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匯儲備管理存在的風險及對策論文
中國外匯儲備管理存在的風險及對策論文
摘要:截至2008年4月末,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增加到1.76萬億美元,比東北亞其他國家和地區外匯儲備的總和還多,並且這個數字實際上已經超過了世界主要七大工業國(包括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義大利,簡稱G7)的總和。鉅額的外匯儲備加劇了匯率、財政、通脹和政治等外匯管理風險,而要規避這些外匯管理風險需要實施如主權財富基金的戰略投資、藏匯於民、外匯儲備多元化和擴大內需等有效措施。
關鍵詞:外匯儲備管理;戰略投資;藏匯於民;擴大內需
傳統的外匯管理理論認為,一國國際儲備的合理數量,約為該國年進口總額的20%~50%。實施外匯管制的國家,因政府能有效地控制進口,故儲備可以少一些,但是底線在20%。不實施外匯管制的國家,儲備應該多一點,但一般不可超過50%。根據這個理論可以得出中國的外匯儲備嚴重超標,同時也加劇了我國外匯儲備的管理風險。
一、中國外匯儲備的現狀
我國自1994年實施人民幣匯率改革將內外匯率並軌後,在外匯管理體制上實施強制結售匯制度及“寬進嚴出”的政策,外匯儲備高速增長。1994年中國外匯儲備只有516億美元,截至2008年4月末,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增加到1.76萬億美元,比東北亞其他國家和地區外匯儲備的總和還多,並且這個數字實際上已經超過了世界主要七大工業國(包括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義大利,簡稱G7)的總和。外匯儲備的快速增長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因素: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的信譽,增強海外對人民幣的信心;有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商投資,降低國有企業的融資成本;有利於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提高應對突發事件、平衡國際收支的能力。但中國外匯儲備明顯超過適度規模,過度的外匯儲備也帶來很大風險:外匯貶值造成的匯率風險;外匯儲備成本的提高加劇了財政風險;外匯佔款的大量增加引起基礎貨幣的投放量增加,進而導致了中國國內的通脹風險;鉅額外匯儲備加大了西方國家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造成我國同西方國家關係緊張,加劇了我國的政治風險。
二、當前中國外匯儲備管理存在的風險分析
1.匯率風險
中國在官方從未明確公佈我國外匯儲備的結構,但據估計,我國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約佔70%左右,雖然近幾年有所減少,但是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以美元為主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為建立和完善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2007年7月中國進行了第二次匯率改革,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新的匯率政策放寬了對人民幣匯率的管制,人民幣對美元開始穩步升值,2008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先後41次創出新高,年內累計升值幅度已接近5.5%,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造成了我國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的縮水。此外,次級房貸危機和世界能源危機的爆發嚴重的打擊了美國經濟,導致美元疲軟。總之,美元的持續貶值加劇了我國外匯儲備的匯率風險。
2.財政風險
由於中國沒有完全開放資本與金融專案,外匯儲備管理實行“藏匯於國”的寬進嚴出政策,央行承擔國際收支中的外匯結算業務是外匯市場上的唯一買家,而央行買入大量外匯使外匯佔款增加的同時確也增加了基礎貨幣的投放量,為了抵消人民幣投放過多而引起的通貨膨脹,央行就會用發行央行票據、國債和上調存款準備金利率等形式對沖換匯時所投放的基礎貨幣,外匯流入越多對沖壓力越大,當央行票據和國債到期時,鉅額的還本付息成本造成中國對內債務的增加,再加上管理外匯儲備所需的費用,使中國的財政負擔逐步加重,進而加劇了中國外匯儲備管理的財政風險。
3.通脹風險
外匯佔款過多,基礎貨幣投放量過大,加劇了我國國內的通貨膨脹危機。雖然,央行採取各種措施來對沖外匯佔款,但是迫於對沖金額過大的壓力使得央行的對沖力度十分有限,粗略計算,央行對於外匯佔款的對沖率大致可達到70%左右。剩餘30%的外匯佔款的投放將使我國廣義貨幣(M2)供應量加大,進而對中國國內輸入通貨膨脹。此外,由於近期美元疲軟,為了維護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穩定,央行不得不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買進美元,增加了人民幣的投放量,從而又引起外匯佔款的增加,同時也增加了基礎貨幣的投放量,進而也增加了廣義貨幣的供應量,使我國的通貨膨脹風險進一步加劇。
4.政治風險
由於中國外匯儲備規模龐大,使得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供應量十分充足,導致人民幣存在升值趨勢。為了緩解這種趨勢,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人民銀行不得不在外匯市場上購買多餘的外匯,這樣就更加劇了外匯儲備規模的擴張。外匯儲備規模的不斷增加,必然會引發更大的人民幣升值壓力。這種系統內的惡性迴圈,使得外匯儲備規模和人民幣幣值的矛盾更加突出[6]。90年代日本迫於美國的壓力與其簽訂了“廣場協議”,使資本與金融專案完全開放,並實行日元的可自由兌換政策,日元大幅度升值導致日本產業國際競爭力下降,泡沫經濟的破滅嚴重地打擊了日本的國內經濟。有了日本的前車之鑑,我們認識到穩定的匯率政策是保證經濟健康的發展的重要前提。
