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構建以數學建模為依託的創新型人才培養五大機制論文
分析構建以數學建模為依託的創新型人才培養五大機制論文
分析構建以數學建模為依託的創新型人才培養五大機制
數學建模是用數學知識建立描述實際問題的模型,再進行模型求解,然後得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數學建模是運用數學及計算機等工具來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各種實際問題,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一個有效途徑.數學建模競賽不僅是一項普通的學科競賽,更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數學建模與創新人才培養的關係,一直是教育教學研究方面的熱點.
現有文獻大多是從人才培養模式入手,而從機制角度出發的研究文獻尚不多見.因此,本文考慮依託數學建模競賽,構建起一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五大機制,推動創新人才培養,對高校人才培養的方式、方法進行有益的探索與嘗試.
1 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五大機制
以數學建模競賽活動為依託和載體,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建立“引導、轉化、協作、溝通表達、問題導向”五大機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著重培養一種精神及三大能力,即團隊精神,理論轉化為實踐的動手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五大機制與創新型人才培養關係
1.2 創新型人才培養五大機制的構建
2.1 建立引導機制,激發學習動力數學建模競賽所涉及的問題,都是來源於現實社會的生產與生活,有很強的實用性.參加數學建模競賽的學生,透過競賽活動本身,能夠體會到大學所學的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機率論、運籌最佳化等數學類課程.資料結構、C 語言、Matlab 等計算機課程以及文獻檢索類課程,都是非常有用的.對學生而言,參加數學建模競賽,首要的效果是激發了學習興趣,解決了學習的動力問題.即使沒有獲獎,對他們來說,收穫也很大.對任何一門學科或一項工作,能產生興趣,才能有不竭的動力,才有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創新的前提是有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快樂,只有解決這一根本問題,才能考慮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其他環節.
因此,為培養創新型人才,要大力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數學建模競賽,建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引導機制.對每個學生,不以獲獎為目標,而以“貴在參與”為宗旨.參與一次,體會一次,觸動思想,產生興趣,激發學習的動力,從而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自我激勵式自主學習能力.
2.2 建立轉化機制,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轉化成為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是創新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會學會用,學以致用,能解決實際問題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紙上談兵是不能適應社會需要的.數學建模競賽能夠使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透過競賽活動,轉化成自身的實踐能力.如學習微分方程後,在考慮傳染病傳播問題時,就可以建立相應的微分方程模型,求解模型,然後根據模型計算結果提出傳染病傳播問題的相關解決方案.
順利地經歷這樣一個完整的過程,就可以將原來的微分方程知識轉化成解決變化率與時間有關的一類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當然,還有一些有趣的例子,如國防科技大學的周星、克居正建立了一個研究男生追女生的數學模型,用人類最理性的數學公式為人類最感性的戀愛行為建立了初步的動力學模型.將變數與因素的互動寫成了一個隨時間變化的常微分非線性方程組,從解析計算和數值模擬兩個方面著重討論了方程可能的結果,以及每種結果的穩定水平.
3 創新型人才培養五大機制的實施效果
3.1 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參加過數學建模競賽的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了按照五大機制運作的培養方法,提高了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動力.課堂表現優於一般學生,能夠積極參加其他類別的科技競賽,主動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專案等,所表現出的積極進取精神和良好的科研素質習慣,得到了專業教師的認可.
3.2 提高了學生的就業質量透過五大機制,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表達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並且幫助學生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理念,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參加過數學建模競賽的學生,考研和就業表現均優於一般學生,很多學生在國外就業或進入世界500 強企業工作,且大多都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普遍認為這些學生基礎紮實,理工融合,能夠勝任不同工作崗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