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與官僚文化》的閱讀答案

《儒家思想與官僚文化》的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題。

  ①儒家治國理政的重要理念“為政在人”,“人”即治於人的“人民”和治人的“人才”;為政在人的核心是服務人民的人才與人民的需求要和諧促進。

  ②為政之首在選人,儒家推重“尚賢使能”,打親親關係。孟子認為,選用賢才時,應當允許關係疏遠的人越過關係親近的人。荀子也宣稱:王公貴族的子孫,如果沒有德才,那就只能淪為平民百姓。相反,平民百姓的子孫,如果德才兼備,就應當把他選拔到政府去擔任官職;推舉賢能只應遵循一條標準,即使他是一位有德才的人,既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仇人而不推舉,更不能因他是自己的親屬而降低條件。

  ③其次在管人。儒家認為禮治德教是最根本的。孔子說,平時對老百姓不進行教育,而到他犯了法時就殺他,這叫做暴虐。推論下去,人才也需要時時接受教育,而不能單靠法的威嚴來懾服他們。禮治德教是建立在人們內心自覺的基礎之上的,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每一個人都具有這種自覺性的,而每ˉ個人也很難時時事事處處都做到自覺。尤其是掌握了國家權力的人才們,穩定而持久的自覺性更難得到保證。因此,為維護社會的公共利益在的帶有強制性的法令制度,即法治刑罰,也是不可缺少的。

  ④儒家強調“為政在人”不是說不要“法”是說在“法”與“人”二者中,“人”的因素更為重要。荀子指出,不用道德教育,只依靠刑罰,法律條令再詳細周密,也是防不勝防的。相反,如只用道德教育而不用刑罰,那麼醜惡就得不到應有的懲治,這也是不行的。荀子認為:法是不能獨立起作用的,而依法所推衍出來的各種政策條令也不可能自動地產生。只有有了好的執行者者,法令和律條才能發揮其作用,否則就沒有任何作用。法是治理國家的基礎,而有德有才的人則是法的本原。法是需要人去執行的,特別是需要人按照不斷變化著的實際情況去施行的。所以,儒家主張人法並重,重在擇人執法的思想,很有積極意義。關於禮與法之間的關係,荀子認為禮是立法的依據和基本原則,因而兩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⑤為政的目的是養民。孟子總結夏、商二代滅亡教訓時說:夏桀和商紂失天下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民心。養民莫於養心。那如何才能得民心呢?那就是,人民希望得到的東西,要想方設法給予他們、滿足他們,而人民厭惡的東西絕不要強加給他們。當週推翻商紂統治後,周武王和周公旦等認真地結了商朝亡國的教訓,認為其根本原因在於失德和失民。因此,他們反覆地告誡其子孫須“敬德保民”,然後才有可能長久地保住天下。

  ⑥荀子說天生萬民,並不是為了君主;相反,天設立君主,則是為了人民百姓。其“立君為民”的思想得到了黃宗羲的進一步發揮。黃宗羲認為設立百官是為天下、為萬民服務,而不是為君主、為一姓賣命。君臣只是分工不同,但都得為天下萬民服務。因此,他們之間應是平等的師友關係,而不是主僕關係。

  ⑦養民須富民。荀子說使國家和人民富足的重要方法是“節用裕民”。“節用”即嚴格按照禮制規定,限制各級官吏和行政部門的費用不至於過度。“裕民”是說要給百姓以優厚的政策,使他們得以富裕。如:少收農田賦稅,減輕交易市場的稅收,儘量少動用民工,絕不能誤了農時等。百姓得到優厚政策的保護,生產就會成百倍地增長,人民就會富裕,物產就會豐裕。

  ⑧儒家強調尊重自然規律,節用以富國富民。荀子說,養育適時則六畜興旺,砍伐適時則林木繁茂。草木正在生長開花結果的時候,不應當去砍伐;魚鱉懷孕產卵的時候,不應當去捕撈。這樣,林木魚鱉就得以生長繁殖,而人們也就有了吃用不盡的魚鱉林木。

