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教學設計

氨基酸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氨基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蛋白質是與生命息息相關的基礎有機化學物質,是人體的重要營養素之一,也是聯絡生物學、生理學、營養學和醫學的重要紐帶。蛋白質作為一類重要的含氮高分子化合物,其水解最終產物是氨基酸,本節授課從氨基酸的結構和性質出發,結合插圖常識性地介紹蛋白質的三維結構,然後自然過渡到第2課時蛋白質的結構、性質的教學。本節不僅是對前三章基礎有機化學知識的鞏固和應用遷移;也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豐富生活常識、正確處理健康飲食等日常生活問題的重要素材,讓學生體驗“身邊的化學”和“生命的化學”;同時透過氨基酸的成肽反應讓學生意識到化學在研究奧秘的生命問題時的獨特作用,這也是是第五章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前期準備。鑑於學生對烴及其衍生物中的官能團的結構、性質已有一定認識,故本節教學需處理好結構、性質及用途的關係,引導學生體會結構對性質的決定作用,微觀到宏觀的演變。

  二、教材分析及學習者分析

  1.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節課教學主題是介紹組成蛋白質的基本結構——氨基酸的結構與性質,即“蛋白質和核酸的”第1課時。本節內容位於人教版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教材的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礎有機化學物質》,側重有機化學基礎知識在生命科學中的應用,尤其第三節“蛋白質與核酸”可謂與生命貼得更近——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氨基酸作為形成蛋白質的基石,其重要程度自然不言而喻,當然由於高考等終端顯示中所佔比例較少,常被授課老師及學生所忽視。事實上,氨基酸的教學可以起到一個很好的承前啟後的作用:就化學學科學習方法而言,氨基酸的多官能團化合物的結構特點是培養學生由官能團推測物質性質的思維方式的載體;就後續學習而言,其成肽反應亦是第五章《進入合成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時代》中縮聚反應的預演。

  2.學生的認識發展分析

  透過第一章~第三章有機化學基礎知識的系統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構建成了較為完整的有機化學知識框架,即知道了有機物的結構特點(同分異構)、研究方法、常見烴及其衍生物的結構特點,具有一定的官能團意識……,至此學生初步具備了對有機物性質進行理性推斷的能力,但鑑於學生的知識面尚且停留在烴及其衍生物的的典型代表物層面,故缺乏對天然有機物尤其是與生命活動息息相關的蛋白質等物質性質的研究經驗,而後者恰恰是較為複雜的研究物件,其專業性對高中學生甚至教師均構成一定挑戰,但其吸引力卻是不言而喻的,從而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介紹研究生命中基礎化學物質的基本方法,前一節糖類的學習方法本節課可以繼續沿用,即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再到特殊。

  3.學生認識障礙點分析

  (1)微觀→宏觀

  氨基酸相當於蛋白質而言是處於微觀的分子,故學生的最大障礙點便是又微小的微觀分子如何過渡到龐大可見的宏觀物質(毛髮、犄角、蛋清、皮膚……),而該障礙點也恰恰是學生的學習動力,從化學視角瞭解氨基酸的結構、性質,由氨基酸透過成肽反應形成肽鏈,再形成三維結構的蛋白質,這些不僅是對其生命科學知識的.補充和完善,也是喚起學生民族自豪感的良好契機(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2)結構→性質

  從有機物的基本結構推測其性質時學生學完有機化學需具備的基本素養之一。本節課氨基酸性質的研究正是官能團意識培養的良好契機,而在此前,學生接觸的多官能團物質不多,尤其是性質截然相反的兩種基團的出現——呈酸性的羧基和呈鹼性的氨基,學生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無需操之過急,可以透過學生熟悉的兩性物質稍加過渡。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常見的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和穀氨酸。

  (2)能說出氨基酸的組成、結構特點、兩性和成肽反應,瞭解氨基酸與人體健康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手段獲取與氨基酸相關的資訊,並運用比較、歸納等方法對資訊進行加工。

  (2)培養學生根據有機物結構推斷其主要性質的官能團意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由氨基酸、蛋白質在生命中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研究他探索的強烈興趣。

  (2)透過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的重大成果喚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