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教育的匯入研究論文

日本文化教育的匯入研究論文

  第1篇:日本文化教育的匯入研究論文

  語言與文化息息相關,是共生的、互依的關係。語言不僅是文化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且也是文化的產物和表現形式,是形成並溝通文化其他成分的重要媒介。長久以來,我們在日語的基礎教學過程中總是過多地重視日語單詞、語法結構等語言形式的教學,認為在初級階段只要打好語言基礎即可,沒有必要對語言的文化背景進行太多的介紹。這使得我們的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日語詞彙和日語知識,能夠寫出符合日語基礎語法的句子和文章,但是在同日本人實際進行交流的過程當中,有些句子卻往往用得不恰當。這促使我們應該從日語的基礎教學階段便重視日本文化教育的匯入。

  1日本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1中日兩國的文化差異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的漢字便傳入日本,中國漢字字形成為日語的表記方式,相當一部分的漢語詞彙不管是發音、字形還是釋義均被日本人廣泛接受並應用流傳至今。可以說,中國的漢語為日語的發展產生了十分重大的影響。

  中日兩國語言的親密關係使得中國的日語學習者在進行基礎日語的學習時非常得心應手。很多單詞和表達方式在兩國的語言系統中都能夠找到共通點,十分便於理解和記憶。但是,也常常是因為這一點,我們在基礎日語教學階段往往忽略了其文化背景教育的重要性。

  畢竟中日兩國的國情文化不盡相同,兩國的語言雖有聯絡,但同時也存在著不小的差異。比如,“大丈夫”這個單詞,在漢語中指的是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而到了日語裡面,卻成了沒關係、不要緊的意思。又如,中國人在見面的時候,常常會這樣打招呼:“你吃了嗎?”“你去哪兒啊?”日本人則大多會說“いいお天気でね”(天氣真好)。如果在這裡按照中國的文化習慣問對方是否吃飯,要去哪裡,就會顯得很奇怪。作為中國人,如果不瞭解日本的文化,就很難正確恰當地和日本人進行溝通和交流。

  長久以來,中國文化雖然對日本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但兩國文化差異很大。這是因為,日本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源於日本的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歷史條件和社會現實,雖然積極吸取中國大陸以及西方社會的文化精華,但還是深深根植於日本社會,具有相當的日本特色。這些特色也深深影響著日語的形成和發展。因此,我們在日語教學過程當中,應該重視日本文化以及日語中所隱含的文化內容的匯入,讓學生在瞭解日本文化的基礎上進行日語學習。

  1.2日語教學的要求

  我們在日語的基礎教學過程中,常常過分地強調日語單詞的記憶和日語語法結構的應用,卻忽略了日語與日本文化的內在聯絡,雖然也會在教學中匯入一些文化因素,但也總是會侷限於粗略的地理、風俗、傳統文化等的簡單介紹,往往忽視了日語的使用語境、日本人的思想心理等的深層次的講解。這使得學生無法真正地瞭解和掌握日本式的思維方式,導致學生所講的日語,雖然在發音、語法結構上無可挑剔,但常常不會根據特定場合靈活地變化。很多學生甚至會用中國式的思考和習慣來說日語,這樣不僅無法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而且還容易讓對方產生誤解,造成交際失敗。比如:在教授日語敬語的時候,如果不從文化學角度出發給學生講解敬語的產生、發展、存在的社會基礎和敬語的使用情境,而是單單從語法角度出發講解詞語的變形,讓學生生搬硬套的話,學生無法真正地理解和接受敬語,更無法體會日本人的文化心理,那麼學生就會認為敬語難學難用,從而產生怕用敬語、用不好敬語的後果,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想要提高日語的教學質量,就必須改變傳統的觀念和教學方法。在日語的基礎教學階段積極匯入日本文化教育,不僅有利於幫助學生了解日語語言體系,瞭解日本文化,打好日語學習基礎,而且還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日語的興趣,激發學習動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匯入日本文化教育的方法

  2.1課前準備

  作為一名日語教師,應該具備豐富全面的日語語言文化知識,有自如駕馭日語語言文化的能力,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瞭解並掌握中日文化的異同,擁有分析日語知識與日本文化之間深層次關係的專業技能。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教師應該充分備課,在備課時透過廣泛查閱資料等途徑,分析並精煉教學內容中的日本文化內涵,並努力找到一種簡潔生動的方式給學生講明講透。

