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術諺語看滄州武術的審美特徵論文

從武術諺語看滄州武術的審美特徵論文

  摘要:透過武術諺語這種武術文化的重要載體,探究滄州武術的審美特徵。滄州武術傳承了中華武術意境深遠的審美特色,具有天人合一的和諧之美、神形兼備的韻味之美、美善相濟的內蘊之美;同時形成自己濃郁的地域風格,表現為異彩紛呈的博大之美、質實本色的厚重之美、獨具一格的奇絕之美。

  .Com武術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專案,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它植根於中華傳統文化的沃土,受古典哲學、美學、醫學的潤澤而博大精深。馳名中外的武鄉滄州,武健泱泱,源遠流長,是中華傳統武術的重要發祥地與集大成之地,劈掛、八極、燕青、六合等五十餘種拳械門派聲名遠播。滄州武術在傳承民族文化的同時,形成了自己濃郁的民族風格和鮮明的審美特色,它以獨特的風韻在中華武壇綻放光彩,這在滄州武術諺語中可以窺斑見豹。

  一、意境深遠:滄州武術審美的民族風格

  中華武術被稱為一種“詩意的技擊術”,與西方拳擊術相比,它更具藝術氣質與審美魅力。不同於西方拳擊“更快、更高、更強”的外在化超越,中華武術重內蘊,尚風神,強調內在的精神及倫理追求,講究透過習武者的修煉而獲得超越性的生命體驗以及對天道自然、宇宙萬物的體悟,其最高境界是意境。意境是中國傳統美學中的核心範疇,往往指藝術領域中情景交融,虛實相生,韻味無窮的審美想象空間,是有限之藝術情景拓展出的生生不息的無限審美之境。滄州武術秉承了中華武術的文化精髓,追求由技入道,法無定法,意興揮灑,自有形至於無形,以有限而為無限的脫化神明之境。滄州武術可觀可悟,意境深遠,主要體現為以下三方面的審美特徵。

  1、天人合一的和諧之美。滄州武術舉手投足均有哲理,一招一式深富內涵,中國哲學無論道家的“道法自然”,儒家的“仁者愛人”,還是陰陽五行之說,都指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之間的大和諧。《莊子·齊物論》中說:“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認為天人本是合一的。武術與自然有深刻的淵源,滄州武術處處皆見師法自然的仿生特徵。八極拳諺雲:“虎一樣威猛,熊一樣鎮定”;太祖拳諺雲:“囚身似貓,抖身如虎,行似游龍,動如閃電”;六合拳諺雲:“動如游龍,定如臥虎,迅如狡兔,靈如猿猴,輕似天鶴”。風雨雷電之自然變化,鳥獸魚蟲之生存技能,化其神,用其靈,都成為滄州武術中的奇能絕技,於是武來無不鳶飛魚躍,虎虎生威,充滿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滄州武術演練極講究與環境、季候、時間的協調,習武須面南背北,擇山林茂盛,奇觀莊嚴之處,房屋潔淨之區,依時“朝練寅,夕練酉”,聞雞起舞,依季節“春發,夏放,秋收,冬藏”。正是由於與自然的契合,無論田間地頭、村落庭院還是街頭公園,無論是拂塵劍的“燕子穿林”,還是太祖拳的“金雞獨立”,滄州武者招招式式都體現出“與天地共生,與萬物齊一”的神完氣足與圓融大氣。

  2、神形兼備的韻味之美。滄州武林各派都講究內外兼修,形神兼備。武諺雲:“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形是習武者在武術演練過程中眼神、身法、姿式等外部形態以及疾徐、剛柔、虛實變化的節奏韻律;神是指習武者的技擊理念與精神、意志,“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意動形隨”,武術的神韻就在於神形合一中所體現出的無堅不摧的功力與英勇威武的精神氣勢。比如太極拳,不同於外家拳的“以力制力,以快制慢”,其技擊原則是“捨己從人,以柔克剛”,所以它的動作從容舒緩,呈太極雙魚圖螺旋圓的運動軌跡,纏繞回環,粘連相隨,不丟不頂,以退為進,體現出道家“有無相生,陰陽互化”的哲理。

  滄州眾多拳種都體現出虛實相生,剛柔相濟的審美風韻。遵循陰陽辯證統一五行相生相剋之理,技擊中講究動靜攻守,收放進退的智慧,套路中講究吞吐開合,快慢起落的節奏,演練中往往貌似柔弱卻力發千鈞,靜若處子卻有雷霆之迅,從容舒展與急切凌厲相隨,剛健強悍與輕柔優美相間。如滄州功力拳,內練氣功、外練勁力,講究“氣存於底,勁行於外”,綿長之力擰貼粘鑽,以柔克剛,爆發之力撐衝砸闖,氣勢如虹,俊逸處風飄雪舞,厚重處虎嘯龍吟,舒展而渾厚,形美而力強,達成了力與美的統一而獨具韻味。

