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教學方法論文

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教學方法論文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提出了一個新觀念,即語文就是生活。按照這一觀念重新審視我們手中的教材,它也不過是一個文字,作為教師只是在利用文字來教學,而不是教教材,因而課程內涵就廣泛了:它不光指教材,還包括教師、學生和教學環境。新課標給我們提出了挑戰,也給了我們機遇。

  教學內容決定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發展對教學內容的選擇也會起一定的促進作用。而語文教學內容是課程的具體反映,教學內容與課程存在著內在的有機聯絡。現代語文課程的變化發展,已不是傳統課程所能企及,理所當然,與之相適應的語文教學方法也非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所能相提並論。那麼,監理在現代語文課程的發展上,當代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具有什麼特點呢?我認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語文教學方法的綜合性

  學科發展中的分化和綜合的趨勢,對語文課程設定提出綜合化的要求,而語文課程綜合性則要求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這勢必形成語文教學方法改革呈現出的綜合性特點。當代語文課程所包含的教育教學的目標任務是多方面的,教學過程是由許多環節組成的。既不能用一種教學方法完成多方面的教學任務,也不能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使用一種教學方法。要實現某一方面的教學任務,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教學進行到某一環節就要適應於該環節的教學方法。

  正如巴班斯基所說:“要有目的的選擇每一課題的主要方法,所選擇的教學方法要能很好的完成相應的教學和教育任務。要讓學生掌握知識,就用講述和談話法;要檢查學習情況就用提問或答卷;難的要講,中等難度的可用探討啟示法。”所以,在語文教學中,一某種方法為主、其他方法為輔、多種教學方法交錯使用的情況是常見的,這也是語文課程發展的綜合性特點所決定的。

  2 語文教學方法的最優性

  現代語文課程的生活化、綜合性和跨學科性等發展趨勢,使語文課程的結構更加合理並趨於最佳化而僅有課程的趨最佳化,沒有教學方法的最優性,要做到既能節省時間和精力,又能提高教學質量,這是行不通的。對教師來說,要“選擇最有效地解決相應任務的組織學習、刺激學習和檢查學習的方法和手段”,對學生來說,要“在學習中合理的組織、自我砥礪和自我檢查”。

  近十多年來,世界各國母語教育工作者在繼承傳統教學方法的精華和借鑑別國教育先進方法的基礎上,正在創立和試行各種最最佳化的教學方法,如引導發現法、暗示法、情景法、六課型單元教學法、問題教學法、愉快教學法、分組教學法、綜合教學法、自學指導法、研究型學習法等,這些教學方法的共同特點是:重視引起學生的興趣,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發展學生的智慧,重視指導學生的自學方法,重視學生的合理負擔。總的精神是使學生耗費較少的時間和精力,取得最大最好的學習效果。

  3 語文教學方法的雙法性

  教學方法,按其本意理應包括教的方法和學的方法兩個方面,但長期以來,只講教的方法,忽視學的方法。實踐證明,忽視學法,教法也就失去了針對性,減弱了實效性。這個問題,只要考察一下過去的語文課程設定,就不難找到答案。傳統的語文課程結構簡單、形式單一。內容陳舊、遠離現實生活。在教學方法上,教師的教就足夠了,無需考慮學生的學,也能適應當時科學技術和生產力進展緩慢的時代要求。但現在大不一樣了,新的科學技術迅速發展資訊不斷更新。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就要進行改革,新課程應綜合化、趨最佳化。

  要適應課程發展的這種趨勢,教學方法不僅要研究教法,更應研究學法。把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放在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已是當代語文教學方法的發展趨勢,“教會學生學習”也成為當今世界教育的重要口號。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建立一種新型的關係,從“獨奏者”的角色過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從“教”這方面看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即扮演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從“學”的角度來看,學生要發揮“主體作用”,即扮演“學習的主人”的角色,以表現出“自主學習的意識”,逐步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因此,發現教學法、自學指導法、問題教學法、程式教學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便成了最優學習方式與最優課堂教學方式緊密結合的教學方法了。

  4 學習方法的多樣性

  語文課程教學內容的綜合性,開放性和教學目標的多元性決定了語文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巴班斯基曾說過:“現代教學的鮮明特點乃是教學方法的豐富多彩。”傳統的語文課程結構簡單,內容僵化,在教學中往往採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形成一套固定的模式,這種注入式的教學割斷了語文與生活的聯絡,只能抑制學生的思維,削減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影響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

  近三十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語文課程的發展呈現出生活化,多樣化,也導致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只以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為目的語文教學方法就有十種之多:發現法、解決課題法、問題教學法、問題討論法、欣賞法、觀察法、區域性探求法、研究法、探究和研討教學法、綜合性學習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法等,如此這般,不一而足,語文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是語文課堂教學科學化,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也是語文課程發展的必然要求。

  5 語文教學方法的雙邊性

  中外教育史上已有過許許多多的教學方法,有的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有的則帶著濃厚的兒童中心主義的色彩,這不能不說與傳統的語文課程設定有關。傳統的語文課程結構簡單、內容僵化,具有片面性和落後性。而現代語文課程的發展則一改傳統課程的特徵,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等特點。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習慣”,“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明確了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係是平等的對話關係。即教學不是師講生聽,也不是師導生演,更不是師尊生卑,而是互學、互動,二者是平等的關係。教師不再是知識的佔有者和傳授者。而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與之相應,當代語文教學方法與傳統的只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的教學方法理所當然有所不同,其特徵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所說“教師與學生合作”。如導學式教學法、啟發探究教學法、問題討論法、欣賞法等教學方法都十分重視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一方面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總之,語文課程作為語文教學的基礎要素,集中具體的體現了一定的教育教學目標。語文課程的發展變化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反過來。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有利於語文課程的發展,他們兩者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