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是以兒童的活動為中心論文

語文課堂教學是以兒童的活動為中心論文

  美國著名教育家羅傑斯和法國教育家弗雷內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破除教師中心論,建立以兒童的活動為中心的全新教學方式,即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體系。偉大的教育家蔡元培說:“教書並不是象注水瓶一樣,注滿了就算完了。最重要的是引起學習讀書的興趣,做教員的,不可一句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講給學生聽。最好使學生自己去研究,教員不講也可以,等到學生實在不能用自己的能力瞭解功課時,才去幫助他。”當代教育家魏書生教改所實行的民主教學,旨在培養學生學會做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以至做未來的主人,主張師生共同參與教學和管理,以學生為主體,按規律進行教學。在解決語文知識能力結構科學化的基礎上,強調學生科學地學和教師科學地教,實現教學和教學管理的民主化、科學化,提高了教學質量。對於名人的教學方法,我在教學實踐中深有體會。每堂課的教學儘量做到讓學生真正有組織地活動起來,活躍起來。

  一、營造氛圍,主動參與

  只有寬鬆、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才能使學生產生最佳的學習狀態,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想像更豐富。學習已不再是學生的負擔,而是他們內在的需求,他們就會主動、輕鬆地參與學習。課堂教學的第一步,需要教師傾注極大的教學熱情,誘導學生聚精會神,積極學習。

  二、激發興趣,主動求知

  法國思想家盧梭說過:“教育的藝術是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也就是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探索兒童的情感、意志、個性心理發展變化特點和規律,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才能使他們的知、情、意、行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許多兒童在看動畫片時都會入迷,一部片子往往會看上許多遍,那些情節,乃至人物的對話都能清楚地記下來。再看看他們的'表情,臉上呈現出的盡是樂啊!於是我在教學中儘量採用多媒體,把生硬的文字變為活動的畫面,引導他們入情入境。如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文時,學生看到小蝌蚪怎樣變成青蛙這一過程時,不勝驚奇,興趣特濃,青蛙的生長過程便深深紮根在學生的腦海中。

  三、自學自疑,提高能力

  以往的教學大多是師問生答,學生自主能力得不到發展。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先預習,自學課文,把文中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提出問題,課堂中採取個人、小組評比的競賽形式,人人都有發言權,看誰提的問題多、好,答得準確。這樣學生學習興趣高漲,也減少了教師的授課時間,教師只需作個總結就可以了。為了避免學生毫無邊際地提問,可指導學生在課題題眼處提問,在關鍵的內容處提問,在課文細節處提問,在重點語句處提問,在事物聯絡處提問等。

  四、人人參與,深入課堂大討論

  課堂教學中,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從不忙於解答,而是把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各抒己見,再讓小組長綜合意見在班上交流,最終解決疑難問題。學生在這種自由、活潑的活動中,不僅能人人參與,而且口頭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五、課堂表演,融入文字

  教學中我最喜歡讓學生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主人公,邊讀文,邊表演,或把課文編成戲劇表演出來,讓他們身臨其境。這樣,不僅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能從生動的表演中體會到作者的情感。

  如教學《一株紫丁香》,讓他們扮成小演員,表演在靜靜的夜晚悄悄地來到老師窗前種下一棵樹。看著他們一個個惦著小腳丫輕輕地漫步在教室,蹲下身子,小心植樹的樣子,再看看他們朗讀老師聞著花香做著甜美的夢的詩句時,小臉上呈現出的深情,簡直就像站在熟睡的老師面前,深深地凝望著她一樣入情入境。教學《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一文,讓學生自己分小組,找自己喜歡的角色自編自演,選出優勝組參加學校的課外活動小組。孩子們把文中人物特點表演得淋漓盡致。這樣的方法,學生不但理解了課文,瞭解了人物的特點,明確了作者的寫作目的,而且動手動腦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六、師生互換,培養自信

  教學中,我常愛對孩子們說的兩句話是:“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我能行!我最棒!”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是我要求孩子們每天都有一個目標,每天都要爭取做到更好。

  “我能行!我最棒!”,是孩子們哪怕記住了一個簡單的字,做對了一道題,一件事,我給他們的鼓勵。

  我還常常讓孩子們嘗試做老師。一個單元總會拿出一篇文章讓學生自己預習,然後在小組講,再推選出最佳“小老師”上臺講,再集體更正,老師總結。特別是每期的期末複習,我輔導兩節課後全由孩子們指導複習。這時人人上臺,每人一課,指導完後讓小聽眾們評價輔導中的好與不足。我始終坐在講課的孩子的座位上當學生,聽完後再充分肯定孩子的長處,提出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這種方法孩子們的積極性非常高,既過了當老師的癮,學習也更認真了。

  實踐證明,只要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活動為中心,就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樹立自信,也更有利於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綜合性人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