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群文閱讀《我愛蘇東坡》例項分析論文

五年級群文閱讀《我愛蘇東坡》例項分析論文

  一、師生談話,引出議題

  師:(精神飽滿,娓娓道來)親愛的小東坡們,你們愛咱們東坡小學嗎?你最愛東坡小學的哪些地方?

  (生暢所欲言,圖書館、開放式書屋、造型別致的校門、校歌等都成了抒發熱愛的寄託……)

  師:校歌?哦,你能來秀一小段嗎?(螢幕出示校歌歌詞,師生深情地唱校歌第一段)

  師:孩子們,這節群文閱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組與校歌有關的文章。昨天,我發了一組閱讀材料讓大家回家預習,你們都讀了嗎?

  師:那你知道這四篇文章與校歌中的哪一句歌詞有關呢? (一心為百姓,何懼苦難多)

  師:接下來,我們就將以這四篇文章為載體,去探討蘇東坡是怎樣不懼苦難為百姓的。

  教學賞析:學校裡的一切對於孩子們來說都是熟悉而親切的,而群文閱讀對於他們來說卻還是陌生的,所以由校歌切入群文的學習更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可以降低他們的認知難度。 校歌的內涵極其豐富, 但針對群文閱讀中研究的點不宜過多,所以只選擇了“一心為百姓,何懼苦難多”作為研究點,確定“蘇東坡是怎樣不懼苦難為百姓的”為本節課的議題。

  二、巧用題目,整體感知

  師:請看閱讀材料一,默讀全文,想想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麼。 (生默讀文章,思考)

  師:好,有好多孩子已經完成,誰來說說? (一生髮言說得比較長)

  師:能否再簡單點呢?比如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

  生:文章講了在公元 1077 年,蘇東坡在徐州城抗洪搶險保城池。

  師:抗洪搶險保城池。這不就是這篇文章的題目嗎?你有什麼領悟?

  生:從題目入手,再加以適當的補充就可以快速地提煉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師:會思考的孩子。咱來個舉一反三,用這個方法去歸納其餘三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吧。(生歸納,老師抽生彙報)

  教學賞析:小學中高年級是訓練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階段,重在培養學生整體把握文字的能力,這樣有利於促進學生課外的海量閱讀。此模組設計意在教給孩子一個借用題目快速歸納主要內容的小竅門,並立刻運用到多篇文章的閱讀中。

  三、細讀一篇,領悟學法

  師:下面,讓我們再次走進《抗洪搶險保城池》這個故事。請你邊讀故事,邊勾畫出讓你有感觸的句子,並在旁邊批註下你的體會。 (生小聲讀文,邊勾畫句子邊寫體會)

  師:好了,咱們來交流交流,誰先來?

  生 1:請大家看到第一自然段:“於是,他親自帶著衙役守城門,擋住富人們的去路,強行將他們勸回城中。 ”從這句話中,我讀出了洪水來臨時,別人都在忙著逃跑,而蘇東坡卻沒有,還勸大家回去,看出他愛百姓。

  生 2:我來補充。從他強行將準備逃走的富人勸回城裡,我體會到蘇東坡不畏強權,不怕得罪權貴。

  師:你的理解力相當強,我喜歡。還有同學來交流別的句子嗎?

  生 3:請大家看到第二自然段:“徐州城危在旦夕,面對滔滔洪水,蘇東坡沉著冷靜,他迅速組織成千上萬百姓抗洪搶險,幾十天‘廬於城上,過家不入'. ”從這句話中我體會到蘇東坡面對滔滔洪水時,沒有害怕。

  師:好一個“廬於城上,過家不入”,你知道它的意思嗎?

