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圖書館讀者違規行為的心理解析與應對策略論文

高校圖書館讀者違規行為的心理解析與應對策略論文

  摘要:分析了圖書館開架借閱管理模式下常見的幾種違規行為,分別對這些違規行為進行細緻的心理解析,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減少讀者違規行為的應對策略。

  論文關鍵詞:高校圖書館,違規行為,違規心理,應對策略

  高校圖書館作為教學科研的重要基地,既為師生提供各類文獻資訊資料,也為他們提供幽雅安寧的讀書環境。作為讀者的教師與學生,整體來說,對圖書珍惜愛護是不爭的事實,但實踐表明,高度的開放和高度的自由,雖然使讀者可以在圖書館內享受更充分的自由,減少了對讀者的約束,方便了讀者。但由於個別讀者缺少必要的社會公德和道德素養,讀者在圖書館的違規明顯增加,給其他讀者利用圖書館和圖書館的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基於此,對違規現象從心理學角度進行分析,並根據不同學生的心理提出了不同的處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違規現象。本文就高校圖書館讀者違規行為的表現形式、行為產生的心理因素和控制措施等進行分析,希望引起讀者和圖書館雙方的重視。

  1、違規行為的表現及心理分析

  1.1汙損圖書

  在高校圖書館裡,圖書汙損的現象隨處可見,是違規行為中最嚴重、最隱蔽,也是最難杜絕的一種。圖書上面汙漬斑斑,沾滿了油漬、飲料、墨汁等等;在圖書上劃線條、圈重點,在圖書上做習題,把圖書當成免費練習,這種汙損現象在英語、計算機以及其他專業圖書上較為常見;對圖書的重點部分進行“開天窗”,對圖書上精美的插圖進行裁剪,這種型別的汙損現象主要出現在專業圖書或美術類圖書上;有的讀者對圖書不愛護,以致在圖書歸還時出現脫頁、少頁現象。學校每年都花費鉅額資金購買圖書資料充實館藏,圖書汙損行為縮短了圖書的使用壽命,圖書失去了完整性和可讀性也就失去了收藏的價值。

  出現上述汙損圖書行為的讀者一般會有以下幾種心理特徵:

  (1)無意心理。劃記號、弄髒圖書的行為相對來說,情節輕微一些,他們往往是無意的。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看到精彩處,不由自主地在書本上畫線、摺頁、做記號、寫心得,誤把圖書館的書當作自己的。尤其是外文圖書,有些讀者因為自己閱讀能力未達到一定的水平,好些單詞不認識,故查字典後不由自主地在單詞下面密密麻麻寫滿了中文解釋,從而損壞了圖書。

  (2)仿效心理。這類違規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看到有些同學在書本上塗寫、留言時,產生一種強烈的仿效心理。心想大家都寫我也寫,大家都畫我也畫,又不差我一個。於是在模仿從眾的驅使下遭殃的是圖書。

  (3)自私心理。撕毀書頁、開“天窗”者大多是“即興”所為。他們看到圖書和期刊裡精彩的內容,既不想花錢復印,又不想花力氣抄筆記,就鋌而走險,撕下想要的文章或圖片,留下一個個“天窗”。這類讀者只考慮自己的需要,不顧及他人的需求,採用撕竊手段將書刊據為己有,是自私心理的表現。

  1.2盜竊圖書

  高校圖書館為了防止圖書被盜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財力,安裝了最新的監測儀,圖書都進行了磁化處理,但仍不能杜絕偷竊現象。如有的讀者趁工作人員不注意,把書中的磁條撕掉,把書直接放包裡目中無人地走出圖書館;有的讀者為了躲過監測儀,把書從視窗扔出去,然後拿走。

  盜書是最惡劣的違規行為,這類讀者的主要心理特點有:

  (1)“讀書人竊書不算偷”的心理。有一部分偷書者是非常愛學習的,他們經常到圖書館閱讀,發現自己很喜歡的書刊,就想方設法帶出圖書館。在他們的眼裡,偷書不算偷,是讀書人愛書、愛學習的表現,與偷錢、偷衣服是不能相提並論的。這種思想在大學生中有一定的影響,不認為偷書是一種可恥的行為,有的反而認為是一種“本事”,投去的不是鄙視的眼光,反而有幾許羨慕。

  (2)僥倖心理。面對監測通道,他們會以身試法,一是認為監測儀器可能失靈(不否認偶爾有此類問題),因試圖矇混過關;二是書被藏在厚衣服裡難以監測,一旦得手,僥倖心理會促使他們一犯再犯,直至暴露。

  (3)貪慾佔有心理。有少數讀者在“知識佔有慾”“知識壟斷”的扭曲閱讀心理驅使下,屢屢發生一些違章行為。這類讀者在書刊的閱讀過程中,有很強的佔有慾,他們在違規的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恐慌感,他們在違規行為發生後,心理也會後悔、害怕,但是,往往是在強烈的“佔有慾”的驅使下,屢屢違規。這一類違規行為最難根除,對圖書館的管理危害性最大。

