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抃《次韻孔憲蓬萊閣》閱讀真題答案及賞析

趙抃《次韻孔憲蓬萊閣》閱讀真題答案及賞析

  次韻孔憲蓬萊閣

  趙抃

  山巔危構傍蓬萊,水閣風長此快哉。

  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動兩潮來。

  遙思坐上游觀遠,愈覺胸中度量開。

  憶我去年曾望海,杭州東向亦樓臺。

  【註釋】

  【1】次韻,和人的詩並依原詩用韻的次序。詩人的趙姓友人登蓬萊閣時,有詩贈趙抃,此詩為趙抃所作的和詩。孔憲:一說指孔宗翰,一說指孔延之。憲:官名的簡稱。蓬萊閣:中國古代四大名樓,在山東省蓬萊市北丹崖山上。

  【2】望海:此處實指望錢塘江潮。

  【3】樓臺:指望海樓。

  危構:高的建築,指蓬萊閣。危,高。

  1.“山巔危構傍蓬萊”是倒裝語序,這句詩的正常語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2. 對此詩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快哉”表現了水閣臨風的快感,為全詩奠定基調。

  B.“兩潮來”描寫了晨昏兩次起潮時大海的動盪不息。

  C.“逾覺”直接抒情,表達詩人臨海觀潮的心境感受。

  D.“憶我”由對方轉而聯想到自己,“憶”字引人回味。

  3.從結構角度,賞析本詩頸聯的妙處。(4分)

  參考答案:

  1. 蓬萊危構傍山巔(1分)

  2. C(3分)

  3. 頸聯收束前四句。“遙思”照應題目,點出前面四句是想象之景,又將視角由景而及觀景之人,“遊觀遠”“度量開”都是對友人觀潮景象的描繪,想象友人在蓬萊閣上游目騁懷,心胸豁然開朗,以情結景。同時,“遙思”“逾覺”又巧妙引出下聯自己的回憶,轉出心境。章法上顯出轉折迴環之美。(4分)

  參考譯文

  靠近蓬萊的高高樓閣,聳立在山頂上,凌空的水閣四面來風,千里長風令人心懷舒暢。大海包容了高天厚地,把千百條河川接納進自己胸膛,清晨和傍晚波翻浪湧,每天兩次潮落潮漲。遙想你在蓬萊閣座上,遊樂觀覽,視野多麼寬廣,因著那壯美的海景,胸襟器量更加開張。回想去年我也曾經望海,在杭州東面的望海樓上。

  賞析

  《次韻孔憲蓬萊閣》是北宋詩人趙抃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首聯描寫了蓬萊閣地形的高迥,以及水閣凌空,足當千里快哉風的雄健氣勢。頷聯以濡染大筆繪出大海涵容天地、收納百川的壯闊懷抱和早潮晚汐變幻的動盪景象。頸聯筆鋒勾轉,點出遙思對方在蓬萊閣放眼千里,胸襟愈覺開闊的`情景,自然地接入尾聯詩人曾在杭州觀錢塘江潮的往事,筆墨省淨,引人遐想。全詩語言遒勁,畫面壯美,格調豪邁。

  “山巔危構傍蓬萊”,寫蓬萊閣建築在山頂上,點明其地理位置之高,本應是“蓬萊危構傍山巔”,此處卻使用倒裝手法,將主語“蓬萊”置於最後。這樣不僅在語音上讀起來更響亮,而且相對於正常語序來說,更能讓人在別開生面的陌生感中加深對蓬萊閣的印象。

  頷聯承接上句,繼續發揮想象,寫在蓬萊閣上觀潮望海的情景。雖然作者並未親見其景,卻能將筆觸伸至天地百川,以虛寫的手法烘托出潮來時的氣勢。站在蓬萊閣上,仰觀是湛藍高遠的蒼天,俯察是深邃洶湧的大海。極目遠眺,天沒有盡頭,海也不見窮處,仿若天地百川都被這漫無邊際的海水所涵容,水天一色,風月無邊。每天晨昏兩次潮汐漲落時,海水升騰,天地也彷彿被海水託舉而浮動起來。“晨昏浮動兩潮來”句,借用孟浩然“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和杜甫“乾坤日夜浮”的詩意,將詩境拓寬,氣象恢弘。寫景至此,已將蓬萊閣上觀潮的情境很好的展現出來。在頸聯中作者將筆鋒一轉,以“遙思”二字,將視角由觀景而指向觀景之人。詩人想象友人登上蓬萊閣,遊目騁懷,以天地之氣填充胸臆,以滄海之水滌盪靈魂,必然越發覺得心胸豁然開朗,有去留無意、寵辱不驚之感。

  全詩至此,多以虛筆寫意,然而卻絲毫未有隔霧看花之憾,極真切自然,彷彿作者親歷親見。作者為何能將蓬萊閣上觀潮的感受描寫得如此真切,最後一聯給出了答案。他熙寧三年出知杭州,當年十二月徙知青州。所以隨後作者說“憶我去年曾望海,杭州東向亦樓臺”。原來杭州也有一個望海樓,作者去年曾在那裡親身體會過觀潮望海的感受,作此詩時,作者當時觀潮的感受自然會融入筆端,因此詩歌顯得奇情壯採,揮灑自如。

  這首詩無論寫海潮,寫人的胸襟,都顯出一種開闊的景象,豪邁的氣概,但不靠描摹刻畫,而多用健筆直接抒寫,那水閣風長的快感,那涵容天地百川的大海,那晨昏兩次浮動的海潮,那“遊觀遠”的視野,“度量開”的心胸,都顯得開張雄闊。語言上絕去藻飾,不用典故,造語的質樸勁健,感情的豪邁,加上章法的開合轉折,於律詩中融進了參差拗健之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