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精選11篇)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精選11篇)

  《約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一部長篇小說。該小說描寫了主人公奮鬥的一生,從兒時音樂才能的覺醒、到青年時代對權貴的蔑視和反抗、再到成年後在事業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後達到精神寧靜的崇高境界。那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這本書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 篇1

  昨天在家終於把《約翰·克利斯朵夫》看完了,這本書被稱為了解西方音樂發展的最好的一本傳記式小說,羅曼·羅蘭用了近30年的時間完成的一本鉅著。

  裡面很多主人公的心理變化的描寫,給人感覺很長篇大論,但正因為這些心理的變化才可以瞭解克里斯托夫在音樂上的一次次蛻變,一次次達到新的高峰。而我本人不太喜歡克里斯托夫,因為我覺得他狂妄,自私,不知好歹,隨心所欲,到了中老年的克里斯托夫,那時的他才顯得成熟且穩重,有耐心,看著自己最好的朋友的子女也象自己當年那樣,才瞭解到自己年輕的時候是多麼的任性。

  雖然不喜歡主人公的性格,但還是非常欽佩他對音樂的執著,只要有了美好的音樂,哪怕物質上再匱乏,他也會非常快樂!(原來,快樂是來自精神上的,和物質上沒有多大關係)我認為書中還有值得我們稱頌的是摯愛的朋友之間的友情,正因為有了那樣的友情,也才使得克里斯托夫在最失意、最痛苦的時候有朋友的支援和幫助,當然他也不遺餘力的幫助朋友,甚至為朋友去決鬥。

  看《約翰·克利斯朵夫》的時候,我一般都會放著莫扎特的交響樂聽著,我想這樣的音樂是最應景的。現在終於看完了這樣一本鉅著,對音樂膚淺的我也許不能真正體會到什麼,但也算是粗略的瞭解了一下西方音樂了吧!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 篇2

  現在這個年齡,重讀它,味道真的和高中時讀它不一樣了。然而,它還是好,那麼好,令我深深讀進去,令我感慨,流淚,反思。

  當然,我關注的內容、細節已經變了。然而,一個人的歷程裡,總會有一些東西能夠激起你的共鳴,讓你在回味中沉浸,在沉浸中回味。

  我欣賞《約翰·克里斯朵夫》的什麼呢?很多,比如情節,比如人物,比如語言。但是,許多時候,讀書不是讀情節,不是讀語言,只是讀一種感覺,一種感受,一種能撼動你心的真情。我從克里斯朵夫的世界裡,感受著一種熟悉而又陌生的情感美、崇高美,我想這是一種普遍的昇華了的美,是平常生活裡壓抑了的美。這種美在每個人的心裡,在心靈深處,在許多人渴望的世界裡。人是多麼孤獨的動物啊,然而有時又是多麼熱鬧。走在喧囂的世界裡,和很多人交流,但在內心深處,有個地方,卻很少為誰開啟過。難以開啟。如同永不相交的兩條平行線,一直延伸著,一直凝望著,一直寂寞著,一生一世。但是卻根本不需要改變。

  是的,不需要改變,在那個角落裡,寧靜地守候、微笑,就像日升月落,春華秋實,雲捲雲舒,花開花謝。大自然以其恆久的美簡簡單單、平平凡凡,人類的心路歷程也在不斷地變化中不斷地改變,昇華。活著的個體,總有其神聖的一面,體現在永遠的追求中、奮鬥裡。約翰·克里斯朵夫的一生是追求的一生,是掙扎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是得到與失去的一生……羅曼羅蘭藉助主人公為我們描寫出了一顆堅強剛毅的心是如何戰勝自己心靈深處的怯懦卑鄙的陰暗面,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心靈歷程。

  在約翰·克里斯朵夫的生命世界裡,無論世事怎樣紛紜,他卻始終保持著那顆心的渴望和追求,這使他能夠不斷超越自我,能夠達到心靈渴望的高度。理想、愛、壯志、精神,諸多不可或缺的東西,令他的心靈豐富,反映在他的音樂世界裡,那就是偉大、輝煌、真誠、美。小說透過刻畫約翰·克利斯朵夫對正義和藝術的執著追求以及他的頑強的生活意志和鬥爭精神,給閱讀者以深刻的啟迪和教育。讀之,心靈得到震撼。

