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讀後感3篇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讀後感3篇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透過一個少年成長過程中經歷的困惑,探討了生而為人真正重要的東西,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包括動畫大師宮崎駿。那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這本書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讀後感(一)

  沒有穩定的價值觀,很大程度上大多數人依然可以依靠外在的規則度過這一生。而當某一天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破,你的人生觀、價值觀受到嚴重衝擊甚至被擊碎時,這個時候,你開始尋求重建內心的信仰。《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就是在殘酷時局的背景下得以創作和出版,探討的是人最有價值的生活方式。

  閱讀《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前,我期待的是一個特別波瀾壯闊或是刻骨銘心的故事;閱讀中,我發現它講述的是一個少年和他的幾個小夥伴的故事,情節看似挺輕盈的;閱讀後,當我補充了這本書的創作背景,開始越發回味《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蘊含的深刻意義。

  故事講述十五歲的小哥白尼失去了父親,承諾照顧他的舅舅擔起了某種意義上的“父職”。小哥白尼在學校裡和三個人成為好朋友:一個是小學便開始玩耍的水谷,一個是仗義、勇敢的“小頑固”北見,另一個則是家庭條件相對貧困,遭同學笑話卻始終寬容、為他人著想的浦川。故事圍繞少年夥伴間的幾件代表性成長事件展開。

  故事情節並不複雜,起到點睛之筆的是每章穿插的舅舅的筆記,舅舅的筆記也承擔了這本書的創作、出版初衷:少男少女是開創新時代的重要的人,從他們身上能看到希望,因此,必須想方設法傳播自由豐富的文化,讓他們跨越偏狹的國粹主義和反動思想,儘早樹立有關人類進步的信念。

  父親去世前,跟舅舅囑咐了對小哥白尼的期望,希望他能成為高尚的人。

  何為高尚的人?似乎全書都在回答這個問題。小哥白尼對疑問窮追不捨的品質、浦川被大家瞧不起卻始終溫柔、寬容的美麗心靈或是堅持正義絕不妥協的北見……從這些少年身上,我們看到高尚品質在生長。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讀後感(二)

  這本書“傳達出一個訊息,那就是無論處在多麼艱困的時代或是殘酷的時代,都要活得像個人”。

  ——宮崎駿

  本書作者是吉野源三郎,講述了15歲的本田潤一,外號“小哥白尼”在其舅舅的啟發與引導下,探索了關於友情、貧富、人性、勇氣等課題,透過一個個故事串聯在一起,探討人性的價值,從而引發了“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的思考。

  一口氣看完了整本書之後,我好像能明白為什麼這本書會被收錄在日本小學教科書中作為教材;也能理解為什麼宮崎駿把這本書從10歲讀到了70歲,並且在《消失的風景的記憶》中寫道,這本書“傳達出一個訊息,那就是無論處在多麼艱困的時代或是殘酷的時代,都要活得像個人”。

  一直沒去仔細研究過這本書的寫作背景便開始閱讀了,看到最後關於作品的介紹才發現原來這是1982年的書,書中的道理淺顯易懂,放在37年後的今天依舊適用,毫無違和感。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便覺得很適合小孩讀讀,特別是最近社會上發生的一些令人觸目驚心的事件,這讓人不禁思考,當代的青少年們都怎麼了?他們的思維方式是否出現了偏差?

  我想,這本《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之所以會被收錄在小學教科書中,大概就是他們意識到,在小孩子人生觀和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階段,給他們一個正確的引導方向是十分有必要的,從小就要讓孩子瞭解到何為正義、真誠、善惡,要給他們的成長提供一份有營養的土壤,指引他們“要活得像個人”。

  這本書最讓我感觸的是關於“勇氣”話題的探討,在我看來,這也是本書的高潮部分。故事講述的是“小哥白尼”和他的朋友們約定,在被高年級學生欺負的時候要團結一致,就算捱打,也要一起捱打。但是在高年級學生真的'來找他們麻煩的時候,“小哥白尼”卻因為懦弱而失約,站在人群中不敢上前,甚至為了不被懷疑而偷偷丟掉手中的雪球。他看著其他的朋友都能勇敢抱在一起同生死,而他自己卻只能懦弱地站在原地,他感到非常自責和愧疚,還因此大病了一場。

