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消合一”將解構掉傳統市場C2B論文

“產消合一”將解構掉傳統市場C2B論文

  未來數億智慧手機使用者實時線上,將形成巨大的黑洞效應,把工業經濟下的傳統產業全部捲入其中,碎片化、解構掉,然後按照“使用者為中心”的商業邏輯重新組合。

  如果你只把C2B理解為大規模個性化定製,那麼自然會覺得C2B離我們還很遠。

  但實際上,C2B正在變成無可爭議的事實。

  從B2C 到C2B,消費者被高度“賦能”

  B2C典型的特徵是標準化大生產、大眾營銷、大流通、大眾消費、大金融。這不但集中在工業生產中,也體現在商業、農業、文化、社會生活各個方面。

  譬如,連鎖經營實際上是工業大生產標準化、規模經濟效應在流通領域的體現;農業產業化,是按照工業化的方式塑造農業,透過種子、農藥、化肥的標準化來實現單一種類作物的大面積種植。

  在美國,種子和除草劑只能買孟山都的,化肥只能用嘉吉的,最後收穫的作物也是由嘉吉來進行收購。到了銷售環節,消費者一般也就是去沃爾瑪購買。食品巨頭們還透過控制電視等大眾傳媒來灌輸美國人吃什麼最健康。

  大眾文化領域,好萊塢電影和美國電視劇也是工業化的製作,流水線式的生產,商品化的市場營銷,傳播美國式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而網際網路加速了商業領域的兩大變化:

  1.需求端,消費者首先被資訊高度“賦能”,消費者第一次處於經濟活動的中心。

  2.供應端,網際網路加速資訊的流動性與穿透性,削減交易費用,極大地促進了大規模社會化分工、協作。根據市場需求,快速集聚資源,透過線上協作的方式完成專案的模式大行其道。長尾經濟、創客、眾包、維基、分享經濟等,都是對這一模式的多角度描述。

  例如,服裝消費需求的個性化、社群化,驅動(大小可變的)柔性化生產;往上游,則進一步驅動面輔料商、勞動力、物流倉儲設施按需配置;再往上游,倒逼扎花廠、甚至棉花種植、土地、職業教育等按需配置。

  商業資源以前都是侷限在一個企業、組織內部,供企業組織獨自使用,難免產生冗餘浪費,或短缺斷貨;現在網際網路帶來的碎片化、海量資訊的穿透性,打破了企業組織邊界,使得商業資源可以在全社會共享。

  理想狀態下,資料能穿透所有工序、流程、產業,會把所有的價值主體、商業資源都“連線”起來,實現實時的協同。

  概況來說,開放性、實時協同、按需使用、碎片化聚合成為這個時代的大趨勢。

  廣告:最終按“每個人”來投放

  工業時代,大眾營銷依靠大眾傳媒的狂轟濫炸,將產品和品牌資訊強行灌輸給消費者,廠商主導,是一種典型的B2C。這種模式最大的弊端是廣告資源的浪費,不能精確覆蓋目標消費者。

  網際網路和大資料技術應用,浪費的廣告費用正在被不斷地找回。

  網際網路廣告也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從最早的Banner(旗幟廣告),到CPC(按點選付費)、CPS(按實際銷售付費),再到RTB(實時競價廣告)和SNS營銷,廣告越來越精確,效果越來越量化。

  以CPC為代表的搜尋廣告雖也可精確投放,但還是“守株待兔”的B2C模式。而基於大資料技術的RTB廣告,按照“每個人”來投放廣告,自動投放給對它感興趣的受眾,真正實現了品牌商與消費者的“你情我願”。

  生產:流水線上每件衣服都不同,七天快速交貨

  以服裝為例,“小批次、多款式、快速反應”成為普遍的市場需求。而傳統的服裝業的生產理念、生產方式、經營模式等都是為大生產準備的,這些都與新的消費需求形成巨大矛盾。

  譬如,傳統服裝行業在一年兩次或四次訂貨會,一個季度只開發一批新款,幾十款最多二三百款衣服;而網路消費需求要求每週都上新款,甚至一週數次上新。

  批次方面,傳統的服裝新款打板後首單至少3000~5000件;而電商的要求是首單50~100件的小批次測款,有大量需求後再迅速大批次翻單。

  這些都對柔性供應鏈提出了強烈的需求。

  小批次可以做,需要大批次翻單、補貨也能快速實現,而且無論大單、小單能做到品質統一可控,成本相差無幾、及時交貨。要做到真正的柔性化,就需要克服傳統根深蒂固的“大批次生產 ”觀念,在資訊協同、品類精細規劃、物料準備、生產線改造、管理方式等諸多方面做徹底的改造。

