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讀後感範文

人生的智慧讀後感範文

  人生的智慧,就是教你如何儘量幸福、愉快地度過這一生。因為人生來就是有罪的。生來就是來遭受痛苦的。所以,我們應該找到對策。那就是以快樂對付痛苦。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生的智慧讀後感,歡迎閱讀!

  篇一:人生的智慧讀後感

  一本書或者一堂課只要有一句話能觸動我們,那就是一本好書、一堂好課了。如果把一次觸動比喻為一朵浪花,那麼,在讀這本書時,你會覺得波濤洶湧,浪花翻滾!在閱讀前,下了很大決心,要求自己一定要沉下心來仔細領悟,因為總認為和哲學相關的書籍都是深奧、晦澀難懂。但當我翻開書時,吃了一驚,因為它娓娓道來,通俗易懂,且翻譯本的文筆優美,引人入勝。

  裡面很多觀點並不新穎,但卻分析透徹,且加以佐證,有理有據,使人覺得言之有理,絕無空洞乏味之感。

  前言裡,亦非介紹叔本華時,提到他是一個十分矛盾的人,“從小就性格孤僻,孤傲敏感且喜怒無常”,此書字裡行間也流露出來了。但這樣也會覺得叔本華也和我們常人一個樣,一下子拉近了距離,總的來說,本書內容還算正面、積極向上,讀完後可以提升我們對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喚醒藏在我們內心的那份激情!“人們在世間有何種感受,主要在於人以什麼方式來看自己所處的世界”。

  中國有句古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是這個道理,同樣是逛街、參觀,但每個人卻會有不同的感受,對同一個事物也會有不同的見解。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提醒我們要注意學習,不斷提升、拓展自己“看世界的方式”。當別人有不同意見時,不要輕易地以自己的看法去判斷對錯,而應該順藤摸瓜,找到產生這個觀點的“方式”,以此提高自己;另外,要尊重別人的意見,錯和對都不是絕對的,做到“合而不同”。

  “人持久不變的並不是財富而是人格”,這是亞里斯多德的名言。“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由此可見,人格會伴隨我們走過一生,意義非凡!從小的方面來說,人格會影響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等,進而影響我們的生活、事業。中國命相學上有句名言:“性格決定命運,氣度影響格局”真是有它的道理!從大的方面來說,一個人的人格好壞決定了他對社會是貢獻還是損害,而人格不會因為財富、學識、能力的多寡強弱而改變,相反,如果一個人的人格不健全,那麼他擁有的能力越強,只會增加對社會的威脅,因此,科學是把雙刃劍,關鍵就看它掌握在誰的手裡,所以我們常強調做事先要學會做人。

  這就像武俠小說裡的大反派,他們擁有超人的能力,卻不造福人類,反而殺人如麻、貽害江湖,結果弄得天怒人怨,人人得而誅之!如果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健全他們的人格,金庸筆下的變態殺手、江湖怪人就會大大減少。中國的教育在這方面做得工作很少,並不怎麼關心孩子心理的成長、人格的培養,而把精力放在了其他方面。和親朋好友聊天時,一旦提及他們的小孩,我都不會問學習怎麼樣,也不關心他是否愛學習,是否中途輟學,因為在這百花齊放的社會,在學校讀書並不是唯一通向成功的路徑。相反,我往往會問他懂事不,是不是經常思考,有沒有考慮過人生,有沒有學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而並不是一時衝動,“讀書明理”才是關鍵所在。

