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體育教學案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論文
利用體育教學案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論文
一、體育教學現狀的分析
作為一名長年在農村中學任教的體育老師,目前自己工作的學校條件、師資情況讓我更深切地感受到農村中學體育課教學的現狀很差。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裡農村中學體育課教學只是做做準備活動,做做遊戲,打打籃球,完了學生在操場自由活動,這也的的確確是當前大部分農村中學體育課教學的真實的現狀。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很多人對偏遠農村中學的體、音、美三科教學戲稱為“唱音樂”“玩體育”“畫美術”。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十分清楚地寫著: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可實際狀況卻不完全是這樣,現在大部分家長只去重視孩子的文化課成績,很少有人去關心學生身體素質方面的事情。但是,體育重要嗎?當然是很重要了。
那麼在教學中,如何去改變這種現狀呢,因此,我針對初中生身體和心理特點設計了若干個教學小案例。
二、體育教學案例在學生創新能力方面的效能分析
1、從思想上以動機教育促學生創新教育。
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目標不同,形成的目標過程結構也不同,往往影響著體育鍛煉的效果。目標明確的學生會在種種體育活動中堅忍不拔,其參與教學活動的行為和過程更具有創造性,進行擴散思維練習。如:學生參與過程-----發現問題------小組合作探討-------分析並處理過程------彙報結果。此方法讓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擴散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勇於創新,樂於創新。
2、從內容上創設情景進行創新教育。
案例:立定跳遠教學
教學初一學生“立定跳遠”,可採用小青蛙找媽媽的線索:
(1)開始就引導學生成為一隻可愛的小青蛙,在找媽媽的途中遇到小動物,指導學生模仿小動物作準備活動。
(2)遇到小河,要踏石過河(專項準備),要過比較寬的河,進行立定跳遠的訓練,看誰的本領學得快。
(3)小青蛙學到了本領勇敢地過了河,在稻田裡消滅害蟲。於是,他們拿起武器(小沙包)去消滅害蟲(投準)。
小青蛙終於找到了媽媽,與媽媽一起載歌載舞(放鬆活動)。
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符合初一學生好奇、善於模仿的特點,並巧妙地利用遊戲代替枯燥的動作技能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整個教學活動充滿趣味性。
三、激發每個學生的創新慾望
在現代教育教學中,要把學生視為一個個創造的小個體,要從小激勵每個學生有創新的慾望。
案例:玩呼啦圈
一般在玩呼啦圈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在腰間轉動,而我卻利用不同的思維方式開動學生的腦筋,進行各種思維活動。
1、擴散思維:圈可在手上、頸上、上臂中、膝中旋轉,也可單腿進行等。
2、求異思維:呼啦圈擺在地上一個個相連,可進行單腿跳練習或單跳雙落練習;一組學生手持圈豎成一排,另一組“鑽山洞”練習;等等。 經過以上的創新練習,學生由乏味變成興致勃勃,大大提高學生創新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慾望。
四、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講授動作技能的動作要領,注重學生體育知識的增進和道德的養成,更要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是他們成為學習和鍛鍊的主人。
案例:學習彎道跑的技術
在彎道跑技術講解中,先不講課示範,而讓學生先進行練習,在練習中體會彎道跑技術。在跑動中提醒學生注意直道和彎道上身體姿勢的變化,在彎道上左腳和右腳著地部位,兩個手的擺臂幅度大小,最後讓學生自己根據自身的體驗得出彎道跑的技術要領,教師適時進行表揚鼓勵,認可學生的'能力。學生自己歸納,自主學習,又得到教師的認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彎道跑技術的學習,學生學得輕鬆,教師教得也輕鬆,又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何樂而不為呢。
五、準備活動與整理運動的創新
準備活動的熱身操節奏要稍快,把身體充分活動開。整理運動的運動要柔和緩慢。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後分組進行編操,一組準備一套熱身操,在音樂伴奏下跳,充分活動身心。
案例:放鬆“照鏡子”
遊戲由兩人一組,一人模仿另一人的動作,要求好像“一個人”在照鏡子一樣。
透過遊戲,使學生放鬆了身心,得到了美的享受;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又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發揮了他們的表現慾望。
六、自制教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
自制教具,一是培養了器材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創造能力及表現慾望,使學生以更大的興趣投入到體育學習和鍛鍊中。
中學階段是人一生中接受學校教育最關鍵的階段。在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把學生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發展,作為教學的出發點,認真處理好能力,智力與知識,技術,技能和增強體質的關係,要像落實“雙基”任務一樣,在每節課中抓好培養能力與發展知智力的工作。培養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樂學樂用。體育教師在教學改革中,應拓闊視野採用多種教法和手段,加強教學研究,學習新理論,瞭解新資訊,樹立新觀念、掌握新方法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練習的意識,興趣、習慣和能力。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在鑽研教材、設計教案時,要從有利於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角度考慮,積極挖掘教材中和生活中的可創造因素,誘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並向學生提供富有創造的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分析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學生髮現和創造美的練習過程中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更好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