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相信任何人》讀後感
《別相信任何人》讀後感
(一)
我們的大腦像一個神奇的硬碟,可以刻錄下我們每天經歷的事,自動忽略一些快取的資訊不至於影響它的執行速度,它的分割槽正常運轉,我們的生活才能正常的進行。但是我們卻不能像真的硬碟那樣手動的去刪除一些不想要的資訊,於是很多人都羨慕魚的記憶,只因為轉瞬即逝。可是如果真的沒有了硬碟中的資訊,我們的生活真的如想象中美好嗎?
《別相信任何人》所講述的正是一個失憶人所面臨的困擾。20年來,克麗絲一旦進入熟睡狀態中,她的記憶就會清零,也就是說她的記憶只能保持一天,每天早上醒來,她都會完全忘記所有的事,對於她來說,所有的東西都是全新的,記憶的空白讓她只能依靠身邊知道她所有經歷的本。面對這樣的一天,我想沒有人會接受這種疑惑,雖然有一個人會為你解釋一切。納什醫生的出現似乎是本說辭的證明,在他的幫助下,克麗絲開始寫日記,也是因為這個日記她知道了以往的記憶,慢慢的把劇情推向了高潮。這本書是一個懸疑小說,號稱是一部挑戰心理極限的小說。確實如此,因為我用了一下午加一晚上將這本書讀完後,大腦昏昏沉沉的,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感受,有些乏味,但是對於這個故事的創意我覺得特別值得回味。
這個故事中總共有克麗絲、本、邁克、納什醫生、克萊爾、亞當六個人,透過這六個人之間糾纏的情感關係,以及作者打亂的時間順序,讓這個簡單的故事變的複雜。作者透過克麗絲失憶這個源頭,用寫日記的方法讓劇情逐漸深入,只是結構和一般的懸疑小說一樣,在故事的'最後解開謎底。
這本書的題語:別動情,別認真,別讓自己陷進去。讓文藝青少年們對它產生了興趣,其實暢銷書也僅限於此,宣傳力度夠大就可以了。初看題目時我也這樣以為,以為是情感小說,但接著看下面“一本挑戰你心理承受極限的小說,為你層層揭開人性的殘酷真相”,還是獵奇的吸引力比較大。當看到“伏尾區”時,註釋解釋是倫敦的地名,在那一帶經常發生一些靈異事件。結果看到最後也沒有出現一起靈異事件,理由應該是這是一部心理描寫為主的小說,是在心理上起到恐怖作用,但是我沒有體會到。
對於本,他是以正面人物出現的,但是他說的因為愛克麗絲,誤解她見不到他就會很開心,於是對她放棄了照顧。事實上他也知道克麗絲的病況,但是他還是離了婚,有了新的家庭,和別的女人生活在了一起。我不知道這樣的人是否值得以正面形象出現。邁克是克麗絲的情人,因為克麗絲對家庭的愧疚回心轉意,讓邁克產生了嫉恨,在克麗絲與本的一次旅行中傷害了克麗絲,才使她最終失憶。可是之後的20年都是邁克在照顧克麗絲,他每天早上醒來都要面對一個空白的人,還要不厭其煩的講述無數次講過的事,我想邁克心裡也是特別後悔的,他愧疚做過的一切所以更想掩埋這些事,他只想和克麗絲生活在一起,可是克麗絲的記憶終究是透過日記恢復過來了,她知道了一切,而他最終也失去了她。或許作者是刻意來刻畫邁克的行徑的,一種黑暗的心理,以此來製造一種恐怖效果。
對於推理懸疑類的小說我一般都是看一遍知道結局就OK了,所以不會有很深的理解。
這本書對於我來說收穫就是思考了很久如果我失憶後會怎麼樣,最後結論是我不想失憶,失憶這個東西對於一個群居型的人來說著實是一種折磨,周圍的人知道你所有的事而你卻一無所知,這才是最可怕的。我想不管是好的壞的事情,都是我們經歷過的,其中的酸甜苦辣是隻供我們自己品嚐的,像大家想的那樣放棄哭得辣的事情,那生活豈不是很乏味,更何況我們壓根不能去選擇,所以珍惜吧,不論正經歷著什麼。
(二)
看完這本小說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雖說文中構建的事件並不多,但因瑣事煩躁也沒懶得做下記錄。今日回想起,作者對於失憶患者豐富的內心從頭到尾描寫出扣人心絃的氛圍。小說採用普遍的日記體手法記錄這碎片似的記憶生活,但給你初次涉略此類心理讀物,還是極其的震撼,一氣呵成讀完也豁然明瞭,所以也沒有必要再去做具體闡述。
關於人類本身記憶缺乏來講,也是關於精神方面的障礙。查閱作者,原來有著英國伯明翰大學物理學的背景,難怪對這方面確有研究,而且還帶著那麼敏感剖析一個人的角度。作者構建第一人稱女主角克里絲身上,一個失憶達20年少見型別的失憶症患者,用她的視角一步一步重拾自己生活的軌跡故事。
克麗絲一覺醒來,不知道身邊裸睡的男子是誰,甚至驚慌跑到浴室裡鏡子中看到自己臉上的皺紋,要不是看到掛著的幾張從前的照片,還以為自己還做著離奇的夢,這樣的日子或許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關於瞭解自己又重複著自我。克麗絲透過納什醫生的幫助下,再之前做過一些方式治療效果也不好,後面建議她寫下日記形式記錄的,或許因這樣對她閱讀過她的日記之後,記憶時間也漸漸有了好轉。慢慢的,當某一天,克麗絲在外看到遊樂場的小朋友,突然懷疑到自己有過孩子時,這更讓她心裡受到打擊。這不關乎倫理問題,克麗絲知道身為母親如果都不記得自己的孩子模樣,那對自己來講也是極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