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哲學》讀後感

《圖解哲學》讀後感

  《圖解哲學》以活潑的文字、有趣的故事和簡明易懂的圖解,呈現東西方哲學在歷史長河中萌發與演變的軌跡。下面是小編準備的《圖解哲學》讀後感,歡迎閱讀。

  《圖解哲學》讀後感

  對於我這個不是初學者而言,這本書讀著也相當的費勁。因為它的內容太多了,介紹的流派也太多了,況且哲學流派的變遷也沒什麼規律可言,同時每位哲學家的介紹少則一副圖案,多則幾段論說,難能將哲學的精彩表達出來。還好我有些哲學底子,特別是認識論轉向、語言學轉向、生存論轉向;所以這些橋段我看的比較輕鬆。如此看來,這不是一個初學者的讀物,應該是有一定基礎的讀物。

  當然也填補了我的一些歷史知識空缺。最吸引我的是啟蒙部分,我最關心的三個哲學家是:洛克,盧梭,康特。應該說,給了我全新的認識。現象學與存在主義的解釋實在無法清晰理解,語言學、符號學、結構主義也看得似是而非。倒是幫助我梳理了近期哲學的發展流派,便於我到圖書館選擇書目了。

  邏輯肯定是有缺陷的。存在不符合事實的邏輯,是虛擬世界的邏輯。換句話說,邏輯在虛擬世界中存在太多的演繹空間,太自由了。而一旦走入現世世界,大多數的在虛擬世界中運轉自如的邏輯出現了不能被我們理解的荒謬。這也是為什麼思想的世界如此的混亂。就這些思想所在的虛擬思維空間而言,是可以推進的,就這些思想所在的現實空間中,是亂成一團的的。當然,也有在虛擬思維世界,現實世界都可以合理推進的邏輯與思想,這就是我們所謂“哲學”所要“澄清”或者“明晰”的東西。

  分配起源與歸因!所以分配理論有待完善,因為人們對事物的發生的歸因有了新的認識。

  康德的表象與物自體。

  不承認物自體的存在,都導致唯表象論,直接是唯心主義。

  承認物自體的存在,都導致透過現象看本質,直接是唯物主義認識論。

  康德認為,承認物自體的存在,但是是不可知的。

  承認物自體的存在,並認為它的存在與表象是一體的,不做二分劃分,認識表象就是認識物自體,我們既是生活在一個表象世界中,也生活在一個本體世界中,所以關注顯現,導致現象學的興起。

  有什麼樣的結構,就有什麼樣的意義——結構主義;意義是由語境產生的。換句話說,不存在永恆的的意義,包括男權主義引導下的所有哲學論說,因為這些在女性主義的語境中從來沒有被考慮過,提起過。

  《圖解哲學》讀後感

  日本宇都宮輝夫、坂井昭宏、藤井教公合著的`《圖解哲學:像哲學家一樣去思考》用簡明扼要的語言、生動的漫畫和圖表向讀者介紹了古今中外哲學的發展史。推薦這本書不是因為它結構清晰、篇幅短小精悍,也不是因為它介紹了知名的哲學人物、故事和思想。推薦這本書的唯一原因是——我能讀下去且讀的興趣盎然。

  開篇先是一個孩子在進行的哲學思考“云為什麼會浮在天上”,引入亞里士多德認為的哲學起源是對於“存在的驚訝”。之後逐層剖析指出哲學是所有學問的基礎,各種數學、物理、化學,甚至音樂、文學、宗教都是哲學的分流。然後分別介紹了古代、中世紀、近代、現代的各類哲學思潮,其中有些理論真的能讓人笑破肚皮。比如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認為數字裡寄宿著各種本性,婚姻的本性是5,男性是奇數、女性是偶數,5是3與2相加得出的數字。好吧,畢老師,知道您數學好,可也不能這樣往哲學上湊啊,您還是好好研究“畢達哥拉斯定理”好吧。

  讀這本書的另一個感慨是師承關係:黑格爾是馬克思的老師,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而柏拉圖又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這可能就是古代孟母三遷和現今學區房持續高價的緣故。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還有書中分析中西哲學異同的觀點十分驚豔。從透過語言來探究世界與人性的根本原理這一點上來看,西方哲學與東方哲學並無兩樣。二者的差異在於一個採用的是對世界進行嚴密細分,不懈探究的方法;而另一個採用的是先認知世界的本來面貌,然後對其進行探究的方法。西方哲學將語言內涵精煉到極致,且將宗教、諸如科學、處世智慧及哲學等進行區分;而東方哲學對宗教、處世智慧、道德等則未進行明確劃分。

  好吧,我承認自己讀書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為了休閒,如果能在休閒時擴充套件一下認知或常識就再好不過了,比如《極簡宇宙史》、《人類簡史》、《習慣的力量》、《稀缺》等。可惜編輯出版這樣兼具科學性與趣味性的書的作者在中國並不多見,想獲得專業的知識大把的教科書可供君閱;想輕鬆的瞭解古今中外的哲學歷史,可以選本國外學者編著的書,比如這本《圖解哲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