  2.2課堂實踐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日語教學中匯入日本文化教育的重要陣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注意運用正確的語言形式,在講授日語知識,進行單詞語法學習的同時,淺顯易懂地進行文化背景介紹,講解語言與文化的關係,結合中國人的思維習慣、思想特點與日語進行比較講解,讓學生在初級階段便能夠理解並接受日本文化,促使學生排除漢語的干擾,養成日本式的思維及表達習慣。在進行文化方面的講解的過程中,應儘可能多地利用一些先進的多媒體手段,如圖片、音訊、影片等,使學生能夠全方位立體化地感知日本文化,加深對日本文化的瞭解,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感性意識和文化素養。同時透過這些多媒體手段,能夠改變枯燥乏味的你聽我講的傳統授課模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此外,必須注重學生的互動和參與,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比如,在進行日語敬語教學的時候,在講解完敬語知識以及文化背景之後,可以設定一些場景,讓學生分組進行模擬或者創造性表演。讓學生分角色設計會話,並在課堂上進行表演,之後由學生和教師進行點評。設計會話和表演的過程,正是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運用語言的過程。透過小組成員的共同設計、表演以及之後的互相點評,學生能夠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共同提高。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的指導和點評,能夠讓學生加深對知識及其背景文化的理解,並及時糾正在運用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從而達到更好更恰當地運用敬語的目的。

  2.3課下活動

  在日語基礎教學過程中,課下活動的重要作用也不容小視。給學生布置日語語言文化相關作業,讓學生在課下查資料,並進行整理和總結,鼓勵學生在課下進行大量閱讀,可以使學生養成自我學習日本文化知識的習慣,提高自身的文化內涵。透過在課堂教學以外的時間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開展日語演講或日語配音歌唱比賽、舉辦日語專題講座等等,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力,加深對日語知識及其相關文化的理解,提高活用日語的能力。鼓勵學生利用課下時間積極和外教或者日本留學生進行交流,從日本人那裡瞭解生動形象的日本文化,同時提高自己的日語交際水平。

  作為日語教師,在進行日語基礎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重視日本文化教育在日常教學中的滲透,積極採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在學習日語知識的同時瞭解和掌握日本文化,從而使學生突破漢語的思維侷限,在初級階段逐漸學會根據不同場合需要,用日本式的思維習慣和表達方式靈活恰當地運用日語。這無疑將會給學生今後更高層次的日語學習帶來深遠的影響。

  第2篇:日本文化教育的匯入研究論文

  引言

  筆者所在大學的日語學習者在國內日語學習後,將被派遣到日本進行研究生活。為了使學習者將來能夠儘快地適應並融入當地生活,在日語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對語言知識的教授,還應透過日本文化教學,來培養學習者理解異國文化的能力。那麼,從何種視角介紹日本才能使學習者對日本生活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何種理念,運用怎樣的教學方式來使學習者增強對異國文化的理解?本文透過借鑑國外外語教學理論,以及探討有效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試圖對上述問題做出回答。

  一、日本文化教學模式的現狀與問題

  本節從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兩方面來分析和探討日本文化教學模式的現狀與問題。

  第一,關於教學內容的回顧與分析。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介紹日本的素材均來自教科書中的內容。教材中對日本的介紹,大多以傳統文化居多。比如,歌舞伎,茶道,和服,相撲等。這些內容固然能夠使學習者感受到日本傳統文化之美,但是由於教材中缺乏其他方面的介紹,使學習者無法瞭解日本生活的全貌。同時,學習者也反應出希望在出國前多瞭解一些日本人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知識。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介紹日本文化的素材進行補充,整理出適合學習者出國生活需要的內容。

  第二,關於教學方法的回顧與分析。一直以來,對文化的介紹大多以教師講解為主。即在教授教材當中,遇到與日本文化相關的話題時教師只做簡單的介紹。通常,講解過的文化方面的知識對學習者來說並沒有留有太多的印象。美國“21世紀日語學習標準”中對“文化”的定義為:透過實物(products)和習慣(practices)來考察隱藏其背後的人的思維觀念(perspectives),以此來探究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與共同之處。根據此定義可以發現,“文化”當中包含3要素,即實物(products),習慣(practices)和思維觀念(perspectives)。並且,這3者之間是相互作用的(如圖1所示)。

