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號》讀後感3篇

《查令十字街84號》讀後感3篇

  《查令十字街84號》是美國女作家海蓮·漢芙創作的書信體小說,收錄了海蓮·漢芙向英國一家位於查令街84號的舊書店買書的過程中,和店員弗蘭克之間的通訊。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這本書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查令十字街84號》讀後感(一)

  查令十字街84號》是一本書信集,書信中傳達了美國作家海蓮·漢芙和英國倫敦馬克斯和科恩書店的主人弗蘭克·德爾之間的書緣與情緣。

  書中收錄了漢芙與科恩書店二十多年間往來的所有信件,一封封的信件就像架起了一座彼此溝通橋樑。這是愛書之人的相互交流,漢芙愛書,視書如珍寶,她喜歡讀舊書,在得知科恩書店藏有許多古書之後,性情率真,熱愛古書的漢芙毫不猶豫地將書單和錢以及信一同寄出,寄到了大洋彼岸的科恩書店。而德爾也是很盡心盡力地為漢芙找書。一段神奇的書緣之旅就此開始了。因為漢芙對書的熱愛,因為漢芙對他人的信任,因為德爾的真誠和誠實。

  《查令十字街84號》被稱為“讀書人的聖經”。書中體現讀書之人對書的熱愛和尊敬,體現了漢芙別樣的讀書態度,絕不將書束之高閣。此書一經出版,便引起讀書人的關注,人們紛紛傳閱收藏。以至於查令十字街84號在多年以後成了倫敦的一個景點,一個讀書人的朝聖之地。

  而在我看來,這二十年長期不斷的通訊,不僅僅只是單純的書商與買書人之間的交易,愛書之人的相互對話,也是一段情緣,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漢芙從一開始就把書款放入信中一起寄出,不採用匯款方式,她也從來沒有質疑過德爾幫她算的賬。而德爾的行為,盡顯英國的紳士之風,不僅盡力為漢芙找書,誠實地算賬,就連躍於信紙上的文字,也是那麼地彬彬有禮。

  漢芙的善良,同樣也是深深打動了包括德爾在內的科恩書店的每一個員工,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漢芙給科恩書店寄去了許多生活必需品,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儘管她自己過得並不如意。透過跨越海洋的信件與包裹,他們彼此問候,相互溫暖。這是情緣,由書而起,不只是書緣,比愛情更大,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之間的一種相互關懷。

  這本書一出版便在英國風行,曾被英國大肆宣揚成是英國文學的復興。其實這種說法不說是錯,但未免過於生硬,這本書信集只是愛書惜書之人的相互交流,相互取暖。《查令十字街84號》這本帶有溫度的書信集,溫暖著每個人的心,同時,也喚起了到時人們對書籍,對文學的關注。

  《查令十字街84號》讀後感(二)

  《查令十字街84號》,是一位美國女作家與一家英國古舊書店以經理德爾先生為主的店員們二十年間購書寄書的八九十封往來書信的信函集。信函每封不過數百及千字,筆墨或端雅或諧趣,談文說事,噓寒問暖,記賬郵物,二十載不謀一面的歲月留痕薄薄紙箋,海闊天空地瀰漫著書香與溫暖的人間情味。掩卷莞爾,讀之,如對故交老鄰,道旁小坐,兩三碟小菜,濁酒一壺,晏晏趣說從前,欣聆舊懷。

  翻開這本小書,是在一個會上。因為會議慣常的枯燥,照例攜了閒書來趕瞌睡。書的序文和附錄竟有四篇三十幾面之多,很超乎了我的想像。才看了幾段序文中的書信摘錄,不時會心一笑,心已生愛悅。這書也夠調皮,見我喜愛,玩變臉的功夫,眨眼換了一副模樣兒,變作一道噴香美食要誘我一口吞了它!我才不是大聖的二師弟那副德行,會上這個當!一行不漏地,我先把“序”、作者的“譯序”,還有附錄的兩篇解讀當作佐食小碟填了牙縫。會上讀書多有干擾,至此再忍心合上書頁,美味要留在靜時全心以對,才不負美意呀。

  昨日,久雨初晴,風和日暖。睡前臥讀,撥亮了燈,雙目炯炯,一口一口咂食美味。淡淡古書味道,鬱郁人間情誼,溪水般叮咚跳躍心間。只為這家異國的書店找到了她想要的書,當海蓮·漢芙小姐從她的英國籍鄰居那裡聽說戰後的英國,物資匱乏到每個月每個人只能配給到一個雞蛋時,她心疼了。

  從聖誕節開始海蓮·漢芙小姐給被她稱之為“我的書店”的店員們源源不斷寄送食品包裹禮物數年,直至時局好轉。人和人之間,如此純粹!我的眼裡,就連信函的購書賬目中頻頻出現在字裡行間的“美元”和“英鎊”,亦去濁存清扮成了兩個小書童的樣兒,跟著那一冊冊可愛的老版舊書,前趨字尾地一天天衣襟袖角都浸染了紙墨的香芬。

