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哲敏院士:“給力”中國力學學科建設與發展》閱讀訓練附答案

《鄭哲敏院士:“給力”中國力學學科建設與發展》閱讀訓練附答案

  孫自法

  為中國力學學科建設與發展不遺餘力、傾盡全力的著名力學家鄭哲敏院士,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國爆炸力學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力學學科建設發展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他“給力”祖國,祖國給予他國家最高科技獎的殊榮。

  1943年,鄭哲敏考入西南聯合大學電機系,次年轉入機械系。1946年,鄭哲敏所在的工學院回到北京清華園。同年,錢偉長從美國回國到清華大學任教,在他的課上,大四的鄭哲敏首次接觸到彈性力學、流體力學等近代力學理論,錢偉長嚴密而生動的理論分析引起了鄭敏的極大興趣。1947年畢業後,鄭哲敏留在清華大學做錢偉長教授的助教。多年後,鄭哲敏回憶,錢偉長重視數學和物理等基礎學科對自己影響很大,使他確定研究力學的道路。

  1948年4月,在錢偉長等人推薦下,鄭哲敏獲准入學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一年後成為錢學森的博士研究生。在加州理工學院,鄭哲敏深受錢學森所代表的近代應用力學學派影響:著眼實際問題,強調嚴格推理、表述清晰、創新理論,開闢新的技術和工業。

  1955年,鄭哲敏與錢學森師生倆相繼回國。鄭哲敏回國前夕,錢學森特地跟他談心:“國家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1956年1月,錢學森回國後,建立中科院力學所,鄭哲敏成為力學所的首批科技人員之一。任彈性力學組組長。在錢學森指導下,鄭哲敏建立起爆炸力學學科。1984年2月,鄭哲敏接過錢學森的接力棒,出任中科院力學所第二任所長。

  鄭哲敏最早期科研生涯主要從事熱彈性力學和水彈性力學的研究,回國後曾根據國家的需要從事地震響應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後因國家科研佈局調整,鄭哲敏選擇高速高壓塑性動力學研究方向,並於很短時間內在爆炸成形方面取得完整、深入的研究成果,從而拉開爆炸力學研究的序幕。

  鄭哲敏在爆炸力學方面的主要貢獻包括:一是提出流體彈塑性體模型,促進形成完備的爆炸力學學科體系;二是建立爆炸力學的基本研究方法,為武器設計與武器效應評估提供嶄新的力學基礎;三是開闢爆炸成形、爆炸築堤等關鍵技術領域,並發展水下爆炸及其與結構相互作用的理論,解決了重大工程建設核心難題。

  鄭哲敏還透過對“瓦斯突出”的機理研究,認為“瓦斯突出”的動力來源於煤層瓦斯中含有的機械能。與此同時,作為中國力學學科建設與發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鄭哲敏參與和主持制定了一系列重要力學學科及相關科學規劃。他總體把握中國力學學科發展方向,積極倡導、組織和參與熱彈性力學、水彈性力學、材料力學行為、環境力學、海洋工程、災害力學等多個力學分支學科或領域的建立與發展。

  在材料力學研究中,鄭哲敏提出的硬度表徵標度理論,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並被廣泛引用,還以他與合作者的姓氏命名為C-C方法。引領中國力學發展的鄭哲敏為促進中國力學界與國際力學界的交融、提升中國力學國際地位等做出重要貢獻。前中國科技發展水平雖然有很大進步,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鄭哲敏認為,學術界浮躁的風氣是制約發展的重要原因。“科研需要耐心。現在,一些人都急於求成,沉不下心來坐冷板凳,這樣做出的最多是中等成果,很難有出色的成果。有的人急於要實效;不重視基礎理論研究,最終會極大地制約整體科技的'發展。”

  在鄭哲敏眼裡,現代科學精神的精髓就是古希臘時代傳承下來的“自由探索”的精神。縱觀中國自身的歷史發展和文化傳承,“自由探索”精神相對薄弱,這也是造成中國科學創新不足的核心問題。要真正啟用科技界的創造力,“自由探索”不僅僅是一種科學精神,也應成為一種人生目標。