  (選自樓宇烈《儒家思想與官僚文化》,有刪改)

  12-13為選擇題在答題卡“選擇題答題區”作答。(12題選對一項給2分,選對兩項給5分。多選不給分)

  12下列關於“為政在人”的說法,符合本文文意的兩項是

  A為政在人是儒家治國理政的重要理念,即治國理政的核心是選好治國理政之人。

  B為了更好的為政,儒家推重“尚賢使能”,選人不要私親或避仇,而是唯德才是舉。

  C為政要養民,只要商朝統治者讓百姓得到想要得到的東西就可以長久地保住天下了。

  D要富民就要節用,即提倡全民按禮制制度來開支,不僅要節約開支,還要節制性開發自然資源。

  E為政在人的理念提倡立君為民,執政為民,為民服務,而且,人才也要時時接受教育。

  13列說法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項是

  A儒家思想認為好的管理者不能殺民,要按前人之法管好百姓。

  B有德有才的人是法的本原,若不擇人執法,法也就形同虛設。

  C法制必須建立在禮制的基礎之上,法治與人治本質是一致的。

  D黃宗羲認為君臣、上下級是師友關係,人民與官員是主僕關係。

  14請概括文中提到的富民措施。

  15結合文中的觀點談你對下面這段話的理解。

  黨的十八大確定在廣東、上海、青海等六省市開展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擬在省一級設立法官、檢察官遴選委員會。遴選委員會由法官、檢察官、律師和法學學者等代表組成。上級法院、檢察院的法官、檢察官原則上從下一級法院、檢察院擇優遴選。

  參考答案:

  12. B, E.

  A.選人是第一步,不是核心;核心是第①段的“為政在人的核心是服務人民的人才與人民的需求要和諧促進。

  B.內容參見第②段荀子的觀點.

  C.原文“為政養民”的闡述裡還提到兩個關鍵“人民厭惡的東西絕不要強加給他們“敬德”。表述更為絕對化,由“才有可能,變為“只要……就”

  D.第⑦段“節用以禮即按照嚴格禮制的規定,限制各級官吏和行政部門的費用,而不至於過度,”節用的'主體是“各級官吏和行政部門”,而不是“全民”.

  E.內容參見第③、⑥段.(本題考查考生篩選並整合資訊的能力:能力層級c)

  13. B.

  A.第③段孔子的觀點並不是說不能殺民,而是不能暴虐;第④段強調“法是治理國家的基礎,法是需要人去執行的,特別是需要人按照不斷變化著的實際情況去施行的”意味執法不是按前人之法去管即可.

  B.內容參見第④段

  C.第④段的“禮是立法的依據和基本原則,因而兩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的意思是禮制和法制在本質上是一致的,而不是法治和人治。

  D.第⑥段黃宗羲所說的師友關係特指君臣關係,沒有涉及上下級關係。

  (本題考查考生篩選並整合資訊的能力;能力層級C)

  14.①節省開支,限制各級官吏和行政部門的費用。(2分)

  ②制定政策,用優厚的政策減輕老百姓的負擔(1分),如少收稅、不佔農時。(1分)

  ③順應規律,尊重自然規律,開發利用資源(1分),如適時養育、砍伐、捕撈。(1分)(每點2分,答對任兩點滿分)

  (本題考查考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C)

  15.①儒家的“為政在人”強調“人”的因素,只有有了人才執行法令律條,法令律條才能發揮其作用;(1分)而選人才時推重“尚賢使能”的原則,對有真正德才的人不問他原來的身份和官階,而予以提拔和任用。(1分)

  ②我國司法改革試點工作重視人才的選撥,設立法官、檢察官遴選委員會。為優秀的基層法官、檢察官提供晉升通道,與儒家“尚賢使能”的原則是相通的。(1分)同時,我們的司法改革工作關注了誰來選拔人才的問題,遴選委員會構成的專業性和廣泛代表性,確保了遴選的公平與科學,從而確保了所選人才的政治素質和專業能力。(1分)

  (每點2分,意思對酌情給分)(本題考查考生對文中觀點的把握和分析;能力層級為c)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