  我喜歡這部著作,我喜歡主人公,我喜歡富有追求的生命,喜歡心靈的豐富與充盈,喜歡真誠、善良、美,喜歡理想、純潔、偉大……凡是使人類靈魂高尚、充實的精神、情感,同樣也會在瑣碎的俗世裡給我深深的感動,令我神往。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 篇3

  早聽聞作家羅曼·羅蘭,曾憑藉《約翰·克里斯朵夫》一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事,所以我一直很期待閱讀這一本史詩般的鉅著,這次終於在寒假時有幸借閱。

  作者透過主人公一生的經歷去反映現實社會一系列矛盾衝突,宣揚了人道主義與英雄主義。

  而主人公約翰是一個平凡的人,他與我們普通人一樣有著樸素的情感,他是那麼的真誠和善良,但同時他也是偉大的,他雖一生坎坷,遭受重重阻礙,卻也未向困難屈服。他追求真理,不迷信,不虛偽,面對著輿論,他依然頑強的戰鬥著。

  約翰坎坷的經歷促成了他心靈的昇華,一連串的危機震撼著他的心靈,盪滌著他的靈魂。最終,他通過了煉獄之路,一步一步到達了自由的境地。

  約翰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人生的導師,閱讀他的奮鬥史,我們知道人生不僅會有明媚的陽光,同時必有坎坷與危機這些淒冷的風雨。但,無論如何,我們在各種環境下,都應向約翰學習,去堅信我們的信念,永遠保持著一顆樂觀向上之心,學會積極地迎接生活的挑戰。

  等我翻過書籍最後的一頁,深夜已經寂靜了,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復。願我學會在生活的風浪中磨礪自己,使自己成為生活中的強者!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 篇4

  今天我看完了《約翰·克里斯朵夫》這本書,這本書是法國的文學家羅曼羅蘭寫的,讀完了這本書我有很大的震撼。

  這本書主要講了:克里斯朵夫從小生活在貧苦的家庭裡,他從小就有音樂天賦,可是他並不被人們認可,他為了要讓人們認可,他從不屈服命運。

  讀了這本書,讓我想起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題目是《被套著的大象》,它講了在泰國被綁住的大象隨處可見,也許你會驚奇,但這是習以為常的事,因為他們總是在象的小時候就把它們抓住,然後套上鐵圈把它們拴住,被套上鐵圈的象總會掙扎,可是無論如它都無法掙脫被鐵圈的拘束,於是它放棄了,等到它長大了它只要輕輕一用力就可以逃走,可它們沒有這樣做,因為它們向命運屈服了。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被挫折打敗,可是它們又勇敢地站起來,而有些人卻被挫折打倒了。向命運屈服的人隨處可見,比如說跪在馬路邊向別人要飯的乞丐,他們有手有腳,完全可以自己工作,可為什麼要向別人要錢呢?

  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會有崎嶇和坎坷,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雲。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 篇5

  《約翰·克里斯朵夫》裡的一切都是靈動的,一棵樹,一株小草,一滴水,一個人,活生生的映在的眼球裡,讓你不得不抬起頭,會發現天空很寬廣,全世界那麼大,幸福總會在某個地方。

  高脫弗烈特對著墮落不堪的克里斯朵夫說:“你得對著這新來的日子抱著虔誠的心。別想什麼一年十年以後的事。你得想到今天,把你的理論統統丟開。所有的理論,哪怕是關於道德的,都是不好的,愚蠢的,對人有害的。別用暴力去擠逼人生。先過了今天再說。對每一天都抱著虔誠的態度。得愛它,尊敬它,尤其不能屈辱它,妨害它的發榮滋長。便是像今天這樣灰暗愁悶的日子,你也得愛。你不用焦心,你先看著吧。現在是冬天,一切都睡著,將來大地會醒過來的。你只要跟大地一樣,像它那樣有耐性就是了。你得虔誠,你得等待。如果你是好的,一切都是順當的。如果你不行,如果你是弱者,如果你不成功,你還是應當快樂。因為那表示你不能再進一步。幹麼你要抱更多的希望呢?幹麼為了你不能做到的事情悲傷呢?一個人應當做他能做的事。……竭盡所能。”

