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二年級數學說課稿範文8篇

有關二年級數學說課稿範文8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數學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對教材的分析、理解,定位教學目標,找到教學切入點。

  1、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新數學讀本》第四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P34、35《對稱圖形》。

  2、關於對稱圖形的知識點分析、定位。

  對稱是一種最基本的圖形變換,包括軸對稱、中心對稱、平移對稱、旋轉對稱、鏡面對稱等多種形式。在這課中出現的對稱圖形主要是軸對稱圖形,是平面圖形,且是一個圖形。用“對摺”、“摺痕的左右(上下)大小、形狀一樣”、“摺痕兩邊的圖形能完全重合”等描述作為對稱圖形的內涵,需要學生初步瞭解,並且透過操作,對對稱圖形有一點直觀性的瞭解。

  3、教學目標

  (1)經歷多種感觀、多種形式的參與,感知對稱圖形的特點,提高認識水平;

  (2)經歷觀察、操作和比較的過程,學會辨認對稱圖形,提高判斷能力;

  (3)經歷拼、畫、折、剪的操作,豐富學習方式,增強操作技能,體驗學習的快樂。

  4、教學重點:感知對稱圖形的特點,學會辨認對稱圖形的方法。

  5、教學難點:感知對稱圖形的特點,靈活地辨認對稱圖形。

  6、瞭解本課內容的銜接與鋪墊,找教學切入點。

  一上《認識物體與圖形》中認識基本圖形,二上《圖形小世界》中拼七巧板,平移與旋轉、圖形的分與和這些是學習對稱圖形的基礎。點陣畫對稱圖又為後續點陣、面積等內容的學習進行了鋪墊。

  二、設計教法,預設學生學習過程。

  (一)多種學習形式,認識對稱圖形。

  1、直觀演示法,感知對稱圖形特點。

  2、動手拼一拼。解開對稱圖形的基本事實。

  3、點陣畫圖形,加深對稱圖形的認識。

  (二)大眼睛找對稱,學會判斷對稱圖形的方法。

  (三)課外延伸,欣賞對稱事物,感受對稱美

  (四)剪對稱圖形,運用對稱圖形特點,創造對稱美。

  三、實際教學,看學生實際學習反饋。

  學生在“觀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檢驗一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一)圖形超級變變變,感知對稱圖形的特點。

  片斷一

  (注:學生對圖形變化的過程很感興趣,投入地觀察,一直跟隨著課件,發揮著想象力,同時又在積極思索著變身的竅門。)

  學生:正方形對摺,撕成兩個一模一樣的長方形,在拼成大的長方形。(兩個一樣的圖形拼圖,這個變身的竅門就是對稱圖形的特點)

  從基本圖形入手,向學生初次展現對稱圖形的特點。這段引入一方面喚醒學生已有的對圖形的分與和、平移與旋轉方面的經驗,經驗是有層次性的,因人而異,所以學生學習的起點會不同,後續的學習和發展也會不同,在這裡為讓每個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提高設定了自己的起點。另一方面圖形平移、旋轉、分、和,又為下一環節創設性的拼圖作了鋪墊。同時學生對圖形的變化感興趣,發揮想象力,激起學生學習積極性,有了拼圖的慾望。

  (二)學生操作拼圖,發現對稱圖形的“基本事實”。

  1、現在利用她們的竅門,請你也來變一變,從上面的圖形中,選兩個拼

  一拼,你打算選哪些圖形?學生操作。(圖形在信封裡,一組一個信封)

  片斷二:學生拼圖的興趣很濃,儘管只要求她們選兩個圖拼一拼,還是有不少學生拼了第二個、第三個圖形,喜歡這樣的動手操作,並運用了平移、旋轉的知識努力拼出不一樣的圖形來。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

  2、學生展示作品。觀察拼圖。

  片段三:展示拼圖是那麼地歡快,想把自己的作品展現給同學,希望得到同學們的肯定,在展示的同時也注意到了和其他同學一樣的拼法,然後努力想拼出不同的圖形。

  片斷四:敏銳地捕捉到了圖形形狀有一樣的事實,經過平移、旋轉後可以更清楚地找到相同的圖形。

  這些圖形你怎麼拼的?(選擇一樣的圖形,

  對起來拼拼,對摺,大小、形狀一樣。)這裡都是這樣的圖形嗎?(拿掉不同類的)

  像這樣的圖形,我們可以叫它(對稱圖形),對稱圖形有什麼特點?(對摺重合、上下左右圖形一樣等)(課件出示“對稱圖形”)這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新夥伴兒,你對他有了哪些認識?我們來進一步認識他。

  透過前一環節中所得的關於對稱圖形的認識,來拼一拼,材料來源——做與說、書上習題第3題,由於圖形有難有易,故學生有選擇的餘地,學生先估計自己的能力,分層操作,選擇圖形拼接,展示拼圖。透過學生說拼法,感知圖形左右、上下一樣大等。解開對稱圖形的基本事實,將對稱圖形正式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說說已經知道的對稱圖形的內涵。

  (三)點陣畫圖形,加深對稱圖形的認識。

  1、出示點陣,出現半棵松樹,這是什麼?(樹)怎樣可以證明是樹?(畫出另一半),你準備怎麼畫?(對摺畫,畫點,連連起來等)

