了,於學生不利;思考多了,於自己不利。但是,人因思想而偉大,世界因思想之林的存在而生機勃勃。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教育者,我的絕大多數學生也是普通的人。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參天的巨樹,也需要無邊的小草。思想家有思想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權利。不能苛求每一位教師都是思想家,但每一位教師至少應該是一個獨立思考者。滾滾而來的紅塵,滔滔不絕的名利,面對這樣的社會,教育是一塊靜靜的樂園,樂園中的你我,應該是積極地參與到教育中來,讓我們共同去營造,用心去呵護生長思想的土壤,讓陽光灑滿大地,讓美好永駐人間,讓我們的心靈沐浴在思想聖潔的光輝中,自由地舞蹈。
對於中國教育,也許我們不能決定什麼,但是我們不能停止思考和吶喊。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讀後感2
北京師範大學的肖川教授曾經說過:“我們中國的中小學教師缺乏思想,缺乏思想的直接結果便是大量的勞動停留在低層次,缺乏對學生精神的引領,把教育極端化為淺顯、平庸,沒有靈魂的認知結構的堆積。
直觀咱們的教育現實,肖川教授的話真的是一針見血。他深刻的點明瞭當前基礎教育中一個無奈的現實——那便是思想貧乏,教育缺失靈性,缺乏大氣,甚至缺乏尊嚴。
有思想的教師,是要做腦子中有想法的人。如果教師沒有思想,只能人云亦云,備備教材,看著教參。我們在教研活動中也常常看到部分教師缺乏獨到的見解,要麼不說話,要麼就附和,要麼就是別人說過啦,他總是總結:剛才他說的都很好,都很到位云云。這其實就是典型的思想貧乏的外在表現。
做有思想的教師,就要學會不斷地反思,不會反思,不善於反思,就不可能有思想,就不可能實現新突破。
如果教師每天都能夠忙裡偷閒,抽空坐下來思考一下自己的工作,一定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
咱們就拿課堂教學而言,不善於反思,往往被教參的權威所左右,照本宣科,成為書本和教參的傳聲筒。永遠無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做有思想的教師,就是要以學定教,敢於大膽地處理教材,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
反思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多找自己自身的問題,一個擅長推卸責任,處處找藉口的人永遠不會進步。
做有思想的教師,就是將來退休了就能把你同教書匠區分開來了。
教師的思維貧乏。歸根結底還是教師不善於主動閱讀,上海師範大學上游進教授曾經說過:“只有主動閱讀才才能發現自己、充實自己、發展自己。”一個教師若沒有閱讀,就不會有深厚的人文底蘊。一個教師沒有博覽群書,在教學中就不能旁徵博引,信手拈來。課堂上就會變得單調乏味,沒有閱讀,就難有深層次的思考,就無法構成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可想而知,你的精神世界都不豐富,如何展現給學生。你的課堂不枯燥無味才怪呢!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讀後感3
一直堅信巴爾扎克的`一句話:“一個有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有力量的人!”。的確,生命之所以寶貴,是因為它最終要面對死亡;思想之所以寶貴,是因為它可以讓生命永恆。蘇格拉底也說:“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他有思想。”。思想是人的靈魂所在,是生命的精髓。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應該成為思想的先行者。
我始終認為:高素質的教師應該是一個思想觸覺十分敏銳的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學、獨立思考、保持個性應該是每一個教育者堅定的人生信念。郭道勝在《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中也這樣寫道:“教育應該創生,這種創生是長期積澱、自然追求的結果,它具有洞察塵世萬物的穿透力。”。所以,作為一個教育者,思想應當而且必須成為自身素養的第一要素。
因為沒有思想,所以我們有些教師成了教參的“搬運工”、“代理人”,視教參為“金科玉律”。於是整天忙於應付出習題,編寫資料和考試,使自己成為思想越來越狹窄的“教書匠”。孰不知在教育前行的征途中,需要的正是充滿創造性的思考和探索。
因為沒有思想,所以我們有些教師視學生為“知識的容器”,“考試的機器”。於是乎,學生一個調皮的眼神都會使他們心驚膽戰,一個小小的失誤更會讓他們如臨大敵。孰不知以激情感動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智慧點燃生命之光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
因為沒有思想,所以我們有些教師幾十年如一日,教學方法死板老套,從來不知道學生在想什麼,他們需要什麼,甚至會武斷地把教育困難的原因單方面歸結在學生身上。孰不知反思是一個教育者不斷進步的動力源泉之一,是一個優秀教師的重要素質的體現。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中這樣寫道:“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需要有思想的行政領導,需要有思想的校長,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刊物的編輯,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作為一名職校老師,面對職校學生與普高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其特殊性,如何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用思想去指引教育方向,用思想去陶冶學子的心靈,用思想去塑造學子的人格,顯得尤為重要。
基於職高教育的特殊性,我認為:要成為一個有思想的教師,首先要樹立新型的“人本觀”。人本主義尊重人的自我中心和自我意識,重視發展人的內在潛能,堅信每個人都有發展潛能的慾望,堅信任何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堅持人類本質的完整和完善,強調透過意識體驗達到自我肯定。而如何使職高學生具備良好的個人素質,迅速適應學習環境,以至將來能順應快速變遷的社會,正確面對科技日新月異的背景下競爭所產生的心理問題,是職業教育工作必須面對而又無法迴避的重大問題。所以職業教育者不僅要重視“知識本位”、“能力本位”,更要重視內在精神世界的“人本位”。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情緒體驗、社會適應性、自控能力以及自我意識等。
其次要確立正確的“人才觀”。傳統的“人才觀”,通常是以一種靜態的刻度去評價學生,幻想用一個統一的標準去衡量千差萬別的學生,這樣一來必然會壓制學生的天性,扼殺他們的創造力。學生是有差異的、獨立的個體,一個學生就是一個獨立的世界。職高學生,他們個性活潑、思維活躍,如果教育不當,就容易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所以我們要有一種新的學生觀,以平視的眼光看學生,即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學生。我們要用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學生的天性和行為表現,對每個學生的發展充滿信心,哪怕是一時所謂的“差生”。作為教師,要理解學生身上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允許他們犯錯誤,不要因為學生犯了錯誤就大驚小怪,動輒以恨鐵不成鋼、急於為學生著想為理由懲戒學生。學生是發展中的人,他們的知識、能力、經驗、心理、品質等均不成熟,因此,教師不能簡單地以自己的認識、想法、觀念去看待學生,看不到學生的可塑性、發展性。教師在工作中要用變化的、發展的、進步的眼光去看待和研究學生,要看到學生的變化,看到學生的“未來”,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多種發展的可能性。
最後,要培養積極的“反思”觀。波斯納曾提出過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並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他的發展將大受限制。可見“一日三省吾身”對於教師成長的重要意義。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我們能時刻反思學生的成長過程,那我們看到的將不再是一群學生,而是一個個獨一無二的生命;反思教育事件與過程,每一次感動、每一個遺憾、每一個謎團……都將讓我們的心變得更加豐富;反思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我們的教學藝術將不斷改進、不斷成熟。“思考著往前走”,是教師成長的寫照,也是教師成長的必要途徑。
“你有思想嗎?”,這也許應該成為我們每一個教育者時時捫心自問的一個話題。在我們的教育世界中,應該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應該讓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應該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有一天,我們終將年華老去,但我們的思想永遠會在曾經的足跡中閃光,並一直照亮著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