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出現的新八股論文

當前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出現的新八股論文

  摘要:當前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出現的“新八股”與“舊八股”異曲同工,本該活潑的語文課堂變得僵硬、呆板;原本靈性的文字,被肢解得支離破碎。要敢於打破“八股”模式,還語文課堂教學一個充滿生機的春天。

  關鍵詞: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新八股 透析

  新課程的實施,為初中語文教學開闢了新的天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在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由於教師接納新課改理念應有的素質積澱不足,做起表面化文章,出現了新課程流行病——“新八股”。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新八股”模式

  第一步,創設情境。第二步,整體感知。第三步,引出問題。第四步,合作探究。第五步,小組彙報。第六步,得出結論。第七步,遷移提高。第八步,總結全文。

  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舊八股”模式

  作者簡介——時代背景——詞語解釋——劃分段落——概括大意——歸納中心思想——語法修辭——寫作特點。

  三、對兩種“股模式”的透析

  “新八股”和“舊八股”,“異曲同工”。千篇一律的授課模式,把應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變得死氣沉沉,使原本靈性的文字被肢解得支離破碎。

  四、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一個充滿生機的春天

  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強調了創新教學方法的可行性。魯迅先生也說過,第一個用鮮花比作美人的是天才,第二個是庸才,第三個是蠢材。強調了人云亦云的悲哀。語文教師要敢於打破束縛,樹立起“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讓學生全身心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來。多想出些辦法來,多趟出些路子來。

  1.要“因材施教”。根據體裁的不同,選擇不同教學方法。情文並茂的散文,要強調讀,熟讀成誦;以讀代講,以讀促講。讓學生充分感受語言美,感悟語言的力量。像劉成章的《安塞腰鼓》、朱自清的《春》等,非讀不能見其美。這類文章,過細的講析是多餘的,因為我們的'語言不如作者的美。故事情節生動的課文,要強調說,要讓學生變成自己的語言講給其他同學聽;還可以演繹故事情節,召開故事會;重在訓練學生說的能力。邏輯性強的政論文,可以組織辯論會,讓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說明性強的課文,讓學生多動筆,整理作者的寫作提綱,重點弄清說明的順序和說明事物的前後次序、前因後果、佈局結構等。有的課文可以一篇帶多篇,有的可以多篇一起講。靈活多變、不拘一格。

  2.要注重閱讀。“讀”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靈魂,沒有讀書聲的語文課堂不是語文課堂。要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什麼情況下可以瀏覽讀,什麼情況下要反覆讀,什麼情況下要咬文嚼字地讀。還要養成讀書作批註的好習慣。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邏輯重音、語速、基調、抑揚、頓挫等。漢語言具有音韻美,只有讀出來,才能體會到它的妙處。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強調了讀和理解的辯證關係。作為教師要在怎樣讓學生喜歡讀書上多想些辦法。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課文學完了,學生還想讀一遍。

  3.要注重積累。積累是學好語文的根,是最耗時的一項硬功夫。沒有日積月累的儲蓄,學好語文只是空談。語文素養的提高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不像理科,掌握了一個公式就可以解決某個問題那樣立竿見影。要給學生樹立“大語文觀”的理念,語文的學習不止限於語文課堂,時時處處都能學語文。古人說的好,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要養成積累的好習慣,對每日的所見、所聞、所思,有意義的語句,課內課外的都要記錄下來。教師可以利用每天的第一節語文課的前10分鐘,讓學生交流,師生共同給以評價;也可一週利用一節課的時間搞一次學生積累的欣賞活動。這樣經常堅持,必將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收穫。

  4.要精講趣練。新課程反對教師滿堂灌,但是,並不否認教師的講,關鍵是如何講,什麼時候講。學生自己能看懂的地方不要講,學生需要合作、討論能弄懂的地方,教師要引導講,學生弄不明白的地方,教師要講,還要講深、講透。過去談“多練”、“精練”,筆者認為要“趣練”,要設計讓學生感興趣的練習題,讓學生“要我練”到“我要練”。

  5.要注重“雙基”。語文教學的傳統優秀方法不能丟,要繼承發揚。對學生聽、說、讀、寫、背等基本功的訓練不能丟,要貫穿語文課堂教學的始終;對字、詞、句、篇、章、語、修、邏等語文要素的把握要繼承,要體現在感悟文字的過程中。非如此,不能體現語文學科特點;非如此,語文素養的提高將成為一句空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