  生 4:我認為就是住在抗洪現場,經過家門也不回家。

  師:是呀,這簡直就是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翻版。原來,一心為百姓的古之先賢都是這樣做的。 (繼續交流)

  生 5:我從他沉著冷靜地指揮,還體會到他很機智,很能幹。

  生 6:請大家看到這句話:“抗洪現場,他親自挑畚箕,百姓大受鼓舞。為了儘快救百姓於水火之中,還親自赴武衛營求助。 ”我覺得蘇東坡很了不起,他本是太守,完全可以派人去做這些事就夠了,可他卻親力親為。

  師:會讀書,讀出了文字背後的含義。可是孩子們,如果只從單詞單句去體會文章只能是管中窺豹。作為五年級的學生,我們還應該具有綜合文字提取資訊的能力。

  師:孩子們,請看螢幕,這就是我們剛才交流的幾句話。請你讀一讀這些句子,綜合起來思考,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生 1:每個句子都有親自,為了百姓,蘇東坡不怕苦。

  生 2:從這些句子,我讀出了一個機智、勇敢的蘇東坡。

  生 3:我從這幾個句子讀出了一個為了百姓什麼都敢做的蘇東坡。

  師:你們真棒!是的,透過對這些句子的綜合分析,我們讀出了他的身先士卒、以身作則;讀出了他運籌帷幄的大將風範。綜合整篇文章,我們就讀出一個“不懼苦難為百姓”的蘇東坡!

  教學賞析:因為這組文章資訊量大,學生要理解蘇東坡的人物形象相對比較困難。 因此,我們在設計時採用了以一篇帶多篇的方法, 從部分到整體。 先讓學生單句體會,再在老師的引導下綜合幾個句子乃至整篇文章體會人物,提升思考力,讓學生初步接觸綜合整理分析材料的方法,同時為正確理解其餘三篇打下方法基礎。

  四、運用學法,自主探究

  師:單從一個故事就去定位人物的品格顯然是不夠的。接下來,請同學們從後面的三篇文章中選一篇運用這樣的方法自主閱讀,感悟東坡的一心為百姓。學完以後就悄悄地走到你的朋友圈中和夥伴們交流交流,做好彙報的準備。 (生獨立學習,大約五分鐘後,學生安靜有序地走向各自的朋友圈,開始激烈但又低聲的討論)

  師:《西湖》組準備好了嗎?

  生 1:請大家看到第一自然段:“蘇東坡到杭州做知州……蓋住了半個西湖。 ”我從“百忙之中”體會到蘇東坡當知州日理萬機,還那麼關心西湖。

  師:你一下子就綜合兩個句子,真了不起!還有孩子來補充嗎?

  生 2:我說的句子也在第一自然段。 “這些錢不夠呀……全部捐了出來。”蘇東坡不僅不貪錢,還捐出自己修官舍的錢,真偉大!

  師:東坡曾在他的《前赤壁賦》中寫道:“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豈止是不取一毫,為了百姓他還傾其所有啊!還有來聊的嗎?

  生 3:我還想說第二自然段中的 1、2、3 句話。蘇東坡是個有始有終的人,他還想法修長堤,還設計得那麼好,真是太聰明瞭!

  師:難怪在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中,也盛讚他是優秀的工程師。

  師:《峨山引水》組準備好了嗎?誰來聊?

  生 1:我代表我們組彙報。請大家看到第一自然段:“時間一久……由用山塘水改用山泉水。 ”我體會到蘇東坡做事認真,百姓不願意他就耐心勸說,沒有輕易放棄。

  生 2:我來補充。請看第三自然段:“東坡經過反覆地試飲……才告知村民。 ”我體會到蘇東坡太愛百姓了,他去品嚐泉水後才讓百姓喝……

  師:別急,寶貝。你能把“品嚐”換成文中的一個詞嗎?

  生:試飲。

  師:那你說說東坡為什麼要試飲呢?

