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校倫理學教學的現狀及其改革的論文

淺談高校倫理學教學的現狀及其改革的論文

  摘 要:在高校教育當中,倫理學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門兼具理論與實際的綜合性學科,對引導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具有重要意義。基於此,本文就高校倫理學教學的現狀展開分析,主要提出了教學觀念較為落後、師資力量不足、教學內容與方法有待創新等幾點問題,針對教學改革的大趨勢,進一步提出了轉變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提升師資力量等改革對策。

  關鍵詞:倫理學;教學觀念;教學手段

  在我國700多所本科院校當中,約有100多所高校設立了倫理學學科,在其他高職類院校當中,倫理學學科也在不斷增設。一些學校當中,雖未獨立設定倫理學學科,但卻將倫理學內容融入到了日常教學當中,由此可見,倫理學教學對高校教育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學改革的大環境下,要針對高校倫理學教學現狀中的不足進行有效完善,進而推動我國整體高校教育質量的提升。

  一、高校倫理學教學現狀分析

  1.教學觀念較為落後

  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高校教師與學生都將倫理學單一的作為一門必修或選修課程來對待,而忽視了其教學本質意義。基於此種落後的教學觀念,影響高校師生對倫理學不夠重視,主要表現為高校倫理學教學,多以理論授課的形式向學生傳遞知識,相應的實踐課程幾乎沒有,嚴重影響了倫理學內容的傳遞有效性。在教學改革的推動下,一些教師雖在課堂教學當中融入案例分析、課堂討論等教學環節,但此類教學方式改進,未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這是教學理念未能與教學改革同步開放的重要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無論是理論講解,或是案例分析與談論等教學環節,整個教學環節依舊以教師為主,學生的主體地位未能得到相應的尊重與體現,所以即便教學方式有所改進,但由於本質問題未能得到有效解決,影響教學質量難以實現大幅度提升。

  2.師資力量不足

  高校雖在一定程度上認可了倫理學教學對整體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作用,但相對來說,高校對於倫理學課程的教學投入極為有限,影響相應的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在倫理學教學過程中,師資力量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教師專業程度的不足,在高校教學當中,一些非專業院系當中的倫理學教學,一般都由相關教師兼任,並非科班專業教師。其二,教師經驗不足,在一些高校當中,倫理學以及相關《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教學崗位成為了專業教師的試驗教學崗位,學校將一些無法擔任專業課程的教師,直接安排在此類崗位上,崗位教師流動性大,教學經驗無法得到有效積累,影響教學水平難以得到顯著提升。

  3.教學內容與方法有待創新

  在教學內容方面,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教學內容,對高校學生來說,過於枯燥,難以提升其對教學課程的積極性趣;對教學效果來說,其學術性、前瞻性以及基礎性難以得到有效實現。總結現階段高校倫理學的教學現狀,教學內容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教學內容獨立於其他專業學科,內容關聯性普遍較低;二是教學實踐內容過於匱乏,影響其教學實效性;三是教學內容與現代社會的適應性不足,難以滿足新時代大學生的發展需求;四是課程內容更新速率較慢,與國家政治、文化、經濟以及倫理學領域的新發展嚴重脫節[1]。

  在教學方法方面,部分高校在教學改革的推動下,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改進,但其單向灌輸、理論為主、教師講解為主的本質並未得到有效改善,這種說教式的教學,對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等帶來了極大的抑制作用,影響課堂出勤率、學生學習質量等難以得到顯著提升。

  二、高校倫理學教學改革對策分析

  1.轉變教學理念

  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大環境之下,高校倫理學教學理念必須進行有效專版,要將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貫徹落實到各個教學環節當中,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在全球一體化的大環境下,新時代呈現出價值多元與個性多樣等特點,而這些特點,在大學生身上的體現尤為明顯。新時代的大學生主張“我選擇”、“我做主”、“我負責”的學習與生活態度,其生活方式也呈現出立體化的發展趨勢,在未來的社會交往當中,人與人的交往會越來越複雜,社會給高校大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會越來越多,在這種不良趨勢之下,高校倫理學教學理念急需得到有效轉變。在倫理學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式中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當中的主體地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大學生知識素養與倫理素養的共同培養目標進行有效落實,促使其正確價值觀、社會觀以及人生觀的樹立,保證新時期大學生能夠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貢獻更多的正能量。

