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教學設計

太陽系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透過資料,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太陽系的組成。

  2.透過建構模型,讓學生感知太陽系中太陽和八大行星的空間排列及特點。

  3.透過小組合作,讓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並能在合作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建構太陽系中太陽和八大行星模型,感知太陽系的空間排列及特點。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KT板,橡皮泥,泡沫球,竹籤,盤子。

  學生:KT板,尺子,橡皮泥,泡沫球,竹籤,盤子,學習單,書本內容。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同學們,你們看見過房子模型嗎?如果我們要做個教室模型,需要放入些什麼東西?”“班級就是一個大家庭,教室就是我們的家,那我們的家庭成員放在哪?”(羅列做模型要素)

  一、揭示課題

  “我們的教室在地球上就是一個點,而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也是一個點,宇宙中有一個重要的天體系統,它就是太陽系,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太陽系》”(板書課題)

  二、認識太陽系

  1.太陽系的組成

  “你們知道太陽系中有哪些成員?”(學生說,教師板書)

  “冥王星原來屬於九大行星,現在為什麼被降級了?”(課件出示)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永無止境,到目前為止,人們發現的太陽系的組成。”(課件出示)

  2.八大行星的位置

  “今天這節課,我們重點來認識太陽系的八大行星,那你知道它們在太陽系中的位置是怎樣排列的嗎?”

  “離太陽最近的是誰?最遠的呢?”“地球在水星旁邊嗎?”

  “請同學們閱讀書本內容,用桌子上的盤子擺一擺它們的位置。”

  (黑板上小結,畫軌道)

  三、建構模型

  1.如何做

  “今天,我們要在教室裡製作一個太陽系中太陽和八大行星模型。那該怎麼做這個模型呢?”“這個模型中的物品名稱是?”(板書:太陽,八大行星)

  “它們的形狀,做多大?”(板書:球體)“用什麼材料?””今天我們用黏土。”“如何給八大行星定位置?”

  2.定大小,距離

  “距離是以太陽為中心的平均距離,為什麼是平均距離?”

  “徐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塊邊長為1米的KT板,紅色區域代表太陽,它寬5釐米,也就意味著最遠的行星海王星到太陽的距離是95釐米,那你算算縮小多少比較合適?”

  “這是八大行星實際的大小,它用赤道直徑來表示,如果我們按照剛才距離的比例同等縮小,最小的水星實際是?縮小到5萬億分之一是多少?能做出來嗎?”

  “今天在我們課堂上很難實現,看來我們不能等比例縮小,那縮小多少比較合適呢?我們以最大的木星為例,你算算縮小多少比較合適?這是一個泡沫球,它的直徑是14釐米,比實際的木星縮小了多少?縮小到10億分之一,我們看一下,可行嗎?

  3.溫馨提示

  4.學生建構

  5.交流研討:

  (1)一小組上來介紹自己做的,其它組有沒有做錯的?

  (2)你們組在製作中遇到什麼困難?是怎麼解決的?

  (3)在做模型中你們有什麼收穫?

  四、總結

  “今天,我們利用橡皮泥,竹籤等材料,將相關資料進行了處理,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比例,試著建構了一個太陽系中太陽和八大行星的模型,這種方法就是建構模型。那真實的太陽系是怎樣的呢?我們透過影片來了解一下。”

  【板書設計】

  太陽系

  做模型:物品名稱太陽八大行星太陽系的組成

  材料橡皮泥等

  形狀大小球體

  位置貼八大行星畫軌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