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範文
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範文
散文的精髓是形散而神不散。讀一篇好的散文,就像在炎熱乾燥的沙漠裡逢著一片綠洲,滿心裝滿了欣喜與崇拜。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一:
林清玄是中國一代文學大師,他為後人留下了無數文學著作。書中飽含著書墨的韻味,從生活、見聞、佛教等方面為我們展示了世界上的點點滴滴。
光是人每天都能見到的東西,陽光、燈光、目光、霞光、月光。這些光也折射出了世間種種的現象。有多少人因為光彩而失去了本性,在陽光下展示出一副虛假的外殼;從古至今,所有的詩卻從未有過寫過正陽的,也許是因為人在正陽下會感到害怕吧。現在的人對別人充滿了懷疑,把真實埋藏在了內心的最深處。
現在,人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差,一塊塊珍貴的土地被人們變成了賺錢的工具——蓋樓房、蓋商鋪、做景點,失去了土地原來的價值——生長植物。城市裡再也難覓土地的蹤影,才會引發林清玄如此的感想。
人總喜歡用金錢來衡量一個事物的價值,殊不知有些東西是不能用金錢買到的,例如你不能買一點感恩,只能買一些禮物作為感恩。俗話說的“有錢能使鬼推磨”,林清玄認為是不對的,我也這麼認為。金錢不是萬能的,也不是什麼都能買、能送的。但是,如果一個人能真情流露,懷著真心去送祝福,那不用說感恩,明月都可以送,對方也一定收得到。
人喜歡喝茶,也喜歡品茶,但沒有人去嘗試新的品種,滿足於現狀,林清玄的朋友就是一位敢於創新的人。他曾在房子裡實驗把烏龍和鐵觀音合成一味,想做出“烏鐵茶”;在寒冷的早晨採集含著露水的茶芽,想做出“雀舌鷹爪茶”;在深更半夜提著探照燈採茶,想做出“月光茶”……正是由於他的創新,才能做出這麼多新品種——我們不也要有這種精神嗎?
也許我們還可以從書中領悟到其他的道理,這,也許就需要我們去慢慢品味了。
《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二:
讀林清玄,每一次都好像從城市瞬間落到了田園,滿眼的自在,愜意。
可是這樣的書就是要讓你去翻開,在閒暇的時刻,一杯咖啡或者清茶,一張搖椅,一點陽光和幾朵白雲,捧著它,便是一生一世的永恆。它們不似櫃檯上的暢銷書,聲名大燥間,街頭巷尾便都是議論。它們默默,默默地如白雲,似流水,不會有成為焦點的時刻,卻是長久不衰。
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是一副素描,簡單的幾筆,卻勾勒出一個人心底繁雜的世界。
親情與鄉情是必不可少的主題。他寫到浴著光輝的母親,都是一句寶貝不怕,卻流露出天下母親對孩子濃濃的愛意和關心。就是那麼一句話,而生活中所見到的也許比一句話更簡短粗略,但卻實實在在。我們的眼睛就是要像這樣善於抓住生活中的點滴,被人遺忘的點點滴滴。而這些被我們忽略的,都在他的筆下重現,帶給人們心靈最真實的悸動。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永遠說不盡道不完的,作者有一句話,我覺得說的很好――對於父母親的愛,我們也是“提得起來,就是我們的”,趁還提得動,行李箱還有空間,就多塞一點愛進去吧!在這些尚在的時間裡,也許我們應該對父母說出自己的心意,不帶半點羞澀地毫無保留地道明,正像他們給予我們毫無保留的愛。
對於故鄉,我其實是沒有太多的留戀和感慨的,畢竟沒有出過遠門,沒有機會體會到思鄉的離愁別緒。但作者在文中將家鄉與親人聯絡起來,我忽然就覺得,也許它比我想的遠有意義的多。作者說,他出門旅行時總帶著一杯故鄉的水土,那會給他力量,因為那裡面承載的不只是故鄉之愛,還有母親的祝福。這是很實在的話,鄉情中,更多夾雜的是親情吧,對親人對故友的思念。
世事離戲只有一步之遠,人生離夢也只有一步之遙。
不知道聽誰說過:生命最有趣的部分,勝過演戲與做夢的部分,正是它沒有劇本、沒有彩排、不能重來。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正是我們要做自己,承擔所有的責任。林清玄的散文裡總有一股清新的氣息,也許是有流水的聲音,也許是灑進了陽光的溫暖,又許是有風吹過的清涼。
總之,這一切都使你不得不安靜,在冬日人煙稀少的書店,當你坐下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就已有彈奏琴絃飄出的琴音安撫了你浮躁的心。它讓你不知不覺地靜下心,不知不覺地專注於這字裡行間的溫柔。這便是一本書的魅力所在。像是一個禪師在向你說教,聲音低低的,柔柔地,卻絲毫不差地進入你的耳中,落入你的心裡。
所以,花季的時候,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心裡種花。
《林清玄散文集》讀後感三: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著激越,在冷峻中保持著溫煦,在流動中體現著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
他有一篇美作,名為《心田上的百合花開》。這篇文章深深的感動了我。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繹出一段美麗而又令人感動的故事。一個小小的“心靈”,為了心中那個美好的願望,竟是如此的'執著和堅韌。它,的確不是一株野草。
偏僻遙遠的山谷、高數千尺的斷崖,預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願望的道路必然艱難曲折。惡劣的生長環境,並沒有消磨它作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雖然它剛誕生時長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樣。但一個堅定的念頭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開花,我要以花作證。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著胸膛”——與自然環境頑強地抗爭。
如果說與生長環境的抗爭,只是野百合為實現美好心願邁出的第一步的話,那麼,野草的譏諷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對的更嚴酷的考驗。野百合是執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對野草的嘲諷譏笑、蜂蝶的鄙夷勸導,野百合堅定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不事張揚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抗爭,獨行其道,終成“正果”:“它終於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這花是信念的結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正因為這美麗來之不易,所以當百合谷成為人們的“聖地”之時,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謹記第一朵百合的教導:“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