  鄭哲敏指出,中國當下的青年科研人員壓力很大,各種評獎評審、專案申請等,“把人搞得很浮躁,東迎西迎,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年輕人急功近利,必然影響到他們從事科研的決心。他呼籲儘快給青年科研人員減壓,把他們從浮躁的“包圍圈”中解放出來。

  已89歲高齡的鄭哲敏仍然活躍在科研一線。近年來,他將研究重心轉向海底天然氣水合物開採技術與安全性等方面,帶領相關研究團隊為國家海洋安全和海洋資源能源的開發作貢獻,並指導有關課題組繼續進行爆炸與衝擊動力學研究。

  (選自《中國新聞網》2013年1月18日,有刪改)

  (1)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 )

  A.師從錢偉長、錢學森,鄭哲敏與力學結緣,國家的需要以及個人主觀的覺悟和努力,使鄭哲敏將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力學研究中。

  B.1955年,錢學森與鄭哲敏師生倆衝破美國的阻撓相繼回國,並且鄭哲敏回國源於錢學森的鼓勵,他們同國後都投入到祖國力學學科的建設發展中。

  C.鄭哲敏早期從事熱彈性力學和水彈性力學的研究,回國後從事地震響應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後因國家科研佈局調整,才開始爆炸力學研究。

  D.鄭哲敏認為制約當前中國科技發展的原因在於學術界浮躁的風氣,主張科研需要耐心,要重視基礎理論研究,不要急於求成。

  E.本文透過描寫鄭哲敏的語言、動作,勾勒了一位成果頗豐的、可親可敬的科學家形象,展現了一位科學家的風範,給人以啟迪。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和整合文章資訊,概括文章內容,概括作品人物性格特徵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綜合分析)。

  【答案解析】A(3分)C(2分)D(1分) 解析:B項,錯在回國時間順序,“鄭哲敏與錢學森師生倆相繼回國”,鄭先回國,錢後回國。鄭回國不完全是錢學森的鼓勵,還有個人意願。另外,“衝破美國的阻撓”文中無據。D項,“學術界浮躁的風氣是制約發展的重要原因”,不是唯一原因。E項,沒有動作描寫。

  【思路點撥】“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是按照考題要求從文中尋找出符合要求的資訊,即把符合考題要求的字、詞、句等語言材料篩選出來並加以整理合成。所謂“資訊”,是指作者在文中所闡述或傳達的讀者未知的知識、內容、事實、理論、觀點或設想等。所謂“篩選資訊”,就是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經過辨別把相關的資訊提取出來;所謂“整合資訊”,就是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將文中相關的而又分散的資訊集中起來,並加以處理。回答本題,要把選項迴歸文字,找到答題的區間與文字進行認真比對。

  (2)第一段文字在文中有什麼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識點】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結構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6分)①第一段概括了鄭哲敏院士的主要成就和獲得的榮譽,表達了作者對他的讚譽和敬佩之情;②總領下文,重點突出鄭哲敏在爆炸力學奠基和中國力學學科建設發展組織方面的貢獻;③照應標題,點出題目的雙關意義,鄭哲敏在力學研究上的確“給力”。(每點2分,共6分) 解析:此題考查文段的作用。①審題目——明確考查的語段和要求;②審語段——細品語段的內容;③審關係——本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位置,與上下段落的內在聯絡(內容上、結構上、表現的主旨上)。

  【思路點撥】解答此類題的方法:1.閱讀區間的準確定位。要對語段或穿插性材料在文中的位置準確定位,因為位置不同,其結構作用就不同。2.從三個角度去思考:①內容本身所寫。就是看該句段寫了什麼內容,對錶現主旨、抒發情感等有哪些作用。②上下文關聯。即這些句段與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麼樣的關聯作用。這是思考的主體部分。這時的答案應具體。如答“過渡”,必須寫出由什麼內容過渡到什麼內容,“照應”是與哪些內容相照應。③結合表現手法所起的作用考慮結構作用。3.瞭解答題方向和答題句式。如開頭: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設定懸念,照應標題,統攝全篇,開門見山,揭示主旨;引起下文,為下文寫……埋下伏筆(鋪墊、張本),與下文……形成對比(反襯),照應下文……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調的作用。