  片斷五:學生感知了點的位置是根據左邊已有的點與摺痕的關係得到的,點和點連成線,形成面,左右形狀是一樣的。

  2、學生動手畫第二幅(魚)。展示有問題的作業,分析原因。

  透過畫對稱圖形,讓學生了解很多對稱圖形來自與生活中的對稱事物,把生活中的對稱事物畫在紙上,就能得到對稱圖形。

  (四)大眼睛找對稱,學會判斷對稱圖形的方法。

  1、大眼睛找對稱,說說是不是對稱圖形

  片斷六:在判斷中,關於對摺產生了疑問,豎的對摺是對稱了,橫的對摺卻不是對稱,怎麼辦?帶著這個疑惑,動手摺一折,引導學生髮現只要有一種對摺是對稱的,他就是對稱圖形。

  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對稱圖形,只要看它們對摺後是否能夠重合,能夠重合的就是對稱圖形。利用了對稱圖形的特點,判斷對稱圖形。

  (五)課外延伸,欣賞對稱事物,感受對稱美。

  欣賞生活中的對稱事物。(建築、剪紙、臉譜、飛機、風箏、蝴蝶等)

  片斷七:經過學習,學生已經能判斷對稱圖形了,能感知對摺的摺痕,同時被美麗的對稱事物所感染,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數學也可以很有意境、是一種感官上的享受。

  美麗的對稱圖形,除了欣賞還可以裝飾環境,大家一起設計或收集一些對稱圖形,來裝點我們的教室,好嗎?(有學生馬上提議剪一剪)

  (六)剪對稱圖形,運用對稱圖形特點,創造對稱美。

  有什麼辦法能製作一個對稱圖形呢?我們要製作一顆小松樹,有什麼好辦法?(對摺畫半棵樹,我直接畫就行了)讓學生動手操作,剪自己喜愛的圖形。創造對稱美。

  作業反饋:課堂作業本p26第一題,判斷16個對稱圖形是否是對稱圖形,全對有4名佔,錯1個有4名佔,錯2個有5名,錯3個有5名,錯3個及以下的佔69.23%;錯4個有3名佔11.54%,錯5個有3名佔11.54%,錯7個、9個的各一名佔3.85%。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3的乘、除法》。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等方面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

  四單元第二節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已經學會用10的乘法以及5.2.4.8.7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教學的。3的乘法口訣的編排,與7的乘法口訣類似,包括例題、練一練。在例題中編出乘法口訣,在練一練中用乘法口訣算乘法。由於學生在已學的乘法口訣時已有編制口訣的活動經驗和方法,教材在這裡創設了活動情境,預留了需要學生思考和填寫的空白,安排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認知規律,結合本課知識特點及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實踐3的乘法的形成過程,理解3的乘法含義,培養他們的探究和推算的能力。

  2、熟練掌握3的乘法,並會用3的乘法口訣求商。

  3、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手機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

  重點難點:

  1、理解3的乘法意義,編撰乘法口訣,熟練進行3的乘除法運算。

  2、會用3的乘法口訣求商。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標》變注重知識獲得的結果為注重知識獲得的過程的教育理念,以學生髮展為立足點,以自主探究為主線,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推導3的乘法口訣和討論怎樣記憶時分別運用直觀演示、實踐探索、觀察比較、演繹概括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說學法

  讓學生自主參與編制乘法口訣的活動,明白乘法口訣的來源,掌握編制乘法口訣的方法,利用相鄰乘法口訣間的聯絡來理解並記憶乘法口訣,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學習用數學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態度,並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遷移與感知

  1、複習已學過的乘法口訣

  2、透過搶氣球搶答口算。

  3、情景匯入

  師:出示幼兒三輪車,一輛三輪車有幾個輪子,就是一個3,兩輛呢,小朋友們,我們今天呢,就來學習下3的乘、除法。等我們學過後呢,再來幫小兔子解決它的難題。

  二、自主探究

  建構新知

  (一)主動建構3的乘法

  1、觀察與思考

  出示媒體主題圖讓學生觀察、思考、感知。

  2、操作與感悟

  (1)學生獨立完成:畫弧線、填數、寫出幾個幾。

  (2)交流描述強化乘法含義。

  〖放手讓學生觀察、思考、實踐、描述,讓學生深深體會3的乘法的產生,充分理解3 的乘法意義,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自學能力。

  3、探尋規律合編口訣

  (1)獨自推算下列一組算式的積

  (2)想一想:這一組乘法題有什麼規律?

  (3)編一編

  a、想一想,編口訣時要注意什麼?

  b、同桌合編3的乘法口訣。

  〖在推算出一組乘法算式積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規律,並讓學生想一想,編口訣時要注意什麼?而後讓學生兩人合編口訣可以大大降低編撰口訣難度。

  (4)說一說

  a、指名介紹所編的乘法口訣

  b、說說編乘法口訣時你是怎麼想的?

  板書乘法口訣

  (5)看看想想:3的乘法口訣中有幾句是新學的?

  4、自尋方法熟記口訣

  (1)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熟記3的乘法口訣

  a、給學生1分鐘熟讀口訣

  b、賽一賽:看誰背得又對又快。

  c、講一講:熟記口訣的方法

  5、獨立寫出交換題。(寫後看書校對)

  〖自尋方法、熟記口訣,給學生一分鐘自由空間,教師要巡視,指導學生快讀,比賽時請好學生引領,再分小組背,男女生背,學生會興趣盎然,不要兩分鐘就能解決問題。

  (二)互動推出3的除法

  1、小組合作

  找出三六十八的兄弟姐妹。

  2、交流核對板書如下

  三六十八

  36=18 183=6 63=18 186=3 3、

  在找三六十八的兄弟姐妹時,你是怎麼想的?

