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電算化中資料安全性剖析論文
會計電算化中資料安全性剖析論文
摘要: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文章分析了我國會計電算化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從完善規章制度、提高從業人員素質、保障資料安全等角度提出了推進會計電算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資料安全;人員素質。
會計電算化是用電子計算機代替傳統的記賬、算賬,以及利用電子資訊科技完成對會計資訊的分析、預測、控制的過程。會計電算化使會計業務的處理流程化、規範化,免去了許多手工重複勞動,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人工成本,而且易於核算出財務分析所需的一些複雜資料指標,並且能夠保證資料的精度和廣度。會計電算化加快了會計由單一的核算職能向融合分析、預測、決策、控制的管理職能轉變的程序。自九十年代至今,我國會計電算化迅速普及,但在此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產生了一些問題。
一、會計電算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管理職能尚未得到充分發揮。
會計電算化發展初期側重核算職能,隨著發展的深入,逐步過渡到“管理型”和“決策型”職能階段,當今與企業整體管理決策支援系統相統一的ERP階段是會計電算化發展的一個主流趨勢。但現階段,我國的企業中採用“管理型”和“決策型”財務軟體的較少,採用ERP的企業就更少。我國現在企業電算化的發展階段距離會計電算化的最終功能實現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完善的會計電算化不僅肩負著記賬、算賬、登帳等基本工作,而且還應能夠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效率,幫助經營者藉助更加準確的財務指標做出正確決策,提高經濟效益。我國僅僅是初步實現了會計電算化,總體來說尚處於會計電算化發展的初級階段。賬務處理系統以輸入記賬憑證開始,經過計算機處理,完成記賬、算賬、報賬等工作,但只侷限在財務會計範疇,與企業管理資訊系統結合不密切,較少發揮“管理會計”的職能。這種情況下,大量的財務分析工作仍需要手工操作,費時費力。
2、政策、法規尚待完善。
我國財政部在1994年相繼頒佈《關於大力發展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的意見》、《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會計核算軟體基本功能規範》、《會計電算化工作規範》等檔案,但由於規章的級別和執法力度不夠,致使相當部分的會計人員根本就不知道法規的具體內容,發生的違法違規行為也缺乏相應的監督監管條例和專門的監管部門。隨著會計電算化的高速發展,會計電算化犯罪也逐漸顯現,如何防範和規治這種高科技、新技術新型犯罪成為我國普及電算化程序中不應忽視的一個問題。國家有關部門應引起重視,制定專門針對會計電算化操作的法律法規,對會計電算化工作有規範,有監督,有懲處,使之早日納入法制軌道。
3、操作人員素質亟待提高。
會計電算化作為一門涉及計算機學、管理學、會計學、資訊學多個學科的應用技術,對實際操作人員的業務水平要求較高,既要有良好的會計素養,深刻理解電算化軟體處理賬務的原理,又要熟練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但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大多數單位的電算化人員是由過去的會計人員經過短期培訓上崗的。他們年齡結構偏高,往往對會計業務較熟悉但對計算機知識接受較慢,對軟體的掌握僅停留在簡單操作階段。一旦計算機出現故障,常常會束手無策,就更難涉及進一步的系統分析、設計、維護等複雜的工作了。所以要想充分發揮會計電算化的優越性,發揮會計電算化的省時高效的優點,就不僅要培養操作人員的會計業務素質,而且要培養軟體維護、分析技能,培養會計、計算機跨領域的“雙精”人才。
4、安全、保密性差。
現今的會計電算化處理系統大多還存在一些漏洞,致使企業財務資訊系統的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較差。眾所周知,財務資料是一個企業的商業機密,竊取它或將威脅一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程式在現階段還存在著一些保密隱患。資料庫技術的高度集中,未經授權的人員可以透過計算機和網路瀏覽全部資料檔案,複製、偽造、銷燬企業重要的財務資料。目前市面上的軟體製造企業真正著力於研究資料保密、防盜竊問題的廠家寥寥無幾。一般意義上的加密,也無非是對軟體本身的加密,防止盜版。
我國多數會計電算化軟體的資料保護存在隱患,缺乏操作記錄功能,當問題出現不利於追究責任。
5、網路化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會計電算化網路化已經取得初步進展,比方說企業已可以實現網上報稅,申報資訊透過IC卡無紙化傳遞,但仍要看到,企業和企業之間無法聯網,企業與財政、銀行等綜合管理部門的`聯網也尚需完善。可以說,建立一套服務於企業,惠及全社會的財務資訊傳輸網路,提高資料釋出的及時性,節約中轉成本,成為當前會計電算化發展的當務之急。
