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加強傳統保健與養生的教育論文
如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加強傳統保健與養生的教育論文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為教育事業帶來了發展的機遇,同時也對教育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教學作為高校教學的重要內容,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如何提高高校體育教學質量已經成為教育事業發展的熱點問題。中國傳統保健與養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人們的體魄和意志品質方面有著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紹了傳統保健與養生的作用,並具體闡述瞭如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加強傳統保健與養生的教學。
關鍵詞:體育事業發展;高校體育教學;傳統保健與養生;具體實踐
中國傳統保健與養生是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對道德培養、精神文明建設、和民族精神的繼承和發揚有著重要的意義,是我國古代身體鍛鍊和養生學的有機結合,是人類社會的重要文化遺產。但是我國高校不能清楚的認識到傳統保健與養生的重要性,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有所欠缺,教學內容只限於形式,沒有發揮保健與養生的作用,制約了傳統保健體育的發展。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新一輪的教學改革有條不紊的進行,傳統的保健體育也得到了重視,引入到高校的體育教學中,對提高高校體育的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體育教學中加強傳統保健與養生的教學的內涵與意義
傳統保健與養生的教學是一種以保證學生身體健康、預防疾病的教學模式,有著深刻的內涵。傳統的保健與養生教學透過意念的引導進行緩慢的運動形式,達到促進陰陽平衡,調和氣血,通暢經絡,強身健體,防病治病的目的,主要強調的是對身體內在的鍛鍊。目前的競技體育,在一定程度上挖掘了人類的潛力,同時也給人的身體帶來傷害,不利於高校學生的健康發展。只有是兩者互相融合,協調發展,才能真正的體現體育教學的目的。因此,高校要加強對傳統保健和養生的教學。
終身體育意識是一個人終身堅持體育鍛煉,以運動健身的理念指導行動,也是高校體育教學的目的之一。這種意識的形成除了受終身教育影響外,還受到體育本質的功能、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以及現代人行為方式的影響。高校的體育教學是終身體育教育的一個階段,主要任務是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提高參加體育鍛煉的能力,增進身心健康,增強抗病能力和適應環境變化能力。高校開展傳統體育保健與養生的教學,要改變只重視競技體育的教學模式,要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將娛樂性、休閒性的內容融入到體育教學中,同時加強對傳統保健與養生觀念的宣傳,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將學生被動的參與體育教學逐漸轉變為積極的參與體育鍛煉。
目前,休閒體育的思想正在影響著高校的體育教學理念,我們要抓住這個契機,以提高中華民族的體質和健康水平為主要目標,構建與和諧社會相統一的體育教育體系,將傳統保健與養生真正的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高校也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在實踐的基礎上積極創新,有針對性的開展體育教學活動,體現傳統保健與養生體育的`深刻內涵。
二、我國傳統保健體育與養生的特色分析
我國的傳統保健體育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對疾病的預防和養生保健有著重要的作用。傳統保健體育和養生從不同方面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將一些優秀的思維模式和理論融入到體育運動中,以實現健身和養生的目的。例如,我國的傳統武術和氣功,就是一項能夠代表傳統體育的專案,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迴歸自然,崇尚和諧統一。這種理念適應了學生髮展的需求,也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體現,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三、傳統保健體育與養生教學在高校體育教學的實踐
高校開展傳統體育保健和養生的教學,是新課程改革下的必然要求,適應了時代的發展需求。為了更好的完成新課改對體育教學額需求,高校要積極的進行改革,增強傳統保健與養生的教學。
第一、 深化終身體育意識,體現高校體育教學的深刻內涵。新課程改革對高校體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體育教學改革,我們要針對目前體育教學的不足,將傳統保健與養生融入到高校體育教學中,使學生掌握傳統的終身體育鍛煉方法,透過傳統保健養生體育課程教學,樹立終身體育思想,掌握終身體育手段。同時,從學生的自身實際出發,以現代教育的理念開展教學活動,體現體育教學的社會性、時代性。以學生的興趣為主要出發點,結合體育教學內容,選取合適的體育運動專案,併成為終身的體育運動專案。
第二、 積極創新,形成與教學改革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高校的體育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技能和知識,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考慮到高校學生的個性特徵,有著自己的行為方式和思想主張,在開展教學活動是要結合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自主的進行學習。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高校體育教學也可以採用多媒體技術,以影片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同時,在教材的編制上,要將傳統的保健與養生知識融入到教材中,形成科學的系統的教學體系,並且教師也要加深認識,不斷的深化對傳統保健與養生的理解,有助於教學活動的開展。教材要對中國傳統保健體育從理論與實踐進行科學的說明與介紹,使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其內容,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體育專案進行鍛鍊與養生,成為終身愛好。
第三、 重視傳統的體育專案,並積極的擴充套件其外延,體現時代特色。高校要加強對傳統體育專案的重視,在體育教學中融入傳統的專案,並且積極的組織活動,加深學生對傳統專案的認識。例如,組建了學生武術協會,指導學生開展傳統體育活動。同時積極的擴充套件傳統體育專案的外延,體現時代特徵。例如,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比賽,透過比賽的形式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促進傳統體育教學的開展。
四、結束語:
高校體育教學是終身體育教學的一個階段,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和鍛鍊學生的體魄,在此基礎上使學生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和培養體育意識,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透過開展傳統的保健和養生教學,使學生感受到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康勇,施海波.傳統保健體育在大學生終身體育中的地位及發展建議[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
[2]王向晨.傳統保健體育在中醫院校體育校本課程中的開發[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04).
[3]於勇.加強中醫院校傳統保健體育教學的體會[J].湖北中醫學院學報,2003,(03).
[4]翟立武.高等中醫藥院校傳統保健體育教學改革特色[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