  倉儲物流:平時處理1000件訂單,峰值處理50000件

  倉儲物流大致分為自建和第三方兩種形式。傳統企業大多選擇自建物流倉儲,由於銷售淡旺季的波動以及不同部門的資訊不對稱,往往造成資源浪費。

  例如,羽絨服商家的自有倉儲物流體系,秋冬爆倉而春夏季閒置,土地、人員和IT投入都難以同比例縮減擴張,造成資源浪費。

  現在則出現了像中聯網倉、五洲線上、百世物流等一批高資訊化水平的`第三方物流倉儲服務商,以“雲倉儲”提供服務,應對促銷高峰帶來的倉儲、訂單處理、分揀、配送劇烈波動,商家按照使用付費。

  比如江蘇中聯網倉的“雲倉儲”服務,具備峰值處理20萬訂單、200萬件貨物的超強處理能力,為多家客戶提供彈性倉配服務。

  像粽子品牌“五芳齋”,平時可能只有1000件訂單,但到端午節前後訂單是突發式的暴增,直接能到5―6萬件,五芳齋自己的倉庫是難以承受的,可以透過與中聯網倉合作,完成全部訂單的物流配送。

  資金籌措:隨時解決“金額小、頻率高、用款急”

  金融領域,P2P金融和眾籌正在動搖大金融的根基。

  過去,由於資訊量很少,陳舊、資訊不對稱等因素,傳統金融機構處理資訊的成本很高,風控技術主要依賴於土地房產抵押,傳統金融機構更願意為大企業、大專案資金需求服務,或編制信貸資金計劃,投放大塊資金。   而廣大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通常表現為“短小頻急”,即期限短,金額小,頻率高,用款需求急,傳統金融機構的服務模式難以滿足,人員機構和IT系統也不支援。近年來銀行推出的“迴圈授信”業務,有一點按需貸款的味道,但還是受到門檻高、資金限額,使用期限等的限制。

  移動網際網路,改變了企業、個人獲取金融資訊的方式,金融供需資訊透明化,從而使P2P和眾籌融資成為可能。

  P2P融資表現為:把網民的“碎片化”資金以某種方式整合起來,形成規模巨大的長尾市場,直接投放到資金需求方,獲取較高的收益。同時,讓小微優質客戶也能獲得融資支援。

  其中,眾籌模式利用網際網路和社交網路,釋出專案的資金需求,再集合碎片化資金完成小微企業和創業專案融資需求,更符合金融C2B的特徵,即按需取用。

  人力資源:靈活外包的社會化協作

  傳統的人力資源外包是在較長契約關係下,將企業內部分工作和職責外包。網際網路進一步推動了更為靈活、職責更豐富的人力資源使用模式。最為常見的“雲客服”,打破了傳統的客服中心外包服務模式,以按時、按量、按交易額服務與計費,透過線上即時開通、CRM管理實現商戶遠端對實體客服服務內容的管理與效果監控。

  物流發貨人員外包也十分普遍,按單收費省心省力還省錢。其他方面,客服、攝影、模特、美工、設計、網店裝修,甚至是代運營都可靈活外包、協作。

  最重要的是,商家和外包服務商可以透過網際網路實現業務、任務協同,使得電商經營呈現一種大規模社會化協作的狀態。

  市場力量倒逼下的C2B轉型

  可見,C2B模式發跡於網際網路為消費者賦能導致的C端改變。正如普拉哈德在《消費者王朝》中寫的:消費者由孤陋寡聞變得見多識廣;由分散孤立轉變為廣泛連線;由消極被動變得積極參與。

  設想一下,到了2020年,8億智慧手機使用者實時線上,將形成巨大的黑洞效應,勢必將工業經濟下的傳統產業全部捲入其中,碎片化、解構掉,然後按照“使用者為中心”的商業邏輯重新組合。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以使用者為中心”的邏輯並不是產消割裂時代企業的自發行為,而是技術可能性和市場力量倒逼下,消費者與企業的共同選擇。企業與消費者將在研發、設計、生產、營銷、客服等所有環節共同參與、共創價值,某種程度上C2B或可描述為C&B,即產消合一模式。

  在C2B模式下,各市場角色的關係將從“鏈式”轉向“網狀”。傳統意義上,處於控制地位的品牌商透過對外協作獲取最佳資源、更高效率的同時,也向消費者和協作方出讓權力。各市場主體透過資料分享實現實時協同,共同圍繞消費者的需求匹配資源,完成任務。

  對於中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這些無疑都具有重大意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