  1.3書刊亂架

  部分讀者進入借書處忘拿代書板或者拿了代書板卻不使用,導致書刊不能正確歸位;還有部分讀者在選中了一些圖書後,又發現了更想要的書,於是隨手將原先挑選的圖書扔在了空餘的書架上,出現了嚴重亂架現象;又有些讀者由於借閱冊數的限制,不能一次借到所需的全部書刊,又擔心其他讀者把所需期刊借走,就採取“亂架藏匿”的辦法,以便自己下次能夠借到。圖書亂架雖然沒有造成圖書資源的損失,但給讀者找書帶來了麻煩,同時也增加了圖書館員的整理工作。

  不使用代書板的讀者可能是無意的,忘記拿了,但更多的是出於他們的惰性心理。有的讀者比較懶惰,圖省事,不遵守閱覽制度,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覽習慣,把自己看過的書刊隨意往某個架位上一放,或堆在桌上一走了之。而“亂架藏匿”則是自私心理的表現,他們只考慮自己需要,自己不能借也不讓別人借到,造成許多圖書資料因亂架而如石沉大海,成為死書,影響圖書利用率。

  1.4入館不遵守規定

  1、佔座現象嚴重。圖書館中的一個普遍的違規現象是佔座,雖經過三令五申,但仍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佔座導致圖書館座無虛席,其他讀者,特別是一些年紀大的老師來館查閱資料,由於沒有空座位,只能站著看書,這部分老師對此意見很大。

  2、破壞圖書館環境。主要表現為出入圖書館時衣冠不整;在閱覽室內接聽手機或與同學討論、攀談,擾亂他人的正常閱讀;將零食帶進閱覽室內或隨意將廢物留在閱覽桌上;在閱覽桌亂寫亂畫;不愛惜電腦;不使用文明語言;吸菸等。這些現象既干擾了他人,又破壞了閱覽室的環境,影響了其他讀者的`閱覽。

  入館不遵守閱覽室規定的這類讀者一般有以下兩種主要的違規心理。

  (1)仿效心理。這類讀者往往“明知故犯”,“故意所為”,其他人在閱覽室內吃零食、佔位置等違規,他也知道是不對的,但人家能做的,我為什麼不能做,這類讀者在實際工作中也佔了一定的比例。

  (2)妄自尊大心理。由於目前在校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有些同學從小嬌生慣養,唯我獨尊,自私自利,心目中根本無公德意識,法制觀念淡薄;少數讀者認為圖書館因他們而存在,他們就是上帝,圖書館就應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由此任性而為,我行我素,不顧及他人的感受,不尊重他人。

  2、減少讀者違規行為的應對策略

  讀者的違規行為和他們的心理狀態密切相關,所以消除讀者的違規心理,對書刊的丟失損毀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圖書館工作人員要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學會用心和讀者交流,留心他們的行為表現,正確判斷讀者的意圖和要求,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引導,用人性化的方式來對待讀者的違規行為,幫助這類讀者化解不良心理,從而減少違章現象的發生。

  2.1以教育為主,加強正面的宣傳教育

  在處理學生違規事件時要以教育為主,堅持實事求是,要認真聽取違規學生的內心想法,允許學生申辯,和他們講明違規行為給圖書館和讀者雙方帶來的危害,讓讀者從內心深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心服口服地保證以後不再重犯。

  大學生在學校同學習、同生活、同娛樂,形成了關係密切的學生群體。

  在這個群體中,普遍存在模仿、感染、從眾等心理現象,由此容易形成群體效應。這種效應是正面效應還是負面效應?從根本上講,取決於宣傳教育和正確的引導。引導得當,可以使這些可塑性很強的青年學生逐步確立正確的信仰、理想和世界觀,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對此,高校圖書館應加強宣傳教育,並透過正面的群體效應互相影響、互相感染,達到弘揚正氣、壓制邪氣、將違章行為防患於未然的目的。

  宣傳教育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製作醒目的提示標語、條幅;可以利用黑板報、學報、宣傳欄、學校廣播等形式進行愛護書刊的廣泛宣傳教育活動,還可以透過讀書會、討論會等形式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發動廣大同學對不良現象參與評論和發表意見。另外,透過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對違規讀者進行正面的批評、引導,使讀者充分了解圖書館的各項規章制度,並能自覺遵守,使他們懂得愛護書刊不僅是維護圖書館的利益,也是維護他們自身的利益,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不僅僅是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責任,也是全體讀者應盡的義務和必須具備的道德行為準則。