  “人生的幸福與悲苦,關鍵不在於遭遇的事情本身是苦是樂,而要看我們要如何面對這些事情,我們自身的感受是什麼樣。”,“我們更容易抵禦來自外界的苦難,但卻很難承受自身性格缺陷所帶來的痛苦”。從古至今,流傳著許多苦中作樂的感人故事,就是這個道理。從這個角度看,當我們面對苦難、挫折時,應該坦然、樂觀面對,因為人生本來就是由酸甜苦辣組成,缺一不可,這些我們都無法選擇,但我們可以選擇對待它們的態度。人最大敵人其實就是自己,我們應該正視自己的缺點、不足,勇於戰勝自己。在這次公司組織的乒乓球比賽中,第一場和超聲對決,我參加單打,結果輸了,關鍵就在於很少參加正式比賽,心理太緊張了,而在後續的比賽中,自己過了這道心理關,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水平,贏得精彩,輸,雖敗亦無憾!戰勝自己的感覺真爽!一個人幸不幸福,不在於他擁有多少,而在於他要求多少,知足就會常樂,叔本華也開出了幸福良方:“心地善良,思維敏銳,樂觀進取,爽朗大方,體格強健這些人自身所應該具備的美好的品德才是獲取幸福的第一要素”。

  篇二:人生的智慧讀後感

  讀完書看完附錄,和那麼多偉大的人物一樣,我也被叔本華深深吸引。確實,就像尼采說的,叔本華是為自己而寫,文字不矯揉造作、不似是而非,非常的堅定、自信。本書,讓我對哲學也產生了興趣。

  直接行動就是在噹噹網上訂購了“尼采、柏拉圖”,和哲學搭上夥之後,反觀之前的讀物,覺得層次太過低劣,接收到的知識不知經歷了多少個“消化腸道”,搞不清是第幾手了。當真正閱讀名著時,會發現,很多我認為新鮮的論斷有可能是好幾個世紀之前的產物。在19世紀叔本華的書中,發現很多現下都非常“時髦”的觀點,如同新瓶裝舊酒,可見我的孤陋寡聞。

  1、對待現在、過去和未來的態度

  很多心靈導師都告誡人們要“活在當下”,其實在19世紀叔本華便認為“現在“尤其珍貴。他花了很長一段論述來說明過去、現在和未來對人們的影響,並明確表示“現在才是唯一真實和確切的;相比之下,將來的發展幾乎總是與我們的設想有所不同,甚至過去也與我們對過去的回想有所出入”,以及把握現在的.重要性“由於懊惱過去和操勞將來,我們拒絕美好的現在時光或者任意地糟蹋它,這可是徹頭徹尾的愚蠢做法”。賣瘋了的暢銷書《當下的力量》無非也就是圍繞這些理念。

  2、關於人自身幸福

  “人的最大成功在於內心的寧靜和人際關係的和諧“因為看到某名家的這句話,我不遠千里去北京參加她的工作坊。而這裡,叔本華對於人自身幸福的論述更加的的精準。他說“人的內在擁有對於人的幸福才是最關鍵的。財富除了能滿足人的真正、自然的需求以外,對於我們的真正幸福沒有多大影響。”成功和幸福,研究的人太多,說法也很多,但是這幾句話,簡明扼要的表明了幸福的屬性,幸福無關乎他人和財富,僅僅關乎自身。這個理念,是不是也能從目前林林總總的心靈雞湯類書籍中看到它的影子?

  3、關於世界的看法

  大學時候某老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令我深深崇拜“你看世界簡單,世界便待你簡單“,叔本華說“同一樣外在的事物和同一樣的境遇,對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影響都不盡相同,處在同一樣環境的每個人,都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每個人到底生活於何樣的世界,首先取決於這個人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事物對人的影響,取決於人對事物的認知,這和心理學的情緒ABC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或許應該說情緒ABC理論從這個觀點中吸取了養分。

  4、關於變化、關於夢、關於別人的看法、關於社交

  “只有轉換變化才是永恆的”

  “人的內在衝動不知不覺地受到了我們睡夢的指引,這些夢帶著預示的內容”雖然弗洛伊德說自己沒有受到過叔本華的影響,真是這樣嗎?夢的解析,意識和性在叔本華的書中都是有論述的,而且就像這段對夢的描述一樣,都相當之精闢。

  “我們可以把那些瑣碎的、每時每刻煩擾我們的小小不幸視為存心給我們做練習和鍛鍊之用,這樣我們就不至於在安逸中失去了忍受巨大不幸的能力。”這種觀點是不是比“心靈雞湯”更為實用?

