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巴西》教學設計
七年級下《巴西》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下《巴西》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地理規律:
本節課我積極展開地理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堅持以學生為本,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參與合作探究,真正變課堂為學堂,學會從地圖中尋找資訊,進行正確的圖文轉化,學習有用的地理知識,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念。
二、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本冊教材世界地理分割槽部分中的最後一個國家案例,共分三個標題:“大量的混血種人的社會”、“發展中的工農業”和“熱帶雨林的開發與保護”。在說明巴西工業分佈與熱帶雨林開發現狀的同時,更加突出了人地關係和諧的思想,各部分內容又安排了相當數量的活動,目的是從學生的興趣點著手,聯絡學生實際生活,引起學生探究巴西獨特地理現象的興趣,從而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透過本節課的學習,能夠擴充套件學生的地理視野,鞏固學生對區域地理進行分析的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學生分析:
本節課是世界區域地理的一節課,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過幾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初步掌握了學習區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學生能夠運用比較法、綜合法等方法對問題進行分析,做出判斷;教材設計的模組特色鮮明,學生比較感興趣,有探究學習的願望,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探究式學習應該困難不大。
四、設計理念:
透過選取貼近學生生活或者最關心的話題,用最短的時間激發學生的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所要研究的問題上來。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了解巴西的基本概況,從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產生探索的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五、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利用巴西地圖認識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特點;
2、透過相關資料瞭解巴西的民族融合情況;
3、透過數字、圖表資訊瞭解巴西工農業發展狀況;
4、運用資料分析巴西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熱帶雨林的開發與保護問題,知道熱帶雨林的環境效益。
過程與方法
1、在讀圖、繪圖、填圖、析圖、討論、閱讀的過程中,認識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積、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特徵。
2、培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提高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掌握學習國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形成因地制宜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認識環境與人類活動之間的內在聯絡,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和可持續發展觀。
2、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小組合作,形成積極思考與樂於探究的學習態度。
六、重點難點
重點:巴西種族、文化特色;熱帶雨林的作用和問題;人地關係和諧理念。
難點:巴西工農業發展與地理環境的關係。
教學過程
情景匯入:我們的主要呼吸器官是肺,如果我們沒有了肺我們就會死亡,你知道地球的肺在哪裡麼?現在地球的肺出現了什麼問題?如果地球的肺沒有了我們人類結局會怎樣?我們能夠拯救“地球之肺”嗎?讓我們一起共同關注巴西,走進擁有“地球之肺”這個神秘而重要的國家。
主題一: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
[自主學習]讀“卞卡一家”圖,瞭解有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的情況。
從圖上可以看出,卞卡一家既有白種人,也有黑種人、印第安人和混血種人,有大量的混血種人是不是卞卡家特殊的情況呢?
出示圖片“巴西的人種構成”,讓學生讀圖認識:巴西白種人所佔的比重最大,佔一半,其次是黑白混血人,約佔40%,黑種人約佔6%,印第安人不到1%,還有少數日本人和華人等黃種人。
過渡:巴西的這種混血種人特徵,對巴西的文化有重要的影響,接下來,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展示巴西獨特的'風俗民情,並探究多元文化對巴西有哪些影響。
[合作探究]透過閱讀教材、查閱資料,說一說為什麼巴西會有許多混血種人?從巴西的代表文化狂歡節和桑巴舞,可以發現葡萄牙、非洲、印第安人的文化印記,這對巴西有什麼影響?小組交流討論,說說自己的看法
狂歡節
足球
桑巴舞
成果展示:早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移民與黑種人、印第安人通婚現象比較普遍,他們的後代成為混血種人,在巴西有許多像卞卡一樣的家庭。移民來到巴西,帶來了不同的文化,與當地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新的文化形式。
世界上還有不同文化融合的例項很多,你還能舉例說明嗎?學生自由回答。
(設計意圖)給學生一個自我展示的機會,鼓勵學生透過上網蒐集、閱讀書籍等去獲得更多知識,也能進一步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過渡:如果你想到巴西來,你需要知道巴西哪些方面的資料?會選擇在什麼地方居住?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巴西的自然環境。
主題二:巴西的自然環境
[自主學習]學生閱讀課本85頁“巴西地形圖”自主完成下列問題。
(1)位置:
①緯度位置:大部分位於赤道至南迴歸線之間,熱帶面積廣大。
②海陸位置:位於南美洲(拉丁美洲)東部,東臨大西洋,陸上鄰國眾多。
(2)地形: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中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3)河流: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亞馬孫河流經巴西西北部。
(4)氣候型別:學生根據巴西地形圖和氣候圖觀察巴西兩種氣候主要分佈在哪裡?根據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歸納其主要特徵?