  如上圖1,文化的定義表明我們既要透過發現本國文化與異國文化的不同,來體會文化的多樣性與豐富性;也要透過找到兩國文化的共同點來感知文化的普遍性。並且,文化是運動著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我們透過不斷的學習來獲得,也需要我們利用多種方法與物件國的文化進行積極的交流來感知。因此,回顧以往的文化教學實踐,教師缺乏利用兩國文化間對比的觀點來培養學習者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教師應該使學習者意識到日本文化與我國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為了更好地理解這種文化差異,來介紹有關日本的知識。同時,使其透過學習異國文化,來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促進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習者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具有理解異國文化的能力,從而使其對兩國文化之間的交流起到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以往的文化教學內容缺乏使學習者瞭解日本人生活全貌的素材,應該對其進行補充。另外,從教學方式來說,只是簡單地介紹關於日本文化的知識,缺乏使學習者具備對比本國文化與日本文化異同的觀點,因此不利於培養其理解異國文化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嘗試

  日本除了歌舞伎、茶道等絢麗的傳統文化之外,還有其他多方面的資源。比如,日本具有四季分明的特點,日本人在四季的變換中感知一年的生活。在日本,從報紙、電視、商店的宣傳中都能讓人感受到季節的轉換給生活帶來的變化。那麼,使學習者瞭解日本人一年中所進行的主要活動來體會日本人的季節感,也是一種容易學習的方式。因此,筆者利用在日本生活時隨處可以收集到的生活情報雜誌、報紙、商店廣告、電視錄影、照片等素材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補充。本節透過介紹新整理的教學內容以及利用新內容嘗試的教學方法等來探討日本文化教學模式。

  (一)新整理的教學內容

  新整理的教學內容關於日本人一年生活當中主要進行的活動。筆者將這些素材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利用關鍵詞的形式進行了編排。內容如下表1所示,其中的“關鍵詞”均用日語列出,漢語意思在()中進行了標註。

  (二)利用新素材的教學方法

  新素材的主要來源是以東京為主日本關東地方的文化。由於東京地區的生活習慣與以大阪為中心的關西文化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向學習者進行提示。另外,由於教師整理的介紹日本文化的內容有其侷限性,因此使學習者在課堂活動之前,事先對課堂內容進行積極的查詢就顯得尤為重要。並且,利用學習者事前查詢好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創造討論的時間,使其對該內容進行比較全面和深入的瞭解,使其從中體驗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異同。

  以下以“日本中元節”為例,對課堂教學方法進行梳理。

  a.課堂教學前:事先使學習者對有關中元節的內容進行查詢。

  b.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利用事前準備好的實物和內容向學習者介紹。在此過程中,注意與中國送禮習俗進行對比等。

  c.小組討論時間:首先使學習者將自己查詢的內容與教師介紹的內容進行對比。之後,在小組中進行討論。

  d.小組代表發言:小組討論活動之後,使小組代表將討論的內容在全班進行發言,小組成員做補充。透過該形式,旨在使學習者全面地理解中元節。

  e.佈置課後作業:使學習者從課堂內容中挑選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整理成作文,使用日語書寫。比如,「私の知っいるお中元」(我所知道的中元節)等題目。

  透過課堂活動之前的準備,課堂活動中的觀察、體驗、交流,使學習者對日本文化進行多角度的認識,從而使其意識到兩國文化的差異和相同之處,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習者對異國文化的理解能力。在文化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習者的思考能力,以及對待兩國文化相同與不同之處的感知、辨別和理解能力,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結語

  為了使學習者瞭解真實的日本生活,培養其具有理解異國文化的能力,本研究對日本文化教學內容進行了補充。透過季節的關鍵詞使學習者瞭解日本人一年當中所進行的主要活動。同時,使其體會日本人基於重視季節感而形成的生活習慣這一特點。並且,結合美國“21世紀日語學習標準”中對“文化”的定義以及借鑑國外的文化教育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新方法。即透過使學習者在課堂活動中觀察、體驗、交流來理解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異同,有助於使其對兩國文化之間的交流起到促進作用。今後,將結合調查問卷和採訪的方式對課堂實踐進行質與量的分析,完善日本文化教育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