  〖學生熟悉加減法的兄弟姐妹,將它引進乘除法,學生很容易掌握,並且能加深對乘除法之間關係的理解。

  三、有關3的乘、除法的實際問題

  (讓學生能做到看清題目,理解題目,能靈活應用3的乘法口訣)

  p43 題1、每束花裡有3朵鬱金香,小亞買了6束花,裡面一共有多少朵鬱金香?

  算式:36=18(朵)

  答:裡面一共有18朵鬱金香。

  師:做這個題目時,小朋友們一定要先弄清楚圖意,想一想這裡有幾個幾。然後運用相關的口訣就能很快的得出結果。

  p43 題2、二(1)班有24個人參加環保活動,每組3人,可分幾組?

  算式:243=8(組)

  答:可分8組。

  師:這道題的已知資訊時有24個人參加環保活動,每個組3人。要求可分為多少個組,就是把24分成幾組才能得到每組三人,求的是組數,用除法計算。

  p43 題3、窩外有3只小雞。窩裡的小雞隻數是窩外的3倍,窩裡有幾隻小雞?

  算式:33=9 (只)

  答:窩裡有9只小雞。

  師:這道題已知的資訊是窩外有3只小雞,而窩裡的小雞是窩外的三倍,就

  是求3只小雞的3倍是多少,求的是窩裡小雞的總數,用乘法計算。

  p43 題4 計算(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鞏固複習拓展練習

  (熟悉並鞏固3的乘法口訣,並能靈活應用)

  1、拓展

  a、12=()3 24=()2

  b、3=()()=()()=()()

  〖此環節看似多了一點,但在處理上較靈活:題1、題2採用口答,題3、題4直接寫答案,在時間上可以快許多。拓展題是將所學知識進行適當延伸。

  五、總結

  1、今天我們學會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2、為什麼要對熟記3的乘法口訣?

  六、課後作業

  練習冊3的乘除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先說教材:

  1、本冊教材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本冊教材最大的變化是隨著統計資料的增加,條形統計圖的每格表示 2 個單位。這一部分內容,是一年級下學期所學的統計知識的繼續, 同時又是為下學期學習複式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每格表示 5 個單位)進行知識的鋪墊,具有承上啟下、過渡銜接的作用。

  2、在內容的選擇上,教材注意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內容的編排上,教材注意讓學生經歷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又初步瞭解統計的方法,認識統計的意義。

  3、透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制訂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

  (2)讓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 個代表 2 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透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的重點難點是指導學生認識用 1 格表示 2 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學生情況:

  接下來,是對二年級學生情況的分析。 在學習使用本冊教材之前,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他們早在一年級下冊的教材中, 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資料的收集、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初步具備了運用簡單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的基本技能,尤其是正字記錄方式,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1 個表示 1 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另一方面,除了這些必要的知識基礎以外,與一年級學生相比,二年級的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他們能夠比較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同時,二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小組合作的經驗,合作學習活動中不再帶有較大的盲目性,合作意識已經初步形成。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花園》一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第七課的內容。是學生在認識平均分與除法意義的基礎上學習的。“倍”是一個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沒有給它下定義,而是結合“花園”的具體情境,讓學生透過“擺一擺、圈一圈、填一填”等實踐操作活動,體會“倍”的意義。對“倍”的意義的理解,教材要求學生既學會畫圖表徵,而且能用算式求解,有意識地滲透形數結合的數學思想。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倍”的意義。

  2、會用圖示或除法求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

  3、讓學生透過“擺一擺、圈一圈、填一填” 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

  三、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倍”的意義。

  四、教學教法:

  新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根據這個教學理念,這節課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和 “動手操作法”。由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引入,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倍”的意義。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數學,以激起學生強烈的研究興趣,從而主動探究。讓學生透過操作、觀察、思考、交流等學習活動,感受“倍”的含義,建立“倍”的概念,並初步學會運用“倍”的含義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倍數問題。把學習主權交給學生,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使課堂成為師生情感交流、知識智慧共享的園地。

  五、教學學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確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建立學生自主合作、發現以及探索學習機制,實現學習方法的多樣化,著眼於學生潛能的發揮,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根據這一要求,在設計這節課時,我把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生生互動作為學生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透過擺學具、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經歷知識的產生、形成過程,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數學活動中,獲得數學知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興趣與熱情,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魅力。

  六、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創設情景。

  1、(放音樂)一陣雷雨過後,天氣晴朗了,森林裡許多小動物都高興出來玩耍!它們是誰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多媒體圖畫)誰來介紹一下?有那些小動物?它們各有多少隻?

