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讀後感十篇
《昆蟲記》讀後感十篇
布林是法國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小編給大家提供《昆蟲記》讀後感,歡迎閱讀和參考!
《昆蟲記》讀後感【一】
我是一個“小書蟲”,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一本關於昆蟲的一本書,名字叫做《昆蟲記》。
《昆蟲記》是由法國著名的作家法布林寫的,他的一生酷愛觀察昆蟲,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書裡面主要介紹了昆蟲的生活習慣,比如螢火蟲,黃蜂,蜜蜂,蝴蝶,蟋蟀,蟬等。也有我聞所未聞的昆蟲,例如義大利的黑肚狼蛛,愛美的被管蟲,西班牙的犀頭,可愛的石蠶,火紅的紅螞蟻。
書中把這些昆蟲介紹得活靈活現,讓人很容易瞭解到這些昆蟲的外貌特點。法布林描述道: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了無私的貢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餵食慢了,它甚至像嬰兒一樣哭鬧。我在紅螞蟻回家的路上放了五顏六色的石頭和幾片葉子,紅螞蟻就像無頭蒼蠅地走來走去,這說明紅螞蟻並不是像蜜蜂一樣會辨認出回家的路,它們是憑著記憶回家的。所以,即使它們出征的路程很長,需要幾天幾夜才能回家,它們只要沿途不發生變化,它們照舊回到了家。幾隻醜陋笨拙幼蟲從河上的水縫爬了出來,那是迎春蟲它們攀巖爬上濱河的街道蛻變囊在身上的外皮,變成翅膀,身體細小,勻稱的昆蟲,它們既非蒼蠅,又非蝴蝶它們是迎春蟲。多麼可愛的小昆蟲呀! 多麼生動,有趣的語言呀!在法布林筆下,這些小昆蟲變得多麼可愛。
我不禁敬佩這位作家觀察昆蟲知識。他打開了一條通往小昆蟲世界的通道,這是一個全新的,神奇的世界,正是這樣才引發了我瞭解小昆蟲的慾望。因此平時在生活中,我也會看一下小昆蟲,並根據書中的描寫來辨別瞭解它們。
《昆蟲記》真是一本吸引任何童心的書。
《昆蟲記》讀後感【二】
《昆蟲記》向我們介紹了許多昆蟲,有關昆蟲的進食、自我保護、繁殖、養育後代等等,都做了詳盡的描述,讓我們真實地領略了昆蟲的世界、昆蟲的生活。看了《昆蟲記》,我才知道昆蟲世界不是想象中的那樣枯燥、乏味。書中對所有小昆蟲的描述都是那樣富有詩意和幽默感。
《昆蟲記》裡記錄了100多種昆蟲。在這麼多昆蟲面前,我最喜歡的就是螢火蟲。螢火蟲為棕色,胸部呈紅色,環形服飾的邊緣上還點綴著一些紅豔的小斑點。它能發黃綠色光,但是它不會整晚發亮,一般只維持2至3小時。別看它小,它還是食肉動物呢!螢火蟲的幼蟲專門吃沒有櫻桃大的蝸牛。螢火蟲的成蟲是不吃東西的,所以成蟲的壽命只有5天到兩個星期。
讀了《昆蟲記》這本書,我知道了很多以前沒有聽說過的昆蟲,瞭解了它們的世界,增長了很多關於昆蟲的知識。我很喜歡看這本書。
《昆蟲記》讀後感【三】
假期裡,我讀了一本法布林的書,叫《昆蟲記》,我特別喜歡這本書,裡面講了許許多多關於昆蟲的秘密和一些昆蟲的習性,讓我知道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東西。
比如說,我以前以為蟬出生以後在地下呆幾個月就可以出來了,但我看了《昆蟲記》以後才明白,原來蟬要在地下整整生活四年才能出來,真是不容易,怪不得一上樹就要放聲高歌唱個不停,也許是在地下生活太久的緣故吧;還有表面看起來極其溫柔的弱小螢火蟲,其實也有兇殘的一面,捕殺獵物時從不手軟……
這本書向人們描繪了一個異彩紛呈的昆蟲世界,在這裡每一種昆蟲,像蜜蜂、蜘蛛、螳螂等,它們的習性、工作、繁衍、死亡都寫得活靈活現,充滿了靈性和智慧。這也讓我對作者法布林充滿崇敬之情,他對昆蟲觀察得如此認真、細緻,這是常人做不到的。他的成功,取決於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堅持不懈的精神,達爾文等一大批科學家對法布林高度讚賞。我想,在今天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對待學習、工作,還是生活,都應該向法布林學習,這樣才能有所收穫。
《昆蟲記》讀後感【四】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的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
這本書講述了豐富多彩的昆蟲世界。講了各種各樣的昆蟲的習性,製作巢的方法、產卵的時間、地點、方法和捕食的過程。
