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從美國三E理論看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論文

淺談從美國三E理論看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論文

  “三E”理論是美國堪薩斯州安全委員會主席哈維在1923年為解決交通安全問題而提出的,後由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威廉斯對此作了補充和發展。所謂“三E”就是法規(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和工程(Engineering),因為英文裡這三個詞的第一個字母都是“E”,所以稱之為“三E”理論。其基本含義是:要搞好交通安全,必須以法規、教育與工程為主體,三者缺一不可。法規、教育和工程三者的關係是:交通工程是交通安全的基礎,一切交通安全對策與設施必須以交通工程為理論基礎,交通安全教育必須以交通工程為指導。交通安全“三E”理論70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其概念是正確的。它的實施給道路交通管理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E”理論仍然是當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基石。本文試從道路交通管理者的角度,談一談當前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加強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應採取的相應措施。

  一、當前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交通工程所涉及的問題缺乏廣泛系統的分析、研究。缺乏一個權威的綜合性強的研究機構對道路交通工程合理設計佈局。

  (二)交通管理法規政策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管理手段、方法落後。道路交通發展日新月異,而管理方法則相對滯後。如突擊整頓、人海戰術等,短期看,不否認其有一定的效果,但從長效管理的角度看,其效果卻事倍功半。制定交通管理規定,應以交通工程為理論基礎,並進行大量的調查、論證。而目前的狀況是,僅僅考慮存在的問題或憑管理者的單方意志,就出臺一項管理規定。如部分交通標誌標線的設定指意模糊,自相矛盾,讓駕駛員無所適從。有些道路由於管理的需要設定了新的交通標誌,而舊的標誌仍在原地,致使該路段由於管理上的疏忽造成交通混亂。

  (三)交通管理各自為政,缺乏系統性。道路交通管理從其內容看,主要由道路管理、車輛及駕駛員管理、交通設施與訊號控制、交通安全宣傳、交通流組織與疏導、交通事故處理與預防、交通情報通訊等分支系統組成。這些系統彼此獨立而又相互聯絡,只有各系統有效地工作,才能達到確保交通安全暢通的目的。但目前交通管理各分支系統結構設定不合理,工作缺乏相互聯絡,各自為政,出臺的管理措施往往單從一個部門、一個方面出發,缺乏系統性、整體性。

  (四)“堵”多於“疏”。交通管理的最高原則應是創造暢通、舒適的交通,讓交通參與者儘快到達目的地。因此交通管理中“疏導”比“限制”更為重要。

  (五)交通安全宣傳缺乏針對性,方法單一。從交通管理的“三E”之間的關係來看,交通法規是核心,交通工程是基礎,而交通宣傳教育則是將法規和工程加以具體化、形象化,推廣到千家萬戶的媒介。因此宣傳教育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交通管理工作的成效。目前的交通安全宣傳工作在面向廣大交通參與者,發揮提高交通參與者安全意識的橋樑作用還做得不夠。時代的不斷變化,交通狀況的不斷改變,對交通參與者的要求、安全教育的目的也要不斷更新,交通管理部門對此研究還不夠深。

  二、加強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應採取的措施

  (一)樹立現代科學交通意識。作為道路交通管理者,我們必須研究如何在指導思想和措施實施兩個方面適應新的時代,要徹底摒棄一切舊的工作和思維方式,提高科學管理意識。特別是要在具體管理工作中,認真地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把科學的原理、方法和技術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管理效益,透過艱苦、努力的工作,進一步提高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水平。

  (二)加強交通管理基礎工作。交通管理的對策與措施必須以交通工程理論為基礎。交通工程研究是一個重要的系統,應從研究和掌握道路交通管理的規律和特點入手。必須有一個權威的、綜合性強的研究機構對交通工程所涉及的所有問題進行廣泛的系統分析。

  (三)運用現代管理科學實施道路交通管理。現代道路交通管理系統的目的、特定功能是由若干個目標或指標組成的,不能單一從某一個部分、某一個指標來思考和解決全域性問題。即使每個職能部門的工作都是最好的,也不一定能保證交通管理工作的整體效能是最佳的。因此,要採用現代科學手段取得系統在確定目標下整體動態的最優效果。在交通流組織與疏導管理中,要從具體工作使對一條線、一個區域直至更大範圍內的管理效能達到最優。如處理一起交通事故,全面細緻勘查現場,詢問當事人和證人,進行詳細拍照、繪圖等等,對於事故處理固然重要、有利,但由此也會造成長時間交通堵塞,給一條線、一個區域,甚至更大區域帶來嚴重後果,給全域性帶來更大的損失。因此在交通管理中必須用系統的思想和方法來進行管理,建立合理的系統組織結構,提高系統整體的功能和效益。

  (四)以人為本,加強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先導,並貫穿整個交通管理工作的全過程,是調節道路交通管理系統群體關係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佛山投入了不少資金用於拓寬道路,改善交通設施。從交通發達國家的經驗看,僅在這方面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將針對“人”的對策與對“物”的'投入一起抓。首先,要建立以交通事故資料的統一收集和整理為目的的交通事故綜合分析中心。其次,要建立以累計記分統計分析駕駛經歷、交通事故證明、安全駕駛實習訓練和調查研究等為主要內容的駕駛員安全駕駛研究中心。第三,要建立以非機動車駕駛人與行人交通違法統計為主要內容的非機動車駕駛人和行人交通行為綜合分析、研究中心。根據宏觀統計資料和基本統計資料,對交通事故原因、車輛駕駛員及行人的交通行為進行宏觀和微觀分析。第四,交通安全教育要變單一的說教型為由交通參與者參加、體會的實踐型,透過被教育者的親身體會來提高交通參與者的安全意識。

  (五)積極推進交通管理的社會化。交通管理是一項社會性的系統工程,僅靠交通管理部門獨家管理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依靠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齊抓共管,才能步入良性迴圈的軌道。交通管理的社會化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實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其效果已為實踐所證明。實行交通管理的社會化,首先要完善立法,使交通安全法制化。其次要大力推動社會各單位內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在機關、部隊、團體、企事業單位內建立交通安全責任制,堅持單位負責,逐級履行,目標管理,獎優罰劣的原則。各級政府及各部門要按照隸屬關係督促本系統各單位執行安全責任制。再者,按照交通責任制的要求,將交通違法、交通事故發生率限制在一個確定的範圍內,並把它分解到每個單位,對實施安全責任制成績突出的單位給予表彰和獎勵,反之給予相應的經濟處罰。建立這種交通安全責任制,能夠大大增加各單位關於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社會責任感,把交通管理延伸到單位內部和社會組織以及社會成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