  (二)探索新知,構建“倍”的概念。

  1、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說一說小猴子和小鴨子的只數關係。比較兩個數除了“求和”、“比多少”的關係,還有另外一種關係叫做“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倍的認識”

  2、構建“倍”的概念。

  體會“倍”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我設計3個教學層次,層層遞進幫助學生體會“倍”意,相信學生一定會突破這個學習的難點。

  (1)第一層教學:初步體會“倍”含義。

  同學們!剛才透過數一數,我們知道猴子有幾隻?鴨子有幾隻?如果我們用圓片代替猴子數和鴨子數,猴子擺幾個圓片,鴨子呢?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擺。(分2行,第一行擺猴子,第二行擺鴨子)

  如果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老師在黑板把表示3只猴子的圓片畫一圈),鴨子的只數有這樣的幾份呢?(先讓學生說一說,再讓個別學生到黑板分一分)

  接著要求全體學生用圓片代替小猴子和小鴨子擺一擺、分一分、想一想,說一說。讓學生透過動手操作去體會,如果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小鴨的只數有這樣的2份,算式是: 6÷3=2,老師引導學生說:鴨子數是猴子數的2倍。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倍”的含義,我給學生設疑:鴨子數是小猴子數的2倍,是把什麼看作一份?再什麼有這樣的幾份?目的讓學生明確如果用“倍”來描述兩個數量間的關係,首先要知道以誰為標準,也就是說把誰看作“一份”,再看與它比較的量有多少個這樣的一份。

  (2)第二層教學:加深對“倍”的認識。

  同學們!剛才我們透過擺一擺、分一分發現“鴨子數是猴子數的2倍”,“小雞數是松鼠數的幾倍呢?”(老師把問題板書在黑板)可以讓學生說一說,並說出理由。

  先要求學生畫小圓圈表示小雞數和松鼠數,圈一圈、填一填,數形結合體會“小雞數是小松鼠數的幾倍”,然後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3)第三層教學:放手讓學生尋找倍數關係的問題。

  有了前面兩個環節的動手操作,此時就可以讓學生嘗試從動手操作活動中走出來,讓他們在情境圖中直接尋找用除法解決問題。

  透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倍”有了初步的認識,當兩上數在比較時,如果把一個數看做一份,而另一個數是有這樣的幾份,就是它的幾倍。下面請同學先算一算,填一填,再說一說

  (4)請你再提出一個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並嘗試解答。

  讓學生初步體會應用“倍”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提升解決問題的靈活性,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三)運用“倍”的知識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根據課本的練習編排,我設計了闖三關練習,讓學生帶著興趣,玩中學,學生在輕鬆而又帶有竟爭性中解決有關倍的數學問題。

  1、第一關“比速度”。

  2、第二關“比高矮”。

  3、第三關比記憶。

  同學們每天都看天氣預報嗎?還記得最近的天氣嗎?看圖理解,尋求要解決的問題。

  《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能透過日常生活中的例項,會收集、整理、描述和分資料的過程,所以本環節試圖培養學生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而且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

  (四)全課總結。

  說一說你這節課有哪些收穫。老師歸納:當兩上數在比較時,如果把一個數看做一份,而另一個數是有這樣的幾份,就是它的幾倍。

  透過討論交流後,學生自己試著歸納來完成的,培養了學生的歸納、總結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回憶了這節課的學習歷程和研究的成果,這樣做更體現了“過程”。整堂課的設計,由生活情境匯入,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倍”,再透過動手操作理解“倍”,解決有關“倍”的知識,最後到生活中尋找倍,層層遞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研究性學習,在探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五)教學效果預測。

  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課時中,“倍”這個概念,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顯得比較抽象。那麼如何突破這個教學上的重點呢?在教學時,在具體的情況中擺一擺、圈一圈的操作活動中探索新知。在操作活動中突破難點時,我設計了3個層次。

  (一)幫助學生理解“倍”含義。

  在這個環節上,首先由學生在情境圖中收集數學資訊,並根據收集的資訊用小圓片代表小鴨、猴子來擺一擺。這些環節學生們都是可順利完成的,但在揭示“倍”的含義時,就需要老師來幫一幫。這時我就透過和學生一同擺一擺、圈一圈來到確定如果把代表猴子的3個小圓片看成1份,那麼代表小鴨的6個小圓片就可以看成這樣2份,從而推匯出小鴨數是猴子的2倍。

  (二)輔助學生加深對“倍”的認識。

  在上一個環節,學生對“倍”的含義有了一些瞭解,那麼要求小雞數是松鼠的幾倍時,我就引導學生先獨立用畫小圓圈代表松鼠數和小雞數,然後圈一圈,與同桌說一說,集體反饋時,說一說為什麼這樣列式,算式中各個數字的含義。

  (三)放手讓學生尋找倍數關係的問題。

  有了前面兩個環節的動手操作,此時就可以讓學生嘗試從動手操作活動中走出來,讓他們在情境圖中直接尋找用除法解決問題。設計了這樣3個層次的教學,對於“倍”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採用層層遞進的方法後,相信學生一定會突破這個學習的難點。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教學設計: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認識動物及其運動方式的多樣性。透過播放動物運動的片斷,引導學生認識動物及其運動方式,為活動3做鋪墊,運用遊戲性較強的活動方式,可幫助學生把已有的零散的認識梳理總結,上升為理性認識。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從多種途徑觀察到動物的運動方式。

  2.能夠透過感官和全身的活動,感知並模仿某種動物運動的主要方式。

  3.能用圖和文字的形式記錄並觀察結果。

  4.能夠歸納出動物的多種運動方式,並能按不同的標準對動物進行分類。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對觀察,模仿動物的各種運動方式感興趣。