  哎呀,看著我糾結啊,也許是直擊我的弱點吧。在昨天想今天,在今天想明天,這是一種看不見很可怕的惡性迴圈,說得好聽點就是富有想象力,說得不好聽就是白痴。

  我就是不會珍惜擁有,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流感來了,嘴巴上總說自己想染上流感,然後被隔離,被隔離多好啊,不用上那鬱悶無聊之極的課,自己住在一個大房子裡,不僅天天白吃白喝,而且每小時都被關注,這等待遇真不是一般的好。哪天自己的真的是得了非流感的感冒後,病菌攻擊身體時,發燒啊、峰迴路轉的鼻涕啊,這時就真的是要死要活的呻吟著:“沒病的時候多好啊,可以吃冰激凌,可以辣鴨脖,可以吃麻辣燙,爽死了。”

  所以沒有病的時候,就不要做賤的詛咒自己要得病,如果你沒有健康的體魄,你拿什麼資本去多愁善感?你拿什麼財富去憤世嫉俗?你拿什麼精神去悲春傷秋?所以,趁你有健康的身體的時候,好好學會珍惜眼前的,好好愛惜自己,活出健康,活出美麗。

  不要因為一次失戀或是失去,就感到世界末日要來了,把自己當做快死的人,淚如泉湧、捶胸頓足,歇斯底里,世界上比你更悲慘的人大有人在,地球不會因為沒有了誰而不轉,世界上少你一個不少,多你一個不多。還不如振作吧,過好今天,明天的事明天再說。

  一個人快樂的時候,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不要總是想著明天我要做什麼什麼,明天我要開始怎麼怎麼樣。要為今天說著而活著,把握好今天,用努力、虔誠、耐性過好今天,竭盡所能的做,也許會快樂的多。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 篇6

  這一卷 ‘女朋友們’,除了對雅葛麗娜、塞西爾、法朗梭阿士、亞諾太太的大篇描寫,還提及了彌娜和葛拉齊亞。

  彌娜,克里斯朵夫的初戀。在克里斯朵夫的記憶裡,是個美麗的像鮮花般的少女。

  克里斯朵夫回到故鄉的時候,偶然碰到了彌娜。他耐著性子,想在這個如今美麗而肥胖、一直嘰嘰呱呱、大聲叫嚷的女人身上找到他的小彌娜;然而,他失敗了,他的小彌娜,從這個女人身上已經幾乎尋覓不到了,真是相見不如懷念,一些美好的回憶只能讓它在記憶裡沉睡吧!

  葛拉齊亞,這個充滿了自然靈性的女子,她認識克里斯朵夫的時候,還是個小姑娘,和表姐高蘭德一起跟著克里斯朵夫學習鋼琴,那時候她就覺察出了克里斯朵夫的可貴之處,默默的喜歡著他。

  如今,她長大了,二十二歲,成了裴萊尼伯爵夫人,她默默的關注著克里斯朵夫,利用自己的力量暗中幫助他,幫他撤去敵人的語言攻擊、請他去演出、讓他可以回到故鄉而不受當地警察的追捕……

  克里斯朵夫終於見到她了,他們愉快的交談,克里斯朵夫對葛拉齊亞既感動又有溫情,他愛上了葛拉齊亞(作者這麼寫的,可是我覺得有那麼一點點突兀,不過,愛情本身就是莫名其妙的,誰知道怎麼就愛上了呢,愛情本身就是一個謎。),而葛拉齊亞如今對他,只有恬靜的友誼了。

  短暫的相見,葛拉齊亞就要隨著丈夫離開巴黎去美國了。

  他們的這次相遇,就這樣結束了。不過我覺得,他們終還是要有交集的。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 篇7

  假期裡,我有幸讀到了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斷斷續續我也讀完了這本書,看了以後有很多感慨想抒發一下。

  《約翰·克里斯朵夫》的主人公約翰出生在萊茵河畔的音樂世家。他的家族很多人都從事音樂事業,而且他本身也對音樂有著強烈的興趣和天賦。由於受到舅舅和祖父的影響,他對音樂有很強的情感,他非常堅強,音樂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但是他的思想卻沒有被世人理解,他非常孤獨。後來因為捲入一場鬥爭而被通緝,被迫流亡法國。