  生:我覺得是因為蘇東坡怕泉水有毒。

  師:在無法確定泉水是否有毒的情況下去試飲泉水,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這不正體現了東坡一心為百姓的品質嗎?難怪林語堂要說蘇東坡是這樣一個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

  師:咱們接著來聊《儋州聚友辦學館》,有請代表發言。

  生 1:請大家看到第二自然段:“儋州的教育狀況……坐臥不安。 ”張老師曾經給我們講過蘇東坡是一貶再貶才到儋州的,他已經很慘了,卻還在關心儋州的教育。

  生 2:我也來談這句。文章第一自然段就說了蘇東坡此時居無所、食無肉、讀無書,我還記得張老師講過他甚至住過汙水池,吃過老鼠肉,要是一般人早就承受不了了,可他卻很堅強,心還想著百姓。所以我說他太偉大了!

  師:你很會從文章中提取資訊,這就是快速閱讀的一種能力。是的,正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蘇東坡就是這樣憂國憂民的人!

  生 3:請大家看到第三自然段:“從此……寬厚質樸。 ”我覺得蘇東坡是個好老師。

  師:你的發言讓我想起蘇東坡說過的一句話,他說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園乞兒。 ”昔日皇帝的老師是個好老師,今日在這簡陋的“載酒堂”教誨黎家弟子的老師同樣是個好老師。

  教學賞析:此環節旨在讓學生藉助上一環節的學習方法自學。 學生先獨立學習,靜心閱讀並作出自己的思考。 然後進行小組交流,小組組合打破傳統四人模式,採用朋友圈交流形式,有利於打破學生心理障礙,他們透過朋友圈討論互通有無。 在接下來的班級彙報中,實現多文字的學習,以達到從小組建構達成共識走向全班集體建構達成共識。

  五、統整選文,達成共識

  師:四個故事讀完了。但在群文閱讀中,我們還要學會綜合所有閱讀材料,分析、體會,才能提升我們的認識和感受。請看螢幕,這個表格你會填嗎?(學生翻閱文章,快速回答)

  師:綜合表格上的所有資訊,你有什麼發現?

  生:這四個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不一樣,東坡的身份也不一樣。

  師:但有一樣是一樣的,這就是---蘇東坡一心為百姓的品質(生齊接)。

  師:那你能試著用“無論……無論……無論……總……”把我們的發現串起來講講嗎? (生練說,師抽生回答)

  教學賞析:總結性學習能夠對群文進行一次知識性歸納,是對學習目標的整合,從而讓學生達成共識,能達成共識是群文閱讀的基本特徵。 而表格式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方式,也便於學生在課後模仿學習。

  六、激發期待,延伸課外

  師:其實,蘇東坡一心為百姓的事何止這四件,他只要為官一任,就會造福一方。 (師透過 PPT 展現他在杭州買船造橋,方便民眾;在定州傳播技術,發展生產;被貶惠州,築堤修塘,推廣水磨的事蹟)

  師:東坡一心為百姓的事還有很多很多,在咱們的校本教材《我愛蘇東坡》中就羅列了 17 個這樣的故事。孩子們下來以後可以去認真讀一讀。相信你對校歌中的“一心為百姓,何懼苦難多”還會有更深的理解。

  教學賞析:群文閱讀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要讓學生愛上閱讀,群文閱讀擔負著連線課內與課外的任務,透過群文閱讀教學把學生興趣帶向廣闊的課外閱讀天地。在這個環節適時向學生推薦閱讀校本教材,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專家點評】

  一是結合學校校園文化,選文清晰,有校本特色。張老師執教的這節群文閱讀課,立足校園文化中的校歌《我愛蘇東坡》開發群文閱讀校本課程。校歌內涵豐富,一堂課沒有面面俱到,老師“只取一瓢飲”,由校歌內涵延伸開發了四堂群文閱讀課,這次執教的“一心為百姓”是其中之一。這樣選材,群文的組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文字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內在聯絡,由於選文之間聯絡緊密,議題“蘇東坡是怎樣不懼苦難為百姓的”很容易讓學生集中展開閱讀、思考、交流。選擇的四篇文章都和議題緊密結合在一起,指向同一意義。