  2.能夠感受到動物世界的紛繁複雜。

  (三)科學知識目標

  1.能說出周圍常見動物的名稱。

  2.能找出運動方式相似的動物的共同特徵。

  (四)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目標

  1.開始意識到自然界的物質都在不同的運動和變化。

  2.能發現動物的身體某些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並與生活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認識動物及其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2.引導學生總結運動方式相似的動物的共同特徵。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與課堂討論交流的互動學習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裝置

  教學過程:

  一、導課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去動物王國看一看,請大家張開想像的翅膀,閉上眼睛,飛呀飛,大家飛過浩瀚的大海,飛過巍巍的群山,飛過茫茫的田野,飛過綠綠的草地,來到了動物王國。請大家看大螢幕。

  播放動物運動的課件。

  教師:同學們,請大家根據所播放的影片想一想,那些動物天上飛 那些動物地上爬 那些動物路上跑 那些動物水中游

  教師指名讓學生回答。

  教師:大家回答得非常好,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動物的運動。

  二、新課教學

  活動1:觀察,模仿動物的運動

  1.觀察動物運動教師:同學們,自然界中有各種各樣的動物,你知道動物怎樣運動嗎舉例說說,誰能說說書上的動物是怎樣運動的學生討論,舉手彙報討論結果。

  教師:透過哪些途徑可以觀察到動物的運動請在書上第四頁寫出你的做法學生記錄並且回答。

  2.模仿動物運動

  教師:大家說得非常好,那麼請你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動物,模仿一下他們是怎樣運動的。這裡我提示一下:在模仿時,注意感覺自己身體哪個部位用力大學生開始模仿表演,教師適當評價。

  3.【分組活動】比一比,誰模仿得更準確

  教師:現在我們分成幾個小組,小組內再模仿一下你所感興趣的動物是怎樣運動的,請小組成員把每個同學的模仿情況記錄在書上第五頁下表中,評出你們小組的超級模仿秀。

  小組活動,評出超級模仿秀。

  全班交流討論,統計出全班同學模仿動物的數量,發現動物有多少種不同的運動方式,將結果記錄到第六頁上面的方格中。

  活動2:報名參加運動會

  1.填寫學生運動會報名表

  教師:讓我們回憶一下校運會的情景,想一想,運動會上都有哪些運動專案呀學生舉手回答。

  教師:大家回答得很好,下面我們來填一下第六頁學生運動會報名表。學生填寫運動會報名表。

  2.填寫動物運動會報名表

  教師:大家都有參加運動會的經驗,現在一年一度的動物運動會就要開始了,讓我們幫助它們報名吧。首先各小組討論確定一下動物運動會的比賽專案。小組討論,確定動物運動會的比賽專案。

  教師:請同學們按照動物的運動方式,分析動物適合參加的比賽專案,填寫動物運動會報名表。提示:有的動物擅長2項,不要忘記填寫!

  教師巡視並指導學生填寫動物運動會報名表。

  3.課後查詢:每項參賽動物的運動速度,最長運動距離。

  板書設計:

  動物運動會

  活動1:觀察,模仿動物的運動

  1.觀察動物運動

  2.模仿動物運動

  3.【分組活動】比一比,誰模仿得更準確

  活動2:報名參加運動會

  1.填寫學生運動會報名表

  2.填寫動物運動會報名表

  3.課後查詢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教材分析:

  《有趣的七巧板》是課題學習,而“課題學習”作為新課程標準的一大特色,它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活動。 課標對它的要求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在全體學生獲得必要發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學生可以獲得不同的體驗。本課題與眾不同,要求學生主要拼多邊形。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1)用七巧板拼多邊形與已學過很多重要知識聯絡密切;(2)便於學生探索拼圖規律。

  學情分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但成功並不意味著沒有困難,我預計在活動中學生的難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學生只對拼圖感興趣,而不善於發現其中蘊含的數學知識和拼圖規律;(2)拼擺多邊形時,受思維侷限性的影響,缺乏創新意識,心理耐挫能力不強。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加深對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四邊形性質等重要知識的理解。

  2、進一步體會平移、旋轉、軸對稱等全等變換在拼圖中的應用,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

  1、透過七巧板的製作、拼擺,體驗 “分解--組合” 的過程。

  2、探索用七巧板拼擺多邊形的規律,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拼圖活動中體驗方法的多樣性,感受七巧板的文化價值。

  2、活動中,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培養參與意識與團隊精神。

  3、增強從紛繁複雜的事物中探索規律的意識。

  4、透過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克服困難的經歷,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經歷用七巧板拼多邊形的過程;積累拼圖經驗;探索拼多邊形的規律。

  教學難點:

  探索用七巧板拼多邊形的規律。

  教法學法:

  在學法上,主要採用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相結合等方法。作為教師,要深入到各組,瞭解學生的思維過程,並不失時機地進行指導,點撥。

  課前準備:

  查閱七巧板的有關知識,並準備好學具:邊長 12cm正方形硬紙板、剪刀、三角尺、彩筆。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製作七巧板。

  (1)我來說一說。讓學生介紹七巧板的由來。

  這樣既給了學生展示課外預習成果的機會,又讓學生感受到了祖國光輝燦爛的文化。如果學生介紹的不夠全面,教師可做適當的補充。

  (2)一起做一做。首先請學生口述:如何把自己手中的正方形硬紙板分割成七巧板?