二、對策探討。
1、制定相關規章制度。
電算化會計是一套關於會計資訊處理的有機系統,電算化軟體是其中的主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還需要相配套的規章制度來保證會計資訊的安全準確,充分發揮電算化資訊處理的優點。有關部門應借鑑發達國家電算化管理經驗和規則條例,加大對會計電算化監管制度的研究,儘早建立起一套適合我國國情並富於操作性、實用性的監管法律法規體系,切實保障我國會計電算化工作朝著健康方向發展。會計電算化必須建立的管理制度應包括:會計電算化崗位責任制度、電算化系統操作管理制度、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管理制度、電算化系統會計資料和檔案管理制度等。進一步完善會計電算化的配套法規,針對會計電算化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不斷地補充和完善相關法規。透過準則類法規規範會計電算化操作流程,使會計電算化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重視電算化教育,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培養一大批懂財務並精技術的會計電算化複合型人才是我國會計電算化持續發展的根本。人才的培養,必須從學校教育和崗位培訓上雙管齊下。對於學校教育中電算化課程的開設,往往存在學時較少,課程安排過於基本,軟體單一的問題。學生學完課程後,往往只掌握了一些日常業務的簡單操作,稍顯複雜的業務處理或軟體的一些高階功能就知之甚少了。可見,要在實際工作中全面發揮會計電算化的管理功能,在課堂教學中,就應鍛鍊學生們利用會計電算化軟體管理分析資料的能力,而不僅僅侷限於基本的核算操作。對於正在從事著會計工作的會計人員,應對他們進行經常性的短期培訓,使他們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來適應日新月異的電子資訊處理技術的發展。
3、加強安全、保密性。
加強安全、保密性,從外部來看,需要會計軟體生產企業在開發設計新軟體的同時加強對資料保護模組的研究;從內部來看,需要企業自身加強財務安全意識,建立內部控制制度。
第一,實行使用者許可權分級授權管理,建立網路環境下的會計資訊崗位責任。
第二,建立健全對病毒、電腦*客的安全防範措施。採用防火牆技術、網路防毒、資訊加密儲存通訊、身份認證、授權等。
第三,從電算化網路軟體的設計入手,增加軟體本身的限制功能。
第四,建立會計資訊資料的備份制度,對重要的會計資訊資料要實行多級備份。為確保檔案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實行紙質檔案和新型載體檔案雙套保管,並逐漸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質載體過渡。
第五,強化審計線索制。
第六,建立進入網路環境的權限制。在進入系統時加一些諸如使用者口令、聲音監測、指紋辨認等檢測手段和使用者許可權設定等限制手段。
第七,建立機房管理限制。對於重要的計算機系統應加電磁遮蔽,以防止電磁輻射和干擾。制定計算機機房管理規定,制定機房防火、防水、防盜、防鼠的措施,以及突發事件的應急對策等。
4、實現網路化財務資訊管理(1)傳送資料網路化。
企業可以將公佈財務或審計報告等工作直接藉助於網路平臺實施,節約成本,便捷高效。
(2)實現企業會計電算資訊系統的網路化。
隨著財務軟體技術的深入開發,在未來的若干年內我國的大部分會計電算化系統必將漸漸地從單項環境過渡到網路化的環境中來。可以考慮建立一個數據共享平臺,使企業的資料資料在網路上可以選擇與其他企業的財會資料資料實現共享。
(3)將企業的資金賬戶與系統掛鉤實現網上收支。
企業可以將區域性網定向到銀行的賬戶上,在網上直接進行資金的劃撥和收支,提高了企業的資金週轉率,便於開展電子商務。
5、加強軟體的友好性和易用性。
考慮到會計人員的年齡結構、素質層次多樣,為了使會計軟體更加易於操作、易於學習,就需要軟體開發人員能夠設身處地為使用會計軟體的從業人員考慮,使開發出來的會計軟體介面親和、易懂易用。如“採用自動轉賬憑證生成模組”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所謂自動轉賬憑證生成模組,就是會計軟體系統根據收、付、轉和彙總憑證的格式,事先設定好摘要欄、借貸方科目、金額欄(借或貸)以及金額的計算方法,當會計人員把每一個會計期間所發生的經濟業務輸入系統時,系統自動生成所需的記賬憑證。自動生成記賬憑證可以有效地保證會計報表資料來源真實可靠。
自九十年代至今,我國會計電算化高速普及,但擺在當前的問題是,與會計電算化的普及程度相比,無論是人員的素質還是相應的監管、操作規範都沒有配套地跟進。二十一世紀是一個資訊時代,我們應抓住機會,與時俱進,深刻認識會計電算化現存問題,採取有力措施逐步解決這些問題,建立更加高效的財務處理系統,更好地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服務,為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助力。
關於本站:中國最大的權威的公務員站-公務員之家建立歷經7年多的發展與廣大會員的積極參與,現已成為全國會員最多(95.4萬名會員)、文章最多、口碑最好的公務員日常網站。榮膺搜狐、新浪等站與權威媒體推薦,榮登最具商業價值網站排行榜第六位,深受廣大會員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