  這堂課的選文都出自校本教材《我愛蘇東坡》,也使得這堂課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開課伊始,老師就和學生聊校園文化,師生透過共議,得出了今天的這組文章與校歌中“一心為百姓,何懼苦難多”有關,從而確定了“蘇東坡是怎樣不懼苦難為百姓的”這一議題。

  二是課堂透過集體建構,很好地達成了共識。一堂好的群文閱讀課,老師要善於做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自主去發現、去思考、去理解,在學生髮現的`基礎上進行點撥,基於學生的思考順勢引導,最終達成共識。張老師的課堂,採取一篇帶多篇,議題提出來以後,讓學生自己去讀《抗洪搶險保城池》一文,去思考、去發現、去自我建構對蘇東坡的印象。接著是學生交流自己的思考和發現,老師傾聽,適時發表意見,引領學生進行統整、歸納,初步形成共同的認識:蘇東坡是一位不畏艱難,一心為百姓的好官。然後透過分組自主閱讀的方式,運用習得的閱讀和思考方法探索組文《治理西湖築蘇堤》《峨山引水除疾病》《儋州聚友辦學堂》,繼續引領學生進行集體建構,使學生對蘇東坡“不畏艱難,一心為百姓”這一認知得以深化。最為巧妙的是,張老師對在組文探究完成後,又用一個表格得出“蘇東坡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身居何職位,都是一位不畏艱難為百姓的人”.

  課行至此,老師的統整理念得以淋漓盡致的表現,師生的集體建構得以圓滿完成,從而形成了共同的價值和情感取向。

  三是把握群文閱讀課的獨特擔當,引領學生走向課外。當前,“全民閱讀”行動正在推進,“全民閱讀”首先應該從小學開始抓。群文閱讀也應擔負起課文的閱讀到課外整本書閱讀的一個過渡作用,讓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讓課內和課外的閱讀相互滲透,形成一個整體。這堂課,老師始終沒有忘記群文閱讀課的獨特擔當,多次 提到林語堂 的《蘇東坡傳》:“難怪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也盛讚他是優秀的工程師”;“難怪林語堂要說蘇東坡是這樣一個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林語堂說蘇東坡自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園乞兒‘.”在潛移默化中,相信學生會對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感興趣,從而在課外去閱讀這本書,去研究蘇東坡。此外,《前赤壁賦》中的名句“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也被老師信手拈來,這也是老師考慮到要最大限度地開闊學生閱讀視野,把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向更為廣闊的課外閱讀天地。

  最後,老師更是明明白白地向學生推薦校本教材中的系列故事。除此而外,老師還特別注意讓學生習得課外閱讀方法,比如培養學生從單個句子理解到對一組句子進行綜合提取資訊,從精讀理解到用瀏覽、跳讀等閱讀方法提取有價值資訊,這些都是課外閱讀必不可少的方法。

  四是行走在工具性上的人文課。群文閱讀課,尤其是這種以人物人文精神為組文線索的課,在上課時稍不留神就脫離了語文工具性,上成對人物精神品質空洞渲染的品德課。這堂課上,老師自始至終都把語用放在心上,行走中透過語言文字的理解、運用,在語用的訓練中達成人文的目標。在第一環節,老師巧妙設計了運用課題歸納文章主要內容的訓練,訓練學生的歸納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品讀《抗洪搶險保城池》中,老師引導學生透過對文章字裡行間的品味,抓住反覆出現的“親自”一詞,體會主人公的精神內涵;在學生交流《峨山飲水除疾病》中,駐足引導學生對“試飲”一詞的逐步理解;在整合昇華環節,引領學生透過探究學習,發現幾篇文章分別體現了蘇東坡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身份情況下,始終堅持一心為百姓,老師丟擲關聯詞“無論……無論……無論……都……”讓學生透過準確的語言表達進行統整,形成共識。

  在上課過程中,我們時時處處都能看到老師的匠心,就是要把語言文字訓練落實於課堂,因為群文閱讀課首先是語文課,只有把語用的訓練放在課堂的突出位置,踏踏實實落實語文的工具性,才能稱得上真正的語文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