  提醒學生抓住五個中點,然後觀察畫好的七巧板圖,尋找七巧板中所蘊藏的數學知識,分別從邊,角,面積三方面分析。引導學生共同分析出七塊板的特點,尤其是邊,角的關係為探索規律埋下了伏筆。最後讓學生在紙板上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並按教材的方法標上序號,剪開,這樣一副七巧板就做好了。

  2、探究規律。

  這是本課題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對教材的“想一想”和“議一議”的內容做了整合,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索規律:首先讓學生從七巧板中任選至少2塊板拼多邊形,每拼出一種,就畫出它的拼法示意圖。2分鐘內看誰拼的多。

  每個學生都想拼出更多的圖形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因此增強了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

  接下來投影展示學生的拼圖成果,教師也可適當補充,讓學生髮現用七巧板可以拼擺出各種各樣的多邊形。那麼是不是所有的多邊形都可以用七巧板拼出?即用七巧板所拼擺的這些多邊形有什麼共同特點?小組帶著這個問題進行探討,提示學生可以從邊,角兩個方面考慮。

  鼓勵學生充分發揮團隊精神,知識共享,共同合作,爭取第一個完成任務。

  然後師生整合各小組的看法,得出規律。最後讓學生回答:你能用七巧板中的若干塊板拼出一個等邊三角形嗎?為什麼?

  這個問題重在對規律的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在整個探究規律活動中,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獨特表現,給予鼓勵,促進每個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3、拼圖實踐。

  這也是本課題的重點。

  (1)活動一:用七巧板拼出如圖的五邊形,其中一塊⑤號板已經放好,請將其餘6塊板拼好,並畫出拼法示意圖。看誰的拼法多。

  採用個體比賽的形式,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這樣既符合了學生愛動手的特點,又激發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

  最後透過展示學生的成果,讓學生體驗拼圖方法的多樣性。

  (2)活動二:自由發揮,用一副七巧板拼多邊形(每組從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中任選一種,儘可能多的拼出不同形狀,並有所記錄。)

  採用小組合作比賽的方式,小組從選題到操作再到記錄最後到展示,可以充分體現一個團隊的分工與合作意識,讓學生體驗團隊精神的重要性。估計學生的答案不完整,這裡教師可以給出幾種答案,可做適當補充。 從邊角兩個方面進一步加深對規律的認識。

  4、設計圖案。

  這是一個機動環節。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學生透過欣賞教師提供的範例,自己設計一個喜歡的、有趣的圖形,也可以仿照老師的,進行自己的創新並加以展示。這個活動學生會很感興趣,但受思維侷限性的影響,可能無從下手,這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展示自己的個性。讓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體驗。

  5、小結。

  我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我掌握了哪些拼圖方法?我表現最好的是 .我的疑惑是。為了回扣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學生暢談,做到全員參與,強化了重點,培養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同時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的學習進行反思,鍛鍊評價能力和反思能力。

  6、遊戲與欣賞。

  透過目蓮拯救母親的遊戲,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最後學生在精美的拼圖和輕柔的音樂聲中結束本課題的學習。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數學廣角”是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開始新增設的一個單元,是在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嘗試。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在學生以後的實際生活中應用廣泛,而且是學生學習機率統計的知識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透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透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

  2、使學生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規律的過程。

  3、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過程與方法

  經歷觀察、比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動,討論事物排列的規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並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

  教學難點:怎樣排列可以不重複、不遺漏。理解簡單事物搭配中的有序、無序的不同。

  二:學情分析

  (一)心理特徵

  從心理特徵來說,二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小、好奇、好玩,透過自身體驗獲得知識能使頭腦更加活躍 ,保持愉悅的學習情趣。並且他們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要在課堂上適當安排一些與教學相關的小遊戲。

  (二)認知狀況

  作為二年級的學生,缺乏空間想象力,直接要學生來學習,顯得非常空洞,也沒有好的效果,但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在數學學習中注意安排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透過這些活動來進行學習,經歷簡單的排列組合規律的數學知識探索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新知,發現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三:教學模式

  教法: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和規律,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遵照《課標》的要求和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透過課件演示、動手操作、遊戲活動等方式組織教學。1、從生活情景出發,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2、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學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貫穿全課,充分應用分組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模式,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與同伴交流,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使學生在合作中學會了知識,體驗了學習的樂趣,思維活動也更加活躍。

  四:教學設計

  課前遊戲:

  猜年齡,兩個數排列,課前活躍氣氛。

  一:創設情境,引出新知

  去數學城堡看看,想進去,得有密碼才行,看看要求。生動的情景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小組活動,探索新知

  1、給出問題:找出需要注意的點,要明白組數的要求。弄清楚要解決的問題,才能順利的進行小組活動。

  2、數學活動:用數字卡片擺一擺,並記錄下來。

  同學彙報總結:教師挑選出的同學彙報,教師在大螢幕投影學生作品,學生解釋自己做題方法。預設四種情況(重複、遺漏、位置互換、固定)。前兩種無序,比較亂,別人看不懂,還易重複遺漏,後兩種有序思考,才能全面,不重複,不遺漏。允許不同方法解決,引導有序思考。學生總結出方法,讓學生體會方法有助於學生舉一反三利用方法解決問題。

  三:體會方法,鞏固新知

  1、 塗色練習

  用紅黃藍3種顏色給兩個城區塗上不同的顏色,一共有多少種塗色方法?請你塗一塗。

  2、 拍照練習

  鞏固解題方法與思路,雖然物件不同,但思路相同。

  四:全課總結

  暢談感想: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搭配中的學問,我們要學會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就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認識到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五:板書設計

