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範文
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範文
一、學期課程總目標。
1.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競爭與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間的關係,體驗合作的快樂。
2.讓學生了解祖國新時代的新面貌,樹立為祖國自豪、為祖國驕傲的情感。
3.培養孩子們的和平意識,號召他們為世界和平貢獻自己的力量。
4.透過學習,瞭解保護地球家園的重要性,培養孩子們從小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和環保習慣。
5.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奮鬥目標,並鼓勵他們為此堅持不懈地努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教的六年級有學生75人,其中女生33人。這個班的大部分學生學習比較認真,求知慾較強,對世界充滿好奇,同學間能互相合作,共同進步。但也有個別同學由於種種原因有一些不良習慣,影響他們健康成長。
三.教材和其他課程資源分析。
(一)、本冊教科書由四個單元構成。
第一單元你我同行
第二單元人類的家園
第三單元同在一片藍天下
第四單元再見,我的小學生活
(二)、教材特點分析。
六年級下學期又是整個小學階段學習的最後一個學期,這個學期的學生,大部分已經形成了與他們的年齡相適應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可以說他們的良好品德和社會性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比較高的狀態。因此,從六年級下冊的教材來看,更重視學生日益增強的道德素養與社會性的不斷髮展,較上冊而言,在內容上更加向廣度和深度推進。同時因為他們又將面臨著升入初中,所以教材中又安排了一些迎接新生活的話題,引導學生直面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為學生向初中階段順利過渡做了必要的準備。
1.綜合性。
本冊教材共設五個單元,每一個主題都不再是單一的學科知識內容,而是學生感興趣的一個個話題。透過這些話題,引導他們學會解決各種現實問題,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
2.開放性。
教學不侷限於課堂內,而是面向學生廣闊的生活空間,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相結合,強調學習活動的延續性和完整性,體現學習活動在時間上、空間上的開放性。
3.情感性。
教材努力創設一種能與學生對話的文字形式,與學生共同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和煩惱,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
4.形式活潑。
教材版式新穎,富於流動感;圖文並茂,充分運用圖畫、照片、學生作品等多種形式,採用對話式的兒童語言,富有親切感。
四.教學措施。
1.積極轉變觀念。
(1)、要樹立綜合的、開放的'課程觀。
在教學中,我將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並及時關注社會中新的資訊、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以便及時地、合理地調整教學目標,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
(2)、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3)、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觀。
(4)、結合教材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開展一些愛綠護綠活動和環保小調查,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
2.注意整體把握。
在實際教學中,我將盡力挖掘活動空間,從更多的角度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拓展,儘可能地體現一種兒童文化,讓教材真正成為學生喜愛的朋友。
五.減負提質措施。
1.為了讓孩子們輕鬆而又愉快的學到知識,增強能力,我在課堂中儘量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儘可能地創造愉快的學習氛圍來讓學生自己思考,互相討論,合作交流,從而獲取知識和技能。
2.不佈置呆板的書面作業,而是讓學生去讀報、上網查資料、做社會小調查等,來增長孩子們的見識,鍛鍊他們的能力。
六.潛能生轉化措施。
針對部分潛能生,本學期需對他們注以更多的愛心和關心,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對他們加強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的督促和指導,讓他們自信而健康地成長。另外我將多注意這些孩子接觸外界的情況,對他們的行為加以正確地引導。
七.評價措施。
本學期將採取平時評分制和期末考核制相結合,而不是靠一張試卷定成績,而且重在平時的學習情況及完成作業、處理問題的情況。再結合家長及同學們的評價情況給孩子們一個完整的評價。
八.環境教育。
結合教材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開展一些愛綠護綠活動和環保小調查,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培養他們良好的環保行為和習慣。
九.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課文課時
1男生和女生2
2朋友之間2
3、學會和諧相處2
4、只有一個地球2
5、我們能為地球做什麼2
6、當災害降臨的時候2
7、戰爭風雲下的苦難2
8、放飛和平鴿2
9、我們手拉手2
10、我的成長足跡2
11、臨別感言2
12--16期末複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