  “小哥白尼”的舅舅和媽媽知道事情的緣由後都給了他鼓勵與建議,其中對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小哥白尼”媽媽說的話。“小哥白尼”的媽媽也曾經在爬石階的時候遇到一位揹著重物的老奶奶,她一直猶豫要不要上前幫忙,總想著老奶奶下一次停下來休息的時候再過去詢問是否需要幫助。而就在這猶豫不決中,臺階已經走完了,在老奶奶不再需要她的幫助的時候,“小哥白尼”的媽媽才開始後悔自己沒能早一點上前提供幫助。雖然同樣都是後悔,但是“小哥白尼”的媽媽悟出了一個很重要的道理:

  人的一生,總會因為懦弱而造成遺憾,我們會因此而後悔、自責,會陷入“如果當時怎麼怎麼樣就好了”的糾結中。但是人生沒有”take two”,我們無法喊停再重來一次,也正因如此,人生才顯得這麼有魅力;也正因如此,在下一次或下下一次我們遇到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時,才有了勇敢走出那一步的勇氣。因為我們知道失去的滋味,因為我們體會過後悔的煎熬,所以才知道每一個瞬間是多麼的珍貴,也都會好好珍惜每一個難得的機會。其實,承認自己是懦弱的並不難,難的是在承認自己懦弱之後,有動力和力量去直面那個膽小的自己,並使出渾身解數去將它打敗。

  聖人都會犯錯,更何況是還涉世未深的我們?有時候,我們要學會原諒自己,對自己溫柔一點,慈祥一點,學會讓自己逃離出糾結的漩渦,在錯誤中吸取教訓,懷著珍惜和感恩的心,勇往直前。只是啊,仁慈歸仁慈,該做的事情還是要抓緊時間去做。就像今天,想把那瓶一直留著捨不得喝的飲料拿出來邊喝邊碼字,一看發現已經過期了。想著到樓下再買一瓶,才想起來已經換了新包裝了,再買也不是我喜歡的這款了。所以啊,還是得及時行樂,那些寶貝著的東西也是有保質期的,不會一直留在原地等你。在過期之前,把該做的事情都做了吧,等什麼呢。想起了樊登老師說過的話:儘快地長大吧,不要再像個小女孩一樣擔驚受怕了。加油,大女孩!

  這本書還講到了一些對於我來說比較感觸的觀點。比如說關於生產者和消費者地位的闡述。“小哥白尼”舅舅在日記中給“小哥白尼”寫到:那些在貧困中長大、上完小學便開始靠體力為生的人即使成年後,掌握的知識也大多不及你。但是換個角度思考就會發現,他們才是扛著這個世界的人。仔細想想,在人們的必需品中,有哪個不是人類勞動的產物?沒有他們的勞動,就沒有文明,也不會有社會的進步。你自己又如何呢?你正在創造什麼嗎?你從這個社會接受了各種各樣的東西,反過來又給予過它什麼東西?千萬不要忽視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這一區別,在那些坐著豪車、住著豪宅、目中無人的人當中,有不少人毫無價值。被世人看不起的人中,有許多人都值得尊敬。

  我們都知道,要尊重每一個行業,尊重每一個階層的人。可是我們似乎很少再往更深的層次想,我們有沒有認識到,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應該更多地去想能為這個社會貢獻什麼,而不是一味地追究這個社會能給我們帶來什麼?人的價值是否更應該體現在產出上而非汲取上?我們的個人價值是否應該更多地與社會價值聯絡起來?一個簡單的故事便能引發無限的思考,這也是本書的魅力之處。這樣微妙的瞬間還有很多,一邊看書一邊思考人生,這種感覺還真的挺不賴的。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讀後感(三)

  你有多久沒認真讀過一本書?靜靜地讀,從頭到尾地讀?你又有多久沒有寫過一篇文章?哪怕是短短的一兩百字?是的,我們都被這個浮躁的社會所裹挾。我們每時每刻地在想:我是否可以多賺一點錢?是否可以換一輛更好的車?買一個更大的房子?去一趟更奢華的旅行?

  人,生來為人,慾望是人之天性。對物質的追求,也是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沒錯。但,現在的我們,除了對物質的追求外,是否有想過:我們到底該活出怎樣的人生?多少錢才是個頭?多好的車才滿意?多少平米才夠住?……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書單”上看到《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光聽書名,就吸引了我。這個對人生本質問題的叩問,我自己是沒想明白的。因此,非常想看看智者如何回答?很快,我在網上下了單。其實,很多時候,買書,也只是一個緩解焦慮的過程。大部分人,買書時很興奮,感覺“買”就是立馬獲得知識、得到拯救一樣。但真正書到手後,又束之高閣,想等有空時再看。然而,就再也沒空了。我也常有這樣的不良經歷。但拿到這本書時,我卻靜靜地坐了下來,慢慢地讀,細細地想。