  數學廣角——搭配(一)

  有序 互換位置法 固定法

  《數學廣角——搭配》搭配說課稿《數學廣角——搭配》搭配說課稿《數學廣角——搭配》搭配說課稿 1 2 : 12、13 2 1 1

  《數學廣角——搭配》搭配說課稿《數學廣角——搭配》搭配說課稿《數學廣角——搭配》搭配說課稿 不重 1 3 : 13、31 1 2 3

  2 3 : 23、32 3 3 2

  不漏

  六:課堂評價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評價:看能否準確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設計課堂環節和檢測試題來鞏固知識。

  過程與方法的評價:課堂上注意觀察學生的活動,看他們能否透過觀察總結,傾聽和理解別人的思路,有條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看學生能否找到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是否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意識。

  七:課程資源的開發

  文體資源:教科書、教參、其它教輔資料。

  資訊科技資源:多媒體、網際網路資源

  環境與工具:課件、給學生準備數字卡片、數位表格、彩筆等。

  生成性資源:學生的疑問,老師的解答,師生互動推動了課程資源。

  八:教學得失

  得:

  一、創設故事情境,激趣匯入。

  整節課始終用創設的故事情境來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激發積極性。首先由“密碼鎖”這個情境引入,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再由引導學生用二個數字探索排列組合的規律,過渡到引導學生用三個數字探索排列組合的規律。然後為了鞏固這節課的重點,又創設了三人合影的問題。

  二、自主學習,提供學生實踐操作的機會。

  《新課標》強調:教學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實踐活動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先讓學生按照我提出的學習方法和步驟自主學習。學生同桌互助交流,一對一幫扶。教師巡視、指導。

  三、合作交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

  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所以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的。本節課在教學難點——掌握排列不重複、不漏掉的方法時。為了使每一位都能充分參與,我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展示交流。讓每個學生知道在小組內是要解決什麼問題。儘量保證學生合作學習的時間。教師深入小組中給予恰當的指導。合作學習後,讓學生自己評價,即對展示的情況進行補充、質疑。這時,教師再在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基礎,答疑解惑。以解決師生的雙邊互動。

  失:

  1.原本預設學生能寫出“固定十位法”,但可能是在引入時,讓學生產生了定向思維,導致學生反倒沒有掌握這種方法。在這裡費時較多。

  2.自主學習的環節,教師提出的學習要求有點多,學生不完全明白要做什麼?這裡我可以先舉一個例子,再由此引入。

  3.數學實踐活動中,雖然學生有意識要按規律有順序地排列。但部分學生在沒有提示之前,就不知道要這樣來排?如何滲透懂得有序排列的數學思想?在今後教學實踐中,怎樣促進高效課堂?這些都是我感到困惑和值得深思的地方。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對稱是一種基本的圖形變換,包括軸對稱、中心對稱、平移對稱、旋轉對稱和鏡面對稱等多種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對稱性質的事物很多,學生對於對稱現象並不陌生。例如,許多藝術作品、建築設計中都體現了對稱的風格。對稱的物體給人一種勻稱、均衡的美感。

  教材藉助於生活中的例項和學生的操作活動,判斷哪些物體是對稱的,找出對稱軸,並初步地、感性地瞭解軸對稱圖形的性質。教材是按照知識引入——概念教學——知識應用的順序逐步展開的,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教材先透過蜻蜓、樹葉、蝴蝶、京劇臉譜的實物圖讓學生觀察、分析他們的共同特點,引出“對稱”的概念。接下來教材提供了一個剪衣服的活動,再讓學生仿照書上的步驟隨便剪一剪,使學生看到,在剪的過程中,只要把一張紙對摺,兩邊完全重合,剪出來的就是軸對稱圖形,從而透過摺痕引出“對稱軸”的概念。最後,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對稱的,使學生了解對稱在生活中的應用性。

  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本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他們在操作中探索發現。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認識、發現、探索美的能力,提高審美意識。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正確判斷。

  2、難點:探索某些對稱圖形的對稱性。

  二、說教法

  我先從孩子們感興趣的卡通明星米老鼠來咱們班做客談話匯入,並告訴學生我特別喜歡看動畫片,尤其是米老鼠,在幫米老鼠貼耳朵的遊戲中,即拉近了我和學生的距離,又揭示了課題,達到了愉教娛樂的目的。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沒有按照例1的模式進行教學,而是將教材進行了改動,用卡紙剪了學生都比較喜歡的小動物——蝴蝶、小魚、七星瓢蟲,這些動物都是典型的對稱圖形。在出示這些動物時,我設定了一個讓學生猜一猜的環節,對這些動物對摺出示,依次貼在黑板上。讓學生說發現了什麼?生邊彙報,師邊演示對摺,既形象又生動地讓學生體會到對稱的含義,並引出對稱軸,師先示範畫,然後叫學生板演,最後全班完成書上做一做,先判斷是不是對稱圖形,再畫出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這樣進一步鞏固了對稱圖形的特徵,又加強了對稱軸的概念。