讀了這本書後,我學到了好多有關昆蟲的知識!如:螳螂是怎樣產卵的,母螳螂甚至還有吃自己丈夫的習慣;松毛蟲是笨笨的列隊蟲,它們排著隊兜圈子,真有意思;蟬在地下經歷了四年艱苦的“礦工”生活,換來了它夏天的自由歌唱;七星瓢蟲吃起蚜蟲來像個無情的殺手,可它也有溫柔賢淑的一面,能保證出生的孩子不會餓肚子,不會為了爭奪食物而自相殘殺。
我非常喜歡《昆蟲記》這本書,非常佩服法布林不怕困難的精神,不論嚴寒酷暑去觀察昆蟲。我以後也要學習他做事情堅持不懈的精神。
《昆蟲記》這本書講述了豐富多彩的昆蟲生活故事,讓我們融入了美妙的昆蟲世界。書中的細緻描寫生動、具體、引人入勝。孩子透過閱讀《昆蟲記》和對作家法布林的瞭解,知道了以前不知道的好多知識,自己也堅持每天閱讀,養成了好習慣。
《昆蟲記》讀後感【五】
說起關於昆蟲的書,最著名的非《昆蟲記》莫屬了。
在這本書裡,充滿了無窮無盡的問題,在這本書裡,充滿了永不停止的樂趣。走進這本書,就會感到自己就是一隻昆蟲,隨著法布林走過的腳印,去看看這昆蟲的世界。
在我看的這本書裡一共介紹了21種昆蟲,每一種昆蟲都有自己的愛好,都有自己的性格,比如說膽大凶殘的黑步甲,它喜歡裝死,因為只有這樣,敵人就不會再去傷害它了,哎,這個可惡的大騙子。
《昆蟲記》是一個奇蹟,這本書是由人類傑出的代表法布林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
我喜歡《昆蟲記》,這本書讓我走近了昆蟲,讓我去了解昆蟲的生活,讓我走進昆蟲們的大世界。
《昆蟲記》讀後感【六】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鉅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法布林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蹟中的奇蹟。就是這樣一個奇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娓娓道來,在對一種種昆蟲、曰常生活習性,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本書的問世被看作動物心理學的誕生,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啊!難怪魯迅先生將《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這給後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文明。
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如蜘蛛,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蠍子、蟬、甲蟲,心情略微激動地開始閱讀一本書——《昆蟲記》、特徵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蟋蟀,等等,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絡的系統之中。它的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他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更不能不說是奇蹟;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蜜蜂、螳螂,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
而且,這本書有很強的可讀性抿一口茶,它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
《昆蟲記》讀後感【七】
《昆蟲記》這本書使我非常著迷。看了《昆蟲記》後,我才知道,原來小小的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秘。
第一次讀《昆蟲記》的時候,不知怎麼的就被它就吸引住了。這是一部描述了昆蟲們的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