  2.豐富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豐富與創新,首先要從教材方面入手,教師在選擇或編制教材的過程中,要充分了解高校倫理學教學的核心目標,以及高校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與規格,進而有效調整教學大綱,保證實際教學的順利進行。在實際教學當中,瀋陽市多所高校,對相關倫理學教學內容進行了有效調整,在一些非哲學專業當中,教材選擇上改變了傳統直接應用哲學專業倫理學教材的方式,而是將內容語言簡化後重新編制,這種內容更新,有利於學生對生澀的哲學知識進行更加清晰的理解與運用[2]。此外,為加強倫理學教學內容與相關專業學科的教學適應性,在教材要做到及時更新,而在更新的過程中,不僅要融入國家實時或倫理學領域的新發現,更要注重倫理學內容的適當選擇,以醫學專業為例,在豐富倫理學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在基礎倫理學內容的基礎上,要將醫學倫理學作為重點課程,並在課程教學當中,融入社會醫患關係、醫療水平等的實際案例等,以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能夠以理性的態度對待這種社會現實,並能夠在以後職業發展當中有效應對。高校倫理學教學內容的改進與創新,必須尊重學生的實際狀況與未來需求,整體提升當代大學生的倫理素養與專業水平。

  3.創新教學手段

  在教學創新方面,要重點摒棄傳統教學模式當中,灌輸式教學的不良習慣,同時,在新教學大綱的引導下,更新課程設定,提升實踐教學在倫理學教學過程彙總的佔比。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一些切合大學生自身的教學內容更能夠吸引他們的積極主動興趣,例如,探討學生對於當前大學生結婚案例的看法。婚姻對於大學生來說是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東西,他們正處於經歷或準備經歷愛情的年紀,對於婚姻充滿嚮往;與此同時,他們的人生貫穿在父母婚姻當中,從中受到的影響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對於這種能夠引起學生深思的話題,教師可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影視欣賞,透過藝術化的生活,引導學生具體總結戀愛與婚姻當中的實際問題,如戀愛動機問題、雙方付出問題等;並針對這些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這種課堂實踐教學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對切實存在的社會問題進行深思,從而反思自身,在鍛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等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人生觀等,有利於促進當代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4.提升師資力量

  基於上述高校倫理教學當中師資力量方面的.不足,在實際教學改革過程中,可從三個方面重點提升高校師資力量:其一,針對教師的理論素養進行高強度培訓;例如,在週三下午的課程空餘時間,可要求倫理學任課教師進行最少2個小時、非任課教師至少1個小時的理論知識補充與鞏固;同時,定期組織任課與非任課教師進行理論知識競賽,有利於全校教師的倫理素養提升,從而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將倫理學知識傳遞到學生當中,提升整體教學效果。其二,培養高校倫理學教師的思想道德自我提升意識;倫理學作為影響大學生思想品德的重要學科,相應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對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教師應始終貫徹為人師表的職業理念,幫助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3]。其三,高校倫理學師資力量的增強,同樣需要相應的實踐活動為其提供有效的平臺,高校教學當中,學生更喜歡能夠與之進行順暢溝通、且能夠給與適當建議的教師,針對倫理學教師的溝通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學校方面可經常組織交流會、座談會以及茶話會等活動,為教師提供交流與溝通的機會,使其能夠透過相應的活動更好的理解、學習與人交往的技巧,進而提升與學生的溝通能力與溝通效果,提升其教學素質。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高校倫理學教學現狀及其改革的有效分析,有利於促進倫理學教學價值的推廣與應用。透過相關教學改革對策的順利執行,能夠進一步促進倫理學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的提升,促進高校學生身心健康房展,從而推動教學改革的有效深入。因此,在未來的高校教育當中,要充分利用教學改革的優勢,將倫理學教學從多方面進行完善,促使各個高校的人才培養計劃能夠更好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張彭松.以素質德育為目標的高校倫理學教學正規化初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2(04):30-32.

  [2]邵華.新時期高校倫理學教學的若干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7,4(06):162-164.

  [3]刁龍.理論聯絡實踐:構建日常生活化的倫理學教學模式[J].學理論,2014(30):206-207.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