  (3)請簡要概括鄭哲敏院士的主要成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和整合文章資訊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綜合分析)。

  【答案解析】(6分)①是我國爆炸力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提出流體彈塑性體模型;建立爆炸力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在爆炸築堤、水下爆炸、“瓦斯突出”的機理等爆炸力學應用領域取得重要成果。②是中國力學學科建設與發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參與和主持制定了一系列重要力學學科及相關科學規劃;在材料力學研究中,鄭哲敏提出來硬度表徵標度理論;促進中國力學界與國際力學界的交融。(每點3分,要有概括及適當具體的分析;只分析不概括最多4分) 解析:①審題目——明確資訊篩選的原則“鄭哲敏院士的主要成就”;②審文字——找到相關的答題區間,要有適當的概括與分析;③注意答案的簡明、準確。

  【思路點撥】歸納內容要點一般是針對一個或幾個段落而言,常用的方法是:①摘句法。文章段落的主題句(首領句、總結句)和中心句就是對全段內容的概括,可以直接摘取。②聯詞法。在段落中摘出能表達本段內容的中心詞語、句子,將其聯結在一起,但要注意語句的通順。③分層歸納抽象法。即先弄清段落中每句話的意思,再將這些句子切分成合理的層次,確定層次的邏輯關係及作者的表達意圖,然後舍次取主,以此為點,再找出各層的共同點,抽象概括出具有涵蓋性的簡潔的語句。④歸納內容要點也要從文章整體出發,對題幹中命題者的提示語也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4)鄭哲敏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人認為是強烈的愛國意識和崇高的使命感,有人認為是始終保持科研的熱情和秉承“自由探索”的精神,你的看法呢?請說說你的觀點和理由。(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對作品的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能力層次為F(探究)。

  【答案解析】觀點一:鄭哲敏有著強烈的愛國意識和崇高的使命感。

  ①留學美國,學成歸國,跟隨導師錢學森大力發展中國力學,為中國力學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②根據國家需要,曾從事地震響應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後又選擇高速高壓塑性動力學研究方向,並拉開爆炸力學研究序幕。③總體把握中國力學學科發展方向。積極倡導、組織和參與熱彈性力學、水彈性力學、材料力學行為、災害力學等多個力學分支學科或領域的建立與發展。

  觀點二:他始終保持科研的熱情和秉承“自由探索”的精神。

  ①他把“自由探索”的精神看作是現代科學精神的精髓,也作為一種人生目標,在力學研究領域不斷探索創新的經歷就是實踐了這種精神。②科學需要耐心,要力戒浮躁。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因此才在力學研究領域中取得了極高的成就。③始終保持科研的熱情,耄耋之年的鄭哲敏還活躍在科研一線。(評分標準:任選一個方面作答。觀點鮮明得2分;理由充分得6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解析:①審題目的明示——瞭解探究的角度是對“鄭哲敏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的看法;②審題目的暗示——作者寫此文的意圖,啟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愛國意識和崇高的使命感”“科研的熱情和秉承‘自由探索’的精神”。

  【思路點撥】如何把握傳主的形象,概括傳主的精神品質:透過閱讀梳理出主要事件。從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現來把握其形象。如果是評傳,要區分傳記中的敘與評,把握事件與觀點的關係。同時又要注意細節描寫。細節特別是典型細節往往最能傳神,最能打動人,給人以深刻印象。閱讀傳記時要學會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件細節,並對這些細節加以仔細思考。例如,這一細節表現了什麼,它與整個事件之間是什麼關係,它在事件或傳主的生活中起了什麼作用,它表現了人物怎樣的精神特質等。注意從傳主與時代,傳主與他人的關係去把握傳主形象。“傳主與時代”“傳主與他人”是理解傳記的經緯。首先要關注時代、社會、家庭背景下的傳主。要理解傳主其人其事,就要了解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背景、家庭生活背景等眾多因素。其次,要理解關係網中的傳主。傳主的人際交往是影響他也是組成他人生經歷的重要方面,透過傳主與他人的關係去把握傳主是閱讀傳記的一條通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