  在法國許多人看到了他的才華,但是由於他不願意向上層人士屈服。最終他經過不斷地努力成為了一代音樂大師。

  這是一部透過主人公一生經歷去反映現實社會一系列矛盾衝突,宣揚人道主義和英雄主義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了主人公奮鬥的一生,從兒時音樂才能的覺醒、到青年時代對權貴的蔑視和反抗、再到成年後在事業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後達到精神寧靜的崇高境界。

  我讀完以後感受到克里斯朵夫其實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但是他確實是一個偉大的人,他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被嘲諷甚至被誹謗,但是他始終沒有選擇低頭和放棄。

  從這部小說中,我想到一句話“一個人可以被摧毀,但是不可以被打倒”。在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很多的壓力,遇到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往往選擇放棄,這是一種非常不可取的。但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希望以後我們儘量改正自己,獨立面對問題。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 篇8

  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是生活中的潤滑劑。每個人都需要被關愛,像是每一株綠草不論多麼渺小都需要陽光雨露,不然他就會變得扭曲枯萎。關愛就是這樣中央,如果一個人缺少了關愛那麼他的內心就會一點點的冷卻,並且會變得奇怪。每個人都需要關愛。

  克里斯多夫從小就開始一點點的的發覺社會的冷淡、生活的艱辛還有無法得到關愛的無奈。小小的年紀便擔起了生活的重擔。每日枯燥繁重的工作,讓他僅僅14歲的身體出現了不曉得損傷。並且沒有父親母親的關愛更是他心痛。父親只會打罵和發酒瘋,而軟如的母親無法給予他餘姚的關愛。所以一點點的,他的內心變得既渴望溫暖有害怕做出自己的圈子與他人交往。

  因為缺少關愛,兩個擁有相似靈魂的少年走到了一起。一個因為自己的冷淡強硬而缺少朋友,另一個因為自己的懦弱而沒有交心的朋友。也正因為如此克里斯多夫和奧多才把兩人的友誼看的特別重要。從兩人來往的信件中可以看到戀人對他的重視程度。正如歌中唱的那樣“我們一個夏天一個像秋天,卻把冬天變成了春天”,兩人擁有相同的孤獨靈魂,所以克里斯多夫在信中寫道“我擁抱你的靈魂”。

  雖然最後兩人分開了,但是他們給彼此留下的印記和溫暖是會讓他們永遠難忘的。每個人都需要關愛,正如每一株草都需要陽光雨露。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 篇9

  愛,母愛,與孩子對母親的愛,這兩者有何關係。母愛,那是天性的仁慈,孩子對母親的愛,那是母親應得的回報。對於女兒來說,大聲道出自己的愛,那是女孩的純真,但對於男孩來說,心中卻有一種說不出的愛,有口說不出,作為一個男生,我能理解這種心情,因為心中總有一種不知所措的難為情。從克里斯朵夫的身上,我能隱隱地感覺到這種感情。

  克里斯朵夫的'生父去世後,打經常陪在母親身邊,因為他不願讓母親獨守空房,但他也懂得珍惜,珍惜這份唯一的愛。父親那嚴厲的愛已不復存在,身邊只有母親那柔似水的愛陪著他,所以他明白,母親也需要愛,那份愛就由他來提供。

  克里斯朵夫的行為讓我不禁地想到了我自己,雖然我也深愛著母親,但我卻沒能像克里斯朵夫那樣出色。進入高中後,我發現我經常和母親吵架,因為學習的壓力,因為與朋友的交往,因為與家人的為人處事······我也經常抱怨,抱怨母親的不理解,抱怨母親的嘮叨,抱怨母親的約束。這些便理所當然地使我和母親的感情上產生了難抹去的傷痕。但看過《約翰·克里斯朵夫》後,我才漸漸發現,我沒資格抱怨,又何必抱怨?母親受過的難遠比我多,遠比我哭,那有為什麼要抱怨,為什麼還要躲在門後一個人流淚?

