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心理本開展小學心理健康課程的探究論文
基於心理本開展小學心理健康課程的探究論文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在小學教學中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知識,更需要注重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透過實踐調查發現,將心理本運用到小學心理健康課程中,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基於心理本對開展小學心理健康課程的作用進行相關探究。
關鍵詞:心理本;小學;心理健康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小學教學中不僅需要傳授學生知識,還需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健康課程在小學開設是十分有必要的。由於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心理不成熟,因此極易發生情緒波動,導致心理失控。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指導。透過實踐發現將心理本運用到小學心理健康課程中有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
一、心理本在小學心理健康課程中的作用
心理本是學生在遇到困惑或者有自己的心裡話時,將心中所想用文字的方式記在一個本上的一種心理排解方式。透過心理本,學生可以有效地排解內心的負面情緒,此外,教師透過不記名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排憂解難,而學生由於“陌生人”的溝通與交流也可以更加敞開心扉地與“TA”進行對話,教師可以更好地瞭解到學生的內心,還可以透過心理本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讓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心態獲得發展。
小學生由於心理與生理方面還不夠成熟,在遇到一些事情與問題時常常會擺不正自身心態。尤其是在人際關係方面會出現一些問題。對於小學生的這種心理特質,小學心理健康課程有必要設定一種高效的心理輔導、疏導、干預的教學方法,透過這種教育教學方法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
而心理本的本質是透過紙張作為媒介來傳遞、疏導自身的情緒。透過這一媒介書寫者可以放心地將內心敞開,這與天主教中懺悔的.心理學理論類似,心理本與告解亭的作用有些相似,均是透過某些媒介讓隱蔽的內心世界“開”一扇窗。這種形式比開設心理輔導室更有效果,因為學生常常會因為同學的壓力和對心理輔導室的誤解而較少主動進行心理疏導。而心理本可以更有效地讓學生注重參與心理溝透過程,主動進行心理輔導。
二、基於心理本開展課堂教學策略
1.改變師生關係
新課改要求教師和學生要樹立新型的師生關係,而開展心理健康課程中,教師更應該樹立這種新型師生關係,因為只有這種新型師生關係才可以讓學生更好地開啟心扉與教師溝通,才可以更好地讓教師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對此教師應該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師生之間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學習、教學相長。教師是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學生的朋友;而學生是教師的弟弟妹妹,有任何問題都要以極強的責任心進行幫助。比如在開展課程中教師不能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嗤之以鼻,要以小學生的心態去看待這個問題,要以學生的“閨蜜”“死黨”“鐵哥們”的角色給出建議與意見。同時要注意說話的語氣,不能以批評的形式展開,應該如同朋友一樣,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建議與意見。
2.注重學生隱私
心理本之所以能夠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心理健康課程中,以及心理健康輔導、疏導、干預中,最主要的是其隱蔽性所帶來的安全感。只有這種隱蔽性才能讓學生感覺到安全,才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更放心地與“TA”進行溝通。要想達到這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課程開設之初,採用“面具+變聲”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學生對於一位“陌生的”老師起初雖會產生一定的抗拒,但透過1~2次的心理本教學之後,學生會對這位老師產生極大的好感,也會非常認同這位老師,學生會在潛意識裡認為“我不認識老師,那麼這個老師也不會認識我,在生活和學習中更不會將我的心裡話和遇到的問題與其他老師溝通、交流”。透過這種“陌生”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內心產生安全感,也可以讓學生更信任心理健康教師。
此外,教師應該在收集與發放心理本的時候親力親為,避免心理本在徵集與反饋的過程中被其他學生看到,這樣將不利於學生對心理本的信任。心理健康教師可以注意收集與發放的順序,“蛇形”徵集與發放心理本,就可以避免心理本被其他學生故意看到。
總的來說,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心理不成熟,因此極易發生情緒波動,導致心理失控。所以開展心理健康課程是十分必要的,同時也是學生心理輔導、疏導、干預的最佳方式。心理本作為教育心理學近年來新的教育工具,在很多方面還不完善,很多心理健康教師對於如何使用心理本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還存在較多問題。本文透過對心理本的內涵與作用的分析,並結合自身教育教學經驗提出了基於心理本開展課堂教育教學的策略,希望可以促使更多的同仁對心理本這種教學方式加以重視,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發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雷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構建:內涵、研究物件與學科體系[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
[2]馮縵,王百玲,劉燕,等.甘肅省回族地區農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與生活事件的關係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15(5).
[3]高潔.西安市高年級小學生心理健康與父母、教師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D].陝西師範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