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下冊《岩石的風化》說課稿
四年級《科學》下冊《岩石的風化》說課稿
一、 說教材
本課中學生透過觀察自然界岩石的特點,推想大自然中岩石的風化原因。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展開自主的探究活動,知道岩石風化的主要原因。並透過實驗對不容易觀察到的岩石變化現象進行推想,重點培養學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
二、 說學情
雖然前面學生已經認識了岩石以及岩石的用途,但對巖 石
風化的原因卻知之甚少。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內外去搜集、去探究、去觀察、去驗證。
三、 說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遵循課標精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體驗科學探究中證據、邏輯推理的重要性,能用簡單的器材進行風化作用的模擬實驗。
2、 喜歡大膽想象,能對岩石的最終變化結果進行合理的推想,願意合作與交流。
3、 知道岩石風化的主要原因,瞭解著名石雕物品的防風化措施。
四、 說教學策略與方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法的體現必須在啟發性原則和
主體性原則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望。本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力圖體現以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組織教學,透過營造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動起手來,參與到實驗中去,並且能夠積極地去設計實驗方案,課下可讓學生到圖書室、上網查閱資料,蒐集瞭解石刻、石雕物品的防風化措施,使課題加以延伸和拓展。
五、 說活動準備
帶蓋塑膠瓶、碎石塊、酒精燈、鑷子、火柴、花崗岩(小塊)、水、防護鏡、石膏、綠豆等。
六、 說教學過程
本課在教學過程中我為學生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
(一)、情境匯入
我首先出示一塊岩石讓學生觀察,並提問:它上萬年前就是這樣嗎?那上萬年以後還會是這樣嗎?讓學生自由回答 。(再集中呈現岩石圖片) 欣賞後再提出問題來研究。
(二)、作出假設
是啊,岩石怎麼會變成這樣呢?是誰的作用使岩石發生了變化呢?我讓學生先進行小組討論,然後把猜想的岩石變化原因畫或者寫在記錄表中。再全班進行交流。根據學生的假設,適時板書:冷熱、水流、生物、風、火山、地震……
(三)、自主探究
在自主探究環節中,我為學生設計了三個有趣的活動。
活動一:水流對岩石的作用
在這個活動中,我引導學生自己設計水流對岩石作用的模擬實驗,然後進行小組討論和交流,教師適時進行點撥和提醒。
比如在學生實驗過程中可相機提問:你觀察到岩石有什麼變化?實驗現象能說明什麼?瓶中的岩石有沒有變得像這塊鵝卵石一樣光滑圓整呢?為什麼呢?這些問題的提出,主要是讓學生明白自然界中的岩石變化是一個需要很長時間的`過程。
活動二:冷熱對岩石的作用
本活動也是讓學生自己設計模擬實驗,把岩石放到酒精燈上燒,表示熱,燒完後放到涼水裡,表示冷。冷熱變化代表的是白天和夜晚的冷熱差別。在實驗過程中可相機提醒學生正確使用酒精燈、 注意安全、給岩石加熱的同學帶好防護鏡等。學生回報交流發現的問題後教師小結。(冷熱差別使岩石體積收縮和膨脹,內部結構就會受到破壞,產生裂縫,甚至脫落下碎石屑。)
活動三:生物對岩石的作用
在這個活動中我為學生設計了在石膏中種綠豆的實驗(出示圖示)——向杯子裡倒入石膏糊,灑上幾粒綠豆,再倒入一些石膏糊,將結成塊的石膏放入盛水的盤子。同學們認為幾天以後會有變化嗎?(發芽的綠豆能從堅硬的石膏中鑽出來嗎?)學生猜想後接著問: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做這個實驗?學生討論後小組領取材料,開始在石膏裡種種子,教師巡視指導。
本環節主要是讓學生知道生物對岩石的作用,親自體驗觀察、驗證的樂趣。
(四)鞏固小結
岩石在自然界當中,會受到氣溫變化、植物生長、水流沖刷、風吹日曬等因素的影響,會發生破碎,這種現象就叫做風化。
(五)運用拓展
1、自由活動
出示圖片:山下的這些碎石,不斷地風化,最終會變成什麼?本活動設計目的是讓學生透過猜想、模擬實驗,推想岩石變化的最終結果,讓學生推想出地球上土壤的形成原來是由岩石風化造成的。培養學生的類比推理能力。
2、課題延伸
課下讓學生透過上網、到圖書室查閱資料,瞭解著名石刻、石雕物品的防風化措施。透過這一課後拓展活動使學生對岩石風化有更全面的認識,讓學生在豐富視野的同時,關注與岩石風化有關的研究,把課堂探究活動拓展至課後,關心科學、社會生活之間的關係。
七、 板書設計
水流 使岩石發生變化
不斷風化
岩石的風化 冷熱使岩石發生變化
變成土壤
植物生長使岩石發生變化