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遊怎樣走好產業叢集化之路論文

文化旅遊怎樣走好產業叢集化之路論文

  一、文化旅遊產業叢集化,勢在必行

  我國文化旅遊產業若堅持走叢集化發展道路,就能快速擴大文化旅遊產業規模、增強衍生產品的市場核心競爭力。要促成我國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走產業叢集化發展的道路,具體應順應當今國際文化旅遊產業態勢。

  文化旅遊產業叢集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是能夠提供眾多就業崗位,解決我國日益凸顯的就業問題。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文化旅遊業,走叢集化發展道路必然會吸引大量中小企業加入其中,為文化旅遊業的產品規劃設計、生產加工、運營銷售、中介服務等環節提供服務,有工作需要就會有人才需要,由此將增加大量就業崗位,創造更多新的就業機會,有效解決我國當前社會就業難的問題。二是有利於深入推動我國城鎮化建設程序。這既是因為我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要求文化產業大力發展,也是因為我國文化旅遊產業叢集化發展會促進大量人口向資源中心地集中,這為城鎮化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三是有利於推進我國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開展。文化旅遊產業的叢集化發展,能改善農村產業結構,增加本地農民的經濟收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四是有利於最佳化我國社會機構。文化旅遊產業走叢集道路,能有效推動我國社會的分工,提高行業內勞動者的綜合素質,擴大行業主體如管理者、經營者、服務者、企業家等的隊伍。

  二、文化旅遊產業叢集化發展遵循的原則

  尊重文化內涵,促進文化資源整合原則。在充分調研我國當前的文化旅遊資源擁有狀況、資源的開發利用及後期維護狀況的基礎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文化旅遊資源的精神核心為基礎,有機整合相似、相近或相聯絡的文化旅遊資源,提升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層次和使用效率,充分發揮1+1>2的功效。

  打破產業界限,秉持多行業叢集化發展原則。旅遊產業的特殊性在於,一次旅遊活動的完成不僅需要景區景點、旅行社提供的服務,還需要交通運輸業、通訊業、物流業、商業以及各政府職能部門的通力協作。因此,文化旅遊產業的叢集化應跳出旅遊產業的侷限性,以滿足旅遊者需求為目的,打破產業界限,進行跨行業叢集化發展,即多行業交叉,細化行業分工,促進各行業資訊交流與協作,提升行業間資源共享,實現文化旅遊產品檔次提高,創新與拓展文化旅遊產品形式,形成與完善文化旅遊產業鏈條,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的良好發展。

  政府和市場“雙驅動”原則。旅遊產業是由多行業與多部門複合而成的綜合性產業,其具有產業關聯度高、依附性強、界限模糊的特點。因此旅遊產業的叢集化若單方面藉助政府宏觀調控,則不利於發揮市場的能動性;若單方面藉助市場的.自主運營,又容易導致資源的重複利用與無序競爭。因此,旅遊產業的叢集化發展,需在政府宏觀調控的指導下,建立健全產業健康發展的支撐和保障體系,同時積極發揮市場的行業推動與整合作用,進而在強化市場行業與政府部門協調互動的基礎上,促進旅遊產業叢集化發展。

  叢集自我更新原則。從本質上來說,旅遊是人類為滿足精神需求所進行的一種社會性活動。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斷變化,旅遊產品也應隨之不斷更新換代。加之生產力與科技的日新月異,舊有行業消亡,新的行業誕生,為保證文化旅遊產業叢集能不斷適應社會以及市場需求的發展變化,涉及叢集內的相關行業也應不斷更新換代,淘汰過時行業,吸納新生行業,建立起適應時代發展的叢集自我更新發展機制。