  書腰封上的文案寫得很誘人:“動畫大師宮崎駿在自傳中整章篇講述了本書對他的影響。宮崎駿同名電影正在製作中……”說實話,我很好奇。是什麼樣的一本書,能對偉大的宮崎駿有如此深遠的影響?帶著這樣的好奇,我開始了探索之旅。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書名本身就是一個疑問句,給我的初步感受此書應該是一篇回答問題的“工具書”。但它偏偏是部小說。小說由幾個小故事組成,讀起來很輕鬆。作者吉野先生圍繞主人公“小哥白尼”和他的幾個青少年朋友之間發生的事,娓娓講述了多個人生的哲理。

  每個故事都很短小精幹,都是成長過程中,你我也許會遇到或發生的事。但作為你我及你我的父母,都完美地把這些看起來不重要的小事忽略了。而在故事裡,主人公透過生活中的事,把自己的想法與困惑與舅舅交流。舅舅從側面給了小主人公成長的建議,並引導其主動獨立思考,領悟人生的意義。

  小說涉及對友情、貧富差異、歧視、強權欺凌、自身與社會關係等課題的探討,詮釋了“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觀。表面上,這是一部寫給青春孩子們的讀本,實際則是一部教育所有人如何成長的哲學書。上面的介紹,是我看完小說進行的一些概括。但概括之事,不具體、不生動、不真切。下面我就分享下我讀書時產生的幾點腦電波。

  一、人,永遠不要從個人中心主義出發

  主人公本名叫本田潤一,但這僅僅是個名字,不重要。小說的亮點之一在於本田的暱稱——小哥白尼。這不是一個隨隨便便的暱稱,而是暗含了深意的愛稱。

  哥白尼是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的天文學家。他提出了日心說。“日心說”否定了教會權威意義上的 “地心說”理論,更新了人們的宇宙觀。然而,日心說和地心說這兩種想法,不僅出現在天文學領域,在我們思考世界和人生時,也如影隨行。

  我們和孩子們都有著地心說般的思維方式。這裡,以孩子們為例:孩子們的認知體系都是以自己為中心的:電車軌道在我家左邊,郵筒在我家右邊,果蔬店在拐角處,靜子家在我家對面,阿三的家在我家隔壁……

  孩子們會這樣以自己的家為中心,認識各種事物。認識他人也一樣——那個人是我爸爸在銀行的同事,這個人是我媽媽的親戚——到頭來總是以自己為中心來思考。這個比喻深入淺出,說明了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習慣以自己為中心思考、判斷事物。能擺脫這種“以自我為中心”想法的人,在世界上是稀有的,尤其是關乎到自身利益的時候,要做出正確判斷就更難。絕大多數人都會陷入自私自利的考量,無法看清真相,只看得見對自己有利的部分。所以,能夠堅持哥白尼式思考方式的人,是非常了不起的。

  而小說裡,小主人公的暱稱叫“小哥白尼”,其實就是表明了主人公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並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而,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應該向這個方向努力呢?不要固執地去做那個“地心說”捍衛者,而應該勇於思考、探索人生的真諦。

  二、善良與寬容同樣可貴

  小主人公的同學有一位叫浦川。這位同學運動神經相當不發達,因此永遠看起來比別人慢半拍。這樣的同學,在哪個環境中都容易受到歧視和捉弄。有的同學捉弄他,但會一邊同情,一邊捧腹;有的同學看不起他,會不厭其發地捉弄他。而他,似乎也習慣了這種捉弄。

  有一次,浦川又被人惡意捉弄,一位叫北見的同學站出來為他打報不平。而小主人公小哥白尼也站在了北見的一邊,同情浦川,表達了自己的善意。這種善意是非常可貴的,這種善意還帶著正義感。而浦川,雖然很柔弱,但在有人幫助他,給他撐腰時,卻主動選擇了原諒欺負他的惡霸山口同學,表現出了他的寬容與溫柔之心。

  說到善良,我想起一句特別喜歡的話:“聰明是一種天賦,善良是一種選擇。”選擇善良是一件好事,有選擇性地與人為善,則是一件又好又正確的事。而說到寬容,我又想起一則故事:伊朗一名男子因謀殺罪被判死刑。依照慣例,受害人父母會踢開絞刑架下面的椅子執行死刑,但這次行刑前,受害人母親卻原諒了這名謀殺他兒子的男子。