  在鞏固練習時,我又設定了一系列智慧百寶箱的闖關遊戲,並根據這些練習題的特點各起了一個象徵性的名稱,如“火眼金睛”,看誰在“桂林山水甲天下、”“1、2、3、4、5、6、7、8、9、0”這些漢字和數字中找出對稱圖形。又如“是真是假”,讓學生判斷這些生活中的實物圖形是不是對稱圖形,並說說為什麼?再如“爭先恐後”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對稱圖形的例子。透過這一系列的遊戲活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日益高漲,既鞏固了本課的知識,又滿足了孩子們愛動的天性;還滿足了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在拓展部分,讓學生動手摺一折,依次折出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對稱軸,這部分知識是本課的難點,透過邊實踐、邊彙報,讓學生得出結論。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又突破了本課的難點,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最後,透過老師給孩子們送禮物,現場給學生剪一個對稱圖形,然後讓學生動手也剪一個對稱圖形,進行展示、互評、欣賞,讓學生體驗自己的勞動成果,又揭示了對稱圖形的對稱美。本節可一直圍繞“讓每一個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理念展開的。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的優勢,運用了豐富多彩的課堂評價語言。如:“你真勇敢,聲音再大一點就更棒了!”“你的聲音真好聽,繼續努力吧!”“你的思維真獨特,我都沒有想到!”……我尊重每一個孩子的感受,及時地進行調控,讓每一個學生真正學到有價值的數學,體驗不同程度的樂趣。

  三、說學法

  每個孩子都是積極向上的,只要給她一個舞臺,每個人都願意把自己展示給大家。因此,我既採取了自主、合作的方法,又運用了探索、實踐的方法來完成本節課的內容。如從一開始,我就給學生提出一個要求,“幹什麼都要‘比著幹、搶著幹、爭著幹’,看誰最聰明?看哪個小組最團結?小組、個人都有小小的獎勵。有了競爭機制,每個人不再是旁觀著,而是參與者。在上課的過程中,透過“貼一貼、猜一猜、玩一玩、折一折、剪一剪、說一說”等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和老師的主導性。

  四、說過程

  激趣趣匯入

  1、今天我想邀請一位可愛的動畫明星和咱們一同來上課,你們願意嗎?(願意!)瞧,它是是誰呀?(米老鼠),對!是可愛的米老鼠。我特別喜歡看動畫片,尤其是米老鼠和唐老鴨。現在,就把我的老朋友請出來,大家歡迎一下。怎麼,我的老朋友少了一隻耳朵是我不小心把它弄掉的,誰願意幫米老鼠把耳朵貼上。(生貼,生評)貼這行嗎?(不行)為什麼?貼這行嗎?(行!)為什麼?(因為左右兩邊的位置一樣)。對,你說的真不錯,咱們可以把左右兩邊耳朵的位置說成對稱,(板書課題)。在這裡你還能說什麼是對稱的?(眼睛、嘴巴),在自己身上找一找,看有哪些是對稱的?(生找,並彙報,師評)

  講授新課

  1、小朋友真了不起,找出了這麼多的有關對稱的例子,咱們給自己一點掌聲吧!看到你們這麼棒,有三位可愛的小動物也想和你們交朋友,你們願意嗎?(願意!)先來猜一猜他們是誰?(蝴蝶、小魚、七星瓢蟲)師邊說邊板貼。

  2、說說你發現了什麼?(左右兩邊一樣)我們把左右兩邊完全一樣的圖形,就叫作對稱圖形,(補充板書圖形)這些都是對稱圖形,(生邊說,師邊示範對摺)

  3、使左右兩邊完全重合的摺痕老師用虛線把它表示出來,這條線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誰知道?不知道的學生開啟書第68頁找一找。(對稱軸,生說師板書)小魚的對稱軸在哪裡?誰來畫?(請一名學生來畫,其他學生觀察)七星瓢蟲的對稱軸在哪裡?誰來畫?(生板演)(生評、師評)

  4、剛才咱們認識了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現在也動手畫一畫這些圖形的對稱軸,畫之前先來判斷一下這些圖形哪些是對稱圖形?哪些不是對稱圖形?為什麼?然後再畫出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師巡視指導,點評。

  鞏固練習

  1、瞧,老師給咱們班的同學帶來一個寶盒,是什麼呀?(智慧百寶盒)想知道里面有什麼嗎?(想!)誰來開啟百寶箱?(生依次從盒子裡拿出闖關的題卡:火眼金睛、是真是假、爭先恐後)這裡有三個遊戲,你們想先玩哪一個?(生選擇,進入遊戲環節。)

  2、剛才在遊戲中表現了同學們聰明才智,現在老師想看看同學們的小手是否靈巧?趕快拿出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依次折出它們的對稱軸。在折圓形的對稱軸時,師須加引導,直到學生說出無數條。(無論怎樣折,我們發現圓的兩邊都是一樣的,這樣一直折下去,能折完嗎?)

  3、冬天來了,有一個節日是我一直都盼望的——聖誕節,我準備了提前送給咱們班同學一棵聖誕樹。現場剪聖誕樹,師剪,生觀察。然後,請同學們發揮想象力,動手剪對稱圖形。剪完的同學四人小組進行評價,小組內挑選一件最滿意的作品貼在黑板上,請大家欣賞;在欣賞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對稱圖形的對稱美。

  小結

  這節課,你上的滿意嗎?(生評價)我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希望大家能夠做生活的有心人,用欣賞的眼睛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反思

  成功的體驗,讓我繼續楊帆,在課改中遠航,每到一站,你都會收穫更多的驚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