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管理現實意義探究論文
水資源管理現實意義探究論文
1嚴格管理
為切實解決水資源在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一些瓶頸問題,政府在加大水資源建設投入的同時,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以“三條紅線”控制為管理核心,全面推行“河長制”,落實責任主體,由縣領導擔任縣域四大溪流河長,環保、水利、農林、住建部門分別擔任聯絡部門,並制定考核工作細則;建立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體系,將水資源和重要流域保護管理工作納入各級政府考核內容,考核結果作為對相關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依據。從用水總量、用水效率和水源治汙保護這三大方面著手,多管齊下,嚴格治水,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1)實行用水總量控制。
嚴格取水總量控制管理,嚴格按規定進行取水許可審批,限制審批新增取水,確保了取水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建立用水總量控制為核心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紅線制度,採取多項嚴格而有效的'措施,使得全縣用水總量為2.087億立方米,嚴格控制在“考核控制指標”的2.27億立方米“紅線”以內。
(2)實行用水效率控制。
建立以節水管理為核心的用水效率紅線制度。2014年惠安縣生產總值為495.01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增長16%。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到50立方米以下。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58,城鎮供水管網漏失率為18.5%,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83.4%,水資源總有效利用率大大提高。
(3)實行全面的納汙控制。
建立斷面水質控制管理為核心的水功能區限制納汙紅線制度。年度重點流域綜合整治完成情況:全面完成2014年度重點流域(含近海水域)綜合整治工作,投入資金33546.1萬元。惠安縣2014年重點流域(含近海水域)水環境汙染治理專案共有5個專案,具體包括:崇山汙水處理廠建設、惠西汙水處理廠、惠安汙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惠安縣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擴建工程、小流域“賽水質”活動。惠安縣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共有5個,包括菱溪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洛陽江黃塘溪飲用水源保護區、梅山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錦芳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互助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透過多方綜合治理,水質受汙染程度大大降低。經定期監測,惠安縣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99.8%。惠安縣與周邊行政區域交界斷面共有2個,其中入江口1個(惠安、臺投交界)黃塘溪莊兜橋斷面,水質達到國家規定的地表水Ⅱ類標準;入海口1個林輞溪峰崎橋斷面,林輞溪上游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Ⅲ類標準、下游水質基本達到國家地表水Ⅴ類標準。縣界斷面達標率達83.3%。
2措施保障
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成效顯著,為進一步推廣成效,確保用水的安全、高效,擴大成果,縣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2.1落實河道岸線、河岸生態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藍線
發文制定河道岸線、河岸生態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藍線,明確保護範圍並向社會公佈;建立河道岸線長效管理機制,並將保護藍線納入城鄉建設規劃。
2.2嚴格控制區域用水總量
建立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對全縣地表水和地下水實施開發利用總量控制管理。由縣水利局會同縣發展改革部門將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分配到各鎮,作為各鎮政府編制城市和行業發展規劃及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和佈局的重要依據。
2.3嚴格執行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制度
結合水資源紅黃藍分割槽管理,對專案用水合理性進行分析評價,綜合比較建設專案的取水成本效益和社會成本效益間的關係,對用水工藝落後、耗水量較大的建設專案從源頭上予以限制。
2.4加強節水用水管理
建立用水效率指標體系及實行節水設施技改。對制水廠實行廠耗水量控制,並制定用水指標及納入績效考核;對制水廠老化耗水裝置進行評估、設計、改良,積極推廣節水新技術、新裝置、新工藝,達到節水的目標。
2.5嚴格水功能區監督管理
強化水汙染防控,從源頭控制汙染源。嚴把建設專案環保審批關,認真落實洛陽江流域“四不批”政策及建設專案環評分級審批許可權,提早介入重大、重點建設專案的選址及決策,杜絕重汙染專案“上馬”。督促加快重點汙水處理設施以及配套管網建設工作,提高城市汙水處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