《昆蟲記》是一本很有趣的書,裡面也有兩個很有趣的故事:在自然界中,螳螂是一種十分兇的昆蟲。然而,在它剛剛擁有了生命的初期時,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個更規範的網來”。這些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幾乎所有的細節,都讓我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一次又一次地把我帶進昆蟲的世界……還有,作者的精神讓我很受他啟發:我們應該有追求真理的勇氣與毅力,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應該有始有終的把它做好,相信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
我認為,《昆蟲記》是值得我們一生閱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去閱讀一下《昆蟲記》,就會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會可以知道的更多。
《昆蟲記》,的的確確是一本很不錯的科普書,建議大家閱讀就會深深地所被它吸引。
《昆蟲記》讀後感【八】
法布林是法國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最近我又開啟《法布林昆蟲記》,看其中的《聰明的獵人節腹泥蜂》。
讀著,讀著,我被節腹泥蜂阿布的偉大母愛精神所深深感動。阿布很關愛自己的小寶寶。她為了給小寶寶尋找食物——最有營養的象鼻蟲,和比自己重幾倍的象鼻蟲進行了殊死拼搏。她在強敵面前不屈服、不低頭、勇敢戰鬥,不怕犧牲。最後,阿布得意洋洋地抱著比她足足重兩倍的象鼻蟲飛回了家。幼蟲們都用尊敬的眼神看著媽媽,覺得媽媽阿布真了不起。他們決心長大以後,也要像媽媽一樣,成為一個勇敢的捕獵高手。
動物都有這樣令人感動的母愛,更何況我們是人類呢!我的外婆、奶奶、媽媽何嘗不是這樣呢?不管烈日炎炎的夏天,還是寒風刺骨的冬天,四季如一日,每天都早早起床,做早飯,送我上學。遇到我生病的時候,又沒日沒夜地守護在我的身邊,盼著我早日恢復健康。她們為我的成長,真的是付出了很多很多……
我感謝外婆、奶奶、媽媽和我的親人們,我更讚美偉大的母愛精神!
《昆蟲記》讀後感【九】
最近讀了一本書,名叫《昆蟲記》,它是由法國著名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文學家和博物學家,被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法布林寫的。
法布林小時候很喜歡觀察動物和昆蟲,但他的父母不同意,看見他拿昆蟲就不停地責罵,但這並沒有讓法布林改變自己的喜好,在這本《昆蟲讓》中,寫的就是法布林接觸的昆蟲。
在《昆蟲記》的描述中,大家一定都知道蟬和螞蟻的故事,那是由於蟬一個夏天都在唱歌,冬天沒有糧食去向,受到一頓不好的待遇被轟出門的故事,而讀了《昆蟲記》後,我才知道不是那麼回事。“蟬在樹上鑽孔,把吸管伸進洞裡去吸取汁液。螞蟻被吸引來了,便一擁而上,咬著蟬的腿,託著暗裡的翼,爬上蟬的背,蟬被這些小人惹地心煩,放棄了自己的水井,螞蟻成了井的主人。”在《伊索寓言》中,蟬總是好吃懶做的形象出現,而螞蟻則是吃苦耐勞的象徵。在這段話中,說明了無惡不作,好吃懶做的是螞蟻,而甘願與人分享,勤勞生產的是蟬啊!
我讀完這篇文章後,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要明辨是非,分清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站在公正的立場上為民辦事,為人類造福。
《昆蟲記》讀後感【十】
我小的時候,有一本獨特的書吸引了我——《昆蟲記》。當時還不太能理解裡面的內容。而今,當我再翻出這本書,便開始細細品讀起來。
這本書的作者是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書中寫了許多有關昆蟲的奇聞異事。在這些數不清的故事中,我最難忘的是有關螢火蟲的。
法布林透過觀察和探究,發現螢火蟲發出的光是白色的。不難想象,繁星點點的夜晚,螢火蟲落在草叢中,彷彿是一朵朵綻開的奇特小花。可你不要被它純潔的外表迷惑了。它在獵取食物前,首先像給病人做手術的大夫一樣,給獵物打一針“xx”,使它的小獵物失去知覺。螢火蟲獵取的食物都是一些很小的蝸牛,偶爾能獵到和櫻桃差不多大小的。酷暑難耐的夏天,蝸牛成群結隊地聚集在路邊的枯草等地方,夜晚涼風習習,螢火蟲就是在這些搖擺不定的地方把它們麻醉了的。每每看見三五成群的蝸牛聚攏在一起,對螢火蟲來說就是一頓“滿漢全席”了。我原以為螢火蟲只是徒有其表,只會吃一些小蟲子,沒想到還有個這麼特別的捕獵方法。看來每個動物都有它們的生存之道。
原來小小的螢火蟲蘊藏這麼大的奧妙!生活中那些司空見慣的動物,也可能有許多我們未知的科學秘密。生活真是處處皆學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