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工科C語言程式設計教學概述論文

大學工科C語言程式設計教學概述論文

  1教學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以是否將C語言所有知識點都講授完為教學目標,而應該轉向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核心,淡化語法細節,讓學生建立完整的程式設計思想。針對不同專業的教學需求和學時數的區別,制定不同的教學大綱,注重能力培養為主,以C語言基本體系結構為基礎,覆蓋C語言基本語法集。資訊工程學院各專業側重於基本命題的求解和程式設計,將構造型別和檔案的讀寫作為選講內容。而計算機學院各專業則側重於綜合性和設計性問題的求解和程式設計,特別強調指標的應用,動態記憶體分配以及連結串列的基本操作,重點培養演算法設計能力。

  2編寫教材

  現有C語言教材中,大多數追求大而全,注重語法細節,測試用例多為純數學問題,這與我校的C語言教學現狀有較大的偏差。為此,C語言教學組結合當前我校的實際情況,組織人力根據教學大綱的需求編寫了一本適合我校師生的C語言教材。2012年8月,教材《C語言程式設計》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教材介紹了程式設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不拘泥於語法細節,注重解題思路、演算法實現和程式設計思想,在保證概念清晰、準確的前提下力求做到語言通俗易懂,引導學生真正進入程式設計的門檻,為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與計算機技術的實際應用打下良好的.基礎。該教材率先在我校2012級和2013級學生上投入使用,每年使用數大約1300本,普遍受到了好評,同時從出版社反饋回來的資訊,除我校學生自用外,其他一些高校也使用了該教材。

  3教學手段探索

  常規的C語言課堂教學,都遵循語法規則的講解,然後講解例子,最後在整合開發環境中實現。這種教學思路有其固有的優點——嚴謹,然後存在以下幾個問題:方式比較枯燥,學生很難長時間保持學生興趣;學生上課聽得明白,而實踐時對題目無從下手;導致學生產生誤解,認為學習語法知識是為寫程式而學,而不是為解決問題而學。因此,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就成為必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一個較大的案例為主線主導整個教學,將其按教學知識點分割成小模組,在教學時,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例子著手,結合C語言的語法來講,這樣令學生更易理解,且不會覺得枯燥,然後講解案例的實現,如此整個學期下來,一個較好的案例自然就完成了,達到培養學生“自頂向下、逐步細化、自底向上、逐步積累”的能力。在每個知識點的教學例項講解中,不直接給出正確的程式碼,而是主動設定一些錯誤,引導學生去思考並解決存在的問題,讓學生掌握排查程式程式碼中錯誤的方法。構建C語言自主站,延伸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4考核模式改革

  以往總評考試主要分為平時成績和期末考核成績,一般的比例為30%:70%,且期末考試為筆試,以理論知識點為主,側重客觀題,設計性等程式操作題所佔比例極少,這種考核方式主要的缺點在於忽略了C語言的實踐操作性,會導致即使通過了考試但仍然不會編寫程式的現象。針對這個問題,對考核方式做了較大的改變,一是將總評成績的組成分為三部分:平時、上機實踐和期末考試,比例為10%:30%:60%,強調平時上機實踐成績,讓學生重視上機實踐,而不是簡單的交差了事。二是將傳統的筆試改革為機試,自主開發了一套考試系統,實現自動評卷,試卷大幅度提高程式操作題所佔的比例,題型的設定也多樣化,包括程式改錯、程式填空和程式設計題,著重考核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5實踐反饋

  經過2011至2013三個年級的教學實踐,課堂教學效果情況逐步變好,學生也能跟著老師的思路來思考問題,學習效率得到了提高。上機實踐時一碰到問題就等待老師來解決的現象減少了,說明學生也初步掌握瞭如何排查程式中的錯誤以及除錯程式的方法。從後續課程的學習情況來看,普遍反映這批學生較前屆的學生有更紮實的程式設計基礎,實踐動手能力增強了不少。這些好的轉變說明了對C語言教學進行的改革是有效的。本文來自於《軟體工程師》雜誌。軟體工程師雜誌簡介詳見

  6結論(Conclusion)

  本文敘述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外高校計算機入門程式設計教育語言的變遷,分析了當前C語言程式設計的教學現狀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並以五邑大學為例,對C語言程式設計課程教學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結合五邑大學工科專業(主要以資訊工程學院和計算機學院兩院各專業為主)C語言程式設計課程的實際教學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不同專業的教學大綱,組織C語言教學組編寫合適教材,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探索一些新的教學手段,開發了一套C語言考試系統代替傳統的筆試,實現無紙化考試以及自動評分,大大提高了效率,構建了C語言自主站,延伸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透過這一系列的教學改革,使C語言的教學效果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