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法增力 “素”造高才初中教學論文

“工”法增力 “素”造高才初中教學論文

  摘 要:在落實《初中資訊科技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中,資訊教師要深入鑽研教材,領悟課標精髓,巧用“半成品加工”法(“工”法):“最佳化策略,力促實效”、“靈活用法,力攬課標”和“巧立‘案例’,力增效率”;要以課堂活動為主導,巧妙地挖掘教材,最佳化教法,全面深化課改,增強課堂效力,才能塑造更多具有較高資訊“素”養的人才。

  關鍵詞:新課標;“工”法;課堂效力;資訊素養;人才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良好的教法是確保學生能充分理解和牢固掌握知識的先決條件。”新課標指導下的初中資訊科技教材以活動為主線,培養學生運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動內容有機融合、密切關聯且環環相扣。因此,課堂教學既要保證知識點的前後銜接性,又要保持新課內容的獨立性。新課一般是在舊課的基礎上進行設計或再加工,學生若對舊課知識掌握不好,他們對新課就沒有“加工”的物件,便會遭遇獲取知識的障礙。因學習個體存在著各種差異,我運用“半成品加工”法,保證知識點的獨立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透過傳授基礎知識和協助他們掌握操作技能,建構並完善完整的知識體系,有效增強課堂效力,不斷提升素養,塑造高才。

  本人將結合點滴經驗和教學案例,談談如何巧用“半成品加工”法,有效增加課堂效率,塑造高素質資訊人才。

  一、最佳化策略,力促實效

  學習工具軟體時教師經常要用例項引導學生學習,而將未完善的“作品”交給學生創作的案例其實就是教學中的“半成品”。

  教師利用沒有完成的案例,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創作的方法就是所謂的“半成品加工”法。換句話說,“半成品加工”就是對資訊科技教學成果的一種技術“留白”,填補這些“留白”就是進行“再加工”,在形成“成品”中開展和拓展教與學。它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領悟學科知識和掌握操作技能,提高講解、練習和應用的效率,並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習使用Word軟體製作電子報刊時,操作內容包括插入文字框、圖片和超連結等,若按常規學生必須提前規劃和創意,進行版面設計與資料蒐集。但學生因理解程度不同,操作能力有異,作品完成情況也不盡相同。如此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就會遇到種種困難,學生也會因此漸失信心和熱情,終究影響教學目標的落實。但是,若課堂不依賴常規程序改由教師提供數個類似“半成品”,如運用科學規劃、“情報”蒐集、資源整合、團隊合作和分工負責等策略,有效剖析教學目標,不僅不會削弱目標的實現,反而增強了解決問題的效能,突出學習設計的重點並突破掌握技能的難點,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

  二、靈活用法,力攬課標

  新課標強調“在課程實施中既要注意到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良好的發展,又要恰當處理好個性發展與統一要求的矛盾。”還提出:“在實踐中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尊重學生的自主意志和獨立人格的形成。把價值引導和自主構建作為資訊科技教學的基本點。”

  在教學活動中,我發現學生出現兩種“極端”:基礎好的'學生能較快進入課堂學習,掌握知識要點,有足夠的時間開展自主探究;基礎差的學生融入較慢,完成基礎實踐普遍存在困難,更談不上探究。那麼如何協調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與開展自主探究學習的矛盾呢?我認為需要提高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半成品加工”法在資訊科技課堂中的運用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使學生處在同一起跑線,有利於課堂教學的展開和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講授“網頁製作”時,教學要求利用FrontPage的“自動縮圖”功能展示大量圖片,操作方法透過閱讀教材就能實現。但是如何使“自動縮圖”與眾不同,具有個性卻值得深究。課前我準備了“半成品”和素材,讓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解決基本操作問題。實踐過程中學生很快發現他們的作品與老師的“半成品”大相徑庭,看似簡單的操作其實內藏玄機,由此引發了對縮圖功能的其他探討,誘發學生的創作熱情,激勵他們的創新思維。

  教學PowerPoint幻燈片中的超級連結時,“半成品加工”法顯得十分必要。為保證知識點與內容的前後連貫性,一般以舊課的作品(半成品)為例進行超級連結的學習。但若出現先前作品不夠完整,如頁面不全,學生在進行超級連結練習時就會不知所措。所以,在教學前要根據前一節課的“成品”,精心準備超級連結的“半成品”,讓學生有“加工”的物件,從而更好地掌握學習要點,加工出“跳轉靈活的電子雜誌”。

  需要注意的是,“半成品”加工的作品並不等於學習的成果,只能作為過程性評價的依據之一。對學習成果的評價,需要結合學生的實踐過程表現、作品完成情況以及科學的評價標準綜合考評。

  三、巧立案例,力增效率

  設計一個優秀的“半成品”是提高“半成品加工”法力的關鍵。教師在設計時不僅要了解學生的基礎,還要把握住章節的重點與難點,注重反思與溝通,善於總結盲點、焦點、熱點和考點,這樣才能增強課堂效力。

  “半成品加工”作為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在設計時要注意體現“半成品”內容的層次性、針對性、豐富性和藝術性,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有針對性地解決重難點,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分發揮“半成品”的魅力。在加工“半成品”時,不僅要考慮讓學生快速掌握知識,還要注重培養他們獲取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設計“半成品”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考究美感,陶冶情操

  “半成品”不能只提供一個基本環境,還需要講究整體美感,讓學生在成品加工中學會欣賞美、追求美,還會展示個性美。

  學習“圖片編輯”時,教材要求學生掌握在Word文件中插入圖片的方法,並學會根據版面要求設定圖片格式體現排版美。教師在設計“半成品”時需對文件進行適當處理,如文字數量不宜太多,以控制在插入適當的圖片後仍保持在一頁內為最佳,確保學生能從整體上感受文章的排版美;對文章的標題、正文格式等進行設定,使其具有整體美感;還可以對文章的邊框進行處理,加強視覺感受。

  2.“留足”空間,培育機智

  “半成品”需要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進行再加工,因此,設計“半成品”時應樹立“留白”意識,留給學生足夠的自由創作空間,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在“自選圖形與排版”一課中,要求學生學會用自選圖形進行排版。運用自選圖形技術需要考慮排版的靈活性、生動性、美觀性等因素。“半成品”可以這樣設計:只保留頁面邊框、個別關鍵圖片或藝術字標題等;要求學生鍵入的大段文字可以準備在另一文件中,否則會影響排版速度。如此他們便能快速地透過自主設計,展現個性和創意。

  3.多樣素材,塑造品性

  教師給學生提供“半成品”素材需要多樣化,有更多選擇的空間,讓他們在選擇中學會思考和判斷,展現個性設計。

  學習“圖片編輯”時,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在Word文件中插入與主題相關的圖片。在準備“半成品”素材時,可以提供同一大類的多個小的主題文件,各個主題圖片放在同一資料夾中,與主題相關的要突出,與主題無關的也可精美和適量。如此,素材的多樣化拓展了他們的選擇空間,並在自主設計中提高思維力與判斷力,塑造完美個性。

  總之,“半成品加工”教學法是從真實的一線課堂提煉而來的,在教學實踐中,體現出了其優勢和成效。透過教學檢驗,我進一步驗證了此法本身也是一種基於“解決問題”的教學方略,在“最佳化策略,力促實效”“靈活用法,力攬課標”和“巧立“案例”,力增效率”等引領下,巧用“工”法能有效增強課堂效力,培養和塑造更多具有資訊素養的人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