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自我發展規劃的制定》讀後感

《教師自我發展規劃的制定》讀後感

  不求自我發展停滯不前的教師將會自動被淘汰。下面小編準備了《教師自我發展規劃的制定》讀後感,提供給大家參考!

  《教師自我發展規劃的制定》讀後感1

  學習《教師自我發展規劃的制定》的課程後,我認識到教師制定自我發展規劃的重要性,同時也初步瞭解了教師自我發展規則的制定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師德師風:

  政治思想素質是靈魂,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關鍵。我要時時刻刻關心國家大事,瞭解時事,擁護黨的各項方針和政策,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使自己具有高度的集體主義精神、責任感及主人翁意識。在教學中,做到尊重學生,不對學生偏見,重視他們提出的意見。使自己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初淺的知識,而且培養他們良好的個人品質,以及積極的生存心境,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去對待生活。

  二、專業能力:

  1、透過多種學習機會與渠道,選擇和運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化水平。堅持記教育教學日記,養成及時反思和勤於積累的習慣。多翻閱有關教育的書籍,提升自身的教育內涵。

  2、在教學過程中認真研究教材,立足於學生的角度來研究教材,積極備課,認真上好每一堂課,及時努力做到三個反思: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後反思。

  3、在教學方式中認真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創設方法,掌握生活化、情境化的課堂風格。從而豐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堅持教學相長,在師生交往中發展自己。遵循“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增強自己的管理能力,培養學生自己管自己的能力。

  5、多聽校內、校外的教師公開課,透過對比,發現其他教師中的優點,加以吸收融入到自己的教學中;同時也透過集體備課、交流學習等形式,來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6、繼續學習新課程理論,以“生活化、情境化”課堂教學理念來進行教學,充分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重視學生認知過程中的情感培養。

  7、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學生動手能力、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師自我發展規劃的制定》讀後感2

  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科學技術與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知識在不斷的更新,教師職業也處於不斷變化和發展之中,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也將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那種一旦成為教師就可以一勞永逸的思想與時代的發展越來越不相吻合,教師職業將成為終身發展的過程,作為教師要有一種教到老學到老的意識。否則難以培養出有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來。

  作為一位年輕的教師,我們更要對自己的人生作出具體的職業規劃,這對我們教師職業的成長是非常有必要的。我記得省教育廳的一位領導曾經跟我們講過:"一個沒有理想、沒有目標的人生將會是一場噩夢。"很顯然,我們每個人都應給自己樹立一個目標,並朝著自己的人生目標邁進,這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作為青年教師更要有"我要成為名師"的信念和拼勁。名師之所以為名師,並非他們天生就是名師,回顧一下我國當前的一些名師,像"餘漪、餘應潮、魏書生、錢夢龍、李鎮西?"他們都是從基層做起的,他們都對自己的人生職業做出過具體的規劃,有長期的,有短期的、有近期的。正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職業作出了規劃,然後朝自己的目標去邁進,最終他們就成為了名師。

  我覺得自己就沒有好好地對自己的職業人生做出過很好地規劃,以致於自己從畢業到現在工作了六年,卻沒能取得驕人的成績,而是渾渾噩噩度過了這六年。透過遠端教育這一課的學習,使我猛然驚醒:當教師不能得過且過,而是要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斷地去學習,從而適應教師職業化發展的需求。

  超越自我是很艱難的,往往還是痛苦的,但是人生的每一次超越自我,都會產生一個全新的自我。我們的人生,從我們這個生命體的形成最初起,經歷了多少次超越才得以逐步成熟,無論是胚胎形成、還是離開母體、還是蹣跚學步,每一次超越都得到了提升。可是,許多人在事業或生活方面往往小有成就時,就固步自封,停滯不前,人尤其是作為中國人的劣根性就暴露無遺,很難戰勝"自己"這個最大的敵人,就很難再去挑戰自我而去超越自己,當然也就停止了自己前進的腳步。

  許多老師出現職業倦怠等高原現象也是這樣自然而然產生了,工作幾年後,對教學自以為已經熟門熟路,職業快樂也不那麼明顯,得過且過的心理就自然產生了,如果沒有很大的外力影響,許多老師很難有超越自我的內驅力。陳萍老師在她的報告中以她的親身體驗向我們介紹了她是如何不斷超越自我的,她以她的六個標高給我們樹立了榜樣,她在報告中比較系統地就教師如何規劃教師職業生涯,走好專業發展之路作了指導。

  至於成就他人,那是更多人難以做到的。我們的社會是群體社會,只有立足於"我為人人",才會有"人人為我"的良好社會風尚,社會才得以進步。老師其實就像一艘渡船,載著一批批學生到達成功的彼岸,自己卻永遠在渡口徘徊,這說到底就是老師的價值,是社會分工。人生的意義絕不在於這個人本身成了"什麼",而在於他做了"什麼"。蠟燭的價值不在於它可能成為什麼"金蠟燭"或"銀蠟燭",其價值在於它燃燒時所放的光和熱。同樣,艄公的價值就在於他堅守崗位,讓需要過河的人安全到達彼岸。成就他人就是每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價值。老師點化一個又一個心靈,照亮一盞又一盞心燈,成就一個個學生,是社會所不可或缺的"靈魂工程師"是何等有意義!老師的偉大就在於此——成就每一個學生!

  我耳邊回想起陶行知先生的話:"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是啊,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像陳萍老師那樣:捧著一顆心來,規劃好自己的教師職業生涯,不斷超越自己,走好自己的專業發展之道,成就他人,不帶半根草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