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二首《風》《江上漁者》教學設計
古詩二首《風》《江上漁者》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會認6個生字。
2.理解詩意,背誦課文,體會作者抒發的感情。
3.體會作者對風的喜愛,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讀寫本課生字。
難點:體會作者在古詩中抒發的感情。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幻燈片。
教學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我們來猜一個謎。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謎底是什麼?
二、藉助拼音讀古詩。
1.教師範讀。
2.學生自由讀。
3.指名讀,標出本課生字。
三、學習生字。
1.讀音。
“能“的聲母是“ N”不是“L”,“浪”的聲母是“I”不是“N”。
“詩”讀“shī”不讀“sī”。
2.字形。
重點指導寫和記:“能”、“浪”、“萬”、“斜”。
四、理解詩意
1.體會詩意
能夠使秋天的葉子飄落下來,能讓二月的鮮花開放。透過江面能掀起很高的波浪,進入竹林能使竹竿斜。
作者透過寫風表現出的不同情形,把風當著人寫,表達作者對風的喜愛之情。
2.鞏固
背誦課文。
書寫生字。
板書設計:
風
三秋葉 二月花 千尺浪 萬竿斜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指點學生背“風”,師生共同評議。
二、學習《江上漁者》
1.藉助拼音讀古詩。
(1)教師範讀。
(2)學生自由讀。
(3)標出讀文生字。
2.學習生字。
(1)讀準字音
“漁“整體認讀音節,讀“yú ”。
“者”讀翹舌音。
“舟”讀“zhōu”,不讀 “zōu”。
(2)識記字形
“漁”左右結構,左小右大。
“舟”指導寫筆順。
3.理解詩意。
江上漁者:漁者,打魚的人。江上打魚的人。
江上往來人:在這一帶走過的人。
但愛鱸魚美:只喜歡鱸魚的.味道鮮美。
君看一葉舟:你看江中那隻小小的魚船。
出沒風波里:在風浪中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多麼驚險啊!
4.體會詩情: 從詩中可以看出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第三課時
一、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打上“√”。
古詩(shī sī) 能 (léng néng)
竿 ( gān gǎn )
二、填空
二月( ) 三秋( )
千尺( ) 萬竿( )
三、比一比,再組詞。
浪( ) 萬( )
糧( ) 方( )
四、把詩句補充完整。
( )三秋葉,( )二月花。
( )千尺浪,( )萬竿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