  這位母親僅打了男子一記耳光,然後鬆開了套在男子脖子上繩圈,將其釋放。這種“殺我兒子,放你生路”的寬容很極端,表現的寬容,也是一種善良的選擇。

  三、貧窮不可恥,富裕也不要自以為是

  小哥白尼的同學浦川的家境貧寒,因為家中勞動力不足,只能棄學頂班。小哥白尼誤以為浦川因生病才缺課,而前往浦川家看望。結果看到的是浦川不富裕的家境及窘迫的生活。作為同學,小哥白尼沒有因為自家家境殷實而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鄙視對方。而是給予對方力所能及的幫助。比如:主動前往看望,給貧窮孤獨的朋友帶來溫暖;比如:主動幫浦川補課,讓他不因缺課而跟不上學校的進度。

  而舅舅告訴小哥白尼,貧窮的人在生活中一般都比較自卑,但貧窮的家境並不是他們的錯。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會在有錢人面前完全抬不起頭,覺得自己低人一等,點頭哈腰。

  但其實得不到別人的尊重並非他們沒錢,而是因為卑怯的性格。所以,就算貧窮,也不要看低自己。無論境遇如何,都應該去提升自己的價值,對自己擁有的價值抱以真正的自信。

  三、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我們應該學會感恩

  小哥白尼的同學浦川家境貧寒,但另一位同學水谷卻家境富裕。浦川雖然還是孩子,但已經要承擔家庭的生活擔子;水谷家住著大房子,玩具多得足以開商店,而且只要他喜歡,家人就都給他買。而小哥白尼家條件也不錯,居於二者之間吧。

  同一個班的三個同學,就有不同的家境。這說明了什麼?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人出生在不同的國度,不同的家庭,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公。浦川的家境貧寒,但他也有他的快樂。小哥白尼家境殷實,但卻要承受父親因年早逝的痛苦。水谷家富得可以開商店,坐擁無數玩具,卻無比孤獨寂寞。

  但他們都應該感恩,至少他們都可以在學校學習。而很多人,被生活追趕著不停工作,連希望能消除當天勞作的疲勞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更別談可以學習讓人類引以為傲的學問和藝術,欣賞卓越的繪畫和音樂了。

  而,我們又何嘗不是?至少我現在還可以在這裡吹著空調,聽著音樂,喝著茶,用著蘋果電腦,書寫著我看書後的讀後感。在這裡,我也要感恩。感恩生活帶給我的一切,而停止無謂的抱怨。

  四、人之所以偉大,在於人承認自己的不幸

  小說中,最讓我感到動容的是最後這點分享。

  小哥白尼在同伴被高年級同學霸權欺凌時,沒有信守同伴之約,與好友同生共死,而懦弱地選擇了旁觀。事後,小哥白尼無比後悔又自責,卻無力改變自己“背叛”朋友的事實。不敢面對朋友,害怕失去朋友。而舅舅和媽媽拯救了他的心靈。

  舅舅告訴他:和親密的朋友因這種事分開是讓人痛苦的。但就算朋友跟他絕交,他也不能有抱怨,因為他沒資格說半句抱怨。無論多麼痛苦,既然是自己造成的結果,就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去忍耐,去承擔後果。

  而媽媽卻用爬臺階的故事拯救了他的心靈。媽媽年輕時有一次登神社的石階。當時前面有位老奶奶負重也在攀爬,媽媽看老奶奶很吃力,所以很想去幫她,但卻始終沒有勇氣付諸行動。

  媽媽告訴小哥白尼:媽媽的每一次猶豫,都讓幫助他人的機會溜走,直到老奶奶爬上最後一級石階,抵達神社,幫助老奶奶的機會就永遠地離開了。雖然,這件事老奶奶並不知道,但對媽媽來說是不可挽回的遺憾。是的,生活中其實有很多這樣的時刻。如果當時做了該多好,但為什麼我偏偏沒做?而後來,我們連補償的機會都沒了。

  帕斯卡說:“人之所以偉大,在於人承認自己的不幸”。人的悲傷和痛苦中蘊含著太多的含義,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會遇到悲傷、辛酸與痛苦。我們的心會流出看不到的血。

  人總會犯錯,但承認錯誤,承擔後果,也同樣偉大。歌德說:錯誤與真理的關係,就像睡夢同清醒的關係一樣。一個人從錯誤中醒來,就會以心的力量走向真理。

  我一口氣讀完一本書,我也一口氣寫完這篇文章。雖然我的文筆不那麼美妙,但付諸行動,這就是最大的意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