  總之,透過正面教育和正確引導,以使大學生樹立起自尊心理和良好的閱讀風氣,並自覺地與不良現象作鬥爭,從而營造一個熱愛圖書館的環境氛圍,啟發那些發生過違章行為的讀者進行自查、自省,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堅決改正之。

  2.2區別對待,注意處理方法

  對不同心理的違規讀者,我們要採用不同的方法。

  (1)對於在閱讀過程中無意在書刊上劃線、作記號或者無意把書刊帶出圖書館的讀者,特別是初次違規的讀者,他們一旦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一般會虛心接受教育,所以對這類讀者的教育態度一定要溫和,不能用批評教訓的口吻,而要耐心地講道理,要教育他們加強愛護書刊的意識,變“無意”為“注意”把愛護書刊作為一種習慣和動力。

  (2)對有仿效心理的同學,要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約束他們的心理,調整他們的內心世界,阻止或矯正不正當的心理活動。可以將正反兩方面的例子進行比較對他們進行教育引導,讓他們從對比中認識到哪些行為是應該效仿的,哪些是不能效仿而且還應制止的行為。同時,讓他們瞭解一些法律知識,預防不良心理的產生。

  (3)對具有自私心理的讀者要他們學會多為他人著想,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

  (4)對有“偷書不算偷”的錯誤認識的讀者,要對他們宣傳撕竊書刊的危害性,使他們認識到撕竊書刊是不道德的行為。

  (5)對存有僥倖心理的讀者,要讓他們清醒地認識到違規行為產生的後果,激發他們阻止違規行為發生的意志力,消除不良慾望。

  (6)對有貪慾、壟斷心理的讀者,在批評教育、緩解他們心理壓力的基礎上,要向他們講明採用不正當競爭方法及手段的危害,並及時把情況反饋給所在學院及輔導員。

  (7)對缺乏自制力、有惰性心理的讀者,要教育他們學會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閱覽習慣,有時可以讓他們幫著整理書刊,增強他們的控制力,消除他們的惰性。對於心理問題嚴重的讀者要及時與輔導員及心理諮詢老師聯絡,平時也應多與他們交談,以疏解他們內心的壓力。

  2.3建立學生的自我監管機制

  圖書館可以吸收一批學生骨幹為義務館員,佩戴義務館員標誌,直接參與圖書館的管理工作,宣傳圖書館的各項規章制度,在讀者與圖書館之間架起一座“橋樑”,便於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聯絡、溝通。圖書館透過他們把圖書館的各種資訊轉達給讀者,取得讀者的支援、理解和配合,並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讀者活動,讓這些傷痕累累的書刊喚醒那些汙損者反思自己的不良借閱行為,提高自身素養,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在讀者群中形成人人愛書、護書的良好氛圍;同時將讀者服務工作中發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地、有目的地與學校有關教學、管理部門溝通交流,共同做好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以便加強與改進管理,減少讀者的違規行為。

  2.4館員透過多種途徑與讀者溝通

  多開展一些有利於圖書館提高服務質量的活動,如“優質服務月”、“讀者最滿意的館員”等競賽活動。在讀者的幫助和監督下,各項服務工作必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因為首先它可提高全體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與服務質量;其次它可與讀者間建立了互動關係,形成讀者服務環節中的良性迴圈;再次它可把讀者的建議、願望和要求及時反饋給圖書館,以供圖書管理部門決策參考。於是,透過這樣的活動,讀者可感受到優質服務帶來的便利,館員也能體會到讀者回報給自己的尊敬、感激和微笑,雙方在互信互動中建立了親密的關係。

  為保證圖書館與讀者之間交流暢通,圖書館應建立宣傳園地、告示牌、讀者意見箱、投訴電話、館長接待、問卷調查、電子信箱等多種形式的使用者溝通渠道,營造出與讀者互動的交流格局。透過調查、座談、訪問等方式,收集讀者意見,及時瞭解讀者的閱讀傾向、個人需求和期望。然後,根據讀者意向有目的、有計劃的適當調整文獻的採購量和服務方法。這樣,有利於讀者直接參與圖書採購,及時掌握讀者的需求動態,提高文獻的保障率,發揮圖書的時效性,保證藏書的質量,提高圖書的利用率,從而減少他們的不滿情緒及違規行為。

  參考文獻:

  [1]李梅芬.從館員與讀者矛盾衝突看新生入館教育的重要性[J]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22(4)

  [2]王本玉.大學生借閱違規行為的心理分析與對策[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4,24(5):54

  [3]臧鴻妹.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新探[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9,8:71

  [4]董敏斐.借閱藏一體化管理模式下讀者違規心理淺析[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6,18(4):134

  [5]方寧東.高校圖書館讀者違章心理分析及對策[J].圖書館論壇,2000,20(5):86

  [6]鄭芳梅.高校圖書館讀者違規的心理現狀與對策[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26(12):331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