三、規避外匯管理風險的對策措施
1.主權財富基金的戰略投資
主權財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簡稱SWFs)又稱主權基金,主要指掌握在一國政府手中用於對外進行市場化投資的資金,是近十年來國際金融市場上最重要和活躍的機構投資者。2007年9月29日中國投資責任有限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簡稱CIC)在北京成立, CIC是我國尋求外匯儲備管理新模式的一種有益嘗試。首先,CIC可以適當分流過多的外匯儲備,使外匯儲備保持在一個合理的規模。從適度儲備規模確定的因素看,目前我國保有7 000億~8 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即可,CIC成立時分流了2 000億美元,減輕了人民幣發行的壓力;其次,CIC可提高外匯儲備的投資收益率。我國外匯儲備主要以美元為主,其中70%用於購買美國國債。美國長期以來經常賬戶赤字和財政赤字導致了美元的貶值, 2006年中國外部資產收益率僅為3.6%,其中外匯儲備的比重高達69%,考慮美國國內通貨膨脹和美元匯率下跌因素,過去五年外匯儲備的年均實際收益為-1%左右。
2.藏匯於民
“藏匯於民”指在“意願結售匯”制度下,放寬出口收匯企業的留匯額度,從而增加企業和個人的外匯儲備、減少國家外匯儲備的機制。透過“藏匯於民”來提高居民和企業合法持有外匯的數額和資產種類,逐步開放對外投資,實現資本流入、流出大致同等監管力度。首先,“藏匯於民”有利於調整“寬進嚴出”的外匯政策取向,解決外匯儲備過快增長的政策源頭。在“藏匯於民”的政策導向下,國家外匯儲備中的部分外匯儲備由企業和居民個人持有,可大大緩解外匯儲備增長過快的勢頭,同時也有利於讓市場和民眾分擔匯率風險;第二,“藏匯於民”有利於穩妥推進對外投資,進一步擴充套件外
匯資金運用方式,構建完整的“走出去”外匯管理促進體系。就“藏匯於民”而言,外匯儲備證券化是一種相對穩妥的方法;第三,“藏匯於民”有利於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從而減少貿易摩擦。實施“藏匯於民”來分流部分外匯儲備,增加外匯需求渠道,對人民幣的.需求相對減少,從而可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最後,“藏匯於民”有利於完善我國的貨幣調控機制,增強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藏匯於民”改變了國家是唯一的最終買家的狀況,必然減弱外匯佔款對貨幣政策的影響,如果能實施比例結匯,央行還可以根據比例調節貨幣供給,從而成為可利用的新的貨幣政策。
3.外匯儲備多元化
外匯儲備多元化的思想源於國際儲備多元化理論中關於多種貨幣儲備體系問題和儲備資產多元化的探討。其主要內容包括:外匯儲備幣種多元化和外匯儲備資產投資多元化。外匯儲備多元化可以實現我國外匯管理的三個目標:第一,實現幣種最佳化,分散匯率風險。從目前我國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看,美元資產佔比重過高,近年來美元持續走低,再加上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的壓力,過多的美元資產導致我國的儲備收益有所縮水。在這種情況下,透過國際資產配置來改善我國外匯儲備幣種結構,能夠起到分散匯率風險、實現穩定外匯儲備價值的作用;第二,最佳化投資結構,提高儲備收益。我國應在蓬勃發展的全球金融和資本市場中積極尋找和拓寬我國外匯儲備的投資渠道,進一步加快我國外匯儲備投資多元化的步伐,發揮多元化投資組合的優勢,達到減少投資風險和提高投資回報的目的,以保證其資產質量及較高的投資回報;第三,削減外匯儲備的貨幣存量,減少外匯儲備過度的消極影響。在外匯儲備的資產配置過程中,透過擴大資本裝置、戰略資源的進口以及海外直接投資等方式,把外匯儲備轉化為實物儲備、發展儲備,使得外匯儲備資產的貨幣存量得以控制或削減,從而達到減少或控制超額外匯儲備規模的目的,減少對我國經濟產生的消極影響。
4.擴大內需,增加進口
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十分驚人,2008年前四個月增加了745億美元,相當於每小時增加約1 000萬美元。解決問題要抓住問題的根源,而我外匯儲備積壓的根源在於中國的國內消費疲軟也就是內需不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和外資的大量介入使中國的生產能力大大的提高,而由於內需不足使得生產出來的產品無法完全在國內消費,生產和消費的嚴重脫節使得國內產品不得不在國際市場上尋求買家,大量出口直接造成中國鉅額的外匯儲備積累。所以從長遠來看,減緩外匯增長速度規避中國外匯儲備管理風險的一個有效措施就是擴大內需,增加進口。這就要求我們積極推動國內消費,增強社會服務。中國的國內消費增加了,儲蓄就會減少,出口的動力也會放緩,從而使外匯儲備的高速增長勢頭放慢下來。此外,內需的擴大還可以增加進口,進口的增加有助於縮減我國長期的鉅額的經常專案順差,進而有效控制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
參考文獻:
[1] 裴長洪.中國對外經貿理論前沿(4)[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2] 劉文娟.我國實施“藏匯於民”政策問題研究[J].經濟縱橫,2007,(10).
[3] 劉昊虹.我國主權財富基金投資的發展對策[J].經濟導刊,2008,(4).
[4] 郎維維.中國外匯儲備多元化管理探析[J].東南亞縱橫,2008,(2).
[5] 姜波克.國際金融新編:第3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6] 逯建軍.我國外匯儲備過量對人民幣升值構成壓力[J].金融與經濟,200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