  3、美善相濟的內蘊之美。滄州武術之美,不僅美在閃展騰挪的姿態,出神入化的技法,更美在瀟灑磊落的風神,義薄雲天的氣骨與精神。內修修氣,氣修憑德,“練武先修德”是滄州武術諸門派的共同修為。滄州八極門有“要學把式先學老實”的武諺,六合門有“十不傳”的門規,“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滄州所有武人都把武德看成是習武的根基。千百年來,滄州武林豪傑懲惡揚善,保家衛國,行俠仗義,英名遠揚。從“鐵壯士”丁發祥、“神力千斤王”王子平、大俠霍元甲等眾多英傑力挫外國大力士,揚國威振民心,到張之江等人創武館,倡導國術,強種救國,從“大刀王五”王正誼參與戊戌變法,捨生取義,到抗戰時期眾多豪傑精忠報國,血染疆場,這種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綿延不絕,它是滄州武術之美的靈魂,是滄州武術的傳承之根。

  二、燕趙風骨:滄州武術審美的地域特色

  古城滄州東臨渤海,北臨京津,始建於北魏,上古屬幽州,西周屬青州,戰國時屬齊、燕、趙國地,秦屬鉅鹿,三國屬魏。燕趙之士,慷慨悲歌,尚義任俠,由於特定的地理歷史文化原因,滄州武風獨盛。燕趙風骨,歷久彌盛,至民國初年,武名盛傳南北。如今,在南有莆田,中有登封,北有滄州的中華傳統武術格局中,滄州武術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地域特色。

  1、異彩紛呈的博大之美。滄州是傳統武術的集大成之地,五十三種拳械門類風格各異,佔全國武術門類的41%,涵蓋了中國武術七大拳系,蔚為大觀。六合、形意等內家拳腳精深微妙,燕青、劈掛等外家功夫彪悍剛猛。八極剛勁爆猛,“動如繃弓,發若炸雷”;形意迅猛雄悍,“起如風,落如箭,打倒還嫌慢”;戳腳靈活敏捷,“點腿如穿梭”;八卦虛實莫測,“八卦之法貴在有變”;青萍劍高雅灑脫;闖王刀剛猛奇特,異彩紛呈的各派武功構成了滄州武術的'博大之美。

  滄州武術的博大也體現為兼收幷蓄,融會貫通的多元之美。滄州武林人士能夠突破門派拘囿與民族信仰,功納百家,廣採博取,使滄州武術擁有了一種開放性品格。漢民王正誼為學六合拳,皈依回教;王子平先生師承各家,查拳、洪拳、彈腿、八極,皆具功力,練就了一身蓋世武功;以貼身近打為特色的“開門八極”,秉承門戶開放的“開門”理念,把華拳、太祖拳、太宗拳、飛虎拳等長拳納入八極,開創了“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的局面。

  2、質實本色的厚重之美。受地域文化的影響,滄州武術在博大繁複中最終顯現出剛健厚重的北地風格,重技擊,講實戰,實而不華,招式上大開大合,騰挪跳躍,彪悍迅猛。比如滄州八極拳發勁剛猛,暴烈驟變,“動如繃弓,發如炸雷,勢動神隨,疾如閃電”、“晃膀撞天倒,跺腳震九州”;劈掛拳迅猛凌厲,大劈大掛,“雙臂密如雨,劈掛賽抽鞭”,勢如江河,一瀉千里,體現出硬開硬打、剛猛豪放的特徵。

  滄州武術的厚重還意味著民間武術的質實與入世。不同於依託宗教的少林、武當、峨眉功夫,滄州武術不尚玄奧,是鄉野武術,民間武術。武術之鄉滄州,鄉里坊間,藏龍臥虎,村頭巷尾,武者甚眾。滄州武術透過把式房這種具有典型鄉村屬性與強烈入世態勢的形制組織傳承,具有鄉村親合,平抑村社秩序,整合鄉村社會關係,強勢維護把式房關係,維護特定地緣與群體利益的作用。植根於鄉村社會生活的滄州武術,少了深山古剎的神秘玄妙,多了鄉野田間的生機與活力,少了高僧老道的超脫與高蹈,多了村落鄉鄰的質樸與擔當。滄州武術剛健有為,積極入世,勇於擔當的厚重之美,成為地方文化建設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3、獨具一格的奇絕之美。滄州武師創造了許多滄州獨有的器械拳腳,別具一格。滄州瘋魔棍棍式樸實,不崇花招,演練起來如瘋似魔,獨具魅力。許智明所創天然智通拳,融太極的定法,形意的直法,八卦的變法,通臂的柔法,南拳的活法,少林的迅法而兼具技擊之奇與養生之妙。又如滄州人盧振鐸所創拂塵劍,習練者左手持佛塵,右手持劍,劍法優美,變化多端,“如蛟龍戲水,似閃電掠雲”,快慢相輔,剛柔相濟,深受人們喜愛。王子平先生獨創青龍劍,“驕若游龍,翩若飛鴻”,其中許多招式都被國家劍術比賽套路吸納。滄州武術質實樸素,以技擊為要,但樸中有鮮,平中見奇,絕招奇功比比皆是,武林傳奇處處可聞,充分展現出滄州武術的奇絕之美。

  博大精深的滄州武術是美之寶庫,奇珍異寶璀璨奪目。透過“武術諺語”這面鏡子,人們可以直觀滄州武術中許多美麗的畫卷,感受其深厚的美學思想。蘊含著豐厚的民族文化和美學思想的滄州武術,在時代精神的照耀下必將綻放更奪目的光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