  德爾先生是書店的經理,回覆海蓮·漢芙小姐書信最多。隔空鴻雁傳書二十年,因為異性,人與人之間便有了一段細微別著的情意,被解讀為另一種愛情未免也牽強了些,其實還是友誼的底,和塞西莉那幾個店員一樣,不過彼此更多一份知心、體貼與堅持。如此而已。

  我很喜歡這樣的兩個人。在人生的長河裡匯入這樣一段盪漾著書頁古香的清流,非幸事美事還可為何事!她人在紐約,心屬英國文學,買書、讀書、寫書;他人在倫敦,就職古舊書店,售書、尋書、寄書。她善良坦率豪爽仗義,他溫厚雅正恪盡職守。他們因書結緣,在這片緣分的天空下,他們的朋友、親人、同事、鄰居都走上了“查令十字街84號”書店這個舞臺,寒來暑往,雁來雁去,這些可愛的人紛紛執筆,寫出了一幕美好的友誼劇目。也許,她和他,比友情又多一點點,也僅只一點點吧,不然二十年的歲月,無論如何旅資匱乏這樣的理由也是擋不住情人的腳步的。當青絲漸成白髮,她在他辭世的兩年後終於機緣來臨,推開了“查令十字街84號”的門,人已亡,店已空。

  這夜入夢,我竟拾到其中一封信函,怕失去,急取了相機來拍照存念。而後的夢中又至某書坊,購得一冊印刷精緻的.老版小人書《蘇武牧羊》,喜不自勝。想起被舅父拿走的一冊書法帖子,想要再覓一個,翻找許久,卻不可得。那夢裡也怪,難道米芾不是書法家了,他的書全給印成了畫集。蘇東坡的字也很好,老闆極力推薦著。眼前字,心底情,先父習字法宗米氏,看書帖無非一點兒念想,但為此故,就還是要米老先生的字最關我情。

  廿載書緣一夢中。醒來的清晨,在枕邊又取了這本小書夾住鼻子嗅上一嗅,啊,竟然聞到一股小時候新學期老師發來課本的味道!

  《查令十字街84號》讀後感(三)

  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裡出現了一本被譽為讀書人的《聖經》的一本書——《查令十字街84號》。在我未看書的內容時,腦海裡就想著查令十字街84號這家書店究竟是個什麼模樣,世界上真的會有人和從未謀面的人通訊二十年?這聽起來很奇妙。

  但是,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我才發現人的情感、心思還有情誼真的會漂洋過海漫溢在世界每個角落。海蓮·漢芙在文藝週刊刊登的廣告上發現了一家經營絕版圖書的書店,並在1949年10月5日寄出了第一封跨越時光的信,這便是這場書緣的開始。當我們深入讀下去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一封封的信承載著海蓮·漢芙與弗蘭克·德爾等人的深厚情感,更加體現了海蓮·漢芙的善良,性格率真,弗蘭克·德爾的紳士風範與兢兢業業。

  當漢芙知道戰後的英國經濟困難,物資缺乏的時,她慷慨大方地寄給了弗蘭克·德爾等人一些肉類、雞蛋等食品,甚至還有昂貴的長統絲襪。要知道,那時的漢芙自己的生活並不寬裕,但她依舊毫不吝嗇,這不就是她的善良嘛,甚至讓書店的員工將她視為自己的親人,紛紛和她通訊。同時,當愛書的她發現弗蘭克·德爾寄給她的書質量不行時,也會生氣,並指出他們的錯誤,這不是她率真性格的體現嘛。另外,正人君子的弗蘭克·德爾也漸漸將自己的家庭情況告訴漢芙,且一直兢兢業業為她尋覓好書。一封封信將每個人的所有情感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至始至終,漢芙與弗蘭克·德爾都沒見面。弗蘭克·德爾成了漢芙的“弗蘭克先生”,而漢芙也從“敬愛的漢芙”成了“親愛的漢芙”,無形之中,倆人的情感都表現了出來,以致讓弗蘭克·德爾的妻子諾拉嫉妒。

  長達二十年的通訊,漢芙心繫英格蘭,那是她魂牽夢縈的地方,可每次都因缺乏資金而止步。當收到最後一封信時,得知弗蘭克·德爾去世的訊息,她整夜未眠。當所有淚水流盡之後,再多的悲慟也無濟於事,她只能將二十年來與弗蘭克·德爾的所有通訊整理出來……這是她對弗蘭克·德爾的精神之愛啊!

  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人性的善良、信任、坦誠,這種情感在現實生活中已經很少見了,但不管怎樣,我們都應該像漢芙那樣,對他人善良、坦誠,愛護書籍,多看書,也要像弗蘭克·德爾那樣兢兢業業地完成每一件事。也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走在查令十字街上,親眼看一看這個演繹著二十年時光奇遇的書店。

  最後,“你們若恰好經過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她良多……”這一句話,勝過千言萬語,讓人鼻子酸酸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