  “如果我們真的擁有這方面的素質和長處,那我們並不會想到故意去顯示、炫耀它—想到我們的這一份擁有,我們就已經心滿意足了。”這就是“曬幸福,分得快“的哲學原理。

  “要麼孤獨,要麼庸俗。一個人對社會交往的熱衷程度大致上與他的精神思想價值成反比。”所以獨處是有所成就的重要因素,有人說當今中國“無大師”估計就是不夠孤獨,嵇康、阮籍、陶淵明這些真正的隱士,才能創造出一流的作品。

  總之,在現代心靈雞湯類書籍中看到的某些直指內心的“真理”,在朋友圈瘋狂轉發的“時髦論點”以及很多著名的心理學理論觀點,在本書中都可見端倪,且更為簡練、精闢,不愧為《人生的智慧》。

  篇三:人生的智慧讀後感

  花了一天的時間,拜讀了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敬佩不已。現在欣賞到大師級的文字、音樂,常常由衷的發出敬佩的感受。人類的感情中,嫉妒是很普遍的,羅素說過,女人對世界上所有其他女人都有可能產生嫉妒,男人則通常對同行的男人產生嫉妒;幸好,上帝還賦予了人類另外一種高尚的感情,那就是敬佩。希望自己能夠多發展敬佩這種感情,也許將來會有時間和意願去欣賞藝術、美術、雕塑之類的內容,但就目前而言,書籍、文字可能是最容易得到,內涵也最豐富的藝術形式。

  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常常被叔本華的比喻引得忍俊不住,雖然這本書完成的時代在叔本華的後半生,但在這本書中,叔本華常常表現的像個自負的孩子,對自己的生活方式異常熱烈的表示支援,用自己的哲學思想為個人的生活作了最好的註解。

  痛苦和無聊是人生幸福的兩個死敵。每當人們遠離其中的一個,就靠近了另外一個;一個人對痛苦的感受能力與對無聊的感受能力成反比。一個人對與人交往的熱衷程度,與他智力的平庸和思想的貧乏成正比。人們在這個世界上,要麼選擇獨處,要麼選擇庸俗,沒有其他的選擇了。

  亞里士多德說過,理性的人們追求的不是快樂,而是沒有痛苦。亦即:所有的快樂,其本質是否定的;而所有的痛苦,其本質確實肯定的。舉個例子,哪怕你平常生活的90%都是順利的,你很少感受到這些順利給你帶來的快樂,即使有,也只是轉瞬即逝;但只要有些微的痛苦,比如說牙疼、損失少許錢財,這個痛苦都會時時的拜會你,給你帶來深刻的印象。因此,快樂只是表象,無法持久,這是由人的本性決定的,世上人們都去追求快樂,感官上的,情慾上的,權利上的,但殊不知,只有痛苦是持久的。因此,與其追求快樂,不如避開痛苦。

  獨處的好處,一個人只有感知能力非常豐富,對別人的依賴性很少,才能從獨處中自得其樂,而獨處對於天才而言,則更是必需的部分。一個無法忍受,無法從獨處中獲得快樂的人,其思想和智力,都是貧乏的,是這世上大多數庸俗的人的一部分。想想你可以避開的哪些俗不可耐的人,你一定會好好享受獨處的好處。

  哲學家,是探索人類靈魂的先行者,是人類思想文明的開拓者,他們的思想往往遠遠領先於他們的時代,不被當時所理解,但最終真理就是真理,即使過了幾百年,也會被重新認定;所以也有一種說法,在當代就被大家讚揚的傑出人物,往往死後會被遺忘。因為天才就是引領人類的火把和旗幟,他們永遠前行在大多數人的前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