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的特徵課程教學設計

中國建築的特徵課程教學設計

  一、課程設計

  本學年開始,在踐行《楓葉中方課程質量標準》和學習使用加方12種教法的前提下,我希望能在準備研討課的過程中對自身的教學有所提升。《中國建築的特徵》是由中國著名的建築學家梁思成所作的一篇科普性的說明文,顧名思義,這篇文章主要講的就是中國古建築的特徵。由於說明文的文體,在備課的時候我決定將愷爾考試的相關內容結合到課堂中。

  本堂課的課程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透過這篇文章讓同學們對中國古建築有一個整體的認識,讓她們知道什麼是“中國的”建築;二是透過教學,讓同學們熟悉愷爾考試的流程,將聽說讀寫結合在其中,並且能夠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基於這兩個目標,我在設計的時候將這個課程設計成了一個大活動,給學生賦予導遊的身份,以導遊的身份進行古建築知識的培訓,最後給每個導遊小組分配任務,針對一處古建築進行講解。

  整節課設計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導遊培訓”和準備部分,其中導遊培訓部分就是依據課文讓學生對中國建築的特徵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在劃分好學生的小組之後,給學生時間進行閱讀和回答學案上的問題,並且給每個小組分配自己負責的部分進行分享,並依舊學生的答案進行講解。在講解過程中,運用模型更直觀讓學生感受中國建築的結構和中國建築的特徵。其中,建築物的框架結構是本堂課的難點,由於女生整體的邏輯思維和方向感不如男生,所以很難透過文字想象出來建築的`結構特徵,而運用立體模型,能讓女生從感性角度去認識其結構特徵,能讓她們印象更為深刻。最後安排景點的講解,是希望學生能夠從導遊的身份對古建築進行講解,做到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能夠學以致用,並且在運用的過程當中對知識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二、反思提高

  總體而言,整堂課進展比較順利,基本達成了最初制定的教學目標,但是在這過程當中也出現了非常多的問題,有待改進。

  第一,匯入過長。本堂課的匯入我聯絡到了之前所進行的才女的內容,但是由於聯絡過遠,導致整堂課的匯入過長,用了大概15分鐘的時間,使得課堂時間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最後由於時間問題,我也加快了後半部分的講解,結果就是沒有讓學生的觀點得到充分的表達,在以後的講解過程中,匯入需要好好設計,並且控制好匯入的時間,用最短的時間,讓學生迅速進入課堂情景之中。

  第二,在講課的過程當中,沒有很好的做到中西結合。本堂課的主要內容是對於中國建築的講解,但是不僅僅中國有建築,外國也有很多具有特點的建築,如果透過中西建築的對比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中國建築的認識,但是我沒有能夠很好的和西方結合到一起。雖然在講建築的顏色的時候簡單的做了對比,但是卻沒有深入進去,也沒有提供圖片給學生更直觀的認識,使得這裡一帶而過,沒能夠讓學生更多的思考。日後,在這裡應該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將中西內容結合起來,體現楓葉特色;並且應該更好的運用多媒體教學,透過圖片給學僧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

  第三,講課中運用到模型可以說是本堂課的亮點,但是這個模型一直由教師拿著,同學沒有能夠進行更近的接觸。因為在課程中,有學生進行回答的環節,如果將模型交給學生進行講解,也許效果會更好,而且可以讓模型在學生手裡進行傳看,讓她們更加近距離的認識中國建築的特徵。

  第四,在最後的課堂活動準備中,讓學生代入導遊身份進行講解,但是經過第二課時,我發現有一些學生只是進行簡單的講解,沒有代入到導遊身份裡面,這裡其實體現了在安排活動的時候沒有安排合適的問題。針對這樣的問題,其實可以在第一課時的時候,由教師進行示範,讓學生知道如何代入到導遊的身份裡面,也讓他們知道如何進行導遊詞的書寫,為他們進行展示做一個比較好的鋪墊,讓學生更加有目標。

  第五,課程內容較多,沒有能夠針對課程目標,直指靶心。這次的課程重點在於讓學生透過文章認識中國傳統的建築,對中國古建築的知識有一定的瞭解,那麼這堂課應該全部圍繞這一目標進行,但在最開始的時候,匯入就用了很長時間,之後觀看影片認識梁思成和林徽因也用了十幾分鍾,使得課堂時間被浪費。認識梁思成是必要的,但是可以採取其他的方式,節省這部分的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讀課文,理解課文,而影片中提到的林徽因的相關內容則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所以對於課堂影片內容需要進行更加嚴格的篩選。

  最後,在課程目標的設計上,缺少對於說明文的基礎講解。雖然這次的課程是希望透過聽說讀寫的方式,與愷爾考試相結合,但是也不能徹底脫離說明文的基礎講解方法,而我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已經脫離了說明文的常規講解方法,使得學生們沒有能夠認識和了解說明文的閱讀方法,這是在課程目標設計時就留下的弊端,在以後的課程目標設計上,應該更好的進行取捨,一些必須留下的內容不能直接剪除。

  除了以上提到的幾點課程設計上的問題,在整個課堂中,還存在許多細節上的問題,比如沒有能夠及時對學生的展示成果進行評價,課堂出現邊緣人等情況,這些問題在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都將重點對待並且予以改正,讓學生透過課堂能夠獲取知識、獲得自信,做到真正的有所學、有所得、有所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