  三、透過改革掃清障礙,制定文化旅遊產業叢集化發展戰略

  文化旅遊產業要堅持叢集化發展道路,需要長期的努力,為了確保程序順利推進,需要制定完備的發展戰略。首先,要確定發展方向和最終所要達成的目標。我國文化旅遊業叢集化的發展應在努力滿足市場需求的基礎上,以開發文化旅遊資源和放大市場價值為重點,推動政府相關機構和企業分工合作,達成擴大文化旅遊規模和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綜觀先進國家文化產業叢集發展道路,通常主要走政府主導、市場自主運營和混合發展三種道路,從國情出發我國文化旅遊叢集化應走政府主導、市場輔助的發展道路。其次,科學系統地規劃叢集化發展的不同階段。宏觀上應將我國文化旅遊產業的叢集化發展道路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準備蓄勢時期,主要是為了給文化旅遊叢集化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必需的條件。第二階段是建構成型時期,以文化旅遊資源的特色與內涵為基礎,建立起聚合相關企業與機構的綜合性叢集體。第三階段是加速發展時期。在此時期,透過政府與市場的“雙驅動”,建立起自我完善與自我更新機制。透過叢集化發展,我國的文化旅遊行業的各個叢集也將產生龐大的叢集效應,培養起獨具特色的核心競爭力,快速壯大我國文化旅遊業的競爭實力。

  四、科學設計產業鏈,完善文化旅遊產業叢集化發展基礎設施和中介服務機構

  我國文化旅遊產業叢集化發展的快慢和程度大小,直接取決於產業鏈的設計。要科學設計產業鏈,就需要綜合考量各個文化旅遊企業的聯合模式和企業內部的分工,最大程度上保證行業鏈在垂直和水平面上都能有較大的彈性。我國文化旅遊產業雖然受政府宏觀調控,但主體仍是各企業,企業的凝聚是保證我國文化旅遊產業達成專業分工及合作的前提。為此,政府也可透過系統規劃、調整相關稅率、增加土地使用優惠政策、系統引導市場等多種方式來強化文化旅遊產業中企業的聚集。文化旅遊龍頭企業在文化旅遊產業中發揮著承上啟下、協調發展的作用,很多中小型企業以龍頭產業為標榜,配合著其專業化生產鏈條的運營,因此,龍頭企業若能取得發展,其實力的增強必然也會帶動下層企業的連動成長。要想促進文化旅遊產業叢集化發展,就必須培植出擁有核心競爭優勢的文化旅遊龍頭企業,我國培養文化旅遊龍頭企業可以採取招商投資、重組融合中小型企業、政府扶持重點企業等方式。為突出本國文化旅遊產業的獨特優勢,樹立起良好的文化旅遊形象,我國需要打造國家旅遊品牌,而在品牌建立過程中,既需要做好我國旅遊文化品牌定位,保證面向市場的系列產品有著可信賴的品質,還要透過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網路等媒體平臺,來做好文化旅遊品牌的宣傳營銷工作。

  我國文化旅遊產業要想走叢集化發展道路,關鍵就在於堅持創新。我國要想創新文化旅遊產業,就必須聯合政府、文化旅遊企業、各民間組織、高校等多個主體參與其中,在解決產業叢集化道路過程中面對的眾多問題基礎上,推動文化旅遊產業不斷更新換代,協同合作來打造文化旅遊精品,促成我國國內和國際的通力合作。據此,可從三個方向建構不同的創新平臺,第一是開發平臺,第二是合作平臺,第三是服務平臺。此外,基礎設施和中介服務機構的發展也影響著文化旅遊產業叢集化發展道路。目前我國文化旅遊產業的基礎設施尚不完善,尤其是交通和服務行業管理方面,在一些旅遊聚集區相對應的中介服務機構也未系統成型,例如資產估算機構、律師援助機構、資訊諮詢機構等。我國需要按照文化旅遊產業叢集化發展的相關規劃,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比重,並採用切實有效的舉措來鼓勵文化旅遊中介機構的完善。

  參考文獻

  ①朱梅、魏向東:《國內外文化旅遊研究比較與展望》,《地理科學進展》,2014年第9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