熱帶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100
200
300
400
500
[合作探究]羅斯的父親是一個非常喜歡農業的人,他帶來了幾種經濟作物的種子,各小組幫他選一下,找出適合在巴西耕種經濟作物並簡單說明理由。
過渡:這樣的自然環境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何影響?我們接下來共同來探究一下巴西的工農業發展。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透過讀圖分析,學生自主認識巴西的自然環境,為之後的工農業發展學習做鋪墊。
巴西農業、礦產、工業分佈
主題三:巴西的工農業發展
[自主學習]讀圖“巴西農業、礦產、工業分佈”自主完成問題。
1、說出巴西主要農作物有哪些?大概分佈在哪裡?
2、找出圖例所示礦產資源分佈。
3、找出三座工業城市,說出它們分別有哪些主要工業,並說明這些工業與其周圍哪些原材料有關,並填寫課本87頁表格。
[合作探究]讀圖“巴西人口和城市分佈”小組合作探究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佈在哪裡?與哪些因素有關?
巴西人口和城市分佈
學生髮言,教師評價並出示課件,明確探究結果。
成果展示:巴西農業生產與當地熱帶氣候條件關係密切,熱帶作物生產是巴西的農業特色,巴西的咖啡、甘蔗、柑橘等農產品的產量居世界首位;工業生產離不開礦產資源,巴西的礦產資源尤其是鐵礦資源特別豐富,在原料豐富的基礎上,巴西的鋼鐵、汽車、飛機制造等躋身世界重要生產國的行列。巴西曾經遭受葡萄牙殖民侵略,經濟長期依賴農礦產品生產,二戰後工農業發展步伐加快,成為“金磚國家”之一。從巴西的經濟發展中,不難看出國家的經濟建設應該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讀圖分析,學會歸納,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提高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過渡:在巴西亞馬孫河流域分佈著世介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生活在那裡的人們對應該開發還是保護熱帶雨林產生了分歧,你認為應該怎樣做呢?接下來,我們去亞馬孫的熱帶雨林看看吧!
主題四:熱帶雨林的開發與保護
目前,熱帶雨林減少的速度相當於每分鐘6個足球場大
[自主學習]熱帶雨林為人類提供了哪些資源?
[合作探究]
1、學生結合課本88頁圖9、26談談亞馬孫熱帶雨林的開發,然後分角色扮演不同身份的人,談對砍伐雨林現象的不同觀點。
2、學生閱讀課本89頁的閱讀材料“巴西保護熱帶雨林的措施舉例”,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談談應該怎樣保護“地球之肺”──亞馬孫熱帶雨林。
成果展示:亞馬孫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亞馬孫熱帶雨林所產生的氧氣,佔地球氧氣供給量的20%以上。然而,由於人們亂砍濫伐,這裡的熱帶雨林面積不斷縮小,以致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對於巴西人而言,環境要保護,人們也要更好地生活,因此,要合理、科學地開發熱帶雨林,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設計意圖)透過媒體展現亞馬孫熱帶雨林及其被破壞的情景,讓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具體,刺激學生的感官,給學生強烈的震撼,激發起他們的環保意識,在交流和體驗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