  愛,大聲道出你的愛,珍惜你的愛吧!珍惜你所有的,珍惜你難得的,不必讓它的一去不復返成為你一生的遺憾。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 篇10

  今天,我把新買的《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完了,讀罷之後,我感慨頗多。

  《約翰·克里斯朵夫》主要講了著名音樂家約翰克里斯朵夫傳奇的一生:他出生在一個在當地頗有名望的家庭,但他的父親,一個酗酒的宮廷提琴手,卻因沉醉於杯中物而不思進取,弄的家境越來越貧窮。這時只有他的祖父發現了克里斯朵夫的音樂天賦,並對他加以培養,但祖父卻太寵他了,不管克里斯朵夫寫的樂曲再不好他也只是一味的誇獎,弄的約翰·克里斯朵夫變得十分自大。但這時他的舅舅卻正確引導了他,是他對自己有了自知之明。就這樣克里斯朵夫慢慢長大了但他最親愛的祖父和他酗酒的父親也死了,已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青年音樂師的他挑起了家庭的重擔。但克里斯朵夫十分易怒對任何侮辱他的音樂的人都是拳腳相向,加上人們對他的欺騙和對他音樂的不認可他所有的“飯碗”都丟了不得已他隻身去了巴黎那裡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不過在那他遇見了他一生的朋友——奧裡唯。而這時因為受到曾經愛慕過他的現在已是貴婦人的葛拉齊亞的庇護他也有了些收入,他的音樂也受到人們的認可,他成功了!但奧裡唯卻因在混亂時為了救一個孩子而不幸身亡,克里斯朵夫為此傷心了好一段時間,但他從悲痛中走了出來,並繼續開始音樂創作,最終他滿意的離開了人世。

  讀完這本書我內心湧起了深深的敬佩與自責。是啊,約翰·克里斯朵夫是那樣的堅韌不拔,永不放棄和勇於反抗,他遭受了那麼多的挫折卻從沒喪失過目標,喪失過希望,而我只要受到挫折就會退縮,就會失望並且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有時都會以大哭來反抗別人的正確意見,現在回想起來自己真是有些愚蠢,遇到挫折就應該像約翰·克里斯朵夫一樣直視它並且坦然接受它而且吸取它的教訓,這樣我們才會進步才會成功。

  直視挫折,坦然接受挫折,並戰勝挫折,這便是《約翰·克里斯朵夫》給我的啟示。

  《約翰.克里斯朵夫》讀後感 篇11

  1915年,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年份。而對於法國作家羅曼·羅蘭來說,卻是特殊的一年。這一年他的長篇著作《約翰·克里斯朵夫》,登上了諾貝爾獎的寶座。

  一個世紀過去,一個懵懂的少年懷著對先哲的敬仰,毅然翻開了那本長篇著作。全書共分為上下兩部,一共1000多頁,看似頁數不算太多,可是字密密麻麻。情節算是比較平緩,不時有著關於政治、哲學的論述,對於如今的我來說,實是有些“超綱”。這本書,它給我的,不僅僅是思想的改變,更是靈魂的觸動。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克里斯朵夫。它放蕩不羈,它特立獨行,它善良天真,它堅定不移。它雖才華橫溢卻被世人拋棄,而它能依舊坦然前行,從不止步。誰能否認,他不曾幻想過這樣的人生?而當一個作者筆下“真實”的克里斯朵夫呈現在我眼前時,可想而知,我靈魂中最為熱血,最為真誠的一部分,被喚醒了。我雖不如他那般天才,可也不甘於芸芸眾生中消逝人生。我也想和他那樣,與人鬥,與地鬥,與天鬥,戰勝命運之輪。雖千萬人,吾往矣。這是青壯年時的克里斯朵夫,那樣的他,是無數男生憧憬成為的人。

  然而,老年時的克里斯朵夫卻不再如此,也理應不再如此。文章中有著數不清的轉折點與鋪墊,使克里斯朵夫的性格慢慢的轉變。他變了,變的不再那麼剛強不屈,不僅僅與以前的種種敵人和解,還反過來教育如當年自己一般的青年。他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人情世故,摯友摯愛的逝去,觸犯法律不得不輾轉他國……他還是我憧憬的克里斯朵夫嗎?當我回看起青年時那個被我視作英雄的他,我不禁問自己:又或許,每一個歷經滄桑的老人,都是自己的英雄呢?

  也許到了今後人生的某個路口,我會豁然開朗。克里斯朵夫,他,從未改變。我,也要堅守。

  我想送給大家一句非常喜歡的句子,作為文章的結尾,“一個內心充滿陽光的人,一個生機勃勃的人,為什麼要到本身以外尋找陽光和生命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